吡唑醚菌酯与氰烯菌酯混用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2022-12-23 12:09韩庆莉肖小阳谢永辉王铎李志刚刘申艳李星慧陈雅琼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混配吡唑霉菌

韩庆莉肖小阳谢永辉王 铎李志刚 刘申艳李星慧陈雅琼

(1.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云南昆明 650233;2.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云南昆明 650051)

农药的混配是减缓农药抗药性、防治新型病害、延长农药寿命和提高药效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十年来,农药混剂开发一直占据着我国农药生产的重要地位[1]。农药的混配不是简单的将不同活性成分的单剂随意混合在一起,混剂的作用效果也不是简单的将两单剂效果相加。不同单剂混配后的效果可分为增效、加成和拮抗3种,配剂增效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因此需要科学的混配方法和评价体系[2]。目前已建立的农药混配评价方法有等效线法[3]、Colby 法[4]、Gowing法[5]、回归分析法[6]、共毒系数法[7]、Abbott 法[8]及Wadley法[9]等,每种混配方法都有相应评价指标,这些方法曾被不同学者用于农药的混用效果评价[10-13],其中Wadley方法是评价杀菌剂混剂相互作用通常采用的方法[9,14]。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高活性的新型杀菌剂,可防治柑橘(Citrusreticulata)、香蕉(Musanana)、苹果(Malus pumila)、烟草(Nicotianatabacum)及多植物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疮痂病、黑星病等真菌病害[15]。氰烯菌酯是一类2-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可用于防治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恶苗病、赤霉病等真菌病害[16]。实践中已有不少将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与其他药剂混用实例[17-19],但未见将这2种杀菌剂混配的报道。植物病原真菌厚垣镰刀菌(Fusariumchlamydosporum)、烟草疫霉菌和立枯枯丝核(Rhizoctonia solani) 是植物土传病害的重要病原菌,除引起多种农作业病害外[20],还可引起不同经济林木、绿肥、园林树木病害,如厚垣镰刀菌引起国槐溃疡病[21]、蓝花楹(Jacarandamimosifolia)茎腐病等树木病害[22]、阿尔及利亚地中海油松(Pinushalepensis)幼苗腐烂病[23]及番石榴的枯萎病等[24];烟草疫霉菌(P.nicotianae)引起的烟草黑胫病是烤烟世界性土传病害,每年给烟草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5];立枯丝核也可引起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如大豆(Glycinemax)、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甜菜(Betavulgaris)、小麦(Triticum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棉花(Gossypiumspp.)和烟草等引起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于芒果(Mangiferaindica)和葡萄(Vitisvinifera)等果腐病[26-27]。本研究用Wadley法评价吡唑醚菌酯和氰烯菌酯混用对以上3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为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基和供试药剂

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EC)由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生产。25%氰烯菌酯悬浮剂(SC)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2 供试菌株

厚垣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烟草疫霉菌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惠赠。

1.3 单剂抑菌率

采用生长测速法测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28]。每种药剂设5个梯度浓度,每个浓度设3次重复,不加药剂PDA培养基为对照,接种菌株培养72 h后十字交叉法测菌落直径。

1.4 Wadley法评价混剂效果

首先分别构建不同单剂以及混剂的剂量-反应曲线,通过逻辑斯蒂值-对数或最恰当的概率-对数将剂量—反应曲线转化为直线,计算出各配比下的理论EC(th)值[9]。

公式(2)中a、b为单剂在混剂中的组分,EC(A)50、EC(B)50为单剂实测的EC50值;EC50(th)为混剂的理论值,EC50(ob)为混剂的实测值;公式(3)的SR表示相互作用程度,当SR在0.5~1.5之间时,为加成作用,当SR≥1.5时,为增效作用;当SR≤0.5时为拮抗作用[9]。

本试验中,分别称取吡唑醚菌酯(py)和氰烯菌酯(ph)配制为1.00 mg/L药液,2种药剂相按3∶1、2∶1、1∶1、1∶2、1∶3的体积比混配,每个配比依次稀释得到2.50、1.25、0.63、0.31、0.15 mg/L的5个浓度,1个配比1个浓度为1个处理,共20个处理,1个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用公式(1)计算实际抑制率,并计算出混配后的实际EC50(ob)。

2 结果与分析

2.1 吡唑醚菌酯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试验浓度内吡唑醚菌酯和氰烯菌酯对3种病原菌抑制率分别见表1和表2。吡唑醚菌酯对厚垣镰刀菌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烟草疫霉菌和立枯丝核菌,抑制率为25%~70%,对烟草疫霉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活性无显著差异,最高试验浓度1.00 mg/L时抑制率约50%,当浓度为0.06 mg/L时已无抑制活性。

表1 吡唑醚菌酯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率Table 1 Inhibition rate of pyrazolyl methyl ester to 3 kind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

表2 不同浓度氰烯菌酯对3种菌的抑制率Table 2 Inhibition rate of cymenat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o 3 kinds of bacteria %

2.2 Wadley法评价下混剂的作用效果

2.2.1 对厚垣镰刀菌的抑制

吡唑醚菌酯和氰烯菌酯混配对厚垣镰刀菌的作用见表3所示。在5个试验配比中,除了吡唑醚菌酯与氰烯菌酯为3∶1的处理为加成作用外,其余4个配比均为增效作用,增效程度随着氰烯菌酯比值增大而增大。

表3 混剂对厚垣镰刀菌的EC50及混配效果Table 3 EC50 and mixing effect of themixture on F.candidum

2.2.2 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

吡唑醚菌酯和氰烯菌酯不同配比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效果见表4。所有配比的抑制效果均强于单剂,当混配比为3∶1时,增效系数1.47,表现为加成作用,其余各配比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效果与氰烯菌酯比例成正相关,配比为1∶3时增效结果最为显著。

表4 混剂对烟草疫霉菌的EC50及混配效果Table4 EC50 of the mixture against P.nicotianae and itsmixing effect

2.2.3 立枯丝核菌的抑制

吡唑醚菌酯和氰烯菌酯不同配比对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且抑菌效果均强于单剂(表5)。当混配比为1∶3时,增效系数为0.90,表现为加成作用,其余各配比均表现为增效作用,且当配比为2∶1时EC50值最低,增效作用最显著,该配比下对立枯丝核的抑制作用最佳。

表5 混剂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及混配效果Table 5 EC50 of the mixture against R. solani and itsmixing effect

3 结论与讨论

厚垣镰刀菌、烟草疫霉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多为土传病害,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且在苗期或成株期都可以从伤口侵入根部,化学防治仍是目前主要防治手段,且对于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具有较高的要求,药剂量大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量小则达不到防治的效果[29]。目前未有将吡唑醚菌酯与氰烯菌酯混配用于烟草、牧草、经济林、林木病害防治的报道。从试验结果可知,吡唑醚菌酯与氰烯菌酯混配对镰刀菌、烟草疫霉菌和丝核立枯病菌的作用效果都没有拮抗作用,3种病菌中,只有1个配比表现为加成作用,其余都为增效作用。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3∶1对镰刀菌和烟草疫霉菌均为加成作用,而对丝核菌表现增效作用。当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2∶1、1∶1和1∶2时,对镰刀菌、烟草疫霉菌、立枯丝核菌均为增效作用。因此,吡唑醚菌酯与氰烯菌酯在该范围复配,均能取得良好的增效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烟草及林木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2种药剂的成本及防治对象,灵活地确定配比范围为2∶1至1∶2。如针对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发生严重,建议采用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1∶2的配比,当丝核菌引起的病害发生严重时,建议采用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2∶1的配比。

猜你喜欢
混配吡唑霉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离子液体/纤维素混配固定相分离性能研究
蔬菜育苗基质混配注意事项
吡唑类农药概述
多企业竞逐吡唑醚菌酯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