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龙
自上海、浙江首批进入新高考之后,截至2022年,已有14省实行新高考,高考改革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各省围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精心组织命题,为创新性人才的选拔提供平台,呈现出“万马奔腾”的新局面。现选取《评价体系》中相关命题要求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一轮复习备考策略,以飨读者。
1.深刻理解立德树人,多维度挖掘素材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大体有3个体现,一是考查生产生活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如麦芽糖制作、酿酒、人工育种等;二是考查古代文献,如《诗经》《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生态学知识或生理学知识等;三是以我国科学家新的研究成果为背景的试题。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其次,教师要主动搜集相关文献,找出能体现生物学原理的片段,并进行相关剖析;如本期《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区域试题命制策略及教学启示》等文可以为命题趋势的研究提供参考。
2.多方面体现综合性,落实知识获取能力群
高考试题综合性表现为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和题目情境的复杂性。前者不再赘述,高考试题情境创设的复杂性有两种情况:①复杂的文字信息,即呈现多种生理过程或多种生化物质,让考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②多样化的图表信息,通常在一道试题中呈现多个图表及文字信息,供考生综合分析判断。
多过程多物质关系分析的题目常见于涉及必修1的试题,针对此类题目分析做题方法尤为重要。建议教师从以下两点进行突破:①生理过程或物质名称可能很长,要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克服学生恐惧心理;②可通过画简图的形式转化题干信息,化繁为简。不同的图表往往从不同的侧面描述某一生物学问题,坐标图问题要明坐标知趋势;表格问题要先明确横纵栏目的分组及相关结果等,再采用单一变量的原则分析表格中的若干实验。
3.命题素材侧重应用性,体现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高考试题应用性表现在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涉及人口、环境、资源、疾病等方面的话题均可作为命题背景。以新冠肺炎为例,可以从疫苗研发、疫苗接种、新冠肺炎检测及治疗等方面创设情境命题;遗传规律的考查往往立足于农业上的育种问题和遗传病的分析。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要有意创设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复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可联系冬奥会中的各种情形,如运动员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发令枪响后的神经调节、运动过程中的血糖调节等。
4.命题体现创新性,落实思维认知能力群
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品质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以批判性思维为例,如本期《守正出新 素养导向——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生物学试题评析》一文中,第11题“稻田养鸭模式”考生普遍认为不用农药和化肥,而A项给定的信息是“与普通稻田相比,该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这种情况下考生的思维是僵化的,没有批判性思维,作答难免受影响。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批判性思维栏目或课后习题中涉及批判性思维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节课后拓展应用中分析“吃什么补什么”等。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