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圆梦,谢念湘
(黑龙江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笔者基于中小学课堂评价主体、内容、方式以及理念的发展变化,分析中小学课堂评价的意义以及问题,对探索课堂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升课堂教学评价质量,推动课堂教学发展都尤为重要。
我国最初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借鉴前苏联为主,在参照凯洛夫《教育学》的基础上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做出的规定,即教学评价应注重知识的掌握。随后,我国逐渐引入了一些西方教学理论。西方对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在人本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学开始关注学生的发展并提出实施新课改,实行素质教育。后来又在对西方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以及实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课堂教学评价发展至今,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以及理念都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就评价主体的发展而言,最开始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主体通常以学校高层领导为主,而后逐渐走向多元化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教师和学生最开始在课堂评价方面并没有过多话语权,而管理人员也只是一味地按照上级给出的标准对课堂进行评判,使得课堂教学评价比较僵化。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教育学者们开始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多元性的重要性。不仅将教师、学生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而且还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当中来,使得课堂教学评价主体逐渐丰富起来。不同的评价主体可以基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教学做出不同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使得课堂教学评价更加整体全面。教师在综合各方评价意见之后,会更了解自身课堂教学值得保留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评价内容上来看,以往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衡量往往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标准,较少涉及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随着生本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育者们认识到教学评价不应局限于知识层面,而是应该关注评价过程的方方面面。在学生和教师层面,也不仅仅只是根据学生成绩来衡量课堂教学的好坏,而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此外,能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外界因素,比如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也被纳入到课堂教学评价中来。
从评价方式来看,最开始的课堂教学评价带有的主观性较强,往往是评价者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以主观经验为判断标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其所取得的评价结果自然也不具备参考性。随着统计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学开始对课堂教学评价采用定量研究。相比经验评价,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定量研究虽然更具有科学性,但评价标准却过于死板,忽视了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文性。随着定性研究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开始变得丰富。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同时用于课堂教学评价,能充分体现评价者们对课堂教学评价人文因素与科学因素的思量。这样的多元评价方式既能从技术层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又能从人文层面体现对教师和学生的关怀。
从评价理念来看,我国最初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思维比较简单,认为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各个因素进行评价,并且这些因素是可以分割开来的。随着研究理念的不断发展,教育学者逐渐认识到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各个层面都是相互联系并且动态发展的,因此评价标准、方法都不具有唯一性。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会在评价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考量,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优劣的依据。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评价不再是划分等级的工具,而是引领师生共同发展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强调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的共同发展,但对教学评价的甄别鉴选功能也要客观对待。甄别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甄别的目的,只有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更好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能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为各种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及时做出调整。另外,教师还能根据教学评价了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加以改进。除了总结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还能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评价为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提供了窗口,让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自身教学的优缺点与学习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反思,教师不仅能积累大量的实践教学经验,还能总结出一定的教学规律,为教师今后的专业素养发展打下基础。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教学评价的目的之一。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反馈,对学生做的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方向。另外,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教师能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为其提出不同的发展建议,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之后,教师一般会将评价结果进行保存,方便学校查阅。教学评价不仅是划分教师等级的依据,也是制定教育政策的基础,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评价,学校能较好地判断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另外,学校可以获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的一定规律,为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最后,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各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反馈进行汇总之后,能根据各学校情况对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总结出一定的评价模式并在该地区进行推广之后,各学校能根据教育部门制定的相关评价标准及时调整自身教学方式与模式,使课堂教学评价与新课改的改革方向相一致。
总之,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更好发展,还能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对教师、学生、学校意义非凡。
1.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素养评价
尽管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应重视学生主体,但当前很多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仍然没有考虑到学生需求,只是单纯地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学生是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不能关注到学生的状态,必然不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此外,学生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没有足够的话语权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尽管教育部门一直强调多元参与课堂教学评价,但只有较少学校能够做到。其次,在学生以及教师的素养评价部分仍有不足。尽管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但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仍然是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以及方式的关注度不够,使得学生在素养提升这一块没有什么进步。
2.评价标准碎片化,缺乏完整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标准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价值评价的活动。当前很多学校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设定上缺乏系统思考,使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结果达不到理想中的状态。如:学校在使用教学质量评价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如果未对表格内容和教师交表时间有所规定,会导致教师在理解评价标准时带入自身主观看法,使评价结果不具有参考性。其次,很多学校在采用量化方式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时,没有对相应的标准做出解释,只是根据各项数据指标来区分教师课堂效果的好坏,导致课堂教学评价功利性较强。有些教师为了学校认同自己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时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以达到学校对其的评价要求。最后,由于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全面,学校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比较随意,使得教学评价结果不具信服力。
3.评价内容局限,评价方式单一
尽管新课改强调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应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但目前很多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仍然没有过多的关注。由于缺乏对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的方式,很多学校在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进行评价时无从下手,最后不了了之。有些学校迫于上级部门的压力,必须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进行测评,于是随意选择评价方法,使得评价结果流于形式。其次,在传统考试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会下意识地关注学生成绩,导致评价内容具有局限性。另外,我国中小学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往往更喜欢采用终结性评价,导致教师更重视评价的结果,而对评价的过程不予理睬。终结性评价衡量的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取得的成效,只能将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呈现给教师,而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却无法反馈,教师在不了解学生进步过程的情况下,自然也无法对其提出发展性的建议。
4.评价目的功利,缺乏反馈机制
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然而在以升学率定义学校好坏的大环境中,很多学校迷失了方向。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学校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薪资待遇联系在一起。针对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对教师进行奖励或惩罚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却也使评价目的的功利性太重。过于强调甄选和选拔不仅会对师生的身心造成伤害,也会使教学评价丧失初衷。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之后,及时的反馈会让教师更快地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做出调整。但由于缺乏一定的反馈机制,教师在进行评价之后无法将评价反思回馈给各方,使得学生以及家长无法充分利用评价反馈。
1.关注学生主体,注重素质培养
学生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具有多重身份,既可以是评价对象,又可以是评价主体。在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注重培养其素养。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给与学生足够的关注。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以及方式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持续关注学生,促进其动态发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其顺利渡过难关,取得发展性进步。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对症下药。对于那些成绩较差,但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教师除了对其进行鼓励之外还应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以分数对其进行评判。最后,学生是有权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对其提出的意见建议不能置之不理。除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以外,学校还应邀请家长以及社会不同群体参与其中。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群体对教学评价有着不同的看法,学校在收集整理意见时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对其进行筛选。
2.完善评价标准,建立完整体系
为了使评价体系更加系统,学校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应尽可能涵盖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设置指标时,都应与最终的教育目的相一致。学校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应给出相应的细则,方便测评人员对测评结果做量化处理的同时也能让其他参与者直观地了解结果。其次,学校应详细说明在教学评价中如何根据评价体系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如何根据不同的学科选择不同的测评方法,在选择了方法以后,具体该如何操作,等等。最后,学校应考虑多个层面的因素,针对教师、学生以及学科设置不一样的评价标准。学校应对评价标准给出具体的解释说明,以免评价人员在操作时带入自身主观意见,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偏差。
3.丰富评价内容,灵活选择方式
为了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要尊重师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不能将评价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层面的测评。为了使评价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并在其中适当穿插有利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容,使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发展。另外,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还应从多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除了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应将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语言以及教学组织等纳入到评价内容当中。一般而言,如果教师能从教学评价中了解更多,其提升专业素养的速度也会更快,教学质量自然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最后,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教师灵活选择评价方式,必要时可以选择多种方式交替使用。如教师可以采用自评和互评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他人的表现分别做出评价,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
4.纠正评价目的,及时做好反馈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让师生都能获得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单纯地惩罚或者奖励某一方。因此,学校要做好教师的心理建设工作,让教师明白赏罚只是手段,而提高发展才是目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尽可能使用分层目标,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尽量达成目标,取得进步。学校应将反馈机制纳入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当中,让教师能反思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能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校和家长,使评价结果能被多方利用。对于教师而言,每一次教学反思都是经验的积累,教师能通过评价反思发现自己教学值得改进和保留的地方。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评价反馈是对其一段时间付出的交代。对于学校而言,评价反馈是规律价值的体现。总而言之,及时反馈不仅能让课堂教学评价更加有效,还能促进师生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