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需求下退役军人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研究
——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2-23 15:46吴文杰王梦妮
林区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源学院高职

吴文杰,陈 晴,王梦妮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引言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重点帮扶“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举措在于“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2019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同年5月,教育部出台《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对各地高职扩招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要求。同年7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职扩招百万的重大决策部署,福建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教职成[2019]12号)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福建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闽教学〔2019〕20号)。文件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任务、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特别强调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坚持系统化推进、质量型扩招,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为我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因此,在此背景下实现质量型扩招、保障退役军人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及帮助退役军人学生高质量就业,对于各大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退役军人学生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挑战

为全面了解退役军人学生基本情况和需求,本文选取福建部分高职院校近三年退役军人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星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答卷188份,有效答卷率为94%。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等方式,为全面分析退役军人学生生源特点、学习需求奠定基础。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当前退役军人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所面临的挑战。

1.退役军人学生生源结构复杂

百万扩招政策出台后,很多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原有的中职、高中应届毕业生生源基础上,增加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生源,其中退役军人更是此次扩招的主要生源。但由于退役军人服役年限差异,使得退役军人学生生源结构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年龄跨度大,但正在逐年缩小。在本次调查中,2019年生源年龄跨度最大,最小的19岁,最大的55岁,相差36岁;2020年生源年龄相差约27岁;2021年生源年龄相差约为14岁。年龄差距大会对教学进度和课堂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第二,适应信息化程度不同。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年龄较大退役军人学生适应信息化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不会用电子邮箱、不会填写在线表格等,而年龄较小退役军人学生适应信息化能力较强,在采用网络授课时,需要首先考虑提升部分退役军人学生的信息化水平。第三,基础知识储备、理解能力上相差较大。在本次调查中,退役军人学生生源为城镇的约占72.3%,农村的约占27.7%,年龄较大的农村生源在基础知识储备、专业知识、理解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并且退役军人学历大都相对较低,对学习新知识没有太大把握,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需要探索更加灵活、更有弹性的教学方式。第四,退役军人学生生源所在地和居住地分布广。调查显示,退役军人学生生源所在地为福建省外的约占6.4%,福建省内的约占93.6%,并且省内退役军人学生居住地又分布在福建省各个地方,这无疑会增加线下授课的难度。

2.退役军人学生学习方式需求多样化、个性化

由于退役军人学生本身学历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其就业竞争压力大,因此他们迫切需要提高自身学历和文化水平,进而让自己跟得上时代发展并寻找到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另外,退役军人学生之间、退役军人学生与普通生源之间在文化水平、职业技能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导致其对学习方式需求呈现多样化。调查显示,年龄在20—25岁的部分退役军人学生入校跟读需求比较强烈,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学生一般还未成家,没有家庭方面的压力,在退役后也并不急于就业,而年龄稍大的退役军人学生大部分已成家,迫于家庭压力,更倾向于边工作边提升学历和职业技能。“希望授课方式(单选)”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6.7%的退役军人学生选择网络授课和线下授课相结合,约有4.8%的学生希望线下授课,而约有58.5%的学生则希望网络授课。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退役军人学生都有工作,用于学习的时间不一。

3.缺乏信息素养较强的师资队伍和网络教育资源平台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继续推进‘互联网+’,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2]。“互联网+”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应具备应用现代信息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素养,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但年龄较大的教师不太善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大高校将课程从线下搬到线上,面临着线上直播课程如何设置、如何有效教学、教学效果如何保证等问题,同时也暴露出部分教师信息素养欠缺,导致网络授课过程中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与此同时,高职扩招政策出台后,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扩招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学校网络教育资源平台进行学习,但由于学校经费投入难以快速到位,加上扩招带来的师资问题、软硬件设备缺失等问题,使得短期内学校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相关建设难以满足扩招学生教学需求。

4.退役军人学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扩招政策出台后,各大高校招生人数急剧增加,这无疑在师资力量、教学管理、设施设备等方面给学校带来巨大挑战。另外,退役军人学生与以往应届高中、中职毕业生生源又有很大不同,退役军人学生脱下军装,重返校园继续学业,面临身份转变、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学业工作家庭冲突等问题,并且退役军人学生在年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信息化水平、学习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校专业扩招人数不均衡,部分专业招收人数只有十几个人,如何根据退役军人学生特点和学校有限资源进行编班及分层教学具有一定困难,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退役军人学生。在与退役军人学生交谈过程中发现,部分退役军人学生存在无法集中精力学习、重学历轻技能学习等现象。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退役军人学生教学质量,因此各大高校应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确保退役军人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5.退役军人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难度大

退役军人学生在部队主要接受了相关政治理论和军事技能学习,而这些理论和技能无法帮助退役军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积极参加高职扩招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学历和职业技能,进而提升自身职业发展空间和生活水平。但在现实生活中,退役军人学生由于自身文化基础差和工作、家庭等因素导致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又因缺乏激励手段,学习积极性不高。抑或是没有处理好学业、工作、家庭三者之间关系,使自己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技能学习中,没有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则会影响退役军人学生高质量就业。另外,有些高职院校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退役军人学生基本工作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二、产业需求下退役军人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举措——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为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精神,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学院实际情况和退役军人基本状况,制定了一系列针对退役军人学生人才质量培养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退役军人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招生考试、教育教学、就业指导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部署和设计。结合学院实践和学院教育质量年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产业需求视角下对退役军人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举措。

1.结合地方产业需求及学院专业优势,精准开设专业

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主动对接福建生态省建设和现代林业产业升级,重点打造园林技术、林业技术两个高水平专业群,用“互联网+”“AI+”改造传统专业。基于“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逻辑,推进专业群构建与行业发展同步,重点增设对接林业无人机应用、园艺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产业高端的新兴相关专业。运用5G、大数据、“互联网+”改造提升林业技术等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收缩、撤销森林采运等落后产业相关专业。对接林业行业森林康养、智慧林业、园艺物联网、景观设计、生态产品设计与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建成了大数据与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软件技术、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广告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等八个服务绿色产业专业群,形成了与生态省建设和林业行业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专业结构。在退役军人招生过程中,学院注重调查、分析、研究,收集区域产业发展新需求、教育改革新政策、退役军人学生特点等信息,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发展规划、专业优势等因素,明确园林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子商务等省级特色专业作为退役军人招生专业。这些都是区域经济建设急需、就业率高的专业,并且学院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每年招生专业和计划,保障质量型扩招。

2.主动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

学院坚持协同育人教育理念,与企业共建22个校内外产教融合基地,先后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办法》《招生招工一体化管理办法》《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培互聘管理办法》等20多项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创新校企双元“共办特色专业、共设课程体系、共建课程教材、共管实训基地、共培双师团队、共育工匠人才、共研应用技术、共享资源成果”的“八共同”运行机制,为协同开展人才培养提供保障[3]。通过职教集团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不断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质量评价、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企业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学院的办学资源,实现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匹配,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实现“招生—培养—就业”校企联动。将校企双元共育工匠型人才落地落实,助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持续推进校企一体化精准育人,为企业用工和技术技能人才就业搭建服务平台。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以“四有”“六要”要求为目标,创新校企双向培养、双向流动、双向聘用的队伍建设机制,改革以绩效工资分配和技术职务聘任为抓手的师资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批能解决行业企业疑难杂症问题的技术骨干,全方位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推进专业带头人等六项人才工程建设,实行内部培养、外部聘请和人才引进并举,建成了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良、校企互通、行业认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结合退役军人学生特点加强分类管理,实施单独编班,选聘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细化对退役军人学生日常管理、课程辅导和就业指导,及时解决退役军人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问题。

4.加强信息化网络资源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融合

学院高度重视信息化网络资源建设,依托智慧校园建设的契机,全面推动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在课堂教学、专业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管理平台、OA办公系统等,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和学生信息化管理水平;运用5G、大数据、“互联网+”助力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改造提质。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院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全校所有课程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以在线直播教学为主要手段,圆满地完成疫情期间的各项教学任务。目前已建立一系列网络资源平台,能够有效保证退役军人学生教育教学,也为退役军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育培训资源。

5.结合退役军人学生需求,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各系部根据退役军人学生的学历特征、学习需求等基本情况,制定面向退役军人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每年调整实施计划,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采取弹性学制、学分互换、学分制等模式,帮助退役军人学生平稳过渡,快速适应学习,完成学业。学院各系部认真组织退役军人班教学,采集学生完成线上作业度、课堂参与度、企业打分等数据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根据退役军人学生自身意愿申请,制定特色教学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一是送教活动,通过实地送教交流等线下方式弥补线上教学不足,先后组织了厦门、邵武、武夷山等地的送教活动,退役军人学生积极配合系部教学,主动提供企业场所为集中学习提供便利,方便线下教学。二是“企业+学校”(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直播授课和辅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引导学生通过慕课、智慧职教等网络平台进行学习。

6.多渠道推进退役军人学生高质量就业

学院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强化“就业思政”工作体系建设。一是开设了“创业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形成基础培养、专业创新、实务训练的“三创”教育课程体系,引导退役军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其合理调整就业期望,找准自身职业发展定位。二是组织退役军人学生收听收看“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参加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主题招聘活动,提升退役军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三是学校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学院现有21个“1+X”证书制度试点,涉及25个专业,各系部积极引导退役军人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帮助其提升就业竞争力。四是为符合资助条件的退役军人学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以保证贫困退役军人学生顺利就读、就业。

结语

百万扩招政策的出台,为退役军人学生提升自身学历水平和就业技能提供了有利条件。各高职院校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职扩招百万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同时,也应以退役军人学生为本,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基础,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完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保障退役军人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为地区高质量发展输送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另外,针对退役军人学生的单列计划和个性化考试等改革举措不应只是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群体的权宜之计,还要通过这些改革广泛推广到其他生源,促进终身教育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4]。

猜你喜欢
生源学院高职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跨省生源调控
西行学院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