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理论要义阐释

2022-12-23 15:46
林区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制度国家政治

杨 娜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1],并强调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部于2020年组织印发了《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根本指南。然而学术界对于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因此积极探讨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理论要义,能够从理论上丰富政治安全教育研究体系,实践上提升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建设思想及教育理念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安全思想蕴含于国家安全观之中。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创新发展的一整套完备体系,它指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安全、促进世界和平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一系列国家政治建设与政治安全的思想,对于新时代我国政治安全建设以及加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一,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这是争取政治安全的首要前提。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清除旧阶级的政权,尤其要加强无产阶级的军备建设和经济建设。第二,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是稳固政治安全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阶级内部的分歧和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使敌人有了可乘之机。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一定要具备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要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力量,同时加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为维护政治安全夯实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重视意识形态安全,认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2]。强调加强对无产阶级的教育,以此稳固政权,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列宁的“灌输论”也促进了俄国的政治安全建设,他认为新生的俄国政权根基薄弱,国内外形势严峻,无产阶级知识水平低下,建设社会主义任重道远,无产阶级想要真正夺得政权,获得科学的理论指导,必须采用灌输的方法。列宁还进一步指出,灌输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无产阶级自身,注重能力培养,深刻理解资产阶级的内在矛盾,增强共产主义信心;对于普通人民,要结合实际、结合生活,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俗易懂、喜闻乐道;对于青少年,则注重思想引领,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2.中国古代的治国理政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诸多政治思想理念,成为当前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从秦王朝建立至清朝的灭亡,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君主专政、中央集权的体制决定了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思想以维护政治安全尤其是政权安全为核心。首先,强调居安思危,具备忧患意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更加注重解决内忧问题,汉朝宗室大臣刘向曾向皇帝进言应“明察幽,见成败,早防而救之,引而复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3]。唐朝有“安不忘危,治不忘乱”的治国理念。新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增强底线思维,防范各种风险,深受中国古代居安思危观念的影响。其次,坚持民本思想,维护人民利益。中国古代受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历来倡导以人为本,儒家是民本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倡导仁爱之道,推崇仁政爱民,如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以及荀子提出的“君舟民水”思想。虽然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最终还是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的,但也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及新时代高校政治安全教育注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发展规律、调动学生积极性提供了理论来源。

3.党的政治安全教育相关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政治安全理论,这些思想理论体现在党自身的建设和外交政策的演变过程中。

毛泽东的政治安全教育理论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他强调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意识到政权安全即是政治安全的核心,强调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行独立外交政策。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十分关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邓小平着重提出要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安全和共产党执政安全,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保持政局稳定和政策稳定。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干涉我国内政。并且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学校教育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的时代新人。

21世纪以来,大学生成为政治安全教育的主要对象,江泽民、胡锦涛在邓小平有关安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坚持推进政治安全建设,国家政治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提出“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4]。为加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旨在为大中小学的国家安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二、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内涵阐释

1.政治安全:国家安全的根本

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一部分,政治安全聚焦于“政治”。孙中山指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5]“政”旨在领导,“治”意在管理,政治的本质是对社会进行规范的治理,其核心是政治权力,基本特性是阶级性,表现为一定的政党、社会集团和社会势力为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而施行的政策和活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安全的含义是没有危险,平安。

综上,政治安全就是在政治上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伤害和胁迫的客观状态,即国家主权、制度、意识形态、领土等方面免于威胁和侵扰,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国家内部的政权得到稳定、人权得到保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对外保持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整个社会安定有序地稳步发展。政治安全也可以定义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这种力量保护个人的生命和财产不受侵害,成为维护全部社会成员安全的保障机制。政治安全涉及国家主权、制度、政权和意识形态的稳固,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等方面,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条件。

2.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是教导培育人才的过程;狭义的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进行的学校教育,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就是专指学校教育。政治安全需要全民的支持和维护,因此必须对人民进行政治安全教育。政治安全教育就是一定的社会阶级或社会群体为加强阶级统治,确保社会的稳定、政治机制的运转和国家主权的完整,对社会成员施加有利于维护政治安全的系统教育的过程。

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运用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法律制度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政治情感,认同国家政治制度和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使其言行符合国家意志、政治规范和法律要求,免受政治伤害。新时代推进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有利于促使大学生系统地掌握政治安全知识,坚定政治信仰,具备良好的政治品格,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看待政治事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社会风气,维护国家总体安全。

三、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核心:政权安全教育

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政权是政治上的统治权力,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问题关系党的执政安全,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必须以政权安全教育为核心。

政权安全突出表现为党的执政安全,加强大学生政权安全教育,就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认识到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政权安全得到极大巩固,但是国外的“颜色革命”“文化冷战”以及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等,也对我国政权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必须教育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政权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威胁,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维护我国政权稳定。高校要利用好校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史的深刻了解,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向党组织靠拢。

2.基础:主权安全教育

主权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基础,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保障其他各项安全的重要载体。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着重加强大学生的主权安全教育也是政治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主权安全主要面临着来自西方霸权主义以及国内外反对势力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主权安全教育,必须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除了政治安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大学生安全意识思维的养成,引导大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敏锐的判断力,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对立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明辨是非,坚决打击一切损害国家主权的言论和行为,坚持“一个中国”的核心原则,反对分裂势力,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努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保障:政治制度安全教育

制度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政治制度是国家制度体系的关键。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原则的总和,政治制度通常以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等多种形式出现。

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制度安全教育,首先要使大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即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基础上的其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政治安全相关法律的学习。在对大学生进行制度体系、法律法规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其明确“中国之治”的优势,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制度和法律权威,自觉维护国家制度安全。

4.灵魂: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意识形态是基于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诸多思想观念的集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6]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直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而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观点、价值认同和道德品质等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在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一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涣散,因此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引导他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政治定力,自觉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的价值意蕴

1.理论意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关键一环,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7]。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是维护党的领导的一种教育手段。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局势虽相对稳定,但也存在很多威胁、损害我国政治安全的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国家安全教育,尤其是政治安全教育,利用好高校主阵地,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氛围。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能够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和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实践意蕴: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大学生是青少年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对于政治事件有着敏锐的见解,敢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和矛盾,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出现政治热情淡化、政治参与度较低、政治思想偏激等问题,也有一些大学生受西方“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思潮的侵蚀,主流意识形态淡薄、政治观点出现偏差,这些问题极大地损害了我国政治安全建设。高校作为人才培育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应对各种风险、危险的能力,增强爱国、护国意识,坚定政治信仰,自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自觉抵制一切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的言论和行动。

结语

当前我国面临的政治安全形势复杂而严峻,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立场直接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稳固与发展。因此,必须持续加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时代新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在明确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理论要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才能推动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制度国家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某些单位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