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质现场监测技术规范化建设

2022-12-23 15:28李纪红
低碳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水质样品机构

李纪红,李 鑫

(1.莒县环境监测站,山东 日照 276500;2.平邑县环境监控中心,山东 临沂 273300)

0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与社会、自然环境的稳定,因此相关部门在平时应当做好环境水质现场监测工作,以求及时、准确地了解周围环境水质的实际情况,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目前看来,监测工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要点,若技术操作不规范,监测数据很有可能不准确、不可靠。为了提升监测质量,工作人员应积极推进水质现场监测技术规范化建设,借助一系列精细化的管理手段,给予水质监测工作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促进环境水质现场监测工作的优质开展。

1 环境水质现场监测技术

目前,在环境水质现场监测工作中最常用的两类技术如下。

1.1 传统分析方法

环境水质现场监测的传统分析方法,包括重量分析法与滴定分析法。相较于仪器分析方法,传统分析方法的成本更为低廉,适用性更好,在小型实验室中最为常用。其中重量分析法又可被分作气化法与直接分离法,这两类方法的核心环节,皆是将样品中的待测成分分离开,然后转化为稳定的物质,再利用天秤进行称量,依据重量,并结合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最终的监测结果[1]。滴定分析方法具体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其中氧化还原滴定法最为常用,该分析方法的主要原理为氧化还原理论,在滴定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使用重络酸钾、锰酸钾等化学物质,测定样品的氧化性与还原性,进而得出数据。

1.2 仪器分析方法

环境水质监测工作中用到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比色分析、分光光度法、原子分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色谱分析法等。色谱分析法属于一门较为新兴的环境水质现场监测分析技术,有着快速、灵敏、准确性高的优势,应用价值突出,但成本较高,大中型实验室应用较多。当前,研发者正在持续推进对仪器分析技术的研发,相较于传统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的价格更为合理,质量更为优秀,性能水平更高,效率也更高,在环境现场水质监测中有着较广的应用面与应用前景,指导着水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

2 影响现场监测准确性的因素

2.1 人为因素

目前看来,环境水质现场监测的准确性,常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水质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在采集样品时,常会因为专业素质的不足,做出一系列不符合监测规定的行为,导致样品质量下降,在代表性与完整性方面出现诸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量、专业技能水平、监测仪器操作熟练度、整理和计算监测数据的能力,是最能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精密性的人为因素。但现阶段,在实际的水质监测工作中,很多监测人员的水平都达不到足以胜任此项工作的程度,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仪器设备操作能力,对各类先进仪器设备的性能水平、使用要求、维护管理要点缺乏认知,导致各种监测仪器难以发挥最大作用;部分监测部门在水质监测中,因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测,对各种监测技术的使用缺乏规范性,导致监测结果存在诸多误差,影响了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环境因素

水资源遭受污染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种复杂的环境因素都对水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与水资源一样,环境现场水质监测、分析也极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在实际工作中,监测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空气指数、静电等环境因素,常会深刻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即便水质监测用到的各类技术设备有着突出的精密性,在运行、存储、管理等环节中难免也会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系列的性能缺陷,无形中阻碍了水质监测的正常进行,且设备易产生稳定性失衡的情况,这会导致监测数据出现偏差。可见监测人员在平时务必要做好对监测环境的分析与管理工作,尽可能将各类设备维持在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

2.3 其他因素

除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水质现场监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例如,水质监测仪器的测量范围、灵敏度等因素,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着直接且深刻的影响。具体而言,监测实验室用到的水质监测仪器,若长时间未经调试,在测量范围、灵敏度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偏差,性能也会随之下降,这无疑会影响水质监测的质量。

3 环境水质现场监测技术规范化建设

3.1 完善水质监测技术标准规范

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监测技术标准规范,可为环境水质现场监测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指明方向,降低数据误差出现概率。目前,环境水质现场监测的工作情况十分复杂,涉及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把控质量的过程中有着较高难度,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环境监测规范》《水质采样技术规范》等文件时,一定要结合环境水质现场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且明确的操作步骤,对于重复、冗余或互相矛盾的规定,应适当改进,同时仔细分析规定中是否存在缺失部分,尽可能补全,令环境水质现场监测工作变得有据可依[2]。不仅如此,各监测机构在平时也应多组织监测人员学习此类文件,加强对各种监测规定的了解与掌握,督促其依照监测规范的要求,严谨、负责地开展现场监测作业,最大限度提升现场监测准确性,减少误差。

3.2 完善环境水质现场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从实际情况来看,监测机构对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设计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于监测点位、采样方法等多个层面:①监测点位方面。目前很多监测机构对监测点位的布设,不符合水质监测规范的要求。例如,部分监测机构在对地表水进行采样时,并未严格依照断面垂线、采样点布设的技术要求,合理设定监测点的位置,尤其是在采集样品时,监测断面的条件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若对于有些监测断面,监测人员只能在岸边采集样品,实际上这是不规范的。此外,从监测点位管理的角度来分析,监测点位等级有国控、省控、市控、县控的区别,可实行等级化管理,但市控、县控监测点位管理条件相对薄弱,与技术规范的要求存在差距,鲜少有管理部门,专门对这方面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与调整。②采集方法方面。目前看来,各监测机构对样品采集环节中用到的具体方式方法,尚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各监测机构依据不同水体、不同情况,在左、中、右每个方向进行采样,以及具体的采样深度同样缺乏明确规定,在样品采集过程中,有的监测机构会使用铁桶、塑料桶采水,有的则会使用瓢舀取水样,体现了不同监测机构样品采集方式的不同,此种现象常会导致监测结果不具备良好的比较价值。③样品保存运输方面。监测机构对样品容器材质的选择,必须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同时对于如何洗涤样品容器,也要明确规定,这是水质监测工作重要的质量控制点。目前部分监测机构并未对这一方面加强重视,有的监测机构不能依据监测项目,分开进行装水,有的监测机构不能依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将样品放入冷藏设备中保存。④样品预处理方面。完成样品采集后,监测人员应及时进行物理、化学处理,实际工作中,监测人员具体使用的方法往往是不同的,如此也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数据存在偏差。例如,有的监测人员会将样品静置半小时之后加酸,有的监测人员则不静置直接加酸,有的分析人员不希望监测人员在样品中加入保存剂等,种种现象都说明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存在诸多问题[3]。

对于以上问题,建议监测机构加强对质量控制体系的设计,采用精细化的质量控制方法,尽可能解决水质监测存在的问题。例如,机构可依照环境水质现场监测的技术标准、规范,从监测方案、监测断面(包括采样断面、断面垂线与采样点等)布设、采样前期准备工作(样品容器的材质、洗涤、样品保存设备、样品运输工具、现场监测仪器等)、样品保管存储等角度出发,制定系统、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依照技术标准,给予监测人员规范化的质量监督以及检查,控制数据偏差处于最小范围内,全面提升现场水质监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以样品保管存储为例,实际工作中,对于这一环节,监测机构可依据如下思路,制定质量控制流程:①应结合水质的特性,分析样品在保管、运输环节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并分析影响因素,制订采集计划,对水质样本进行科学分类。②为技术人员配备一定量的固定剂,以便更好地保存样本[4]。③在运输环节中,样品易因外部环境的震动,出现稳定性下降、水质变化等问题。对此,建议监测机构完善对样品容器的选择及应用,提升样品运输环节的稳定性,此外也可在容器外部加装保护设施,使水质样品运输变得更为稳定、安全。

3.3 提升监测人员专业素质水平

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深刻影响着水质监测工作的实施质量。为提升水质监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相关机构应加强团队建设,从人才选聘环节入手,着力吸纳一批优质人才到水质监测团队之中,发挥人才力量,提升水质监测质量。例如,监测机构可与周边高校合作,争取第一时间吸纳优质人才到监测岗位上,同时给予人才合适的福利待遇,更好地发挥人才的效能,助力水质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在聘用人才后,水质监测机构还应积极开展人才充足的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水平,督促其不断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更新专业知识储备、革新技能水平,不断从工作实践中汲取经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之外,监测机构应当多了解监测人员的学习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训方案,将水质监测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要点落实到实际的水质监测工作中去,确保监测人员依照采样流程,细致、规范地完成采样操作,同时也能够合理利用各类分析方法,分析样品结果,得出准确、可靠的水质监测结论[5]。监测机构应细化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例如,可在水质监测现场安派质量管理人员,巡视监测人员的操作行为,并及时提醒,避免其在水质采样过程中做出违规举动,以便水质监测工作有规可循,显著降低监测误差出现的概率。

3.4 加强水质监测仪器设备建设

仪器设备是水质监测工作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为保证水质监测质量,监测机构应加强对水质监测仪器的维护及管理,尽可能将其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工作状态,提升其性能水平,延长其使用寿命。为达到目标,监测机构应做好以下4 个方面工作:①应依照监测设备管理维护要求,设计详尽、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将各项职责细化并落实到人,规定好监测设备管理的时间、频率与程序,督促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仔细研究与监测设备有关的技术要点,及时、有序地完成对监测设备的清洗、检查及维护。②监测机构应为监测设备储存、保管、放置划定合适的区域,提升设备管理的有序性,强化细节管理。③为调动设备保养、检修、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监测机构也可设计相应的激励、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监测人员,应第一时间给予奖励,激发其进取心。对于在水质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做出违规行为的人员,也应第一时间给予处罚,避免仪器设备性能受损。④监测机构可针对仪器设备保养维护、日常的水质监测工作,制定健全的设备管理记录制度,督促技术人员在执行每一道操作工序时,严谨、负责地将相关数据记录到位,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便利。

4 结语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水质现场监测工作相较于过去,工序更为规范、要求更为严格。为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相关工作者应加强现场监测技术规范化建设,从技术标准、质量控制体系、监测人员、监测仪器等多角度入手,切实提升水质现场监测水平,获得优质的监测数据,助力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猜你喜欢
水质样品机构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食品检验实验室样品管理的质量控制
食品检测实验室样品的管理及控制要点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实验室样品管理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