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北京海淀地区的革命足迹

2022-12-23 14:37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李大钊与海淀课题组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海淀李大钊建党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李大钊与海淀”课题组

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自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不久即来北京。此后,李大钊在海淀地区留下了许多革命足迹,以多种方式影响着海淀地区的革命运动。这也是李大钊对北京地区、北方地区,乃至对全国革命运动影响的历史缩影。

一、李大钊在海淀地区的革命活动印记

1913 年后,李大钊在海淀地区留下了诸多革命活动印记。这些印记中体现了李大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党忠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建党精神,也凝聚着他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等精神品质。

(一)游历两园,抒发初心

1913 年6 月,李大钊从北洋法政学校毕业后到北京参加《法言报》的编辑工作。在北京工作期间,李大钊曾同友人游颐和园、圆明园等处,并创作了《吊圆明园故址》和《咏玉泉》等诗歌。

吊圆明园故址

夕阳影里,笳鼓声中,同友人陟高岗,望圆明园故址,只余破壁颓垣,残峙于荒烟蔓草间,欷歔凭吊,感慨系之。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玉阙琼楼委碧埃,兽蹄鸟迹走荒苔。

残碑没尽宫人老,空向蒿莱拨劫灰。

作者在小序中,说明了写作该诗的时间、环境、心情和缘起。第一首前两句谴责列强焚毁圆明园的野蛮行径,描述名园被毁后的凄凉景象。后两句借景抒情,一阵悲凉凄切,更加渲染了圆明园故址荒凉衰败的气氛和作者无限抑郁悲愤的心情。第二首用白描手法,如实铺叙圆明园遗址的荒凉景象。这两首诗通过对圆明园遗址的凭吊,展示了近代中国民族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控诉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蛮行径,控诉了清王朝祸国殃民的罪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

咏玉泉

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潺潺有声,闻通三海禁城等处,皆溯源于此。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这是一首咏物托讽之作,所咏之物是玉泉。玉泉是北京西郊玉泉山上流下来的泉水,这股泉水经颐和园流入市区。诗的头两句写颐和园殿阁的雄伟宏丽和营造之苦。接着把颐和园化作秦代的阿房宫,这样就把犀利的笔锋刺向了整个封建社会。后两句从历史落到现实。诗人由园外玉泉的潺潺流水声,联想起这富丽堂皇的园林建筑完全是由统治者榨尽民脂民膏而换来的历史事实,鞭挞了统治阶级“耗尽民膏”、挥霍无度的腐败本质,并表现了对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些诗歌集中体现了青年李大钊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了李大钊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憎恨。

(二)追悼孙中山,讲演三民主义

1925 年3 月12 日,孙中山逝世。1926 年3 月,李大钊应邀前往清华大学参加追悼孙中山的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李大钊说:“今日追悼孙先生,吾人即想到他在国民革命史上之地位。中山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中国被外国力量所侵略,为外人经济(掠夺)的时代。孙中山先生相信三民主义,以抵抗一切帝国主义者,则是一方面结束以前的历史,一方面开新的道路,其为功实甚伟大。”①李大钊在讲话中表达了他对孙中山及其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高度肯定。这些认识既是李大钊对当时统一战线内部分歧的回应,也体现了李大钊对中华民族出路的思考,以及他与孙中山的共识。

第一,回击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李大钊在清华大学的讲演,首先就是回击戴季陶等在理论上制造分裂统一战线。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内以戴季陶等为代表的右派,就开始积极活动分裂统一战线、排斥共产党。国民党右派分裂活动之一是通过解读三民主义的方式,为分裂统一战线提供理论基础。戴季陶提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不同。②李大钊没有直接批判戴季陶,而是通过阐述孙中山在中国国民革命史上的地位,孙中山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共性等来否定戴季陶。李大钊还曾专门著文论述孙中山与列宁认识的共性。李大钊指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策略。中山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革命的理论与策略。在理论上,中山主义与列宁主义是可以联合成一贯,策略上也是能连贯一致的。所以,列宁主义者可说就是中山主义者;中山主义者也就是列宁主义者!”③

第二,彰显了李大钊与孙中山的思想共鸣。李大钊之所以在清华大学的讲演中,高度赞扬孙中山及其革命,还在于他们在谋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方面的认识具有一致性。首先,关于救国救民的目标。众所周知,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出“振兴中华”呼声的先行者。李大钊投身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的目的,就是“建立一恢复民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④其次,关于建立实现革命目标的“革命团体”问题。在李大钊与孙中山的交往中,双方对于在中国创建一个革命团体达成了高度共识。孙中山曾对李大钊说:“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的觉醒。归根到底是要把它建成一个群众革命的先锋组织。”⑤对此,李大钊是深表认可的。1923 年4 月李大钊就表示:中国现在很需要一个普遍全国的国民党。⑥

(三)海淀进步青年积极参加李大钊领导的“三一八”斗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李大钊作为国共两党北方地区的负责人,积极有效地推动了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1926 年3 月,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北京爆发了“三一八”斗争,海淀地区先进青年积极投身斗争之中。

第一,海淀地区的高校师生、民众积极参加“三一八”斗争。北京农业大学具有着关注农民、农村问题的传统,有着较多较为进步的社团组织,而且在中共北京地委的积极领导下,较早成立了农大支部,团结发展了大量进步青年。⑦1926 年3月18 日,北京西郊罗道庄、卢沟桥一带的农民1000 多人,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到天安门参加“反对八国通牒国民示威大会”,并到铁狮子胡同向段祺瑞政府请愿。“三一八”斗争中,海淀地区进步青年表现出了高超的斗争智慧。斗争中,在李大钊遇险之际,正是燕大学生刘隽及时巧妙地救护了李大钊,从而使其脱离险境。⑧

第二,“三一八”斗争中,海淀区高校学生作出了巨大牺牲。运动中牺牲的47 名烈士中,来自现海淀区高校者有韦杰三(清华大学)、魏士毅(燕京大学)、林孔唐(北京农业大学)三人。清华大学参与“三一八”运动者颇多,当天同学失踪者达数十人,学生领袖曾多次进入协和医院寻找辨认。⑨魏士毅当时虽抱病在身,但仍勇敢参与游行,不幸罹难。⑩农大党员林孔唐右腿中弹,昏倒在血泊中。在中央医院的病床上,他满怀悲愤道:“苟吾死,吾恨‘此身不死外人手’,而横遭彼帝国主义的走狗之屠杀;‘努力还须同志们’,余诚是忧之。”⑪

第三,海淀地区响应李大钊,开展“三一八”惨案的善后和纪念工作。惨案发生后,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国共两党联合着手推动“三一八”惨案善后事宜。⑫海淀地区相关高校也于校内成立了惨案善后委员会,并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清华大学师生不仅为韦杰三举办了迎灵祭奠仪式,还特意从圆明园遗址处移来一根大理石断柱,竖立在校园内烈士墓原址,作为烈士纪念碑。⑬1926 年5 月22 日,当林孔唐在医院逝世的噩耗传来后,北京农业大学决定在校园内建立林孔唐烈士纪念碑。⑭1927 年3 月,燕京大学学生会自筹资金,在校园内为魏士毅烈士建立了纪念碑。⑮1929 年3 月18 日,“三一八”惨案三周年之际,在北平特别市政府主持下,烈士公葬典礼在圆明园举行。⑯

二、教育、培养了一批海淀地区进步青年

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进步青年的教育、引导。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一大批先进青年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一过程中,海淀地区进步青年在李大钊的教育、指导下成长。

(一)李大钊指导海淀地区进步青年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有意识地指导邓中夏等人深入到海淀地区高校中,推动学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

第一,指导马克思主义在海淀地区的传播。1920 年,邓中夏等人受李大钊委派,带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到罗道庄、海淀镇等地多次讲演,传播共产主义思想。1921 年夏,在邓中夏的指导下,位于北京西郊罗道庄附近的北京农业专科学校(1923年后改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在学生中成立了“社会主义研究小组”。杨开智(杨开慧的胞兄)任组长,成员有乐天宇、蒋文孝。他们在“农专”最早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正是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小册子第一次运到农大,“除散发给农大教职员和同学们外,还散发到附近各村庄”。⑰

第二,指导海淀地区依托党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工作。据清华大学学生党员朱理治回忆:“大革命时期,党组织在大钊同志领导和影响下作风一般很好,很朴实,对学习也抓得很紧,每周都要学习。”⑱香山慈幼院党组织建立后,开展理论教育成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香山慈幼院学生会组织中,设有图书部党团支部,通过图书部购买进步书籍,还介绍《新青年》等进步书刊。⑲

(二)李大钊直接教育、引导海淀地区进步青年

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海淀地区进步青年曾积极主动向李大钊求教。李大钊对这些青年给予了充分指导、教育,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第一,教育、引导施滉、徐永煐、冀朝鼎等清华大学学生。1924 年2 月4 日,施滉、徐永煐等拜访李大钊,受到李大钊的直接教育和引导。1924 年夏,徐永煐与施滉、冀朝鼎等应约来到北京李大钊寓所。此时他们已倾向共产党,但对苏俄“指挥”中共的做法心存疑虑。对此,李大钊说:“第三国际现在设在苏联,但也可以设在北京,要是设在北京,你们想想,能行吗?军阀不早已把它搞掉了,所以现在不行。现在设在苏联,我们参加,比较合适。等将来中国革命胜利了,设在北京,不也就一样了吗?所以,这不是谁指挥谁的问题。”⑳李大钊一席话打消了施滉、徐永煐等人的疑虑,他们决心跟共产党走。

第二,教育引导张秀岩等。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曾在女高师授课,主讲“社会学”“唯物史观”和“女权运动史”,他的广博知识和革命思想给就读于女高师的张秀岩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张秀岩的思想迅速向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1925 年年底,张秀岩到北京香山慈幼院任语文教员。1926 年秋末,经郭隆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张秀岩入党不久,李大钊约她在俄使馆内谈了话。李大钊高兴地说:“我在女高师的学生中加入共产党的,你还是第一个。”又说:“你的为人和献身精神我们是了解的,党组织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决定吸收你入党。”李大钊还通知郭隆真,组织决定由张秀岩担任香山慈幼院的党支部书记,并勉励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张秀岩说:“李大钊同志被害的噩耗传来,使我悲痛欲绝。它更进一步激励我下定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决心。”㉑

第三,以革命斗争锻炼进步青年。陈毅等在李大钊直接领导下,在海淀地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革命工作。通过革命斗争,陈毅等进步青年迅速成长起来。

1923 年冬,陈毅在北京进入中法大学学习。不久他就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法大学党支部书记。陈毅入党以后,他就在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的领导下,从事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统战工作。陈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经过两年实际工作的锻炼,陈毅从一个大学生成长为了职业革命者。陈毅回忆:“1925 年,我离开了学校,开始搞工会工作,学生运动,统战工作,参加北京地委。……我对于党的路线已有一定的认识,革命人生观已经初步确立,踏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㉒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陈毅还独立地进行了许多重要工作和活动,并且及时地向李大钊等汇报和请示。1926 年3 月13 日,陈毅还与李大钊一道,前往清华大学参加悼念孙中山的大会。在会上,陈毅“针对性地回答了宣传‘赤化’,过激主义进清华等问题”。在随后的“三一八”运动中,陈毅在李大钊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了运动。“三一八”惨案后,陈毅在李大钊指导下,回到四川,做川军配合北伐的工作。㉓

三、李大钊建党模式在海淀地区的实践

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下半年北京支部改称为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简称北京地委),李大钊任书记。此后,李大钊根据实际情况创造了多种建党模式。海淀地区在李大钊直接指导下,实践多种建党模式,建立起了党的组织。

(一)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组建社团组织,进而建立和发展党组织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组建社团组织,进而建立和发展党组织是李大钊首选的建党模式。这既是李大钊最早在北京大学创建党组织的模式,也是被他推广到天津等地的建党模式。由于注重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强调建立组织基础,因而这类建党模式所建立的党组织效果更好。北京农业大学的党组织就是这种建党模式的具体实践。

第一,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建立党组织奠定思想基础。李大钊建党的首要特点就是注重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在进步青年掌握科学真理基础上,建立党组织。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借鉴俄国的经验,提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㉔因此,李大钊在创建北京大学党组织的过程中,首先开展的准备工作就是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海淀地区党组织的创建,首先也体现了李大钊的这一建党思路。如前所述,1921 年夏,在李大钊指导下,邓中夏等人开始了在北京农业专科学校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于是,以农大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农大及其附近地区传播开来。这就为此后农大及其附近地区建党和革命斗争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农大建立团组织。在推动北方地区建党过程中,李大钊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社团、青年团在建党中的作用。据罗章龙回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是后来北方建党、建团的基本成员。从一九二一年开始,北大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基础,成立了一个党支部。”㉕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准备,邓中夏开始考虑在农大建立团组织。1922 年,按照邓中夏的建议,以农大社会主义研究小组为基础,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农大支部,团员共8 人。1923 年,在北京地委委员武止戈的指导下,进行第一次扩团。此后不久,农大团支部得到北京地委通知,改组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农大支部(简称C.Y.农大支部)。

第三,农大组织农业革新社。李大钊在北方指导、领导建党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挥党团外围组织的作用。在学生社团基础上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是李大钊建党的一个重要方法。1922 年秋,农大团支部决定组织农业革新社,作为团的外围团体吸收进步青年参加,以推动学校的改革运动、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为建党打下基础。1923 年,在农大团支部扩团后,农业革新社又一次扩社,社员由50 余人扩充到80 余人。在上海“五卅”惨案后,农业革新社的社员都参加了以农村外交后援会为中心的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

第四,农大建立起党的组织。农大团组织和农业革新社的发展为建党奠定了干部和组织基础。1924 年1 月,根据中共北京地委通知,将农大全体团员吸收为党员,成立党支部。“农业革新社在公主坟、八里庄等处办了好几所农民夜校,由于对他们宣传革命道理,为以后农村建党打下基础。”㉖1924 年下半年,在西郊大瓦窑、公主坟、罗道庄三个村先后建立了党的支部,三个支部共有十几名党员,这是北京郊区第一批农村党支部。1925 年冬,又在苑家村、朱各庄建立了党支部。

(二)发挥建党骨干作用,建立党组织

通过发挥建党骨干作用建立党组织是李大钊建党的第二种模式。具体做法是:向相关地区派遣合适的建党骨干,进而由建党骨干在相关地区发展党员,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党组织。这是一种较为快捷的建党模式,但是往往要求该地区有一定的基础。就海淀地区而言,李大钊也较多地采取了这种建党方式。

第一,中法大学陆漠克学院支部。中法大学陆漠克学院支部之所以能够建立,首要原因就是在李大钊直接领导下,培养并向该学院派遣了萧明等建党骨干。萧明于1919 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萧明回到北京后在第一时间拜见了李大钊、邓中夏、陈为人等北方党组织领导人,并由邓中夏、陈为人介绍,于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2 年下半年,萧明在李大钊、邓中夏、陈为人等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促成中法大学中共陆漠克学院支部成立,这是海淀历史上第一个党的支部,萧明担任书记并任该学院学生会主席。

第二,燕京大学支部。燕京大学支部也是在李大钊直接指导下,通过培养建党骨干起步的。1923 年,燕京大学文科生戎之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燕大的第一个党员。㉗戎之桐入党后,在李大钊领导下,刘仁静与戎之桐培养发展了第一批燕大党员。1925 年,燕京大学第一个党支部诞生了。戎之桐任支部书记,章克负责宣传工作,王志刚负责组织工作。到1927 年7 月,燕大党员发展到32 人。

第三,清华大学支部。清华大学支部是在燕京大学党员骨干发挥建党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1926 年11 月,清华园中已经有了两位地下党员——雷从敏、朱莽。但因为不足三人,所以还不能成立党支部。恰在此时,燕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生、1926 年9 月入党的地下党员王达成来到清华图书馆工作。此后不久,陈为人通知雷、朱二人到王达成房间开了个会,把他们三人组织了起来,成立一个支部,并任命王达成为支部书记。清华大学党支部成立后,在李大钊的领导下,立即开展各方面工作。清华大学党组织采取了以实际斗争锻炼的方式发展党员。“不少党员都是先参加国民党,在国民党左派里锻炼一个时期,再加入共产党的。”㉘朱莽发展了余冠英,雷从敏发展了魏明华,魏明华发展了李景清,余冠英发展了朱理治。到1927 年4 月,该支部已有党员7 名。

第四,香山慈幼院支部。1925 年,郭隆真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因为她熟悉北方的情况,党组织分配她到北京工作。郭隆真到慈幼院活动时经常与张秀岩联系。1926 年冬,张秀岩经郭隆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此同时,郭隆真还在女校发展了乐毅、程贵珍、李芙蓉、李乐、刘志毅、李益韬等入党。香山慈幼院还有一个组织则是在李大钊领导下的西郊部委在男校建立发展的。该组织的负责人是语文教师兼班主任郭乃岑,发展的党员主要有:夏基鸿、鲍双印、胡荣庆、贺成章、梁一鸣等。

1927 年4 月28 日,奉系军阀杀害了李大钊。李大钊牺牲之后,并没有能够及时安葬。1933 年4 月初,赵纫兰带着子女从乐亭来到北平,准备料理李大钊的后事。23 日,经多方努力,李大钊最终安葬于海淀万安公墓。为了纪念李大钊,向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83 年10 月29 日,整修后的李大钊烈士陵园落成。此后,李大钊烈士陵园成为缅怀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北京海淀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步青年的成长、党组织的建立、革命运动的发展无不凝聚着李大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精神;同样,这也是李大钊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北京地区、北方地区,乃至全国革命运动发展的缩影。李大钊在北京海淀地区的革命足迹,处处闪耀着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们,所孕育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注释]

①李大钊全集(第5 卷)[M].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34 页.

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M]//魏宏运.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2).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697 页.

③李大钊全集(第5 卷)[M].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22 页.

④李大钊全集(第4 卷)[M].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298 页.

⑤李大钊全集(第4 卷)[M].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14 页.

⑥李大钊全集(第4 卷)[M].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208 页.

⑦中共北京农业大学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小组.中国共产党北京农业大学组织史[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86 页.

⑧刘隽.关于“三一八”前后的一点回忆[M]//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编(第24 辑).1985 年版:第23 页-25 页.

⑨吴令华.回首萧瑟处[M].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 年版:第44 页-45 页.

⑩愿后死者长毋忘——纪念“三一八”运动死难烈士魏士毅专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年版:第11 页.

⑪江长仁.三一八惨案资料汇编.北京出版社,1985 年版:第411 页.

⑫张爱荣,张学义.陈毅在“三一八”运动中的组织活动[J].鲁迅研究月刊,2017(08):64-68.

⑬清华大学校史组编.人物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 年版:第195 页.

⑭北京农业大学校史.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 年版:第198 页.

⑮曹子西.北京历史人物传(下).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年版:第716 页.

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民众运动).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年版:第671 页.

⑰《中国农业大学百年校庆丛书》编委会.百年沧桑育英才.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7 页.

⑱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革命史回忆录(第1 辑)[M].北京出版社,1992 年版:第320 页.

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海淀文史选编(第4 辑).北京出版社,1991 年版:第69 页.

⑳徐庆来.徐永煐纪年[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62 页-63 页.

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8 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0 页.

㉒《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辑部.陈毅传[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年版:第16 页.

㉓聂元素.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25 页.

㉔李大钊全集(第2 卷)[M].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422 页.

㉕回忆李大钊[M].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43 页.

㉖中共北京农业大学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小组.中国共产党北京农业大学组织史[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98 页.

㉗戎之桐的入党介绍人,尚无文字资料可查,根据以下情况分析,可能是刘仁静:1.刘和戎之桐一起发展章克入团、入党;2.据章克所写材料:当时领导我们的是刘仁静等人(北京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编.战斗的历程 1925—1949.2 燕京大学地下党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第14 页).

㉘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革命史回忆录(第1辑).北京出版社,1991 年版:第317 页.

党中央强调,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纪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 月11 日

猜你喜欢
海淀李大钊建党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李大钊《青春》
李大钊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
建党九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