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峥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草滩镇兽医站,甘肃白银 730723)
近年来,伴随着宠物市场的发展,宠物犬饲养数量日益增加,钩端螺旋体病对宠物狗以及其饲养人员造成危害越来越大,本文就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征、主要发病症状、病理变化、综合诊治加以论述,以供广大兽医从业人员参考。
钩端螺旋体根据DNA 的不同被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群:致病性问号钩端螺旋体、腐生性双曲钩端螺旋体。国内从犬类身体上分离下来的钩端螺旋体,按照其特异性抗原的不同血清型,被分为犬群(L.canicola)、流感伤寒群(L.grippotyphosa)、波摩那群(L.pomona)、黄疸出血群(L.icterohemorrhagiae)等。目前我国是发现钩端螺旋体血清型最多的国家。也是被钩端螺旋体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需氧菌,在培养过程中,最佳培养温度为28-30℃,但从被感染组织分离时的最佳温度为37℃。培养时为了避免强酸强碱对培养体的影响,最好将使用的培养基pH 值调节至7.2。由于钩端螺旋体生长、增值速度低,需要培养15~20 d 方可观察到较为显著的生长现象。
钩端螺旋体菌体纤细,一头或两头有弯曲的小钩,紧密螺旋,宽约为0.1~0.2 m,长7~20m;经Fontana 镀银染色后呈棕褐色或者褐色。其运动时,两头较为灵活、柔软,而中间段比较僵硬,可借此区分其他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是一种需氧菌,最适合它的生长温度约为28~30℃,不耐紫外线、高温,阳光直射超过3 h 即可杀死,60℃超过10 s或50℃维持10 min 均可将其杀死。但是钩端螺旋体对于低温有着较高的耐受程度,所以能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生存;不耐酸碱,漂白粉,烧碱,来苏水均可将其杀灭。由于该菌长期生活在肾脏组织中,多经过尿液排出污染水源感染其他动物。
由于钩端螺旋体在世界各地的广泛生存,且宿主范围极大,故世界各地均有该病发生,多以降水丰沛、环境温度高的亚热带和热带发病率高。钩端螺旋体在我国宿主分布广泛,大多数温血动物都有被钩端螺旋体感染的可能性,在哺乳类中,有袋目、啮齿目、食肉目以及人类饲养的牲畜是其最主要的宿主;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拥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秋两季,7~10 月为高峰期,但常年气温较高的地区尤其是热带四季均有病例出现。幼犬及雄犬相较老龄犬、母犬更加容易被钩体感染发病,发病症状也更加强烈。猫的感染率较低。老鼠、患病犬、健康带菌犬及康复犬均可充当钩端螺旋体的主要传染源。由于钩端螺旋体长期生活在宿主的肾脏组织,多经过尿液排出,污染水源,接触到其他动物破损的皮肤,消化道黏膜,其他动物由此感染;此外还可以通过咬伤、交配、食入污染物发生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发生垂直传播;吸血性节肢动物(如蚊子)以及一些鸟类(燕子)和两栖动物(青蛙、蟾蜍)是钩体的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因为病犬肾脏长期带毒,故可通过排尿,持续性的排出钩体,圈舍、水源、宠物食品、垫料均有可能被污染,进而感染其他动物。
犬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的好坏密切相关,饲养密度大、气候突变、饥饿、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或其他导致集体衰弱的因素均可诱发隐性感染的病犬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死亡。
初期感染主要症状为机体温度升高至39℃~40℃,全身性肌肉发生触痛、震颤,随后发生呕吐,脱水;由于血管内外壁受损,鼻出血、便血、呕血、粪便发黑等症状随之而来;最后病犬体温下降,精神沉郁乃至死亡。一些发病迅速的病犬会出现菌血症,无明显临床反应就立即死亡。
整体病程较长,主要症状包括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呕吐、脱水、饮欲增加、厌食。发病犬只的黏膜出血,可见红色出血点;在病犬呼吸困难的同时,可能出现干性咳嗽、鼻炎、扁桃体炎、结膜炎的症状。由于部分病犬肾脏受到钩端螺旋体侵害,会有少尿或是尿毒症症状发生,尿液颜色表现为棕红色,有一特别的腥臭味。经过亚急性感染没有死亡的犬只,一般会在发病14~20 d 恢复,但由于有些病犬由于肾脏机能受到损伤破坏,会出现烦渴、多尿的症状。
病犬被感染后,会出现黏膜黄染,体温升高,呕吐,尿液转变为豆油色,检查尿液可发现胆红素,牙龈牙龈泛黄,机体各部结膜发生炎症等。有的犬则会出现出血性胃肠炎和溃疡性胃炎的症状;还有病犬会出现明显的腹水、体重减轻、肝脏衰竭的症状。
经过解剖可发现病犬扁桃体异常肿大,舌头出现溃疡;肺部出现出血,充血,淤血病变并发生纤维素性坏死,胸膜伴有出血点,呼吸道发生水肿。黏膜黄染,呈黄疸症状。心脏的表面呈粉红色,心脏肌肉切面存在灰黄条纹,横纹消失,质地变脆。肝脏变肿变大,肝的质地变脆;肾脏变肿变大,外表面可观察到出血点且伴有灰白色坏死病灶;胃肠黏膜存在出血点且发生水肿。淋巴结肿大且伴有炎症病理变化。
可以通过解剖检查病变、观察临床症状并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诊断急性感染型、亚急性感染型。慢性感染的病例由于病理变化、难以观察到特异性临床表现,必须经过实验室鉴定,才能得出结论。
在犬只发病后,体温升高,菌体数量大幅增加,且未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可采取病犬血液制成涂片,镀银染色,待观测到两头或一头弯曲呈钩状的“S”形或“C”形菌体时,即可确诊。
在病程中后期,可取病犬尿液,离心,制成液滴压片标本,利用暗视野显微镜进行观察,经过观察,若发现“S”或“C”形弯曲、旋转和翻转运动的带钩状菌体,即可确诊[1]。
犬只感染钩端螺旋体后的典型特征为血小板数量减少,而白细胞的数量大幅增长,但在菌血症时期,白细胞的数量先减少,而后大量增加,峰值约为17000~44000 个/μL。与此同时,多数发病犬只因为肾功能损伤,会有低氯血症、低血钠症、高血钾症出现,有的病犬的肌酸酐、尿素氮浓度会高于正常水平。
首先将采集到的病犬的肾组织、尿液、脑脊液等临床样本接种至中性培养基,加入10%的兔血清,放到恒温环境中培养,培养温度设定为30℃,然后利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在培养钩端螺旋体的前期,钩端螺旋体的增殖速度一般比较低,每增殖一代时间约为20 h,培养的时间可延长到第92 天。在培养同一批次的培养物时,如果存在生长者,未生长培养物需继续培养,如果15 d 后钩体仍然未生长,则判为阴性。
采集病料时,急性发热期的病犬肝、心脏、肺等内脏器官以及血液中的钩端螺旋体数量极高,但是只要机体生成相应抗体,伴随着抗体数量的增加,钩端螺旋体被大量消灭,数量急剧减少,仅有少数抗体很难抵达的区域,比方说在肾小管钩区域端螺旋体才能存活。因此,在病犬急性发热的前期,且未使用抗生素时,最好采取病犬的血液作为样本进行检验;病犬病程处于中后期时,则宜使用尿液、脊髓液充当检测病原的样本材料。对于因感染钩端螺旋体已经病死的病犬,其体内的钩端螺旋体会在短时间内大量溶解死亡,很难检查出来,最好在病犬发病死亡后一小时内立即采集病料并送检。经过镀银染色,钩端螺旋体更容易被发现[2~4]。
在进行动物接种试验时,一般使用低龄豚鼠或仓鼠,主要是因为二者对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存在较强的敏感性。对于因感染钩端螺旋体已经病死的病犬,一般利用病死犬的肾、肝制成的乳剂做腹腔注射接种;对未病死的病犬,一般取急性发病前期的血液注射接中至豚鼠腹腔;之后每日观测豚鼠活动状态并测量体温。对于接种病料的豚鼠,一定要进行严格管理,豚鼠排出的尿液和粪便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止豚鼠粪尿污染环境,导致人畜共患病发生,饲养管接种了病料的豚鼠的豚鼠必须穿好防护服,做好消毒工作。钩端螺旋体往往先潜伏3~5 d,而后豚鼠身体温度急剧增高,食欲不振,2 d 后黏膜发生黄染,紧接着豚鼠体温降低,死亡。最好在豚鼠病死之前进行扑杀,随后开展剖检病变组织器官、分离培养、显微镜检测。
PCR 技术检测相较于传统检测手段在微生物病原体的检测中拥有较大的优势:高度的敏感性、快速准确的高效性、不需分离培养病原体、极强的特异性、更低的时间人力成本。钩端螺旋体的许多基因,如secY、鞭毛蛋白基因等,已经作为PCR 诊断目的基因。荷兰皇家热带病研究院WHO 钩端螺旋体病参考中心在多年研发之后,制成了针对不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特异性扩增的引物GT1(5’-TGAATCGCTGTATAAAAGT -3’)、GT2(5’-GGAAAACAAATGGTCGGAAG-3’),极大地推广了PCR 技术检测钩端螺旋体的应用。
MAT,即显微镜凝集试验,是检测鉴别钩端螺旋体的重要标准之一,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与此同时也是可以鉴别不同类群钩端螺旋体的唯一方法;但在病犬的发病初期,该方法没有办法测出发病犬只是否仍处于带菌状态。
ELLSA,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该方法可针对钩端螺旋体进行特异性检查,相对于显微镜凝集试验,ELLSA 拥有更高的灵敏性,而且更加容易让操作变得标准化,故适用于试验样品数量较大的批量化操作,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诊断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鉴定。
染色方法:首先是取病犬的尿液(胸腔积液、腹水)1 滴,然后再取1 滴染色液,混合二者之后进行涂片,放置于常温之下等待其干燥,然后利用显微镜进行检查。经过观测后,发现视野内的背景呈现黑色,其中存在发亮或者无色的“S”形或“C”形且呈螺旋弯曲的菌体时,即可确诊。该过程使用的染色液体是“一得阁”墨汁[5~7]。
治疗病犬时首先将病犬隔离至原来的圈舍中,未发病则在消毒之后转移至为发病的、消毒完毕的圈舍。给病犬肌肉注射3 万单位/kg 青霉素,每天早晚各一次;由于青霉素无法杀灭处于肾脏中的钩端螺旋体,还可采用链霉素、呋塞米进行联合治疗,一般肌肉注射20 mg/kg的链霉素,每天早晚各一次;肌肉注射4 mg/kg 呋塞米,每天中午一次。同时,可给病犬饲料掺入0.1%的四环素混饲喂养。一般经过10~15 d 的治疗,病犬身体状况能有明显的好转。
在进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对于身体条件较差的发病犬只,可给予针对性的支持性治疗。对于发生呕吐、吐血、脱水严重的病犬,可以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等渗葡萄糖以补充体液。若病犬发生尿毒症,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的同时,还应注射呋塞米,有利于其尿液排出[8~10]。对身体虚弱的病犬,则需要补充营养支持治疗,ATP 辅酶 A、维生素B12、葡醛内酯、羟基淀粉-20 等,配合抗生素治疗10~15 d,多数病犬身体状况会有明显的好转。
用钩端螺旋体疫苗注射免疫是主要预防措施之一[11~13]。发病后,一般按照健康犬只、假定健康犬只、发病犬只的序列对犬只注射针对钩体的多价灭活苗,以此增强犬只的免疫力。幼犬在出生60 d时可进行第一次疫苗注射,14 d 后再进行一次接种,可以维持半年的保护期。在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夏秋季节,
鼠类为传播钩体的常见宿主,可在犬只饲养区域布置捕鼠夹,灭鼠药品,被捕杀的老鼠必须灭菌处理,以防污染环境。
若要将被病犬尿液污染的狗窝、饲养用具以及水源再次投入使用,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一般用烧碱、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进行消毒[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