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治疗牛缺乳的方法研究

2022-12-23 07:55:47胡兴国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催奶木通缺乳

胡兴国

(重庆市江津区柏林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402277)

缺乳是母畜产后出现无乳或少乳的情况,母牛在产后泌乳期中因受到某种因素影响而引起乳腺机能紊乱,导致泌乳量明显不足或完全无乳,多发生在营养不良、初产、体质虚弱或老龄母牛中[1]。母牛产后乳汁充足与否直接关系着犊牛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水平,也关乎养殖业的长远发展,因母乳产后缺乳不单单是个案,是养殖业的普遍现象。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对母牛产后缺乳进行病因分析,指导养殖户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病因病理

母畜缺乳的原因较多,中医认为乳汁为气血所化,乳汁的多少及质量与母乳的气血盛衰密切相关,气血主要依靠脾胃吸收水谷精微而转化,故饲养期间的食物供给量欠缺、营养不均衡等会影响气血生化,导致乳汁不足;同时母牛食量过胜,劳役过少,缺少运动量,引起气血亏虚,经络堵塞,发育迟滞,影响乳汁排出,引起产后无乳等症[2]。

同时,母牛因年龄过小,发育迟缓或生产过程出现难产,或受到惊吓和内分泌失调,乳腺发育不良等均会引起母牛产后缺乳等症;或因母牛产后外感风寒,引起血瘀气滞;母牛在罹患乳腺炎和胃肠、肺及传染性疾病时,需进行药物治疗,同样会引起乳汁分泌,致使乳汁分量下降。一项研究表明[3],由于怀孕期间雌激素和胎盘催乳素的浓度较高,较大的小牛与较高的产奶量相关。Swali 等[4]发现,小牛出生体重越小,妊娠期产奶量越大。由于辅助产犊的发生率增加,因此生下小牛也可能会减少随后哺乳期的产奶量[5~6]。难产与围生期疾病有关,如子宫炎[7~8]和脂肪动员综合征[9~10],这两种疾病都可能会减少产奶量。

2 临床症状

母牛精神萎靡,食量减少,体格消瘦,乳汁分泌量不断降低,或乳房干瘪,泌乳完全停止。

3 诊断要点

中兽医将母牛产后缺乳分为两个症型,即气虚血亏型、血瘀气滞型。(1)气虚血亏型。

母牛精神状态较差,食欲、反刍降低,体格逐渐消瘦,被毛干枯。舌滑无苔,脉象虚细。乳房松软、无肿胀,乳汁分泌很少或全无。(2)血瘀气滞型。母牛体形肥胖,乳房胀满且疼痛,或存在硬块,乳汁分泌较少,唇色较红,脉多弦滑。

4 治疗

(1)针对气血虚弱的母牛,可通过补气养血、疏通经络来通乳。服用通乳汤:黄芪、当归、党参各60 g,桔梗、麦冬、木通、王不留行各30 g,水煎,水酒500 ml,共调,一次灌服。或给予四物汤加味:白芍、当归、阿胶、熟地、通草、白术、王不留行各30 g,川芎、杜仲各25 g,黄芪、党参各45 g,甘草15 g,共煎水或研末,水酒250 ml,将以上诸药一同煎水,一次喂服。

祁生旺等[11]研究中将50 头牛分为试验组20头,对照1 组20 头,对照2 组10 头,试验组使用通乳散(由黄芪、党参、当归、蒲公英、地丁、穿山甲、陈皮、通草、王不留行、甘草等组成,530 g/剂。1 剂/d,连用3 d),对照1 组使用市售生乳散(200 g/次,1 次/d),对照2 组使用市售催乳药肌注(5 ml/次,连用10 d),对比三组催乳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效率65%高于对照1 组的44.5%和对照2 组的50%(P <0.05)。说明通乳散对母牛产后无乳和乳汁不通的治疗效果优于市售同类产品。

方中黄芪、党参具有补气升阳的功效,当归可补血活血,通经络;王不留行、穿山甲、通草可行气解郁,通乳下奶;蒲公英、地丁清热解毒;陈皮理气健脾;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补气血,通经络,消炎通乳,增强泌乳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尤其是产后气血双虚、经络不通、免疫力低下的母牛最为有效。

(2)针对气滞血瘀的母牛,可通过理气散瘀、清热来通乳。服用下乳涌泉散:当归、生地各45 g,白芍、寸冬、王不留行、花粉各30 g,通草、柴胡、白芷、青皮、川芎、蒲公英、漏芦各25 g,甘草20 g,共煎水,一次投服。或用黄芪、生地、蒲公英各60 g,天花粉、漏芦、白芍各45 g,麦冬、王不留行、益母草各95 g,白芷、皂角刺各30 g,将以上诸药一同煎水,一次喂服。

栗福星[12]研究中对72 头体重、胎次、泌乳期及泌乳量相似的奶牛随机分为A 组(对照组)、B 组、C 组、D 组在日粮中添加0.2%、0.3%、0.4%的中草药添加剂(由漏芦、川芎、甘草、三叶木通等组成,以2:4:2:1 混匀制成)。持续用药56 d。结果显示,C、D 组产奶量较A 组分别提高10.13%、6.67%(P<0.05)。B、C、D 组免疫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均优于A 组(P <0.05)。说明在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食疗添加剂,可提升奶牛泌乳性情,增强免疫力,提高抗氧化能力,且中草药最佳添加剂量为0.3%。中草药添加剂可增强食欲、提升母牛的采食量、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免疫功能及抗应激等,在养殖业中应用较广[13]。中药添加剂中的漏芦可调节泌乳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的表达,促进乳汁分泌。川芎可提升牛泌乳量、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三叶木通有效成分可显著调节母牛血清生化指标含量,甘草中活性物质甘草酸可降低血清中TG 含量、ALT 活性,减少肝细胞损伤,发挥保肝功效[14]。

(3)加味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花粉各60 g,炒王不留行45 g、川芎、木通各40 g,猪蹄为引。将猪蹄熬汤,再用汤汁煎药,温度适宜后灌服。并用葱白频繁擦拭母牛乳房。如为实证需增加花粉、木通用量,将白芍、熟地换为赤芍、生地;虚证需加重四物汤用量。该药方源于清吴谦《医宗金鉴》,主治乳汁不下、产后血虚。方中四物汤补血活血,辅以王不留行、花粉疏通经络,消肿通乳,木通贯穿经络,活血通窍,同时用猪蹄做引,通乳络,下乳汁。并用葱白擦拭乳房以通气,活血疏络,进而催乳。

(4)八珍汤:党参、炒白术、茯苓各60 g,炙甘草、川芎各30 g,熟地、当归、白芍各45 g。用开水浸泡15~20 min,再用凉水调温搅拌均匀后灌服,早晚各一剂。对营养不良、产后乳房柔软无乳,或经产母牛、产后无力,气血不足的母牛有效;该方源于《正体类要》,主治气血两虚症,可补气血,提高乳汁分泌量。方中党参、炙甘草、茯苓可补中益气,当归、白芍、熟地可养血护肝,诸药并用纠正气血两虚情况,增强乳汁来源,进而治疗产后无乳。

病例:产后缺乳的初产黄牛1例,产后体温、反刍均正常,精神稍倦怠,舌淡苔薄,脉细弱。黄牛在春季粮草供应不足,通常饲喂干稻草,导致妊娠后期营养不良,产后乳房柔软,手挤无乳,将八珍汤药粉用开水浸泡15~20 min,用凉水调至合适温度,搅匀后灌服,早晚各1 副。黄牛灌服2 副八珍汤后,出现少量乳汁,再加喂2 副八珍汤,同时饲养精料,乳汁充足。黄牛因长期精料不足引起营养不良,产后出现气血不足,八珍汤是气血双补之验方。气血两虚临床的表现不同,可出现产后缺乳,也可出现漏奶、触诊乳房不涨,乳汁稀清,不挤自出等现象,均可用八珍汤治疗。

(5)催奶灵散:王不留行、当归、川芎各20 g,黄芪、皂角刺、党参各10 g、漏芦、路路通各5 g,研磨成末,或水煎2 次,去渣取液兑黄酒250 g 内服,2 次/d,2d 用完。

钟莲[15]的研究中对24 头受孕奶牛24 头随机分为对照组(8 头)、试验1 组(8 头)和试验2 组(8头),各组奶牛的年龄、胎次均等。三组均每天均给予10 kg 精料(包含玉米、胡麻、麸皮等)和干草、玉米秆等供应充足。另在试验1 组的精料中加入催奶灵散30 g/d,试验2 组的精料中加入催奶灵散50 g/d,持续添加25 d,每周测一次乳脂率,并观察三组中有无死胎、流产、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胎儿发育不良等情况。结果显示,试验2 组(催奶灵散50 g/d)产奶量提高17.26%,试验1 组(催奶灵散30 g/d)产奶量提高12.67%,对照组提高4.24%,试验1组、2组的乳脂率提升了5.25%~7.0%,添加催奶灵的两组均未出现流产、死胎、胎衣不下、胎牛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炎等情况,而对照组出现流产2例、2例胎衣不下。

催奶灵散中当归、黄芪、党参作为主药,均能滋补气血;川芎可补益肝肾,疏通肝脉;路路通、王不留行作为辅佐药,均可通经下乳。诸药合用,可补气养血、通经下乳、利水消肿,防病强体,增强母牛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还具有保胎功效。

(6)取500 g 新鲜芹菜根(干品减半),洗干净后加入1500 ml 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5~25 min,滤出汁液,添加红糖200 g,内服800~1000 ml/次,2 剂/d。芹菜根可清热解毒、利水、降压、疏通经络;红糖微温、味甘,能补气养血、通经活血,两药组合可发挥通络养血,增加补益疗效。

(7)将250 g 丝瓜络剪碎用水煎汁,给母牛饮用,2 次/d,该方选材方便,且成本低,疗效显著。

(8)将500 g 小米与30 g 王不留行用水煎汁,给母牛饮用或灌服。

(9)将250 g 鲜姜切碎给母牛食用,间隔2~3 h 再食用250 g 熟海带。

(10)将仙人掌150 g,木通100 g,黄檗80 g,车前子50 g 研成细末,开水冲并加200 g蜂蜜,一次灌服。此方疗效>90%。

(11)生脉汤:王不留行25 g,陈皮20 g,黄芪、当归各30 g,红花、甘草、桂枝各15 g。共煎汁,待其温度适宜时灌服。该方主要益气养血、疏经通乳。主治牛少乳或乳汁不通。

(12)清半夏一味汤:清半夏研制成末,煎汤,温服。100~150 g/次。该方可和胃下乳、主治缺乳。

(13)催奶糊:木通、通草各60 g,猪蹄4 个,共炖成糊,去骨,温服。该方主要通经催乳。治疗母牛产后瘦弱缺乳,可作为母牛产后基础催乳方,每日饲养后喂服。

(14)加味当归补血汤:花粉 60 g,僵蚕15 g,黄芪120 g,丁香 25 g,甘草、漏芦、麦冬、山甲、当归各30 g。诸药混合研制成末,开水冲药,加蜂蜜 250 g,混合均匀温度适宜后灌服。

(15)中药外用按摩法:选取当归、杏仁、川芎各30 g、花椒、红花各15 g 混合捣碎,加水煎煮,留取汁液,蘸洗乳房,持续用手按摩,使之发热为宜,1 次/d。

5 小结

母牛产后缺乳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营养水平、疾病、发育不全、体弱等均会影响母牛产后乳汁分泌,养殖户应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产前营养管理,加强母牛产前的营养水平,给予母牛科学配比的饲料,确保母牛摄入充足且均衡的营养素;产后饲养管理,根据母牛实际情况加强营养,并保证适宜的运动量。可在日粮中加入催乳中药材;圈舍管理,加强对圈舍的温度调节,避免母牛出现伤寒感冒而影响乳汁分泌。同时养殖户应多学习疫病防控方法与催乳方法,全面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母牛产后缺乳率。

猜你喜欢
催奶木通缺乳
五行音乐疗法用于剖宫产术后缺乳的可行性探析
产后缺乳治疗研究进展
母羊催奶三款偏方
农家之友(2019年5期)2019-01-17 00:18:10
木通的新生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8
催奶师
故事会(2017年21期)2017-11-08 21:06:42
母猪催奶十招
乡村科技(2015年5期)2015-08-15 00:53:48
母猪催奶十招
乡村科技(2015年3期)2015-02-21 10:42:15
白木通醇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按摩治疗产后缺乳98例
白木通籽油的精炼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食品科学(2013年22期)2013-03-11 18: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