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性约束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研究

2022-12-22 13:50王海燕肖钦文何潇蓉
河南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河北省城镇化

张 涛 王海燕 肖钦文 何潇蓉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0 引言

我国经济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也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生产率的新途径。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一直是掣肘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低端产品市场饱和高端产业布局不足[1],如何高效利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产业转型是“十四五”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2]。作为追求平等、幸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的发展模式[3],新型城镇化不仅是我国高质量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4],也是拉动内需的最大引擎[4]。但城镇化发展需要对发展速度及空间范围做出长久规划,避免盲目扩张导致与产业结构失衡失调[6],因此探寻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和优化机理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大部分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城镇化集合资源加速了科技的发展[7],先进农业生产机械投入到农业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释放了大量溢出农业劳动力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8],产业结构变动的同时也带动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在市场中流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9]。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又进一步保障了经济长期稳定发展[10],稳定的经济大环境下各个城市可以明确发展定位,充分结合自身优势,推动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11]。但也有部分学者对两者互动关系存在质疑,吴穹认为城镇化对产业结构有正向推动作用,但产业结构合理化过程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没有显著影响[12]。

纵观国内研究,相关研究还有以下发展空间。一是相关耦合协调研究多以单一产业为主体,研究重点在于提升单一产业效率,未考虑全产业生产投入产出整体情况。二是大多数研究基于全国或者京津冀城市群尺度,缺乏河北省域视角研究。三是对两者耦合协调驱动因素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推动河北省高质量发展为目的,以新型城镇化指数代表河北省各市城镇化建设情况,产业效率代表产业结构合理性,对2010—2019 年11 个地级市发展协调性进行分析,根据时空演化过程探寻区域发展规律性与异质性,确定各因素的显著性与驱动性,为河北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双循环经济格局提供一定借鉴。

1 研究方法、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改进的熵值法。熵值法是一种通过指标的离散程度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的客观赋权方法。本研究综合前人研究方法[13],对各项指标赋予时间序列加以计算。

1.1.2 DEA 模型。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评价效率的常用方法之一,根据多项投入指标和多项产出指标,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具有可比性的同类型单位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本研究选用DEA模型中的BCC-DEA模块对河北省各市进行测算,并依据相对效率值对决策单元进行区分。

1.1.3 耦合协调模型。耦合协调度可以衡量两个及以上系统之间协调性,常被应用于研究不同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程度。本研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河北省产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

1.1.4 面板模型。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即称为面板模型,一般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混合POOL 模型、固定效应FE 模型和随机效应RE 模型,本研究利用不同检验选择最优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确定主要驱动因素。

1.2 指标选取

1.2.1 新型城镇化测算指标体系。基本“新型城镇化”内涵,结合已有研究,本研究从人口(民生)、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幸福)、生态(绿色、健康)、城乡一体化(平等)和科研(高质量)六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数测算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指标测算体系

1.2.2 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产业效率强调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通过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期望产出。结合已有研究[14],依据科学性、有效性及真实性等原则构建河北省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产出分为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期望产出指标由各市生产总值来体现各地的经济状况,非期望产出指标由工业废料反映生产过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资本存量无法直接获得,本研究参考张军提出的方法,使用永续盘存法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计算[15]。

表2 河北省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1.3 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2020 年)、《河北省统计年鉴》(2011—2019 年)、《河北省经济年鉴》(2011—2019 年)以及各城市相应年份的统计年鉴,对个别缺失数据使用插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进行测算。

2 实证研究

2.1 新型城镇化指数

河北省2010—2019 年间新型城镇化指数总体保持上升态势,指数平均值由2010 年的0.58 上升到2019 年的1.10,年均增长率达到6.6%,表明研究期内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获得大幅发展。

从省域层面上看,2010—2014年河北省城镇化发展趋势存在较大波动,处于前期摸索阶段。随着201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新型城镇化内涵、原则基本确定,各城市结合区域特点明确建设发展方向,新型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区域化差异逐渐减少,最大差值由2010 年的0.86 下降至2014年的0.59,各城市发展增速逐渐趋于稳定,城市间发展差异进一步缩小。2019年最大差值仅为0.49,逐渐形成区域联动效应,形成以唐山、邯郸等核心城市为增长极,集中连片、联合发展的创新发展共同体,整体上呈现南部地区优于北部地区的分异格局。从市域层面来看,唐山市始终保持高水平城镇化,且研究期内新型城镇化指数排名始终保持第一,与之相对的是张家口市与承德市,虽然年均增长率达到23.0%,远高于省平均水平,但2019 年仅两市新型城镇化指数还未达到1,而初始情况较为相似的衡水市研究期末已达到省际第五,说明两市蕴藏巨大发展潜力。整体上看,新型城镇化指数较低的城市拥有较高的增长率,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增长率较低,省际范围内逐步收敛。

2.2 产业效率

由表3 可知,河北省各市产业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从0.67 增长到0.99,年增长4%,其中邯郸年均增长率最高,自2013 年开始年均增长11.8%,远超省平均水平。一方面,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是实现省际交流的重要节点城市。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交通条件,邯郸市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全市注册物流企业近千家,年货物运输总量近23 亿t,并以公路、铁路干支线及配套设施为基础,推动晋冀鲁豫互联互通与商贸合作。另一方面,邯郸市在发展新产业的基础上重视对传统产业的创新再发展,致力于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化经济格局。先后投入技改资金5 780.6亿元对传统产业改造,完成钢铁、煤化、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升级项目约1 500 个,大幅提高了产业效率。

表3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指数及产业效率

根据研究期末数据显示,河北省各市产业效率已基本达到最优,张家口市效率值为0.937,是唯一未达到DEA 有效的城市,这可能是因为冬奥的成功申办让张家口进入了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前期建设阶段。根据张家口统计局统计可知,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为1 631.27 亿元,比2015 年增长5.0%。其中房地产投资为326.0 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54.0%,而房地产行业经济周期较长的性质导致产业效率的降低。随着前期建设的初步结束,新行业、新业态逐步形成,冬奥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凸显,产业效率从2018 年开始逐渐由降转升,总体表现为向好发展。

2.3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效率耦合协调时序演化

由表4 可知,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与产业效率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波动式上升趋势,演化发展阶段特征明显。2010—2012年,大部分城市耦合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多为经济水平较差地区,这是因为2012 年之前房地产行业市场火热,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点,但经济的发展消耗大量社会资源,对生态、科技发展反哺作用微小,导致两者耦合度逐渐降低。而随着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深化,过分依靠单一产业提振经济势必受到影响,转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资源配置效率成为新时代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向,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产业更为多样化,第三产业占比更为合理,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城镇化建设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宏观指导,两者抗衡性特征减少,耦合度不断上升并逐步协调。2013 年河北省耦合协调度首次大于0.7 并于2019年发展到0.78,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这表明此期间通过政府与企业不断调整战略,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效率同步发展,传统产业逐渐向新兴产业转型形成绿色新业态,协调推进新经济建设。

表4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及协调类型

2.4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效率耦合协调空间分析

通过图1 可以看出,河北省耦合协调度不仅逐步增长,且分布区位差异化逐步递减。2010年河北省耦合协调度总体偏低,仅四市达到优质耦合,分布也较为分散,无法形成较好的联动效益,总体上呈现中间高、上下低的格局。2013年仍达到优质耦合的仅唐山市与石家庄市,说明秦皇岛市与沧州市协调发展情况尚不稳定,还须进一步加强产业升级力度,巩固新型城镇化建设基础。中间高、上下低的格局并未改变,逐渐形成以唐山市与石家庄市为核心层的高值区,连片扩张趋势明显,包括保定市、廊坊市等相邻城市均成功初步探索优质耦合道路,有望继续发挥唐山市与石家庄市的核心辐射作用,实现优质协调区全覆盖。到2016 年,协调发展初步探索基本结束,除廊坊市耦合协调值波动式下降外,其余各市均保持稳定或增长,省际维度上实现大幅发展。且南部城市发展速度更为明显,南高北低的格局初步形成。至研究期末,除张家口市、承德市和沧州市,其余8 个地级市均已实现耦合度优质协调。

图1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

张家口市出现严重失调问题,一方面,冬季奥运会的临近催快了相关专项设施的建设速度,投资期内消耗大量社会资源导致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性产生一定问题;另一方面,冬季奥运会红利逐步体现,政府与企业皆处于转型升级重要时期,新行业、新业态、新经济进入初期探索阶段,产业效率未达到DEA 有效导致耦合协调值下降。总体来看,河北省整体发展情况良好,空间演变合理,中部与南部地区发展情况优于北部地区,唐山市与石家庄市充分发挥自身前期建设优势,辐射周边城市形成连片效应,推动河北省优质转型发展道路。北部城市可能面临产业创新度不足、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困难等问题,导致耦合协调度增速缓慢,未能实现良性互动。

3 驱动力分析

3.1 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

耦合模型直观展现了新型城镇化与产业效率的协调程度,为进一步探究推动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借鉴相关研究,以研究期末耦合协调度划分4 类地区,选取上述计算得到的新型城镇化与产业效率的耦合协调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聚集能力、区域创新环境、要素流通环境、地区产业结构作为解释变量,具体见表5。

表5 耦合协调度驱动力因素

3.2 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进行模型检验,F 检验呈现出5%水平的显著性F(10,94)=10.065,p=0.000<0.05,意味着相对 POOL 模型而言,FE 模型更优。Hausman 检验并未呈现出显著性chi(5)=2.279,p=0.809>0.05,意味着相对FE 模型而言,RE 模型更优。综合上述分析,最终选取RE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见表6。

表6 回归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聚集能力、区域创新环境、人力资本水平、地区产业结构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表明多要素共同推进协调发展,地区产业结构、资源聚集能力与人力资本水平的回归系数分别在1%与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三者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一,地区产业结构显著性水平最高,每增加1 个百分点,耦合协调指数会提高0.001,产业结构拟合程度最优,然而拉动作用较低,表明产业结构对两者协调发展有着明确的拉动作用,但目前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协调发展程度还亟待提高,需要进一步明确内在作用机理与实施路径,这一现状与对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综述相似。第二,资源聚集能力每提高1,耦合协调指数会提高0.023,城市人口密度大表示城市建设良好,对农村地区人口虹吸作用加强,为城镇化建设与第二、三产业生产过程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从而提高协调程度。第三,要素流通环境每增加1 m2,耦合协调指数会提高0.022,因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会加速生产要素的流动,通过加速资源使用效率促使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流通速度影响市场经济运转周期。此外,区域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目前河北省经济、科技建设的成果转化还存在不足之处,《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和实施科技强省行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以河北省11 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借助规模报酬可变的BBC 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模型研究了2010—2019 年间河北省各市新型城镇化与产业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河北省发展态势良好,研究期内新型城镇化指数与产业效率呈上升趋势,相对薄弱区域发展速度快于相对发达地区,逐步实现省际区域整体联动发展。产业结构目前仍有一定波动性,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构建三大产业新格局。②从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过程来看,河北省耦合格局变化特征明显,整体上耦合协调度从0.63 发展至0.78,基本实现从勉强耦合阶段步入优质协调阶段。唐山市与石家庄市始终保持高水平状态,充分发挥核心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城市共同达到优质协调以实现区域联动;北部城市发展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需要探寻驱动因素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完善。③从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聚集能力、区域创新环境、要素流通环境、地区产业结构均对耦合协调度有正向影响,其中人口聚集能力、要素流通环境、地区产业结构有显著推动作用。

4.2 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打造省域整体发展格局,依托省会城市和主要城市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建立省际协调发展机制,积极鼓励北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合理运用周边城市资源,将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向北部地区扩散,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同时北部地区应创造良好的要素流动环境,增强对要素的吸引力,积极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级市探讨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省际区域联动以提高自身发展。在未来河北省发展布局中,应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在增强唐山市和石家庄市能级的同时,注重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分工以及共同市场等方面的共建共享。

二是加强政府与企业协作力度,整合各方能力实现宏观政府调控、中观产业升级、微观行业发展。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强政府主导和市场化推进并重,引导产业结构不断向第三产业倾斜。在强化政府指导作用的同时企业应探寻新发展、新经济、新业态,贯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三是坚持产城融合发展,依据区位特点及自然特点建立特色经济体系,充分发展自身竞争力。由前面的耦合协调模型结果可知,现阶段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仍亟待提升。对于已经达到优质协调状态的城市而言,需要大量发展与本地经济结构相适宜的服务业,保证就业稳定的同时提升普通民众对于城市建设的满意度,实现长期稳定;对于还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的城市而言,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率,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本地资源承载能力与人口聚集吸引力,使更多生产要素在城市、企业和居民中不断流通,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转型的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河北省城镇化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家乡的城镇化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