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隈线空间触点的包容性设计策略研究及启示

2022-12-22 03:23史雯雯赵忠超ShiWenwenZhaoZhongchao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包容性触点示例

■史雯雯,赵忠超 Shi Wenwen & Zhao Zhongchao

(1.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 浙江海宁 314408;2.济南大学设计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4)

日本在上世纪中后期迈入老龄社会且这一趋势不断加深[1],目前已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危机意识根植于社会各界,并促使设计界、产业界等从“无障碍设计”转型为“通用设计”[2],其应用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在地铁空间的包容性设计方面亦拥有丰富经验。营业于2005年、目前正在修建南天门至博多延伸段的七隈线(Nanakuma Line,又名福冈地铁三号线)是一个具有包容性设计的优秀案例,亦被称为“人本设计之线”。它曾获得日本工业设计促进协会优秀设计奖、无障碍贡献奖等诸多奖项。时至今日,七隈线仍具有研究和学习价值。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轨道交通技术日趋成熟,国内城市纷纷投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浪潮,期望通过建立轨道交通网络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新的社会形态必然对公共交通产生新的需求[3],而包容性设计正是营造城市适老、适儿环境的有效策略。目前,国内的轨道交通空间只停留在无障碍设计意识层面,对空间包容性设计的研究存在研究较少、研究不深入等情况。本文以空间触点设计为研究切入点,从定义地铁包容性人群、分析人群的地铁旅程地图入手,结合七隈线的实地体验,解析和总结此线在提升触点的包容性设计所付诸的方法与实践,并结合国内轨道交通无障碍设计现状,提出具有普适性和落地性的若干策略和启示。

1 地铁空间包容性设计解析

1.1 包容性设计概述

“包容性设计”是由英国学者科尔曼(Coleman)在1994年加拿大的一次会议中首先提出。迄今为止,政府、企业和学校陆续开展跨学科领域的包容性设计探究与合作,诞生了各种包容性设计理念、方法、观点,学术著作与成果,包容性设计的发展最终促使英国由上而下的变革:针对城市交通、城市规划、大型活动而制定一系列包容性设计应用和实施守则,可谓影响深远。尽管日本深受通用设计影响,多年来致力于通用设计的本土化及标准化研究[4],但近年来有学者指出,虽然通用设计与包容性设计的产生有其特有的文化历史渊源,就其发展演进的趋势来看,通用设计和包容性设计的概念越来越趋同[5]。

■图1 用户金字塔、能力立方体和用户能力—产品需求模型

■图2 地铁旅程地图

1.2 先导用户及能力特点

克拉克森(Clarkson P J)等包容性设计研究学者早在2007年基于“用户金字塔”理论[6]建立了能力立方体(Inclusive Design Cube)[7],并提出了用户能力—产品需求模型[8](图1),能力—需求模型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9],即当产品对用户的要求超过用户能力时,就会产生设计排斥(Design Exclusion)。反设计排斥也是包容性设计的核心理论。本案例的研究基于该能力论来衡量使用地铁空间所需要求是否与使用者的能力相匹配。据此,我们将地铁包容性设计先导用户定义为乘坐地铁产生困难因而需要包容性设计关怀的人群。若先导用户在感知、认知和行动能力上均能与地铁空间的使用需求相匹配,那么可以认为地铁空间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反之,因用户能力不足而产生设计排斥则可以判断地铁空间的包容性设计不足。

通过对杭州地铁用户的问卷调研,加之对国内外地铁观察和体验,我们将地铁先导用户分为老年人、儿童、残障者、患病者、陌生人、看护儿童的家长、携带行李者、孕妇和性少数群体[10]。地铁先导用户的能力水平有以下特点:第一,对于个体而言,能力变化是一个连续的波动体[11],即使是普通人也会产生情境失能的情况[12];第二,能力水平是多方面且相互影响的,且存在多种失能的情况;第三,对于不同个体而言,年龄、性别、环境、受教育程度、伤残程度、收入水平、个体差异等对三种能力均产生不同影响,因此不同个体存在能力差异。

1.3 地铁旅程地图和触点解析

1.3.1 地铁旅程地图提取

搭乘地铁的过程可看作具有秩序性的设施体验过程,可依据活动阶段和关键触点推导出地铁搭乘的用户旅程:首先,就单程地铁搭乘路径划分各个活动阶段,将乘客活动按照产生的场所不同划分成进入站厅层、进入站台层、搭乘地铁、离开站台层、离开站厅层五部分。接着,确定关键触点,这些空间触点基本特征为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环境间的重要交互环节。

1.3.2 触点分析

通过地铁用户旅程的设想,单次搭乘地铁的活动一共产生了28枚触点,它们依次产生的顺序和逻辑关系(图2)。值得说明的是,购票触点因互联网购票而可省略;不同人群会产生不同的地铁旅程地图,由此产生触点亦不同,如推婴儿车的家长会直接使用地面直梯进入站台层,因此不会产生进入入口、使用扶梯/楼梯的触点,使用厕所触点也因人而异、因站而异。

触点可根据用户接触事物的特点分为物理触点、数字触点和人际触点,这种触点分类方式更切合服务设计的理念;为了研究包容性设计,基于能力—需求理论,根据触点对地铁乘客的不同能力要求分类,可将触点分为行动触点、认知触点、感知触点和多维触点,分类(表1)。

表1 触点分类及说明

2 日本七隈线空间触点的包容性设计策略

具有包容性设计的地铁空间是否能在触点层面体现其以人为本、尊重差异的价值观?带着这一问题,笔者于2018年8月在福冈搭乘地铁七隈线,从天神南至别府,共计7站。搭乘地铁过程顺利流畅,未遇到障碍,通过对“陌生人”“携带大件行李的用户”角色的切身体验,从地面定位、入口、搭乘自动扶梯、购票、检票、经过通道等各个触点全方位感受到人性化关怀。结合前期研究成果与实地考察,在感知、认知和行动触点的三个维度,分析提炼七隈线的包容性设计策略。

2.1 针对感知触点的包容性设计

地铁的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与方位感知,共同构成最基本的感知要素,其中声、光、热环境保证乘客的安全与舒适,方位感知方面为乘客提供了信息引导。

2.1.1 降低环境音提高信噪比

七隈线站内声环境较舒适,日本民众在公共场合具有较高素养,故因人活动产生的环境噪声分贝较低;由机器设备和列车发出的声音也被控制在可忍受的范围内。空间整体声环境的优化能提高信噪比从而降低声音感知门槛,显著增加站内提示声音的清晰度,乃至提高语音系统的引导效率。

2.1.2 设置标准化照明

考虑到老年人和视障者的视觉机能较弱,该线16个站点的站内照明经过标准化设计[13]:采用自然光和接近自然光的人工照明,从而营造舒适敞亮的光环境。自然采光依据各站点的地理位置特点使用灵活的设计策略:开放天花板设计(樱坂站)、采光井设计(药院站)、出入口半透明张拉膜顶棚设计(福大前站)等;人工照明采用非均质照明[14]:在普通环境中照度控制在150 lux~250 lux之间,在各触点所在的位置如入口及通道处、导览图前、检票处的照度适当提高。

2.1.3 设计人性化盲道

■图3 从左至右为盲道断点设计、触知导览图

■图4 从左至右为站台缝隙控制、无障碍检票口、低视位导览和按键细节

■图5 各处的扶手细节

■图6 七隈线地铁站内厕所布局示意图

■图7 运用吸音材料的地铁空间内饰设计示例

■图8 人工服务台包容性设计示例

■图9 站内休憩空间的包容性设计示例

七隈线通过盲道的细节设计提高包容性:盲道从出入口处一直到站台边缘均连续铺设,颜色易于辨别、凹凸清晰可辨,分为直线(行进)、单排圆点(无障碍及导览设施前提示)、双排圆点(转折、高差提示);同时,考虑到轮椅使用者的通行,专门设置了盲道断点,方便轮椅顺利穿过(图3)。

2.1.4 强化颜色和材质

明黄色作为七隈线包容性设施的主题色,在各类界面如站台与站厅导视、座椅、盲道、电梯上行提示、出口提示、无性别厕所示意图等出现。绿色作为功能使用要点色,在重要触点如楼梯扶手、厕所、购票处等设置。为提高站点空间感知度,方便认知症患者、儿童和陌生人,该线采用“一线一景”[14]的标准化设计同时在专区设置个性化墙体,装饰墙体的材质因站而异、因地制宜:大理石、粘板岩、花岗岩、掺土水泥、铝板、结晶化玻璃等,通过不同颜色、切割尺寸和铺贴手法彰显各站特色,如桥本站采用400 mm×400 mm×14 mm的青绿色粘板岩,茶山站选用300 mm×300 mm×10 mm的赤茶色大理石,药院采用600 mm×600 mm×17 mm的白绿色结晶化玻璃等。

2.2 针对认知触点的包容性设计

认知触点以导视为主要功能,要求乘客运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逻辑等脑部活动对地铁内的导视信息进行加工。导视系统将寻找、记忆等活动转嫁为认知过程,对行动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对认知能力有所提高;然而,地铁乘客具有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因此存在认知能力差异。七隈线的导视设计被赋予更多设计意图,从美观上升至包容性功能层面,从而达到降低能力要求、克服认知障碍的目的。

2.2.1 倡导象形图

图形语言节省空间、缩短时间,且不受文化约束,对学龄前儿童、认知症老人和外籍人士具有通用价值;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相比文字更容易建立站名和图形导视之间的自然映射,有效减少记忆与认知负担,因此设置图形语言可提升导视系统的包容性。除平假名、片假名、汉字、英语外,七隈线为每个站点设计了图形标识。图形设计元素来源于站名、文化及历史特色,去粗取精、亲民且便于理解记忆。此外,为了提供多种设施引导和宏观方位,在相关场所导览图的设置频次有所较高,如站内导览、厕所导览、周边设施导览等。

2.2.2 提供多感官代偿

除了视觉传达导览信息之外,七隈线同时采用听觉和触觉辅助,增加设施的多样化选择[16],为用户提供多种感官信息以弥补视觉信息障碍。在视障者使用的触点上分别布置了声音引导和触觉引导,如触摸式导览图(触知导览图)和厕所设施使用导览图,采用亚克力板覆盖,并在亚克力层设置了凸起的布莱叶盲文和无障碍线路,以告知视障者行进路线,见图3。在重要的触点如入口定位、楼梯和自动扶梯、导览定位、购票、检票、电梯、厕所等位置均设置声音引导。

2.2.3 强化反馈机制

在电梯、购票、厕所等触点的按键设计方面,强调按键操作成功后亮灯和“受力后退和反弹”的有效反馈机制,在使用者接收视觉提示和触觉提示后能及时收到动作有效的反馈来避免操作困惑和降低认知难度。

2.3 针对行动触点的包容性设计

行动触点包含了各类设施的使用,对使用者的活动能力有一定要求,主要包括水平及垂直方向的移动、动作的可及性、精准度、坐立姿势转换等。

2.3.1 空间设计的简化

空间的包容性设计主要采取统一高差、减少转折、消除凹凸的策略。简化的空间布局可为使用者在水平和垂直移动中带来便利。七隈线站台在该主张下设计成直线形,统一地面标高以减少不同材质衔接带来的高差,站台及站厅的铺地材质为带有纹理的瓷砖,平整防滑、易于轮椅和婴儿车推行;将设备统一集成在墙体内以消除墙面的凹凸,楼梯侧壁、栏杆采用玻璃增加视线的通透;在进入车厢的触点时,七隈线进一步提高设计标准,保证列车与站台的缝隙控制在52 mm±2 mm内、站台与列车的高度差在5 mm内,以消除婴儿车推行者、轮椅使用者、行李箱携带者的行动障碍,见图4。

■图10 通道及售票处包容性设计示例

■图11 自动扶梯和楼梯的包容性设计示例

■图12 直梯的包容性设计示例

2.3.2 界面设计的改进

主要目的是降低手部操作高度、降低精准要求。考虑到儿童、老年人、患病者及轮椅使用者的手部操作范围缩小、肌肉控制能力减弱,七隈线将操作界面的设施高度降低:检票触点的高度降低至700 mm;在买票和站内定位等多维触点的包容性设计上,自动购票机和站内导览图均采用低视位的设计方案;在使用直梯、厕所的触点设计时考虑低位按键,这些按键独立于墙体、左右各一,按键界面设计醒目并扩大按键面积,以方便左利手、右利手的不同使用者及减少手指的精细化动作,见图4。

2.3.3 安全支撑的提供

七隈线在必要的触点设置扶手、抓杆等安全支撑,为地铁乘客的行动提供借力支持:站厅内的墙面均安装了绿色的步行辅助用扶手;楼梯触点设置了两道专用扶手;在站台等候触点上,不仅增加了休息座椅的数量,并在座位上设置扶手,方便老年人坐立姿势转换时借力;在厕所的触点设计时,无性别厕所内的设置了方便左利手或右利手的安全抓杆,见图5。

2.3.4 特定用途的设计

对于有行动障碍的乘客,七隈线专门考虑了特定用途的设施,如为方便不同惯用手的人群分别设置了左利手无性别厕所和右利手无性别厕所;为轮椅使用者、人工肛门携带者设置的多功能床;方便轮椅使用者开关的厕所电动移门等,见图6。

3 七隈线对我国地铁空间设计的启示

3.1 地铁空间包容性设计三原则

3.1.1 以人为本,尊重差异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三孩时代的来临,老年人、孕妇、儿童、外国人、残障者、流动人口、异地通勤等人群使用地铁的频次将进一步提高,我们需正视这些人在各能力上的差异及在使用公共交通时产生的困难,并给予包容性设计的关怀。

在设计阶段对包容性进行系统性的考虑可有效降低后期因改造升级带来的成本。在地铁空间、设施设计研发阶段,设计团队应打破“为主流乘客而设计”的惯性,积极建立包容性设计意识,将此作为设计策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邀请先导用户代表(如退休老人、残障人士、带儿童的家长)与无障碍设计、包容性设计专家一起组成咨询小组,为地铁站空间设计、地铁设施设计提供包容性审查和建议。同时,企业可开发一套提高地铁可及性的设计管理评估体系,嵌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从项目提案、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各方协调、技术整合、施工制造到交付运营、服务培训等,有效监管审查地铁的包容性程度。

3.1.2 能力匹配,就低原则

如果触点的需求与先导用户的能力相匹配,那么该触点一定能被主流乘客使用,依据该原则,将触点的能力需求降低至先导用户的能力层面,因而具有包容性,即就低原则。就低原则的目的是使各触点能被清晰感知,轻松认知,降低对体力消耗、操作精准度、身体延展度、动作幅度的门槛。企业应根据就低原则结合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制定更具包容性的地铁无障碍设计指导标准:第一,在关怀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他存在障碍的群体需求;第二,以目标化、功能化、性能化的质性说明为主线,适当阐述设计缘由,使设计者充分理解并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第三,在地铁无障碍设计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设施的人机尺寸要求,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16],优化设施的使用功能包容性,细化人性化设计细节,提升交通建筑的包容性设计,以逐步提高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和乘客满意度。

3.1.3 各个触点,系统优化

微观层面上,一枚触点的包容性设计是对结构、工艺、技术、材料、尺寸、颜色等要素的全方位考量,同时,在设计伦理和设计逻辑中产生矛盾,如盲道的设计是否会给其他群体带来障碍,需要深思熟虑、统筹安排,因此,微观层面的包容性设计需要注重系统的、整体的、多维度层面的设计优化;中观层面上,地铁搭乘旅程的触点具有秩序性和连贯性,当其中一枚触点的包容性未达到使用者预期,或令其感到使用困难或障碍,则整体搭乘体验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该用户选择地铁出行受到排斥;从宏观层面考虑,无论旅程的长短,使用者极有可能采取不同的交通组合方式,地铁与其他交通的衔接也需要融入包容性设计思维,以实现国内外所倡导的无缝交通衔接(Seamless Mobility)。

3.2 包容性设计完善框架

结合七隈线的设计策略、梳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以地铁空间包容性设计三原则为依据,笔者提出了包容性设计完善框架[17],从感知、认知、行动触点三个设计维度,提出15个方面、65个完善要点,并展示6个包含具体尺寸和数据要求的设计示例。

3.2.1 感知触点的完善

对感知触点设计的完善主要围绕地铁站声环境、光环境及方位的感知三方面。

声环境的优化设计要点:1)在规划阶段考虑空间的声学特点和声学质量;2)适当运用吸音饰面材质以减少空间混响,见示例图7。

光环境的优化设计要点:1)照明的标准化设计,对各触点照度设计制定统一要求;2)采用非均质照明,在出入口、垂直交通、指示信息、无障碍厕所、人工服务台等触点提高照度,且应注意灯具位置,注重有效照明,见示例图8;3)灯具及材质的防眩光处理,在触摸屏的亮度设计时统筹考虑环境亮度,见示例图10;4)避免频闪光源(对癫痫病人不适);5)有条件结合自然光,特别是入口的室内外光线过渡。

方位感知的优化设计要点:1)在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突出站点地域文化特色;2)利用材质和颜色提高对比;3)在盲道设计时兼顾包容性设计,以方便其他人群的使用,见示例图9。

3.2.2 认知触点的优化

认知触点的优化主要是对站台及站厅定位的体验优化,主要包括指示文字、方位导览图、站点线路图的包容性设计。

指示文字的优化设计要点:1)通俗易懂的用语;2)采用无衬线字体;3)规范字高,确定视距和字高的关系;4)颜色的标准化设计,赋予包容性设计统一色,突出于环境,(图8-图12)。

方位导览图的优化设计要点:1)在地铁指示系统里增设触知导览图,见示例图9;2)在无障碍卫生间外增加卫生设施触知导览图;3)设置低视位导览图。

站点线路图的优化设计要点:1)为重要站点增设图形语言(人流量大、换乘站及其他交通接驳站);2)为每个站点增设站点编码。

3.2.3 行动触点的提升

地铁空间内行动触点的覆盖面广、对使用者能力要求高,主要包括通道、购票、进出站检票、等候、出入车厢、搭乘地铁、使用扶梯/楼梯、使用直梯、使用厕所等。

通道的优化设计要点,尺寸数据详见示例图10。1)减少空间转折和地面高低落差;2)站内、车厢内地板表面的防滑、防光反射;3)墙面的一体化设计、减少凸出构件;4)阳角的倒角处理。

购票机的优化设计要点,尺寸数据详见示例图10。1)售票机应嵌入在墙体内;2)尽可能设置容膝空间;3)单个售票机前预留足够的空地;4)售票机的饰面颜色突出于环境;5)出钞口、零钱口等突出于所在面板,并扩大尺寸,降低对动作精准性的要求。

进出站检票的优化设计要点:1)出入口分别设置一枚无障碍检票闸机;2)检票闸机用突出于环境的颜色标识和装饰;3)无障碍检票闸机与盲道相连;4)采用低位安检仪器;5)尽早出示场所码,避免拥堵。

等候的优化设计要点,尺寸数据详见示例图9。1)在站厅和站台层每50米设置休息座椅(参考拐杖使用者的脚程);2)座椅采用有扶手和靠背的形式,交界面采用圆滑的造型设计[18],两侧略宽,方便体型较大者就坐;3)建议座面高度有所不同;4)坐具颜色突出于环境;5)设置轮椅停留位。

出入车厢的优化设计要点:1)尽可能缩小站台与车厢的水平高差;2)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能及时专业地提供服务。

搭乘地铁的优化设计要点:1)设置轮椅停留位,在该处设置显示屏、线路图等均考虑低视位配套;2)悬挂握把防止摇晃。

使用楼梯/扶梯的优化设计,要点尺寸数据详见示例图11。1)楼梯设置2道扶手;2)扶手颜色突出于环境;3)楼梯踢面与踏面增设防滑色条;4)突出扶梯上行标志;5)语音广播告知扶梯上行或下行。

使用直梯的优化设计要点,尺寸数据详见示例图12。1)上下层对侧开门,避免轮椅和婴儿车掉头;2)采用较大尺寸的按键,颜色突出于所在面板;3)设置电梯防撞条;4)轿厢内设置提示盲道;5)轿厢内设置扶手,颜色突出于环境;6)轿厢内控制面板低位设计;7)按键颜色突出于所在面板,尽可能增加按键面积、增加按键间距;8)玻璃幕墙和隔断考虑轮椅使用者和儿童,设置2道防撞贴条;9)如有可能考虑AI语音识别技术。

使用厕所的优化设计,要点尺寸数据详见示例图13。1)建议女厕厕位是男厕厕位的2倍;2)建议无障碍厕所采用至少1米宽的自动移门;3)无障碍厕所自动移门采用较大尺寸的按键,颜色突出于所在面板,突出于墙壁,方便用肘部、手掌操作,如有可能设置红外线感知或语音识别系统;4)地面铺装有别于墙面;5)安全抓杆颜色突出于环境,防滑易抓握;6)座便器采用一侧上翻式抓杆,上翻式抓杆一侧留有充足空间,便于轮椅使用者从轮椅转移到厕位;7)设置不同高度的衣帽钩。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七隈线的实地体验与资料收集,学习研究包容性设计在地铁空间中的应用案例,深入解读与凝练七隈线在感知、认知和行动触点上的设计策略,并结合国内轨道交通建筑空间的设计现状,提出以各类乘客为中心的地铁空间包容性设计原则、完善方向和应用示例。以期在当前新的人口结构、社会形态和发展形势下,有效提升地铁的包容性、增加公共轨道交通的用户吸引力与黏着度,同时创造良性的营收和利润,使城市逐渐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系统,实现节约能源、低碳出行、可持续的交通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包容性触点示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林升栋:将消费者触点思维融入广告媒体计划
航空电转换器的损伤原因分析及修理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接触器辅助触点接触电阻产生原因分析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