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红(山西)
著名词作家乔羽生前曾戏称自己一辈子没干什么事,就写了几首歌而已。然而,他创作的作品传唱不衰,成为经典,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拨动着几代人的心弦。从《让我们荡起双桨》到《我的祖国》再到《难忘今宵》,他深情讴歌心中的祖国,热情赞美伟大的时代,被誉为“一生为祖国而歌”的词作家。
1927年11月16日,乔羽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大运河边(今任城区冯家大院18号)一个生活贫苦却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家庭,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为乔庆宝。
幼时,乔羽受其父文学熏陶,4岁时已能识字三千,很早便熟读格律诗、乐府诗和古今民歌。1946年,19岁的乔羽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要选择。他清楚记得,有一天,一位姓王的中共地下党员找到他和另外4名同学,问他们愿不愿意到共产党开办的北方大学去读书。乔羽思索一番后,决定去寻找人生坐标里的“北斗星”。
离家那天适逢大雨,乔羽没有和家里人打招呼,自己拿着中共地下组织开具的介绍信,义无反顾地奔赴太行山。为了日后不给家人带来麻烦,他决定为自己改个名字,并触景生情地想改名为“乔雨”,后又觉“雨”字欠妥,思来想去,因仰慕关羽、项羽、陆羽等古代名人,遂改名为乔羽。
此后,乔羽秘密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就读,当时北方大学的校长是范文澜,秘书长是罗青,教师都是南征北战的老革命和颇负盛名的教育家。“全是大文人,可不是小知识分子。”后来乔羽回想起来还是忍不住要竖大拇指,“范文澜,多厉害!”
当时的学校因陋就简,在柿子树上挂一块黑板,学生们一排排坐在石头堆、土堆上,就算上课了。范文澜的绍兴口音很重,上课时还得配个翻译,大家有听不懂的就写在黑板上。黑格尔、康德……教师们什么都讲,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
在北方大学3年,乔羽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的养分,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他喜欢哲学、美术、文学,在读期间写过5首歌词,其中弹词《王桃梅转变》还在创作比赛中得过奖。
演出是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时,乔羽在台前幕后跑龙套、打杂,“今天民兵甲,明天匪兵乙;一会儿(演)红军,一会儿(演)白军。”演出的服装和道具都是找乡亲们借的:大娘家的大褂儿、大伯家的茶壶……乔羽后来常对人说起北方大学的生活:“那是我人生中最无忧无虑、最快活幸福的一段时光。”
1948年,乔羽毕业留校,专职从事歌词和剧本创作。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乔羽“为新中国而歌”的第一首作品。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中国第一部儿童题材影片《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展现了新社会小主人的幸福生活,歌颂了社会主义的道德风貌。当时,导演严恭找到中国剧本创作室27岁的乔羽,约他给影片写一首主题歌。严恭说:“花朵在春天里开放,我们的祖国已经迈出春天的步伐,要把这种美妙的开始写出来。”那时,乔羽创作的七八部少年儿童题材的作品已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严恭相信乔羽有足够的能力写好这首“儿歌”。于是,乔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歌词创作生涯就这么开始了。
乔羽与妻子佟琦
乔羽以一种近乎陶醉的心情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任务,可酝酿了几天后却什么都写不出来,他感到有些为难了。经过一番思考,乔羽觉得必须让自己回到十一二岁的少年时代,必须让心灵出现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之后才能进行随心所欲的“涂鸦”。
7月的一天,严恭带领摄制组全体成员到北京北海公园体验生活。当年乔羽正与女朋友佟琦热恋着,于是他带着佟琦在北海公园租了一条小船,和大家一起泛舟湖上。这一天阳光灿烂,北海上碧波荡漾,水中还有白塔的倒影,公园里的游人尤其是小朋友们更是玩得开心。
忽然,乔羽看见有一群少先队员划着小船向他们驶来。悠然划桨的孩子们,推浪而行的小船,以及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容如一幅图画映入乔羽的眼帘。这一番动人景象瞬间打开了他灵感的大门。此时,他已经忘记自己身处何处,口中呢喃不止:“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对,对,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佟琦被乔羽的神态吓了一跳:“你这是怎么了?”乔羽激动地说:“快上岸,歌词来了!”两人立即将船靠了岸。上岸后,他拉着佟琦一路小跑来到一片绿草地上,急匆匆地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马上奋笔疾书起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就这样在北海公园诞生了。它真实、形象、生动地记录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少年儿童的生活状态。随着影片《祖国的花朵》在全国各地的放映,其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时间唱响大江南北。对于唱着这首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说,那熟悉的旋律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首承载了几代人美好童年记忆的歌曲,曾入选中小学的音乐教材,并在1980年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今天,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仍常唱常新,唤起一代又一代人内心最鲜活的记忆,并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榜单。
晚年的乔羽曾回忆说:“我那时也年轻,才20多岁,跟他们去了电影的外景地北海公园。电影中和歌曲中提到的‘荡起双桨’其实就是在北海。‘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其实就是北海的写真。这首歌是为这个电影专门写的,因为场景是这个场景,在北海公园里拍,又是小孩都在划船,当然就写‘小船儿推开波浪’……根据我的理解,这个歌需要写得很欢快、很自然,不要磕磕绊绊地那样写。”
1956年,乔羽与作曲家刘炽再度合作,珠联璧合地创作出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这首歌的歌词被誉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却也是乔羽觉得难度最高、压力最大的一次创作。
那一年,乔羽正前往江西采风,为撰写电影剧本做准备。然而,他的行程却被一封来自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加急电报给打断了——正在拍摄电影《上甘岭》的导演沙蒙希望乔羽为影片的插曲填词。
乔羽赶到长春后,问沙蒙对歌词有什么要求。沙蒙想了想,说:“只希望将来片子没人看了,而歌曲还能流传下来。”
当时,影片《上甘岭》已基本拍摄完毕,就等着这首插曲了。时间紧迫,乔羽马上要来样片,钻进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里,翻来覆去看了整整一天。他原以为这部以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为题材的影片,里面肯定尽是烽火连天的战斗场面。可在看过样片后,乔羽才发现故事情节竟拍得这么动人,很受感动。沙蒙的要求看似“简单”,可做起来却大为不易。乔羽拿着笔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他总是进入不了创作状态。沙蒙起初不敢明显地催他,只是每天笑着到他的房间坐坐,聊几句闲天就走了。但乔羽心里明白,大家都在急切地等着他。
在一连卡壳十几天后,乔羽决定另辟蹊径,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创作路子:跳出对战斗场景的描绘歌颂,从过往生活中寻求灵感。
此时,沙蒙来他屋子里时开始明显地出现“催稿”的意思。乔羽想到了自己在太行山的战争岁月。最令他感受深切的是,太行山的生活虽然枪炮相伴,但也充满欢声笑语。于是,乔羽决心用这首歌表现战士们在残酷战争面前的镇定、乐观、从容,他想告诉人们,战士们能赢得这场战争不是仅凭血气之勇。他要寻找一个新切入点,写出一首看似与战争毫不相关的歌词,但既能体现战争,更能体现出战争之后的和平、硝烟弥漫后的江山如画……
一天晚上,在淅沥雨声中,乔羽触景生情,突然忆起自己在江西第一次见到长江的景象以及当时按捺不住的兴奋心情:碧波滚滚,清风拂面,稻香白帆,好一派壮丽山河。他的思绪立即飞扬成一句句歌词,跃然纸上:“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很快,传世经典《我的祖国》诞生了。
乔羽写完歌词后,沙蒙询问第一句为何不用“万里长江”或“长江万里”,乔羽认为这样写可能会让那些家乡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亲切感,最终沙蒙认可了乔羽的想法。事实证明,乔羽对歌词中“河水”“稻花”“白帆”的设定,也的确强化了人们对祖国以及家乡的怀念之情。
歌词总共分为三段。在第一段中,乔羽利用这些意象刻画出一幅由远及近的画面,从远处的大河到中景的稻花,最后将镜头引向岸上的“我家”,同时在嗅觉上闻到两岸的稻花香,听觉上听到艄公的号子,视觉上看到船上的白帆。短短的五行歌词,将听众带入一片美好的田园风光中。在进入副歌时点出主题——“这家乡即是我美丽的祖国”,因此第一段歌词以祖国家乡之美为核心,让人有亲切感。
乔羽《我的祖国》手稿
在描写完景象之后,第二段开始对人物的描写,将花儿般的姑娘、心胸宽广的小伙儿置身于历史大时代,开拓了歌词的视野与境界。当再次进入副歌时,以“这是英雄的祖国”点明了本段的核心思想。
第三段又将听众视野拉向广阔的场景——“好山好水好风光、条条大路都宽畅”,在这片美好的国度,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表达了中国人民崇尚友好与和平,但如果敌人想要侵犯,伟大的中国人民定会奋起反抗、决不退缩。第三次的副歌在此到来——“这是强大的祖国”,此时的中国不会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最后一句“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又表达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态度。
乔羽所作的这首歌词,不仅文笔优美且深含大义,以动静结合、虚实相间的创作手法,将祖国与“我”紧密相连,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因此,电影《上甘岭》还未公演,这首歌曲就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了全国各地。
在众多歌颂祖国的歌曲中,《我的祖国》是独特的。它没有一个字写到“爱”,写到与祖国的情感有多深,但无处不洋溢着作者对祖国深厚而热烈的爱。乔羽曾说:“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两只坚实的翅膀,一只翅膀托着坚定不移的爱国心,一只翅膀载着光辉灿烂的作品。”《我的祖国》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用最简单、最生活化却又朗朗上口、朴实真诚的语句直抵人心,让人久久难忘。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难忘今宵》这首歌一直是压轴之作,听到这首歌便能感受到团圆的喜悦,让人倍感亲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歌曲是当年的春晚导演黄一鹤迫不得已,突然“强加”给乔羽而完成的急就章。
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前夕,黄一鹤找到著名歌唱家李谷一为晚会主唱压轴曲。当时他们先后选了五六首歌曲,但在试唱时均被音乐主编否定了。黄一鹤在春晚排练现场,看着一个个节目的排演都觉得不错,可就是压轴主唱曲目并不完美。他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了——请乔羽现写一首来应急。
于是,黄一鹤深夜来到乔羽家中,开口便单刀直入地要歌词:“请您马上给我写一首歌词,春节晚会上要用。”乔羽吃惊地问:“你说的‘马上’是什么意思?”黄一鹤刻不容缓地回答:“就是现在,我坐在这里等,写好就拿走!”
乔羽考虑到自己无法当场写就,又见时间已经不早了,便建议黄一鹤先回去,答应凌晨5时前一定交稿。等他坐下来静心梳理思绪时,才发现由于黄一鹤来去匆忙,自己竟然没有顾上多问一句写什么内容的歌曲。
当年联络不像现在这样方便,乔羽无法进一步详细询问黄一鹤,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伏案埋头一番思考:他想到大年三十是家家户户阖家团圆的日子,离不开“团聚、祥和、祝福、快乐”这一根红线,它是人们在这种良宵美景下最愿意表达的真实情感。于是,乔羽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将歌词一气呵成:“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大地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告别今宵,告别今宵,无论新友与旧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
看到歌词后,黄一鹤禁不住拍案叫绝,并立即找到中央乐团的作曲家王酩,请他抓紧谱曲。王酩对歌词也十分满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当天晚上,王酩先谱了一曲,唱了唱,感到不太理想,便喝了几两白酒,打算睡上一觉醒来第二天再写。可是,他躺在床上怎么也无法入睡,乔羽的歌词总是在他的脑海里转来转去……忽然,一段美丽的旋律涌上心头,王酩一跃而起,仅仅花了3分钟,就把中国人民一年一度普天同庆的春节主题曲谱好了。
那年春晚结束后,观众对脱颖而出的《难忘今宵》盛赞道:“写得好,唱得好。”
******
半个多世纪以来,乔羽用一颗红心讴歌伟大的祖国,用一腔真情赞美火热的生活。他创作的歌词平白如话、简练朴实,却表达出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打动人的文字给音符插上翅膀。据不完全统计,乔羽曾写过1100多首歌词,几乎涉及国家、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这一首首传世金曲穿越时光、凝固历史,影响了几代人。从《我的祖国》到《难忘今宵》,乔羽将国家命运、个人命运同歌词的创作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他曾深有感触地说:“我十分幸运,历史给了我一个机遇,使我有机会,把我的爱国心,变成了我的歌。”
2022年6月20日,这位“一生为祖国而歌”的词作家因病去世,享年95岁。(题图为晚年的乔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