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蕊 陈 媚 冯红玉 高 玲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儋州 571737)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又名西番莲,为西番莲科西番莲属草质藤本植物。百香果是重要的热带水果,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有“果汁之王”的美誉。百香果果实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能散发出10余种水果的浓郁香味,是当前市场上大力追捧、具有养生功效的水果[1]。百香果原产于巴西南部、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等[2]。巴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百香果产地[3]。我国百香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云南、福建、贵州、台湾等省(区),其中以广西种植面积最大,现已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好帮手[4-5]。由于百香果独特的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些年百香果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6]。然而,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增大,加之热带、亚热带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百香果病虫害发生较重,给果农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本文对百香果种植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百香果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病毒病是我国百香果种植过程中的重大病害,也是世界范围内百香果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7]。据文献报道,侵染百香果的病毒有26种。目前,我国发现的侵染百香果的病毒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东亚西番莲病毒、西番莲斑驳病毒、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大戟曲叶病毒和夜来香花叶病毒等[8]。病毒病在百香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多为混合型侵染。病毒侵染百香果后,会出现一定病状特征,如叶片花叶、黄化、变小、皱缩、畸形,果实果皮变厚变硬,着色异常,果肉少或无,导致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果树产量及果品质量。干旱季节和虫害发生严重时,病毒病发生较重。百香果病毒病主要以带毒种苗和蚜虫等媒介传播[9],由于早期缺乏百香果病毒病检测技术,种苗质量难以保证,加之病毒病寄主较多,病毒病发生较重。同时,病毒病宿主不仅有西番莲科植物,还有其他科的植物,如葫芦科、豆科、茄科等植物,西瓜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10-12]也可传播至百香果。
病毒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重点在前期种苗的检测与监控和后期媒介害虫的防治。因此,生产上可优先选择脱毒苗和新种植园,定植前可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若发现疑似病毒病植株,及时清除。同时,做好调查工作,掌握病害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可喷施苯并噻二唑、叶面肥等提高植株抗病性。病害发生初期可喷施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5%氨基寡糖素可溶性液剂600~800倍液、1%香菇多糖水剂200~400倍液,同时喷施杀虫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750~1 250倍液。
茎基腐病主要发生在距离根部5~10 cm处,主要由镰刀菌侵染引起[13],发病部位呈现出深褐色病斑。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发病部位出现皮层裂痕,然后逐渐变软直到腐烂。当环境湿度较大时,茎基腐病发生较重。茎基腐病可造成植株水分、养分供应不足,导致植株叶片黄化,甚至凋萎,最后整个植株枯萎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防治茎基腐病时,应采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式,将茎基腐病消灭于萌芽状态。种植地应选择通风、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前进行土壤深耕和消毒。种植时可选择抗病品种,同时加强监测,发现病株及时处理。发病初期可选用8 mg/L精甲霜灵、0.6 mg/L咯菌腈、5 mg/L噁霉灵灌根和涂抹病部。当发病较重时,应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集中销毁,并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可喷施香菇多糖、氨基酸、多肽等物质,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
炭疽病是百香果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全年均可发生,可危害叶片、枝条、果实等。叶片受害时,前期出现淡绿色水浸状小斑点,之后病斑逐渐扩大,颜色逐渐加深,后期为黑褐色。该病多危害嫩枝,严重时可引起枝条枯死。嫩果受害,前期出现水浸状小黑斑,随着病斑扩大,后期幼果出现轮纹状凹陷黑斑,严重时可造成大量落果[6]。冉 飞等[14]对百香果炭疽病展开了生物学特性和室内药剂筛选试验,发现pH值为6~9、生长温度为25℃时有利于炭疽病发生。
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施,对百香果炭疽病菌的毒力效果较好。
溃疡病是百香果生产中危害较大的病害,具有发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该病主要危害百香果果皮,病斑凸起,呈近圆形,有轮纹或螺纹,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黄色晕环,严重影响百香果的品质和卖相。
可喷施33.5%喹啉酮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5%络氨铜水剂等药剂防治,结果期间隔10 d喷施1次,连喷4次。
百香果叶片和果实均可受到疫病危害,冷凉、高湿时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叶片受害时,常从叶尖发病,呈水渍状,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蔓延到整个叶片,造成叶面最终呈现半透明状。果实受害时,初期组织水浸状软化,后期果实腐烂并落果。
发病前期可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等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以喷施40%霜脲·氰霜唑水分散粒剂、30%嘧菌酯悬浮剂、50%氟啶胺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等防治。
褐腐病主要危害果实,果实受害后表面呈油渍斑点状,随着病害的加重,斑点不断扩大,最后变为淡褐色圆形斑点,并在表面呈现出水渍状态[15],导致果实因失水而僵化。
生产上可选用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24%腈苯唑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等药剂防治百香果褐腐病。
蓟马为昆虫纲缨翅目昆虫,是一种世界性危险性害虫,常在心叶或花蕾附近产卵,若虫常移至嫩叶、花瓣及萼片内吸食组织汁液,被害叶片皱缩、卷曲无法展开,萼片灰白色,果实畸形。该虫害可全年发生,2—5月和9—11月为发生盛期。
蓟马最佳防治时期为发生初期,生产上可选用黄板诱杀或使用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甲维盐微乳剂1 500~2 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蚜虫属于半翅目蚜科,种类繁多,世代交替严重,繁殖能力极强,主要为害百香果的幼嫩组织,通过刺吸百香果嫩叶汁液影响植物生长,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部分蚜虫还可造成叶片卷缩与虫瘿等,严重阻碍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蚜虫是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刺吸时常会诱发百香果病毒的发生和传播。
在生产上,可通过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来提高作物长势。也可以悬挂黄板,及时剪除受害嫩梢,使用矿物油进行喷雾防治。蚜虫发生期可喷施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 000~3 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2 000~3 000倍液、2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防治。
二斑叶螨是百香果上的重要害虫,主要为害嫩叶,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失绿甚至枯萎凋落,虫口密度过高会形成垂丝拉网。二斑叶螨具有繁殖快、适应性极强、抗性严重等特点,是百香果上防治难度较大的有害生物之一。4—5月及8—10月为二斑叶螨发生盛期。
4月二斑叶螨开始发生时为最佳防治期。二斑叶螨发生前期可释放捕食螨进行防治,也可施用5%阿维菌素乳油5 000~8 000倍液、250 g/L螺螨酯悬浮剂3 000~4 000倍液、5%阿维·哒螨灵乳油1 500~2 000倍液防治。
介壳虫虫体微小,繁殖力极强,以虫体紧紧贴附在寄主植物表面通过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主要为害枝干、叶及果实等部位。介壳虫刺吸汁液后会导致组织呈现黑褐色、干缩,引起水分和营养运输受阻,从而导致植物长势较差。介壳虫吸取汁液时还会注入有毒唾液,造成组织畸形,甚至形成瘤瘿。同时,介壳虫也会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影响百香果的光合作用。
介壳虫在整个生长阶段会分泌产生蜡粉于外表,导致药剂无法有效与虫体接触。施用杀虫剂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效果,尤其在虫卵刚刚孵化成若虫时防治效果较好,可以喷施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50%螺虫乙酯悬浮剂5 000~8 000倍液、15%阿维·螺虫酯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防治。
小实蝇是近些年百香果上发生较重的害虫,发生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且世代周期重叠。雌虫常产卵于果内,待幼虫孵化后在果实内取食,造成果皮表面隆起,果实脱落,甚至腐烂,严重影响百香果的产量和品质。
百香果小实蝇的防治可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可以采用合理布局、调整作物栽培制度、及时清除果园落果、果实套袋等农业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可以释放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或喷施微生物农药等。物理防治可悬挂黄板或引诱剂,或释放不育系实蝇。化学防治可喷施5%甲维盐微乳剂3 000~4 000倍液、1.8%阿维菌素微乳剂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
白蚁主要为害百香果的茎干,破坏植株根系,造成植株无法输送养分和水分,当种植地大面积发生白蚁时,将会造成百香果毁灭性死亡。
在种植前可进行深耕翻晒,发生严重时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喷施5%联苯菊酯水乳剂80~1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40~80倍液防治。
近些年,百香果市场价值较好,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逐步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然而,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加,百香果病虫害危害程度与种类逐年增加,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百香果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百香果病虫害的发生受到多方面影响,防治时应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种植前应深耕地块并消毒,种苗应选择健康、无病虫、抗逆性较好的品种。种植密度应合理,及时修剪侧芽。生长期做好水肥管理,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监测工作,病虫害发生初期优先选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发生中期可选用化学药剂喷施,但注意避免相同作用机理药剂长期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可选用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15]。
国外关于百香果病虫害中土传病害及其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已见报道,如用多菌灵和代森锰锌作为保护剂,哈茨木霉和曲霉综合应用于果实枯萎病的防治[16];用香菇分离株水提物防治百香果炭疽病[17];用枯草芽孢杆菌诱导颈腐病病原菌凋亡,防治百香果茎基腐病[18]等。近年来,国外研究集中在病原菌的系统鉴定,如百香果果腐病病原菌[19]、烟草疫霉病[20]、茎基腐病[21]等。国内近期病毒病的检测识别有所进展,首次报道了基于RT-LAMP检测夜来香花叶病毒的方法[22],但有关百香果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开展病虫害的精准识别、高效化学药剂筛选及绿色高效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专用有机肥研制。此外,编制绿色高效病虫害防控手册与高抗品种繁育监测相结合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