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价值逻辑与完善对策
——以吉林艺术学院思政教育与会展结合为例

2022-12-22 13:14苏畅陈家骥魏志宇
商展经济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会展思政

苏畅 陈家骥 魏志宇

(1.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1;2.吉林艺术学院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12)

会展业,是会议业、展览业、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的总称,会展专业的课程则是涉及会展业项目活动相关方面知识。因此,会展专业课程教学包含当时时代下的时事热点、新闻政治等方面,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思政教育极为重要。

1 高校思政教育与会展专业培养的现状

会展业属于朝阳产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同样是现代服务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被誉为新时代下的“黄金产业”。世界各国为彰显本国的综合国力,通常会在著名会展活动上争夺主办权,如奥运会、世界博览会等。同时,会展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大型会展活动不仅会带动周边餐饮业、旅游业、住宿业等会展行业的经济收益,还会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由此可见,会展业是一项充分展示国家软、硬实力的平台,学习会展专业知识的高校学生更应接受较为完善的思政教育,但在实际高校思政教育中出现了思政课程“两张皮”的现象。

1.1 会展人才培养中专业教学过度重视

在会展专业知识学习、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高校过度重视会展专业知识性、参与性、创新性等方面的教学,将重心放在会展专业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上,注重造就专业型人才。高校的做法有利于加强学生心中会展专业的概念,使其在认知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到会展业为城市带来的经济、文化、美育等方面的基本价值,从而提高学生会展方面的专业能力,加强学生对会展项目的深层次认知。但会展专业知识课程的增加,相应的思政教育课程会随之减少。在现如今互联网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下,西方媒体的不断渗入,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也无时无刻地渗透进高校。网络已经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群体不可缺少的部分,网络也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青少年群体主观意识强烈,分辨是非能力薄弱,西方意识形态的渗入影响着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随之凸显,但思政教育课程或活动的减少,学生有力抵制西方反动意识的渗入能力降低,部分学生受到负面影响,会直接降低其道德品行,导致部分学生走向极端。而会展专业是国家软、硬实力综合展示的平台,举办会展项目活动时,会展专业人才的品德形象会直接影响展会形象,负面信息影响传播范围广、传播力度大,而国际大型展会,不仅展示的是个人、城市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国家在国际中的影响力。

1.2 会展专业教育中思政教育环节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缓慢。以会展专业为例,思政课程体系不完善,未形成体系的思政教育工作,部分高校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意识薄弱,教师思政专业能力缺失,并对思政教育工作存在错误认识,将思政教育培养工作认为是专业培养的附加产物,种种不利于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因素,进一步导致思政教育环节薄弱或缺失。现如今,许多高校陈旧的思政教育课程、庞大的专业教学体系、专业思政教育师资团队的缺失等盲目因素,无法发挥思想政治建设在高校大学生心中的引导作用、无法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高校教育中深受应试教育的束缚,重点关注专业能力培养,思政教育仅保留在说教、理论层面,无法深入开展思政活动,导致思政教育过于形式化,再次冲击着思政教育完整的环节体系。

2 思政教育对会展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价值逻辑

思政教育在培养人才中应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于内做思想上的归化,于外做行为上的归化。而培养会展人才实践能力的价值逻辑更应以实践为主体,同时创新教学工作机制,才能做到学深悟透、以学促做、心行一致、知行合一。

2.1 思政教育带动会展实践能力发展

在初级阶段的思政教育,应主要停留在传授理论知识的途径上,而要深层次地培养思政意识,则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做到对党伟大精神的践行中完成,蕴含伟大建党精神的党史故事、党史事迹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强的优势,更容易融入现实性、对象性、感性认识强的实践教学中,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1]。以会展专业为例,除了在思政课程中学习,高校还应组织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革命遗址、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等,应充分发挥红色基地、场馆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思政教育观念,并体会展馆内会展类专业知识。很多红色展馆内需要思政教育,而红色会展活动可以填补场馆内思政教育的空白。将红色展馆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实践活动基地,通过观摩实践活动基地内的人物事迹、革命故事、烈士纪念碑等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处红色思想中,实现思政教育融入实践能力的发展中。在实践活动结束后,高校应主动要求学生策划红色会展活动项目、撰写相关心得体会、开展思政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内心深处体会到红色精神的魅力所在,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伟大功绩。在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并归纳上传新媒体平台,构建新媒体平台活动实践基地,既可以体现思政意识力量所在,又能培养会展专业活动推广能力。新媒体平台中,推送活动实践的相关文章、心得、照片,将思政教育打破地区、地域的空间限制,发挥其教育效益最大化,提供会展专业与思政教育更广大的实践平台,从而促进会展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2.2 思政教育创新会展教学工作机制

思政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方式,如何效益最大化地发挥思政教育在会展专业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培养会展专业学生能力,需要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2],青年群体正确的政治方向与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而青年群体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教学工作中。以会展专业为例,创新会展教学的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的价值逻辑。创新教育价值,有助于会展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党史观,使其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力量,从主观情感上热爱党、国家、民族,从行动上践行社会主义伟大精神。创新教学价值,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性,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采用课堂形式讲师单方面的叙事,枯燥、乏味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文字讯息,部分学生会产生排斥情绪。但创新后的教学会使红色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活”起来,以鲜活的故事赋予理论知识生动、具象化,使课堂更具亲和力。创新教学工作,更有利于真正地发挥思政课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

3 思政教育背景下推动会展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与方法对策

立德,就是坚持教育为首;树人,便是要求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所在,在新时代思政教育背景下,需要在教学目标、师资团队、专业融合三处痛点上对症下药,将高校立德树人的立身之本落到实处。

3.1 明确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

现如今,各高校为培养思政意识的同时不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采取结合思政做加法的方式,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做加法,在教授专业课程的同时,结合思政教育。以会展专业为例,在高校思政教育能力薄弱、教学方式落后的前期,这种方法是初步步入思政教育的必要一步,但随着思政教育的推进,这种方式的弊端逐步显现,如缺乏完整体系的思政教育成果甚微;部分教师无法兼容两者的重心,导致思政教育或专业课程受阻等,思政教育未渗透到教学的“骨髓”中,导致以上思政教育产生弊端。因此,明确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会展专业人才思政意识至关重要的一点。课程思政教学要与学科逻辑、知识逻辑、价值逻辑及历史发展逻辑紧密结合,“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融入专业课程”,尽量避免随意性、机械性和碎片化嵌入[3]。由此可见,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辅相成的作用,其中思政意识作为推动专业知识的隐性基因,渗透在专业能力学习过程之中,零散的思政教育课程不仅做不到培养专业人才的思政意识,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提高思政能力的关键在于明确目标、精准打击,严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胡拼乱揍,应将思政教育一直渗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会展专业为例,思政教育应渗透在学习教材、教学方法、课程案例、课后生活之中。教材与教案作为高校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教材的价值导向直接对学生心理建设起到引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的价值取向,明确思政教育目标,才能获得思政教育的最大效益。

3.2 健全思政师资团队的教学力量

思政教师团队是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力量、是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直接承担人员,因此思政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准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的思想建设水平。就会展专业而言,学院应健全思政教师师资力量,扩充除会展专业知识教师外的师资力量,引入高道德水准的专业思政教师。此外,高校还可以采取打造双素质型师资团队,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会展专业教师的教学重心,促使思政教学与会展专业知识教学持平,提高在校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对教师进行集中化、程序化、考核化的思政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思政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优秀的教师应为学生的引导者、教育者、启发者,除课堂学习之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用柔和的教导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并为其疏导负面、消极情绪。学校除了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外,还应鼓励教师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学习的方式提高思政觉悟。随着思政教育优化的全方位推动,部分教授旧式的教学模式也应做到推陈出新。高校中老教授的年龄基本偏高,很难接受当下思政教育体系模式,通常会依赖旧的思政教学模式,而通过陈旧的教学模式来分析现代化的思政教育体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政教育结果的落后性。因此,高校老一辈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应联系现如今的实际情况,创新思政教育模式。除了思政师资团队自身过硬的思政理念外,还应在思政教学中注重情感建设力量,丰富的情感建设是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强有力的基础。

3.3 完善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

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的转化[4],以教育育人的本质出发,注重教学的过程,在教学途径中实现思政与专业教学的完美融合。以会展专业为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完美融合,重点体现在革新教材与优化课堂两个方面。高校的教材是会展专业知识教学的主要载体,教材的知识体系对学生价值观念有引导性作用。因此,教材一定要做到根植思政意识的基因,采用有思政教育背景的专家教授编纂专业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挖掘思政意识。专业教材课程结合思政教育不只是在基础上做到一加一的加法工序,而是在原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融入思政教育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要把握融入时机、方式,不能生搬硬套地加入思政元素,而应将思政观念与专业知识合二为一,以思政教育为隐性基因、专业知识为显性肉体,在阅读学习教材时耳濡目染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高校的课堂是会展专业知识教授的主要渠道。思政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将思政意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者之间平衡重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中树德育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而在思政教育或主观意识形态较强的课堂上,更应牢牢把握正确的思想引导,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拒绝课堂重教学轻教育的现象。在课堂建设上,基于原先专业知识授课的肉体上注入思政教育新的灵魂,在原有显性教学的基础上注入隐性基因,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高校课堂以注重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

4 结语

课程思政是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在专业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进而培养党和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会展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
会展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