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琳
(孝感市群众艺术馆,湖北 孝感 432000)
在群众广泛参与的各种娱乐活动中,音乐活动是最能陶冶群众情操的一项艺术活动。而声乐艺术在音乐艺术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对群众的专业音乐素养提出的要求并不高,能够支持群众广泛参与进来,投身到传播声乐艺术文化、享受声乐艺术文化的过程中。为了全面推进群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将声乐艺术活动作为突破口,改善声乐艺术活动中不尽如人意之处,让声乐艺术活动更能满足群众对艺术的追求,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歌曲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音乐艺术活动,它具有极强的社会活动性,常以“合唱”“群唱”“台唱”等艺术形式出现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这意味着声乐艺术可以满足大众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人们常常能够在各种群众性的娱乐场所看到声乐艺术歌手的身影,他们对环境、设施、场地等方面的要求均不高,可支持参与者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声乐作品,随时随地展开声乐表演[1]。
不同的表演者可以根据个人的艺术风格,演唱声乐作品。从这方面来看,声乐艺术活动为群众展示个性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且这种艺术活动形式能够营造一种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氛围,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声乐艺术活动中来,为声乐艺术的弘扬与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群众参与到声乐艺术活动中,可以获得不同方面的发展。比如,群众可以在参与社会性的声乐艺术活动时,受到潜移默化的音乐艺术熏陶,逐渐形成良好的音乐艺术情操,有利于他们提升个人的音乐文化素养。再加上声乐艺术具有易学、易练习、表现力强、成本较低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吸引群众不断参与进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声乐艺术活动这项社会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引领群众文化工作的健康运行。
群众文化工作者为了促进群众文化传播,实现群众文化繁荣发展,他们越来越注重利用声乐艺术这一音乐艺术形式,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音乐艺术活动。如今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声乐艺术活动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阻碍。
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将声乐艺术长期入驻群众艺术文化活动,就要将其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传播到基层的各个角落之中。如今声乐艺术已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了不错的发展,但是也逐渐遇到了一些阻碍。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声乐艺术活动的参与者专业性不够强,声乐艺术表演效果并不理想。虽然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娱乐性的特点,这种让参与者感到愉快、自由、轻松,但是若放松了对声乐艺术的专业要求,则会影响声乐艺术活动的艺术氛围,不利于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受到感染和熏陶[2]。这反映的是人们参与到声乐艺术活动之后,更多的是“自娱自乐”,而没有真正承担起弘扬和传播声乐艺术文化的责任。
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开展声乐艺术活动之前,往往需要开展宣传工作,尽可能地扩展受众面,让群众了解声乐艺术活动,并主动参与声乐艺术活动。只是目前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声乐艺术活动的宣传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导致声乐艺术对群众的影响越来越有限。如今摆在群众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提高声乐艺术活动的宣传效果。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音乐艺术活动场所并不多,群众对声乐艺术的欣赏水平也不高。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将声乐艺术活动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提高声乐艺术活动的质量,就需要着重改善这方面的问题。
群众对声乐艺术活动的接受度是影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群众接受度的重要因素是声乐艺术活动的传播形式。目前国内的声乐艺术活动的传播形式普遍比较单一,没能很好地贴近群众的日常娱乐生活,这显然会影响群众对声乐艺术的接受度。究其原因,是群众文化工作者没能从群众实际的精神发展需求出发,不了解他们对声乐艺术提出的要求,导致声乐艺术活动与群众需求不相契合。实际上,声乐艺术活动本身就具有明显的群众性与社会性,群众文化工作者如果让声乐艺术传播方向与大众文化传播方向不相符,则会影响声乐艺术活动未来的发展前景。
如今群众文化工作者为了加强群众文化传播效果,越来越注重开展声乐艺术活动。群众参与声乐艺术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人员构成却比较复杂,他们的年龄、音乐基础知识、专业学习能力、声乐演唱能力都各不相同。为了提高声乐艺术活动的专业性、科学性,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致力于加强声乐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愿意投身于声乐艺术建设的群众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接受专业的培训,提高声乐文化群众队伍的专业素养[3]。
第一,群众文化工作者可以邀请声乐专业的教授召开专业的讲座,为声乐爱好者讲授声乐艺术的专业知识。比如,在这一讲座活动中,声乐爱好者可以从教授身上学习民族声乐的语言,学习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包括咬字和归韵技巧。声乐爱好者还可在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形成歌唱共鸣腔,学习一些专业的呼吸技巧。
第二,群众文化工作者可以聘请常驻的声乐辅导老师,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声乐艺术理论水平和演唱水平的声乐文化工作队伍。声乐辅导老师可以利用通俗易懂的讲课方式,向学习者传授声乐理论技巧,并通过示范演唱的方式,指导学习者掌握声乐演唱技巧。声乐辅导老师可鼓励学习者轮流上台演唱,对他们每个人的演唱特色进行针对性的评价,找出其中的问题,然后给予耐心的指导,尽可能地让学习者收获成长。比如,有的学习者采用的发音方法不正确、发声部位调控不当、演奏配合度较低,声乐辅导老师可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者的声乐文化素养,让学习者掌握各种声乐表演方法与技巧。
以《我的祖国妈妈》这一声乐作品为例,当学习者演唱到了“我走遍海角天涯”这句歌词时,声乐辅导老师可引导学习者从横膈膜和心窝等部位起音,用一种弱音来彰显演唱者心中浑厚的情感。当学习者演唱“海角天涯”这四个字时,声音要有新的变化,即学习者在演唱时要把声音舒展开来,让聆听的人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带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
第三,群众文化工作者可定期举办群众性声乐比赛活动,选拔出优秀的中青年声乐人才,让声乐文化工作队伍更有活力。在选拔人才之后,群众文化工作者同样要开设培训班,对这些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声乐人才展开更专业的培训,激发中青年声乐人才的创造性发展潜力,让他们具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创作优秀的声乐作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将其展示出来,营造良好的声乐文化氛围,达到教育群众、熏陶群众情操的目的。
此外,中青年群体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受众群体,群众文化工作者从这一群体中选拔优秀的声乐人才,无疑能够更好地了解群众的声乐文化需求,学会迎合群众需求来创作声乐作品,从而提高群众对声乐文化的接受度[4]。比如,《天路》这首歌曲原本是独唱歌曲,但是声乐创作者却可以将它改编成合唱版的歌曲,迎合群众的精神需求,凸显了声乐艺术的群众性这一特点,让这首声乐作品更适合运用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有利于促进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传播中的健康发展。这意味着声乐艺术要植根于群众文化这一沃土之中,让声乐文化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借助声乐艺术来推进群众文化传播工作,就要注重加强声乐艺术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让群众愿意主动参与声乐艺术活动,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群艺馆应承担起这一宣传工作的责任,丰富宣传渠道,优化宣传方式,让群众可以深刻理解声乐知识,感受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促使群众积极投身于声乐艺术为主的群众文化活动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
比如,群艺馆可通过举办各种声乐培训的方式,开展声乐文化活动的宣传工作。这种宣传方式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而且可造出较大的声势,将宣传信息快速扩散出去,让更多的群众可以接受信息。在新闻发布会上,群艺馆可借助现代化方式来展示声乐演唱艺术特征,让受众可以看到声乐艺术的浓厚文化特色,了解声乐艺术文化活动的鲜明主题。这既可提高群众对声乐艺术文化的关注度,又可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让他们自觉地将注意力放到声乐艺术文化活动上。
群艺馆也可利用新媒体来开展声乐文化宣传,为推进群众文化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方面,群艺馆可以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的优越性,制作微型的声乐艺术文化宣传视频。如今人们越来越喜欢看短视频,这种宣传方式可以激发群众的热情,让他们主动接受信息。需注意的是,声乐艺术文化宣传视频的内容要凸显文化传播的特色,避免体现出商业化的特点,旨在让大众传媒发挥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弘扬正能量,向广大群众传播声乐文化,提高声乐文化活动的宣传水平。
比如,群艺馆在制作《沂蒙山小调》的声乐艺术作品时,可分别制作成不同舞蹈形式的声乐表演小视频,包括女子独舞、扇舞(群体舞)、广场舞等舞蹈形式的微视频。群众文化工作者可将这些微视频用于声乐文化宣传活动中,让群众可以了解不同声乐艺术演唱形式的特色,并且体会声乐艺术舞蹈表演的魅力。而且这些视频可以吸引不同年龄阶层的群众的关注,增强了群众对声乐艺术活动的兴趣。
声乐文化为声乐艺术活动赋予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声乐演唱者可充当声乐文化的诠释者,通过演唱歌曲的方式,展现创作者抒发的情感,让欣赏者可以体会到声乐艺术作品中的精神文化力量,与歌曲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5]。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依托声乐艺术活动来推进群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就需要打造声乐表演平台,让声乐表演者成为“使者”,与群众展开文化交流,将声乐艺术文化弘扬下去,也带动群众成为弘扬声乐艺术文化的一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群众文化工作者应注重让声乐表演者与群众之间展开有效的情感互动。一方面,表演者可利用自己的歌声、声势动作、脸部表情来传递信息,刺激观众的情感,使其主动为声乐艺术表演赠上自己的掌声和叫好声。在这种互动模式下,现场表演的艺术交流氛围会更加浓重,有利于声乐艺术表演者与观众建立一条情感纽带。前者可利用演唱的艺术表现力、艺术感染力,带动后者走进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美和情感美。另一方面,表演者可与观众展开情感心理层面的互动。演唱者可根据声乐作品中描绘的场景、蕴含的情感,展开有技巧、有情感的歌唱,让观众可以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此时观众的内心会感受到震撼,他们会被表演者的演唱情感所感染,走进演唱者创造的生动情境之中,发自内心地接受声乐艺术的熏陶。
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抓住合适的契机,打造声乐表演平台,为演唱者与群众展开情感互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比如,群众文化工作者可在活动场地举办声乐艺术表演活动,用一首《爱的奉献》与现场的观众展开情感互动,让他们感受到演唱者与群众心连心的真实情感。这首歌曲传递的奉献精神可以感天动地,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群众在这种氛围下接受声乐艺术熏陶时,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声乐艺术演出活动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能够增强群众的责任感,主动参与到以声乐艺术为典型代表的群众文化传播工作中来。
总而言之,声乐艺术活动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可成为人民群众弘扬音乐文化、传播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甚至成为人民群众丰富自身业余生活、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娱乐活动。因此,声乐艺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群众文化工作者可以从专业性、群众性、多样性等几个角度入手,探索推进声乐艺术活动健康开展的有效方法,让声乐艺术活动在群众文化活动中闪烁着独有的光芒,让人民群众在浓郁的声乐艺术氛围中获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