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2-12-22 13:08:00
中文信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院校

王 笠

(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育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是否具备工匠精神,正在成为衡量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攻占精神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对工匠精神培育内容缺乏合理拓展,导致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应当格外重视对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研究和理解,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同时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1.建设制造强国的有力支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力支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正在加快,高职院校在企业发展方面能够提供高素质人才,这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推动高职院校教育转型也在不断受到重视,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新的尝试。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关注记忆方面的传授,同时也是对文化精神的传承,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同时能够真正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成长过程中保持对专业的深刻探索,以较强的信仰和较为坚定的态度,为建设祖国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推进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1]。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应当深入思考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将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位置尤为关键。精神本身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有效保障思想教育工作得以落实的关键,以工匠精神为核心,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提高道德觉悟和文化素养,确保高职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工匠精神厚植于高职校园,是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全面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空间。

3.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全面融入,确保高职学生能够正确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在高校扩招政策不断落实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做好对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关注对工匠精神的全面研究,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职业的重要性,在加深对所从事职业认知的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此外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职业素养培养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职业素养中关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与工匠精神中敬业专注等内容不磨合,这也意味着工匠精神培育能够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问题

1.工匠精神培育主体过于单一化

在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忽略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虽然能够将工匠精神培育放在重要位置,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没有做好对工作主体的多元化设计后台,只是由思政课教师对工匠精神做出相应的融入,而没有真正体现出工匠精神培育的全面落实,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工匠精神学习体验较为薄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不仅强调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应格外关注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工匠精神能够体现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只有达成一致才能保障公正精神得到全面落实。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投入较为有限,比如在文化基础课上,教师只是强调对文化知识的讲解,而没有做好对工匠精神的融入,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虽然能够将职业技能放在重要位置,但是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解答不够清晰,这也导致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受到影响。

2.工匠精神培育方式缺乏创新性

在围绕工匠精神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时,许多教师采用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通常只是强调口头说教,将工匠精神作为一项教育内容来展开,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和了解工匠精神的生存之内涵,这就导致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受到较大影响。教师在关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活动中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由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为有限,导致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受到相应的影响,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在接触和了解工匠精神相关知识的同时,无法获得全方位的认知体验。此外根据不同成长环境下,高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工匠精神培育方式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是目前许多教师仍然只是按部就班的强调基础性理论,而没有真正做好对工匠精神培育方式的合理优化,这也导致关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活动,实施效率不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刻。

3.工匠精神培育内容缺乏拓展性

工匠精神本身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目前许多教师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做好对工匠精神培育内容的系统性拓展,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够全面。实际上教师将工匠精神培育看作专业课,教学的一个模块没有真正考虑到职业技能外的教育内容,工匠精神培育主要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却忽略了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合理引导,这也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不够全面[2-3]。从工匠精神教育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教师只是关注教材中体现的相关教育内容,而没有真正做好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加工,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高职教育工作中工匠精神培育内容拓展性不足,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4.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缺乏合理评价

在围绕培育工匠精神开展高职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时,许多教师忽略了对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有效评价,通常只是将学生是否掌握专业知识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制度,导致评价活动不够全面具体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不够成熟。因为工匠精神本身是高职学生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模块,但是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投入较为有限,在评价方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机制,导致学生自我认知不够,成熟工匠精神培育的效果无法得到体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通常只是关注班级整体的学习状况,根据日常教学活动中关键精神的融入情况进行评价,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也导致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原则

1.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在工匠精神方面的学习表现也各不一样,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从多角度出发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在有效突出因材施教教育特点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在不断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个性化的成长。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指导,一方面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从多个角度出发,推动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层次理解,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以过程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在关注学生学习特点的情况下,做好对学生的有效指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逐渐适应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并且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规律。咨询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意味着教师需要做好统筹和兼顾,一方面将工匠精神贯穿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具体教育内容选择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更好地适应工匠精神培育的相关活动。

四、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策略

1.建立多元主体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

培育高职学生工程精神离不开教师和辅导员的通力协作位置,对有效保障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多角度出发不断提高教师和辅导员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师和辅导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让他们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指导[4]。高职院校应当在人才引入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加大投入,一方面提高准入门槛,对应聘者提出更高要求,将是否具备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引入的重要依据,一方面也要做好对在岗教师的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指导工作,根据工匠精神的具体内容,推动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适应基于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活动,并且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突出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积极推动工匠精神培育方式的创新

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离不开教师的科学设计,为此教师应当在教育活动中做好对工匠精神的深刻解读和剖析,从多角度出发推动工匠精神培育方式的大胆创新,并且在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是首先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新的尝试,一方面考虑到工匠精神的生活内涵,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好对工匠精神培育方式的创新和优化。教师首先需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选择相关的案例,并且在考虑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况下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职业技能,为工匠精神的有效培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教师还应重视对工匠精神融入时机的合理把握,除了在对专业知识进行探索时,融入工匠精神,还应考虑到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能够真正推动工匠精神的全方位融入,并且在高职学生成长过程中营造良好的环境[5]。

3.有效整合和拓展工匠精神培育素材

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离不开多元化教育资源的有效推动,为此高职院校在相关教育资源建设方面需要加大投入,一方面从网络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整合微课等形式的材料,另一方面也要为教师搭建教研平台,鼓励教师主动分享关于工匠精神的相关教育实践案例,为培育工匠精神提供有力支持。根据不同成长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是在选择关于工匠精神的教育素材时,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除了考虑到职业特点外,还应重视对职业素养的进一步分解,能够从专业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刻全面的指导并通过对工匠精神培育素材的合理加工实现对学生全面的教育。

4.基于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完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从以上两个角度出发,将工匠精神培育和评价活动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在对教师工匠精神培育效果进行评价时,应当设置多个指标,既要考虑到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成长,同时也要关注工匠精神本身的深层次内涵,能够以科学完善的评价为导向推动教师深层次的自我反思。教师在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状况进行评价时,同样需要考虑到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并且做到公平公正的评价,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6]。

结语

综上所述,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必须将工匠精神培育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在一起,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工匠精神培育方式创新、有效现实教育资源整合,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院校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