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创新策略探究

2022-12-22 01:58于宏明
大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献资料馆藏流通

于宏明

(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陕西咸阳 712000)

在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读者服务项目中,文献流通服务直接关系到广大读者群体对图书馆服务品质的好评度与认可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时代发展特色以及网络环境下读者阅读需求,针对文献流通服务创新策略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究,力争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师生群体对图书资料以及知识信息的获取需求。对此,建议相关人员优先了解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所造成的影响,厘清网络环境与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出更加符合当代高校教师及大学生阅读需求的服务举措,切实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育人职能,推动我国高等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的影响

(一)文献资源结构更加多元化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的日益完善,很多文献资料都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开展了文献资源结构数字化建设,陆续将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及数字化图书的填充到图书馆资源库当中,而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也因此呈现出一种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相互并存、互为补充的新局面。电子版本文献资源的问世,彻底打破了时间、空间在文献资料共享中的种种局限,高校大学生只要登录到图书馆文献资源系统当中,便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信息。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资源使用率,更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1]。

(二)使文献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各大网络平台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传播渠道。各大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建立起合作关系,实现各自文献资源的互联互通及共建共享。如此,不仅馆藏文献资源结构得到极大的扩充,还可以使宝贵的文献资料得到高效利用,避免造成闲置、浪费等现象,为学生拓展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提供优质资源。对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文献流通服务创新的过程中,应打造大集中、小分散、跨领域、多学科相互共享的特色文献资源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重要价值[2]。

(三)文献资源获取渠道多样化

传统的图书馆文献主要通过购买、交换、接受赠送等方式进行获取。然而,这些方式会带来文献资源积累速度慢、范围狭窄、更新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在网络环境下,除了保留原有文献资源获取渠道以外,还新增了网络共享、租用、免费下载等新方式,通过新旧文献资源获取方式的相互融合,为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上预订、在线购买等电子商务渠道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扩充与完善,从而更好地满足在校师生群体对优质文献资源的实际需求[3]。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的特点

(一)服务方式多元化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文献资源不论结构、类别和形式上,都较纸质文献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电子文献资料不仅可以长期存储于高校图书馆的数据信息系统当中,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大范围、高效率传播,这就为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创新带来了更多可能。比如可借助网络技术,实现多个校区、多所高校文献资源的互联互通与融合共享,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面向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使大学生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所需材料,从而更好地开展个性化学习,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服务理念现代化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当这种变化延伸到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当中时,必然会突破传统观念的种种束缚,使新型文献流通服务朝着大而全、细分化、跨专业、综合性等方向发展。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这些先进理念的引领。因此,在今后的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创新过程中,还应陆续推出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发展需求的新型服务举措,为培养现代化人才提供助力。

(三)获取方式多样化

网络技术与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之间的相互融合,不仅使高校图书馆文献类型较以往实现了大幅提升,大学生获取馆藏文献资料的方式也愈加多样化。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方便在校师生查找、获取文献资料,在学校官网上设置了文献资料查询模块;有些高校还构建起独立的图书馆借阅服务平台,师生在平台登录界面输入个人账号、密码,即可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查询、在线浏览或者下载;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为广大师生提供在线查访、借阅等文献流通服务。这些方式为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与支持,更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馆藏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服务评价客观化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不仅可以针对图书馆所提供的文献流通服务给予客观中肯的评价,还可以结合个人阅读体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并且将评价和建议直接反馈给图书馆管理人员。这种评价方式更具参考价值,而且高效便捷,对高校图书馆持续开展服务创新具有极大的帮助。高校图书要充分认识到读者评价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通过各种评价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读者满意度调查工作,形成调查结果分析,并将其运用到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创新当中,促进服务水平、创新速度以及读者满意度的持续提升[4]。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创新策略探究

(一)着力开展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自1998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立项“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简称CAIJS)”以来,各大高校便致力于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文献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建设。尤其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已经有多所高校图书馆推进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依托网络技术建成了一批以“全国中心—地区中心—高校图书馆”为特色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均建立了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之所以称之为联合数据库,因为其中不仅包括带有本校特色或者拥有自主版权的文献资料和若干重点学科专题公用文献资料,还有选择性地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的外文文献资源。由这些文献资料共同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框架,使我国高等教育文献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5]。这些前期工作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在实现文献资源结构体系共建、共享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借鉴与保障作用。目前,全面范围内各大高校均在手网络环境下,结合本校办学特色,以满足在校大学生发展需求为目标,积极探索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并且在该体系的支撑下,持续推进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建议,为全体在校师生提供更多兼具专业性、先进性与实用性的优质文献资源,充分发挥出了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6]。

(二)打造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

在网络环境下,要想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创新,数据库建设无疑是一个重要环节,其建设成果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核心服务质量。在此项工作中,建议高校图书馆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明确服务理念,当前社会对高等人才的专业水平、能力素质均具提出较高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教育部门大力提倡开展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文献资源数据库时,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度挖掘现有馆藏资源的应用价值与潜力,结合学生专业发展需求设置文献资源结构。在此基础上,高校应致力于收集馆藏数据库信息,尽快构建起具有本校办学特色、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以及学习需求的文献资源数据库,为文献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必要条件[7];其次,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进行精准分析,现如今,大学生在获取文献资源时,存在诸多个性化差异,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文献流通服务创新时,引进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全体在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并且得到相对精准的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新型服务举措,力争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比如结合学生在校园图书馆的历史借阅记录进行分析,得知每一名学生的阅读喜好和阅读习惯,再通过发送微信、短信等形式为其提供精准的推送服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加快了馆藏文献资源的流通效率,使宝贵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走出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困境[8];再者,做好特色资源数据库选题,在建设之初,就要把好选题立项论证这一道重要关卡,从源头上避免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开展选题论证的过程中,有必要针对国内外数据库资源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做好与之相关的查新、论证工作。在获得调研数据的基础之上,再结合本校学科设置、馆藏特点以及教学、科研需求,以“特而精”为目标确定选题,确保其科学合理性、适用性以及实用性。各高校图书馆在依托信息技术搭建文献资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时,要充分挖掘自身以及对方在专业、资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特色资源数据库,为本校师生开展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优质资源。例如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两所高校图书馆通过优质资源整合,建立了《东北亚研究文献数据库》和《船舶工业文献数据库》,不仅填补了各自的文献资源空缺,还让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数字化标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9]。

(三)处理好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关系

在网络环境下,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库都包含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两个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达到一种互为补充的良好效果。首先,现实馆藏是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的基础。因此,在规划文献购置费时,要确保购买现实馆藏的经费充足;还要在基础设施、硬件设备建设方面做好规划设计,将各项基础性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完善性与实用性。除此之外,还要抓好电子文献的收集工作。现阶段,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电子出版物在信息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已经越来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各大高校图书馆必须提高对电子出版物的重视程度,甚至需要将其置于纸质文献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仅要强化电子出版物的收集、整理以及存储工作,还要以提高电子出版物利用率、实效性、科学先进性为前提,增大电子出版物的费用比例,使这一部分资源空缺得到快速有效的填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很多高校图书馆用于电子出版物的经费已经从最初的10%左右,快速提升至20%—25%,有些高校甚至达到30%左右。而且这些经费主要用于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大报刊资料数据库这些国内权威电子图书数据库当中,使校园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专业化、先进性程度获得极大的提升。在这一方面,江苏省的做法值得各地高校借鉴。该省在本区域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确立了文献资源多校共建、共享机制,并且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针对全省100 多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布局,成立了书刊采购中心,针对一些大型数据库、重点文献资料进行集中购买,借助网络技术对其进行资源共享。既实现了优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又避免出现重复购买、资源浪费等现象,为各大高校节约了采购成本[10]。

(四)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

网络信息化时代给人们带来最大的便捷之处便是满足个性化需求。而对于高校图书而言,更是需要满足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对此,需要在开展文献流通服务创新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好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每一名读者的个人信息进行采集与归纳分析,并且在图书馆信息系统当中建立起读者档案。在档案当中,包括学生所学专业、借阅记录、查询记录等重要信息,以便下一步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差异化阅读服务,确保文献流通服务的高校性与精准性,促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各大高校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图书馆这一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专家讲座、读者交流、图书推荐、导读等多元化服务,还可以在与读者与作者之间搭建一个在线沟通、线下交流的平台,使本校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媒介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具备更加丰富的专业学识,促进图书馆发展活力与附加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11]。

(五)做好各项保障服务

随着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使用效率的不断提升,图书馆管理部门要做好信息安全工作,安排专业人员定期针对文献资料数据库进行更新与维护,及时淘汰无效数据,增补有效信息;着重针对各类网络病毒、黑客攻击进行有效防范,避免造成电子数据、读者档案信息的丢失与恶意篡改。另外,高校图书馆要做好工作人员团队建设工作,采取业务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工作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促进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以及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还要推出绩效考核这一长效激励政策,促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努力进行自我提升,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为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12]。

猜你喜欢
文献资料馆藏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良法”“善治”为粮食流通保驾护航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浅谈文献资料的特点和作用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国务院决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
图表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