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适意即为乐

2022-12-21 01:58齐玉红
走向世界 2022年46期
关键词:前人书法艺术

齐玉红

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不可能越过前面的坎,但当你回头时才发现,很多事一旦坚持了,其实只不过是两滴汗水而已。我的书法求学之路,似乎也并无二致。

小时候看到大人写春联,自己很是羡慕,也学着写,不管写得怎样,父亲都鼓励我。记得有一次,我用钢笔写了一幅 32 K大小的《沁园春·雪》,父亲用小木棍作轴制成一幅“竖轴作品”,在老家堂屋挂了若干年,这可谓是我最初与“书法”结缘。

参加工作后,一直钟情于硬笔书法,工作之余,相继抄写了《孙子兵法》和《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15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遇到一个成人书法培训班,由师从欧阳中石先生的部传河先生执教。这次偶遇,大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自此以后,我便投身其中,按照部先生的指点,从研习甲骨文入手,开启了漫长的学书之旅。久而久之,书法便成了我的一种精神寄托,行之愈远,钻之弥坚,情之更切。

为开阔眼界,增长技艺,我先后多次赴上海、浙江、北京、河南等地观看展览,参加各种形式的书法学习班、研讨班、报告会,其间得到了傅舟、沈浪泳、吴行、云平、张学群、张青山等专家老师的指点。他们手把手地传授,坚定了我攻艰克难的信心和勇气。特别是 2012 年,参加清华美院书法高研班顾亚龙工作室的学习,得到了顾先生的悉心指导,还有幸得到了朱培尔、张羽翔、杨庆臣、李松等诸先生当面点评。正是在这样的教化中,使我逐步由信马由缰转向师法前人的正确道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尤其书法,一味坐而论道,“临渊羡鱼”,是很难悟出个中滋味的,必须“结网下水”。那个阶段,我对书法的喜爱几近痴迷,晚上习字常常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凌晨两三点休息成了家常便饭,直累得双手肿胀麻木,连筷子都夹不住,但仍欲罢不能。

学无止境,艺海无涯。2016年起,我又到中国人民大学王学岭导师工作室学习深造,得王学岭先生亲传,着重围绕《圣教序》深钻细研、临习摹写。同时,对古诗词、篆刻、篆书和《书谱》解读等内容也多有涉猎。通过两年的学习探索,我慢慢沉静下来,对书法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一是重视传统,但又不能为前人所囿,“笔墨当随时代”,应“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二是自然平淡,倍见真率之意,无意于佳乃佳,不求工而自工;三是艺贵变化,从结构笔墨到章法布白,应着意起伏,奇正相生,自然天成。

书法,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艺术。古人讲“功夫在诗外”,研习书法也不例外,同样要具备书外功夫,涉猎其他姊妹艺术,知其个中三昧,将不同艺术内容和形式美感融入书法艺术,形成多维视角。我喜好书法创作,亦喜茶艺、音乐、体育和文学艺术等,这些皆是滋养我书法内涵的重要营养元素。而从政涉企,则又能从整个时代高度观照社会,瞻望未来,进而丰富立体思维,提高审美意趣,升华艺术思想。当然,艺术创作关键在于人的品质。没有人品,只计较技术表现,夸张喧哗,就缺乏距离美。孔子说“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想必就是这个意思。于是,这些年我四处求学悟道,研读国学经典,经常反躬自省,加强个人修养。

漫长的书法学习,从古人先贤的名帖名碑中,我不单学到了书意与技法,更从历代书家身上学到了师法前人而不囿于前人、立志开时代风气之先的治学态度,和回归传统而不复制传统、因时而化又不断革新自我的创新精神。

多年的求道苦旅,我越来越感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须深层思考、理性把握,须潜心悟道、大胆突破,须循序渐进、戒骄戒躁,而不被当下浮躁盲目、急功近利的弊病所羁绊。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耐得寂寞,方成正果。

我习甲骨文,起初以潘主兰先生为遵,后又博采罗振玉、董作宾、孙诒让等诸家之长,并借鉴现代行草书创作中的个别技法、墨法,力求表现敦厚谨严的艺术形式和酣畅淋漓的创作快感。为了广其流而导其源,除旁涉秦诏版、小篆外,更溯其泉源,延习钟鼎彝器、铭文、石鼓文和大篆等,以求气格高古,并结合时代特质在用笔、结体、墨韵上加以变化,力追清雅飘逸的创作风格。

我的行草书以“二王”为宗,秉持中正祥和、清丽自然的艺术思想,力求含蓄质朴、自成风韵。在书法创作中,坚持笔墨纯正清逸,强化意足气圆,线性丰富,线质凝练,章法结构随机生发,把简约性与多变性有机融为一体。

浮生适意即为乐,人间有味是清欢。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把研习书法视为一生的修行,将对书法形而上的精神堅守变成个人艺术精进的自觉行动,就像对待人生伴侣一样,与书法“捆绑一生、陪伴一生、幸福一生”!

In my childhood, I was envious of people who wrote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which motivated me to learn calligraphy. I have taken encouragement unconditionally from my father. The pen-and-ink calligraphy of ‘Qinyuanchun - Xue’ I created was mounted by my father and hung in my old house for several years. It’s an enlightenment to further my calligraphy study.

Calligraphy learning was a really long course. I have learnt handwriting skills through inscriptions by ancient masters, the attitude toward learning that dare to pioneer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works, and the innovative spirit that was rooted in history and tradition and being steadily improved.

猜你喜欢
前人书法艺术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打渔人
纸的艺术
书法欣赏
趣味古文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