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秀娟
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才能稳住百姓的幸福感。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也不能放松,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甜辣鲜香,有滋有味,14亿中国人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12亿个鸡蛋,每年中国人要吃掉7亿头猪、120亿只鸡,消费5300多万吨牛奶。要想让14亿人口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粮食安全就是头等大事。
今年山西省粮食面积4707.2万亩,产量285亿斤,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2022年全省粮食稳产增产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年山西省全省粮食稳产增产的九大方面重点工作,全力保障粮食稳产增收。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王圆荣介绍说,山西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中央连续安排了两批种粮农民的一次性农资补贴,已经发放到户。还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机旱作、马铃薯产业发展等生产补贴。通过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的种植保险,对种粮大户的贷款直补等,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并通过农民增收,让粮食安全的根基越筑越牢。
王圆荣表示,今年夏粮喜获丰收。目前夏播已经基本结束,要借助三队包联服务人员,下田进地、查苗补苗、培育壮苗、防治病虫,同时抓好防灾减灾。今年,农业农村部决定在全国16个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50万亩,山西省安排布置了82万亩,层层分解到50个县,到1737个主体,落实到户到田, 预计随着今年的面积扩大19.3%,大豆产量会高于往年。
粮食安全不仅仅要装满“米袋子”,而且“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样样不可或缺。王圆荣表示,“肉案子”的重点是要抓好畜牧产业的“五五战略”,通过畜牧基地县的建设,保证生猪产能的提升、保证“肉案子”菜品丰富。“菜篮子”重点是要抓好冷链蔬菜的发展,积极打造“晋品·晋菜”的品牌,同时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保证冬春蔬菜供应。“果盘子”重点是要通过果园的改造提升,提质提效,加强粗加工,同时利用“南果”平台,扩大销售市场。
今年的山西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坚决守住5757万亩耕地红线,也提出要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守住耕地红线。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耕保处处长刘闯说,我们在山西省范围内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责任体系,将每块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人,省委、省政府和各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层层传导耕地保护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实行年度“进出平衡”;强化耕地保护动态监测,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影像和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平台等技术手段,监测耕地变化情况。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
在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及今年中央和山西省委一号文件中,都对耕地利用优先序做出了明确要求。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同时,严格管控在耕地绿化造林、发展林果业、设施农业等耕地“非粮化”现象,确定耕地利用优先序的目标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耕地实至名归。
近两年,山西省小麦单产不断刷新纪录,成功突破800公斤大关,这样的好收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山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确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散户”变“大户”、“小田”变“大田”,形成“田成条、路成行、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格局,截至2021年年底,山西省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70万亩,占到山西省耕地面积总量的34%。到“十四五”末,全省要建成高标准农田2400万亩以上,同步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00万亩以上,稳定保障1350万吨以上的粮食产能。
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高志强介绍说,高标准农田与普通的农田相比,耕地质量高、产能高、资源利用效率高、抗灾减灾的能力高。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项目区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至20%。山西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是280万亩,能稳定28亿斤的粮食产能。
王圆荣表示,未来山西省在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一就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多方调动金融系统和社会资金投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去,发挥好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其二是建改并重、提升质量。重点完成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同时还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提升改造。其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节水灌溉,提高用水效率,把高标准农田的“旱能浇、涝能排”作用发挥好,真正实现旱涝保收。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2019年年末我国耕地19.18亿亩,比2009年少了1.13亿亩,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要想端牢“中国饭碗”,必须提高粮食单产,而“良种”与“良法”便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两把钥匙。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选育良种的好地方。在别处需要繁育8到10代才能定型的种子,在这里只用3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山西科研人员像“候鸟”般不辞劳苦地往返于山西和南繁的路上累计3500余人次,开展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蔬菜等近20种农作物的繁育试验。
在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保存着7.2万余份农作物种子,其中杂粮种质资源近4万份,居全国地方库首位。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秦慧彬介绍说:“这里存放了35种农作物种质资源7.2万余份,以食用豆为例,我们保存了13种食用豆资源,包括菜豆、小豆、绿豆等。”
如何培育出良种,密码就隐藏在这些携带着大自然遗传密码的种质资源中,经过去年的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这里又增加了3000多份新发现的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为育出“良种”不断注入新基因。
一粒良种对于粮食生产到底有多大的作用?高志强表示,良种的特点是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实验性广。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玉米杂交种,比常规玉米能提高20%至30%的产量,高的可以达到50%。所以说良种的增产潜力、增产效果非常好。
王圆荣表示,种子不仅影响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去年我国自主选用了“广明二号”白羽肉鸡新品种,打破了国外40年的垄断,也对我国的肉鸡产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山西省是农业种质资源大省,现存农作物种质资源7.5万多份,排名全国前列。今年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将重点实施五大行动。第一就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把资源收集全、鉴定好、利用好;第二就是创新攻关行动,围绕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创优新品种能力;第三就是种业基地提升行动,建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围绕畜禽、水产也要建设一批核心育种种苗场;第四就是实施企业扶优行动,制定对企业扶持、支持的政策措施;第五就是加强种业市场净化行动,从根本上维护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