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防疫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

2022-12-21 23:43周腾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圈舍疫病生猪

周腾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防疫站,湖南 衡阳 421600)

0 引言

为降低各类生猪疫病的发生几率,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我国针对一些重大生猪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制度,向生猪免疫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全面开展生猪免疫工作,免疫密度得到提高,各类生猪疫病的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为生猪养殖业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生猪免疫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导致部分养殖户出现思想顾虑,对生猪防疫工作的推进造成不利影响。

1 生猪防疫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1.1 疫苗因素

疫苗及其佐剂属于外来致敏原,个别生猪接种过后可能会有异常的病理反应产生。另外,若没有科学保护和使用疫苗,易出现不良反应。第一,贮藏运输。在生猪防疫工作中,需依据说明书要求规范保存和运输疫苗,如在低温环境下保存猪瘟等活毒疫苗,且保持温度的稳定性。若有反复冻融情况出现,将会显著降低疫苗效价。如果疫苗的运输保存过程不规范,不仅影响到疫苗效价,也易导致生猪有不良反应出现。第二,疫苗稀释。在实施接种前,需严格依据相关规定控制稀释剂、稀释倍数及稀释方法等因素。若在稀释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大部分疫苗主要利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猪三联疫苗则需借助专用稀释液进行稀释,而灭活疫苗在使用前不需进行稀释。第三,接种方法。就现阶段而言,饮水、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是常见的免疫接种方法。在肌肉免疫注射过程中,易有飞针现象出现,疫苗没有向猪机体内注射,或由针孔中流出疫苗,这样不仅防疫效果会大打折扣,还会导致环境遭到污染。如果在接种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准确确定接种部位、没有做好严格消毒工作、一猪一针头原则没有贯彻落实、没有消毒处理针管或注射部位,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一些人员在开展注射前没有仔细检查疫苗,或没有升温处理刚取出的疫苗,而是直接向生猪体内注射,将会导致有过大的应激反应出现[1]。

1.2 免疫程序因素

为保证免疫效果需对免疫程序进行科学制定。其中,首免日龄、接种次数、间隔时间等皆属于免疫程序内容,在程序制定过程中,需将当地疫病发生状况、母源抗体水平、饲养管理条件等诸多因素纳入考虑范围。若没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没有准确把握免疫时机,将会严重影响免疫效果。如免疫接种过早,母源抗体将会产生干扰作用。而免疫接种过迟的话,又易有免疫空白期出现。部分人员将3针同免的方式应用过来,导致生猪机体内的不同疫苗发生干扰现象和免疫不良反应的产生。工作人员需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各类猪病的流行规律纳入考虑范围,对免疫程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以保证免疫效果。

1.3 应激因素

生猪出现应激反应后,会明显降低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导致生猪的抗体水平受到影响。第一,药物因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等会在不同程度上抑制生猪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减少生猪机体内的免疫细胞,降低生猪机体免疫力,无法保证免疫效果。第二,环境因素。若生猪生长环境的湿度较大,存在过大的温差,或气温过低过高,或养殖人员将发霉的饲料提供给猪群,易导致猪体应激反应的出现。第三,管理因素。部分养殖人员没有严格控制圈舍密度,混群饲养不同品种、日粮的生猪,或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没有及时清理圈舍粪便等,易增大应激反应的出现几率。第四,疾病因素。部分生猪感染寄生虫病或其他疾病,若此时开展接种工作,易诱发不良反应。

2 生猪防疫发生不良反应的救治和预防措施

2.1 救治措施

免疫生猪出现不良反应后,需结合不良反应的类型与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救治措施。部分生猪发生一般免疫副反应,可将适量电解多维添加到饮水中,做好通风保暖工作,生猪在短时间内即可逐步恢复。若生猪注射部位出现肿胀现象,可进行热敷处理。若生猪发生严重副反应,需利用1 mL 0.1%盐酸肾上激素进行皮下注射,持续20 min左右的观察,结合生猪机体状况再次进行注射。同时,利用100 mg盐酸异丙嗪和1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进行肌肉注射,注意禁止向怀孕母猪注射这些药物。部分生猪出现休克现象,可对其耳尖、尾部、蹄头等部位进行针刺处理,少许放血后利用2 mg去甲肾上激素、50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病猪恢复脉搏后撤去此药物,利用1 000 mg维生素C、500 mg维生素B6及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之后利用100 mL 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静脉滴注[2]。

2.2 预防措施

第一,加强科技研发。需结合生猪常见的疫病类型和免疫接种效果,深入开展疫苗研发工作。企业需增大资金投入,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将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应用过来,研发出科技含量更高的疫苗,以降低免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第二,加强技术培训。主管部门需大力培训基层防疫人员,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养等。在培训过程中,需将疫苗的免疫操作、副反应救治措施等内容作为培训的重点,避免在生猪免疫接种过程中有不规范操作等问题出现。第三,加强临床检查。基层防疫人员需加大宣传力度,向民众详细讲解免疫不良副反应的发生原因、救治措施等内容,引导民众正确认知免疫不良反应,消除民众的顾虑。如果在冬季开展免疫工作,尽量不要在温度较低的早上、晚上时段进行。如果在夏季开展免疫工作,需避开炎热的下午[3]。实施免疫前与养殖户进行深入交流,仔细检查生猪的健康状况,将不适宜免疫的病猪、弱猪等筛除掉。第四,加强饲养管理。为避免应激反应影响免疫效果,养殖人员需优化日常饲养管理模式,严格控制猪群密度,科学调控圈舍温湿度,及时清理圈舍的各种垃圾。实施免疫前尽量减少换料、转群、噪音等干扰因素。

3 结束语

生猪防疫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由多种因素所致,为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基层防疫人员需增强防范意识,规范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养殖人员要给予密切的配合,避免饲养管理等因素导致生猪出现应激反应。针对出现不良反应的生猪,防疫人员需第一时间开展救治工作。

猜你喜欢
圈舍疫病生猪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生产母羊圈舍标准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