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芬
“诗词歌赋”自古以来都是我国文人墨客喜欢追求的文化雅好,同时诗歌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共情情感认知,可以让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意境。小学语文中所采用的现代诗,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语言文化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教育工作者应根据现代诗的发展路径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创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不断地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诗歌发现生活的美好,更多地学习和借鉴现代诗歌写作手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我国的现代诗起源与新文化运动有着紧密的关联。现代诗歌是从现代白话语言中自然发展而来的,相较于我国传统的诗歌形式,有着不同的写作方式。在发展初期以胡适、刘半农等文学大家为白话诗派代表,虽然前期的现代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由于属于开创阶段,其成熟度还有待提升;之后,又有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自由诗派作家不断涌现,同时也在理论价值上对旧派诗提出了异议,并奠定了浪漫主义新诗的理念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诗出现了多种派别,主要以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朦胧派以及大学生诗派为主,每一种都与自身的时代有着一定的契合性,同时也给现代诗歌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土壤”,为我国现代诗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语言是学生与世界进行交流、营造美好内心环境的重要工具,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丰富良好的语感,并注重学生的语言体验,这种体验既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也包括学生的写作创作。小学阶段现代诗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学生大体把握诗歌的含义和意境,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并获得阅读诗歌的情感体验,感受文字之美,同时也要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心底埋下诗歌的“种子”,并为以后的语文教学奠定扎实基础[1]。
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于深化阶段,“双减”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及教育任务。老师应更多地在课堂时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并非过度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兴趣为引导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但是,部分老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并存在思维惯性,没能注重小学阶段现代诗的教学,单纯追求诗歌的学习数量和理解深度,忽略了整体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也很容易将学生的思维禁锢。现代诗歌更多的是基于灵感以及情感的迸发,具有强烈的个人表达特征,因此,老师也应该通过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共鸣,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通过自身的观察,也能创作出自己的现代诗歌,并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转变被动教育状态,让学生感受到现代诗歌的魅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自身还没能形成独立认知,对于外界事物的理解更倾向于直观的形象思维理解。同时,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也是小学生普遍的性格特征。因此,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以贴合学生实际生活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引导,而不是单一枯燥地进行理论讲解。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现代诗一般篇幅较小,用简短的文字就能表达出作者所营造出的情感意境,而且朗读起来具有较强的韵律感,相较于其他文学载体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征,因此,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另外,现代诗能够让学生的直线思维进行具象化事物的想象,充分发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快速将内心的情感进行表达,还能通过多方训练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现代诗歌立意更具代表性,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个性化思维,能够让学生通过理解阅读,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心境,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文字语言的热爱。现代诗一般篇幅较短,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及文字对比等方式较快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将现代诗本身与自身的生活进行比较,快速找到诗歌特点,并根据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联想。现代诗学习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对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都具有促进作用。
当前,小学生成长在多元文化交织且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从小所接触的事物和语言更加多元化,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语言学习需求。而现代诗更加通俗易懂,具有营造意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作品朗读过程中培养良好语感,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语言学习模式,也让感情品味更加出众。另外,很多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已经接触了部分现代诗,并养成了对于现代诗歌的自我理解思维,因此,小学阶段的现代诗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延伸,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语言环境,不断提升自己对文字的理解[2]。
现代诗由于结构相对简单,因此,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老师要从其他角度为学生进行资源整合,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首先,老师要根据现有教材中的现代诗歌为学生进行内容拓展并增加横向以及纵向的阅读对比,让学生能够根据现有教材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形式,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文学素养,达到知识储备的教学目的。其次,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学生制定长期性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构建多元化教学框架,帮助学生知识内化、感知现代诗中的文字相通性,为后期的教学体系完善打下坚实基础。
传统教育中,老师往往以自身为教育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诗的讲解过程中,更多地融入了老师的主观意识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维沉浸,但是也有弊端,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成长环境以及语言能力具有差异性。因此,采用统一化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学习现代诗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在此过程中,不断了解现代诗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同时也能有效改变传统单一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3]。
现代诗具有语言优美、能够营造意境的特点,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帮助学生逐渐提升阅读品位,进一步拓宽审美视野。当前小学生所能接触的事物更加多元化,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学习的范围更加宽广。因此,老师的教学也需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拓展,并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多元化的写作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了解到更符合自己审美的现代诗歌。另外,小学阶段的现代诗往往以短句和短语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造短句、短语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短语、短句来表达出自身情感或所营造的环境内容,让语言更具直接性和代表性。
汉字是世界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汉语言博大精深,即使单独一个字也能营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尤其诗歌这种独特的文学载体,更需要通过简练的文字传达出意境,而这种意境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境体现。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老师应注重阅读留白,让学生理解语言的意境魅力。很多时候老师认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通常运用较为直白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过于直白的陈述会让现代诗歌失去原本的韵味,虽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诗,但是不利于学生深入体会现代诗。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或喜欢程度,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也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外,受应试教育影响,老师的思维模式固化,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导致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对现代诗死记硬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老师应该更多探索现代诗的文字、意境,发掘文字魅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现代诗的内涵与情感,并倡导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现代诗歌讲究运用简练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意蕴,同时现代诗歌也有自身独特的排列方式,小学生在阅读时朗朗上口,在短时间内就会背诵,这也与诗歌独特的语言结构有较大关系。因此,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方式,通过鼓励学生仿写,让学生的思维沉浸其中。在初期的仿写阶段,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对个别词语进行修改,虽然模仿的痕迹较重,但是可以让学生大体了解现代诗的创作过程,同时感兴趣的话题还能增加学习趣味性。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对仿写诗歌进行大幅度改动。与此同时,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方式,通过微笑、眼神、点头等微表情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创作,也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4]。
相较于古诗词而言,现代诗发展时间较短,但是经过几代人不断的努力也逐渐形成了自身体系,同时现代诗也有着多元化的创作角度,老师要注重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分析,才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现代诗的特点。首先,现代诗注重分行排列,追求建筑美感,有时候一个字就是一行,但是充分的留白让诗歌更加具有韵味,同时也能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其次,讲究节奏,追求音乐美感,很多现代诗都前后对仗,更像是一个一个美丽的“音符”,每一个字都有着自身的含义,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也要注重讲究阅读节奏,让学生在反复朗诵阅读中感受诗歌里的音乐节奏。最后,运用修辞,追求绘画美感,现代诗歌中往往运用比喻、顶真等方式进行情感表达,不同于直白的陈述性文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语言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因此,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根据现代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进行类比学习,让学生更有学习参与感;也可以让学生借鉴游戏、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进行融合,使学习模式更加多元化,同时也能让学生将语言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会贯通,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不仅代表着一种新型文学载体的文化发展历程,而且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所以,语文教师应了解我国现代诗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方式,对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在“双减”教育背景下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式,并注重教学资源整合以及体系的完善,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的阅读品位以及审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