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颖潇
新课标的发展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指的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进而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唯有在数学教学中构建有效性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让学生发现学习乐趣。
在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中,我国教育教学形式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和优化,虽然也取得了部分成绩,但是,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主体意识较差。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出于对教学秩序的担忧,以及对学生年龄较小的担忧,依然在掌控教学,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推进教学。简单来说,在多种教学因素的阻碍下,导致教师未从课堂主体地位脱离,虽在有意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但在设定好的教学问题之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差,且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下,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的自主探究时间较少,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进而制约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1]。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不管是“教”还是“学”,两者是一个整体。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教和学进行了分割,即一味地讲解知识,或是一味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未在两者连接的基础上实施知识讲解和学习引导,导致学生无法发掘知识学习本质,不能掌握知识的学习技巧,进而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压力。长此以往,在简单的知识传输和固有的知识练习中,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内化知识能力的提升,也给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
最后,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缺乏兴趣。数学属于探究实践类知识,与语言知识相比,数学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对于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还未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若教师不能秉着以人为本理念,构建教学活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则只会增加学生学习的疲累感,故而也会影响数学教学有效性效果的呈现[2]。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提出的教育教学理念,指的是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体,以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为目标,构建教学活动。小学生思维活跃,且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以及学习意识都处于发展阶段,若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学习引导和心理引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还能够在正确学习观的驱动下,发挥出学生学习潜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立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及成长规律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落实以学定教,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准性。与此同时,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促使教师重新审视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依参而教的机械灌输,在学生固有认知的基础上构建更为深刻的知识结构,塑造敏捷、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最大限度地拓展知识边界,形成支持数学素养长远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提出,拓宽了数学教学自由度,有效平衡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只是为了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而进行教学,采取的教学形式也只是以记忆知识与反复练习为主,致使小学数学课堂呈现高投入低回报的状态。不但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而且削弱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师生互动。而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从综合发展角度,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根据知识内容特性采取相契合的教学方法,赋予课堂更多可能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知识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这不仅助推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发挥,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3]。所以,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诸多教学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极大帮助。
教育本身就是以育人为目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全面了解,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也会影响育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教师要构建有效性的数学教学活动。首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压力所在,掌握学生学习困难所在,进而帮助学生抽丝剥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在轻松学习心理之下,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探究。其次,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全面了解。虽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育人,实现人才的高素质、高能力培养,但是通过教学活动才可促进此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出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可结合的教学点,进而再构建教学活动,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要满足学生探究心理。不管是学生还是成人,都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为此教学中给学生时间,给学生探究空间,学生才可成为课堂主人,成为学习主人,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无疑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的《千克与克》知识时,教师实施有效性的教学活动,首先,可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构建,依据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进行单位的标注,以此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其次,在学生已有生活经历的引导下,让学生对知识进行预习,引导学生标注出学习难点和问题。最后,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进而再通过与学生互动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学习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在教学中帮助教师切实掌握了学生学习能力,进而在给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时才可更有针对性,这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所以,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在数学课堂中,多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多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时间、空间,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获得学习兴趣提升。为此在构建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增加趣味元素,可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或个性,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探索,进而提高教学效果[4]。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内容时,在进行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制作学习模型,进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参照自己制作的模型,进行平移、旋转等问题的探究。然后,再组织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学生交流和探究过程,给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和小组提供指导,进而再进行实验数据搜集,帮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当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物和情景,例如游乐场中的摩天轮、生活中的自动门等,通过视频直观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除此之外,也可借助旋转和平移的概念,选取6 ~7 个学生,让学生依照概念,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解释何为平移和旋转,以此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总之,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就要突出以人为本,教学中就需要创建多样的教学活动,要突出教学的趣味性所在,要满足学生探究学习欲望,以此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通过学生极高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效果的发挥。
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确定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之后,想要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就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具备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在课堂新知的学习中,教师要加大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通过创建有效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是多少》知识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建探究性教学活动,给学生出示教学情境,并告诉学生一些相关信息;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例如,小明要举办生日会,要对客厅四周进行彩带装饰,已知客厅实际长26 米、宽15 米,问需要采购多少彩带?先不给学生进行解释,可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要购置的彩带是为了做什么?对客厅装饰指的是对什么装饰,引导学生进行标记,再之后引导学生探究,结合已知和已学知识,能否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再通过层次化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发掘知识学习本质,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长时间的练习和引导,可以逐步让学生获得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当然,在解决上述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可采取做一做、拼一拼、画一画等方式,即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参考模型,再引导学生依照问题进行拼、画或者剪,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多种方法,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在这样的学习引导中,学生主体位置凸显,借助有效问题的引导,自然就促进了教学有效性效果的发挥。
有效性教学活动构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所以,为了实现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教学中可采取合作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即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进行学习小组划分。之后,在明确的学习任务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以在合作探究中解决数学问题[5]。借助合作探究方式,不仅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也可增强学生团体意识,最终在合作探究中,开发学生学习潜力,使学生学习能力获得成长。仍以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内容为例,在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之后,教师以合作探究方式,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公式,再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变化与边长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取长补短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探究出学习规律,也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毕竟通过自己实际劳动获得的成果,要比别人给予和馈赠的成果会更加令人珍惜,也更加让人有自信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也能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总而言之,以人为本,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尊重,给学生个性的足够引导,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要以学生心理特征为基础构建教学活动。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有效性数学教学活动时,要先深入分析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分析教材,构建教学框架;要以教学有效性为根本,以教学能力提升为目的,创建趣味教学形式,采用合作探究引导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要使学生通过课堂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有效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