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及时代价值

2022-12-21 12:14:16王美玉谷韶阳
理论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史历史

王美玉,谷韶阳

(北京化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29)

加强党史教育尤其是青年党史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关切。2021年4月,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的青年要学习党史,要从党史中获得启发和力量。在新时代青年党史教育工作中,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的重要论述以严密科学的逻辑体系建构起政治性、学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党史教育理论体系,为实现新时代青年党史教育的深入推进和青年自由全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一)首要任务:树立正确党史观

在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了在新形势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并要求全党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树立正确党史观[1],这为新时代开展青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青年党史教育中,应坚持运用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引导我国青年群体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形成根本性认识。青年在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过程中,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去巩固正确的历史认知,及时弥补党史知识的不足,当然,这一过程仍需要党、国家及社会的高度重视。2012年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党史教育,提出要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依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党史教育工作,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为青年党史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增强革命文化自信提供良好环境。

第一,在社会教育层面,要加强党和政府的主要责任,从政策导向、思想引领等各个方面为加强青年党史教育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在加强青年党史教育活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宣传形式的多样性,注重宣传手段的创新性,从而增加青年对党史的共情度,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因此,需要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党史宣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青年党史教育的新课堂,借助云端空间开展全国党史思政大课,以生动、接地气的方式引导青年认识到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注重网络党史教育空间的舆论治理,在各大主流平台搭建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平台,通过媒介创新扩大宣传效果,加大党史宣传力度和党史知识普及力度,不断向青年学子灌输正确党史观。

第二,在高校教育层面,要加强高校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树立正确党史观。学校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场所,也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孵化器。具有正确历史观的青年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党的历史、理解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从而紧跟党的步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力量。因此,学校教育在青年党史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针对教育部等部门对党史教育工作作出的相关计划和部署,各高校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主阵地作用,以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新时代青年的党史学习热情。

第三,在自我教育层面,要加强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自我教育。青年学子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思维活跃且学习能力强,是继承党百年基业的新生力量。习近平指出青年应该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党的事业之间的关系,社会各个层面应积极搭建青年学习党史、国史的不同平台,为青年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自我教育提供支撑。促使青年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好教材莫过于学习恢宏壮阔的百年党史。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以复兴伟业为目标,以人民幸福生活为导向,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随着时代的召唤,青年学子已责任在肩,必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中坚力量,这是历史赋予青年一代的责任,也是广大青年学子至高无上的光荣使命。因此,青年学生要认识到这一历史使命的重大意义,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结合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将个人的青云之志与党的理想信念相结合,继承与弘扬这份来之不易的百年坚守,不懈奋斗,在新征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二)精神追求: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引领青年成长成才的鲜明旗帜,是激励其砥砺前行、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新时代,能否凝聚起全体人民的建设伟力,特别是青年人的信仰共识对于推进复兴伟业至关重要,由此必须把理想信念工作作为思想建设的中心环节,作为青年党史教育系列工作的首要目标。在党的百年奋斗中,一代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涌现出大批将生命置之度外的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他们都有着钢铁般的理想信念以及在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中凝结而成的崇高精神,建构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执政兴国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当代青年树立了学习榜样。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2]。历史的教育方法是加强青年党史教育所必须掌握的方法。引导青年群体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可以增强教育的理论维度、现实维度、学理深度以及教育的向心力、共情力,避免受西方话语蛊惑,使青年群体在历史趋势中感悟人民主体力量,塑造集体主义精神。此方法能有效促使党与青年群体在思想认识、价值取向、情感追求等方面达成高度一致,从而激发新时代青年爱党爱国的炽热情感。不仅如此,当代青年也要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主动汲取红色精神力量,不断增强历史自觉,保持战略定力,筑牢信念之基,以马克思主义真理透视客观现实,以共产主义信仰锚定人生航向,在中国梦的现实诉求中彰显个体价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青年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三)教育导向:担当历史责任

习近平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3]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国党史教育的开展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与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相统一,深化了党史教育的内涵、拓宽了党史教育的领域、变革了党史教育的方式方法,党史学习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制度化。此过程对广大青年作出了明确要求,即走在党史学习教育前列,汲取我党百年奋斗史中的智慧,以学促行、以信促行,践行初心使命,勇担时代大任。

新时代,青年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专业素养相对较强,应积极参与到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进程中,担当时代责任。但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及担当能力的培养很难通过一般的学科教学体系达成,而系统性的党史学习教育则可以成为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式,经过党史教育的洗礼,广大青年能够日益明确历史赋予的重任,积极发挥推动社会发展生力军的作用,继而出色地完成历史赋予的时代重任。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广大青年能否树立起历史责任感,能否顺利将之转化为历史行动动力,党和国家是第一责任人。言传身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教育方法。回顾百年党史,无论是建党之初无产阶级扛起民主革命的大旗,带领人民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路;还是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己任,不计付出与牺牲,始终与人民同向同行;抑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致力于民生事业之发展,紧跟世界历史和平发展的大势,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党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先进成果,党始终保持以历史批判思维、世界全局意识指导各项工作,践行初心使命,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史学习过程中,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励着青年,使之在吸收与继承中将对党、人民与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历史责任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二、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重要论述的四重逻辑

(一)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青年历史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的教育活动始于孔子,作为我国最早开办私塾教育的人,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注重传播历史,致力于以历史先贤的崇高德行感化教育弟子。他崇尚周朝礼制,感伤于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其主要教育思想无不体现着深刻的历史思维。六经中的“春秋”实际上便是历史教育课程。

“四书五经”作为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官修教材,其普及程度之广、教化程度之深难以想象,内蕴其中的深刻历史思维、先贤崇拜等传统教育思想也较为根深蒂固。当代教育体系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历史上的青年教育思想为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重要论述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习近平指出,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提升对党、国家、人民和个人的道德操守,这即是对古代“内圣外王之道”在新时代下结合中国实际后的创造性发展。习近平提出,“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4],就是要教导青年不忘党走过的艰辛历程,坚定理想信念,将青年自身的价值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结合起来。这些都揭示了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重要论述与中国古代优秀青年历史教育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历史教育理论

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青年思想与成熟思想的接力转变,对于老派资本家思想的顽固不化和青年知识分子思想的朝气蓬勃有着深刻的认识,所以他们始终关注青年思想的教育传播,致力于在社会层面改造出一个具有崭新革命思想的先进阶级。在对物质利益的深刻洞察中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以科学的视角揭示了人类历史运动规律,摆脱了历史中的神化因素和超自然臆想,为青年历史观教育提供了科学原则方法。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念中,历史是极其重要的,他们强调:“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5]在百年奋斗史中,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迎来全新局面的当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历史思维和青年教育思想,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贯彻唯物史观辩证思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斗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教育青年增强历史素养、扛起历史责任、坚定历史自信。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与马克思主义青年历史教育理论一脉相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历史教育理论为新时代加强青年党史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实现青年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指导。

(三)历史传承:党注重青年教育的历史传统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十分重视对青年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呼吁青年学习研究党的历史,强调在党的历史学习教育中,如果我们不明确党的历史问题,不明确党的过去,就不能做革命工作,就不能深刻认识到历史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关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又一次强调,我们是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必须明晰过去的历史,尤其是党史中的重大事件,这样才能说服别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指出,“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6]。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江泽民从党和国家的安全战略大局角度强调,青年人接受什么样的历史教育实际上是对接班人的斗争。胡锦涛将党史作为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并指出:“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干部和人民。”[7]可见,以党的百年奋斗史教育青年,是我们党各个时期一以贯之的做法,也是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强调党史教育对青年群体的重要性,他多次指出要运用党史资源丰富青年的历史底蕴、锻炼青年的历史思维。为加强对青年的党史教育,习近平明确提出,“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8]。这为新时代传播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血脉,继续弘扬党重视青年党史教育的优良传统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时代诉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青年自身发展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既是青年群体寻找人生价值的精神诉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创新力量、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践行初心使命的要求。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青年始终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始终体现在党的建设和发展与青年追求自由全面发展两个方面的互动中。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青年必须借助理想信念的强大精神动力投身于伟大事业的建设中。

二是做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这是青年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感动力,也是新时代青年立身之本、成才之基。青年党史教育以家国一体的先进情怀顺应了青年群体的精神需求,满足了青年群体对于高尚情感的正向需求,因而能够实现群体共情,激发群体中党组织的号召力、向心力,使青年群体致力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

三是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勇担历史责任。百年来,我党历经的艰苦岁月,为新时代教育青年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提供了生动的教学内容。党的历史离不开代代热血青年青春才智的奉献与付出,新时代青年党史学习教育理应赓续党的优良传统,为党的事业发展注入青春血液。

四是锻造高超本领,培养高尚品德。青年理想信念的实现离不开青年自身的真才实干,青年党史教育对青年提出了学史力行的现实任务,要求青年要从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青年的本领及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在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重要论述的指导下,要把党史当作青年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百年党史中挖掘优良的教育资源,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同与吸收,激发青年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使其将个人理想信念转化为对生活、学习、工作的历史责任与担当,深化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三、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一)保证青年党史教育的正确导向

新时代孕育新理论,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巨大变化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过程中、在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基础上,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次论述了加强青年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推动青年党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一是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四史”教育作为保证青年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的重要渠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开展青年党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四史”的方式方法、历史与现实的合理观照以及群体与个体的诸多诉求。历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同的目标指向与效果需求,要把历史客观思维与思想教育说理思维相融合。在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中体现出历史思维与教育思维融合的必要性、重要性、先进性。在青年党史教育中,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教育者与青年同受教育,将党史知识融入教材和课堂中,组织师生同上全国党史教育大课。

二是遵循青年成长成才规律。青年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由于互联网空间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互联网成为青年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青年群体思维活跃、观念多元化,喜欢追求新奇性与趣味性强的事物,因而在党史教育中要讲求因材施教与效果思维,科学把握青年群体的教育规律。广大党史教育工作者要帮助青年提高党史认知与情感认同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党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提升道德涵养,使之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三是创新青年党史教育方式方法。目前,青年党史教育仍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习近平认为,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党史教育对青年厘清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有重要作用[9]。青年党史教育要坚持用红色资源锻造青年理想信念,开设党史教育专题网络平台,加强对党史的宣传与普及,为青年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拓展青年党史教育的实践路径

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因此青年党史教育的成效事关他们对党、社会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力军的培养问题,有效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敌对思潮的破坏问题,他们能否勇担时代重任问题,能否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等问题。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重要论述旨在凝聚全体青年建设创新力量于一处,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习近平在不同场合、从不同方面强调了要始终激励青年坚持将历史学习教育的成果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教导青年要注重实践对实现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据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将青年党史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新时代青年党史教育的工作范畴之中,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青年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深刻说明了实践对于先进思想的开源作用,对人本质力量的塑造功能。二是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与青年群体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实践是青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一大任务,青年要在实践中练就高超本领,努力以真学实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同时坚持党史学习,在党史学习中领悟党的精神财富和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把理论知识和精神信仰转化为实践中的无穷力量,深化对党史的理论认知与情感认同。在党践行初心使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青年的奋斗与贡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的重要论述敦促青年以坚定的信仰、昂扬向上的态度以及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投身于新时代的实践之中去,为青年党史教育拓展了实践路径。

(三)指明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方向

青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寄托着党和国家的厚望,同时享有在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发展中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坚实保障。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青年自我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实现的双向互动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习近平激励青年培养理性精神。新时代青年必须以理性思维规范自身行为,以理性原则激励自身自立自强、艰苦奋斗,保持对真理的热爱与渴求,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坚持不懈追求真理。在青年党史教育过程中,厚植其理性爱国主义精神是重要任务,要培养青年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情感,引导青年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使其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理性思考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在包括网络虚拟世界在内的不同场域中践行理性精神,坚决抵制污蔑、损害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争做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另一方面,习近平鼓励青年艰苦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党和人民的光辉事业需要依靠一代又一代的优秀青年进行不懈奋斗。目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新时代青年要敢于直面困难,以真才实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贡献。习近平关于加强青年党史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博大、广阔和丰富的内容覆盖了青年教育的全过程,以精准高明的话语话术点明了教育环节中的原则与重点,强化了新时代青年对党和国家、人民的责任,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同时也极大激发了青年潜在的青春源动力,为实现新时代青年自由而全面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史历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