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 焱
幼儿期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为幼儿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奠定基础。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主动参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化、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以增强阅读活动的效果,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受现有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的制约,幼儿主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取知识与经验。因此,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要立足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与现有认知水平,为幼儿创设体验的空间,让幼儿在阅读中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动觉等感官,从而深层次地理解阅读内容。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借助图文并茂的绘本开展阅读活动,能促使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借图叙文,给幼儿提供读图识文的机会,让幼儿指认图画与阅读材料中相关的事物,以充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幼儿投入绘本阅读,从而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印象,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例如,在阅读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封面,并询问幼儿一些问题,如“你从中看到了什么”“鼠小弟的小背心合身吗”“鼠小弟穿着妈妈织的小背心,会有怎样的感受”等,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对阅读活动充满期待。接着,教师可以让幼儿翻到第15页,让幼儿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鼠小弟的小背心会变成这个样子,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幼儿认真阅读绘本内容,并在阅读中将图画与文字结合起来。在幼儿阅读完绘本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故事,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故事的含义,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幼儿展示打乱顺序后的图片,让幼儿通过读图理解每幅图片的含义,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打乱顺序的图片重新排列,以培养幼儿的读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加强书面语言与口语表达之间的联系,让幼儿认真倾听,并鼓励幼儿指认相应内容或做出相应的表情、动作,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为幼儿后续的讲述或复述作准备。例如,在阅读绘本《大狮子和小老鼠》时,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述第一段的故事内容,要求幼儿在倾听中抓住要点并回答“大狮子为什么抓住小老鼠”“小老鼠的表情是怎样的”“小老鼠是如何求大狮子的”等问题,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做一做表情、动作,并让幼儿猜一猜大狮子会不会放了小老鼠。接着,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述第二段故事,并询问幼儿“大狮子有没有放了小老鼠”“小老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他对大狮子说了什么”“大狮子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等问题,鼓励幼儿试着做一做大狮子的动作,并让幼儿猜测大狮子可能会说些什么。
此外,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讲述故事的空间,让他们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与同伴分享交流,以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幼儿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从而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幼儿阅读完故事内容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合作演绎其中的故事情节,使静态的内容动态化,以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能力。例如,在阅读完故事《猴子学样》后,教师可以扮演“老爷爷”,让幼儿扮演“猴子”,引导幼儿表演故事中的情景,并让他们说一说所扮演角色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教师要注重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将“读”与“画”联系起来,引导幼儿画出自己想说的故事,搭配简单的文字,并与同伴分享交流。此外,在阅读完故事内容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书签,引导幼儿画出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也可以与幼儿一同制作画报,共同拟定画报名称,通过涂、画、写等方式丰富画报内容,并将制作好的画报贴在班级的主题墙上,供大家自由阅读。
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有探究欲,教师可以深入挖掘阅读材料中的生活元素,将阅读活动生活化,让幼儿获得全新的阅读感受。教师还可以将阅读材料与生活事例联系起来,启发幼儿从生活的角度理解阅读内容。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幼儿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思考、大胆表达。例如,在阅读绘本《上床睡觉》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床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你们在哪里睡觉”,促使幼儿将“床”与“睡觉”联系起来,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铺垫。接着,教师可以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看一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并说一说它们穿了什么样的衣服、他们想干什么、他们要到哪里去等。在幼儿说完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床”的图片,说一说这张床和我们平时睡的床有什么不一样,并猜测哪些动物会在这张床上睡觉。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阅读小动物上床睡觉的部分,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说清楚谁来睡觉、睡在哪里、是怎样睡的等,并让幼儿模仿动物们睡觉的样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的场景,通过图片、文字等信息的传递,让幼儿了解生活常识,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为幼儿后续讲述故事奠定基础。例如,在阅读绘本《小猫生病了》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说:“有一只小猫生病了,整天躺在床上,他很孤单,心想要是好朋友小兔能来看他该多好啊!可是小兔的家离得很远,怎么才能让小兔知道自己生病了呢?他决定给好朋友小兔写一封信,他在信中该对小兔说些什么呢?”接着,教师可以呈现三张图片(一张是小猫躺在床上,猴子医生在给他看病、开药;一张是小猫头上放着毛巾,在伤心地哭,墙上挂着他与小兔的合影;一张是小猫在床上想着他的好朋友小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在幼儿讲述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幼儿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信,看看小猫为什么会哭、它在想些什么。”最后,教师可以呈现小动物来看小猫的四张图片(刺猬送来鲜花、小鸟给小猫唱歌、小兔给小猫讲故事、小鸭给小猫送来鱼汤),让幼儿说一说好朋友为小猫做了什么事、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让他们说一说如果朋友生病了自己该做些什么。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阅读空间,利用阅读角和故事墙丰富的阅读材料,或在楼梯的转角处张贴故事图片的方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边角”时间,在晨间活动、午休前等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将阅读活动融入幼儿的生活。同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的阅读形式,如集体阅读、自由阅读等,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阅读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游戏化的教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基于此,教师要将趣味的游戏活动融入阅读活动,以调动幼儿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要捕捉绘本故事中的游戏元素,带领幼儿感受绘本内容的丰富多彩,让幼儿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例如,在阅读绘本故事《小蚂蚁》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观察蚂蚁的图片,并问幼儿:“你们见过小蚂蚁吗?它长什么样子?”接着,教师可以呈现绘本的图画,让幼儿说一说小蚂蚁在干什么,并让幼儿模仿小蚂蚁的动作。最后,教师可以加入“蚂蚁进山洞”游戏,让幼儿边钻“山洞”边读绘本内容,从而让幼儿感受阅读活动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熟悉绘本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绘本故事,设计或融入合适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阅读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例如,在阅读绘本故事《小兔子开铺子》时,教师可以操作小兔子手偶,让幼儿看看谁来了,并借助合适的道具创设“小兔子开铺子”的情境。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击鼓传花”游戏,告诉幼儿谁拿到花就可以去看用布盖住的“商品”,还可以说一说铺子里有些什么、有多少。教师还可以与幼儿玩“什么不见了”游戏,让幼儿拿着小猴子手偶到小兔子的铺子里买东西,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说一说“小猴子”买走了什么“商品”。
幼儿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要呵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满足幼儿探索求知的需求,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习得语言知识、积累语言经验,以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融入不同的游戏,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教师应明白,阅读活动游戏化并不是让幼儿单纯地玩游戏,而是借助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并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运用体验化、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思考、想象与猜测,以帮助幼儿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素养。同时,教师要以生动有趣的阅读形式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促使幼儿主动表达,不断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为幼儿之后的阅读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