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北
家庭和谐,是中国人衡量幸福的一个重要标识。可如今,亲子关系日益紧绷,已是许多家庭的常态,甚至衍生出一场场剑拔弩张的亲子战争。
最主要的症结,就是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随意干预。
尤其是当下网络流行文化潮涌浪叠,游戏、动漫、网络文学等渐已成为青少年的主流娱乐和社交密码,许多父母视若洪水猛兽,一概严防死守。一切以课堂学习为中心,以考试成绩为取向,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干预。他们理直气壮:一是不得耽误学业,二是不能误入歧途。
只是,这些父母有没有想过:这样的“监护”,是否也在剥夺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成长的机会?
应当看到,网络流行文化已是一股挡不住的文化消费潮流,我们不能简单化地去阻断孩子们的喜爱和向往。网络文化的恣意生长和快速流行,映照着他们在管制的重压和内卷的焦虑中努力超越现实境遇的心路历程,凝结着他们在真实生活和虚拟世界的交叠中寻找自我认同的情感体验,模塑着他们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现代传媒的融合发展中探索彰显个性的生活方式。孩子们正是在网络媒介的全面渗透和强力牵引中认识世界、感知人生的,正是在奥特曼、哈里·波特等形象和《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作品的陪伴中,汲取或多或少的文化滋养,烙下或深或浅的生命印记。
当然,流行文化纷繁芜杂,难免有暴力色情之俗,有浅薄粗鄙之弊。正确的应对,当是在理解和接纳的同时,帮助孩子们鉴别和选择,主动地去参与和引领。
我们往往简单化地满足于将一个个标准化的答案和结论硬塞到孩子们手中,但这样的效果往往难如所愿。“功夫在诗外”,养成在日常。我们需要更多地在主导性文化的濡染中立定其人生志向,在审辩性思维的锻炼中涵养其理性精神,在媒介化生存的实践中强化其主体意识。由此,在对流行文化的介入中,孩子们将可能不再囿于单向的被动接受,而会有更多的健康有趣、阳光有益的主动择取。参与和引领,是要与孩子们一道去跟进,去汲取,去分享。在孩子们出发的起点上,把握他们的情感需求和生命脉动,尊重他们内心的向往和选择;在孩子们奔赴的旅途中,如切如磋,释疑解惑,与他们共同成长;在孩子们的生命之舟进入人生的激流险滩处,伸出温暖的大手,传递智慧的启迪、自信的力量和价值的光照。
流行文化契合了孩子们的心理节律,满足了他们张扬个性、表达权利和自主创造的情感诉求。但是,过度迷恋于网络文化的天马行空,沉浸于媒介虚构的“完美世界”,则将未得其利,先受其害。我们自应适时引导,除了流行文化,生活中还有无数美妙的风景有待去欣赏,人生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有待去揭秘,成长中还有若干艰深的考题有待去应答。
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永远需要教育。这也是家长们“干预有理”的底气所在。
自然,孩子们毕竟身处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学习,成长,是这一阶段最为重要的主题。学习和成长特别需要父母们的悉心提点,它恰恰需要我们怀有“容错”的胸襟,给孩子们“纠错”的空间,努力帮助孩子们去珍惜每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抓住每一个自主成长的机会。
还要看到,我们生活其中的已是一个与过去迥然不同的世界。数字化革命加速行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还有未来已来中的元宇宙,正悄然改变着社会的发展样态、生活的运行方式和人际的互动模式。如今的孩子们以互联网原住民的角色,率先深入这片野蛮生长但也生机勃勃的莽莽丛林,展示了他们在数字化时代的先天优势,也可以给我们成人世界带来新鲜的“文化反哺”。
显然,网络流行文化并非洪水猛兽。在多样世界的开放中,在多元文化的汲取中,孩子们可以获有知识学习更为充足的动力,可以打开生命成长更多选择的可能。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都是有着自己成长权利的主体。爱孩子,就当尊重他们的成长自由,助推他们的发展进阶,张扬他们的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