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 娜
(北京市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北京 100052)
在中央领导亲切关怀和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教委大力支持下,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于2018年9月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着眼于现实、着眼于未来、芭蕾演员自足培养的征程。其建立最重要、最明确的目标就是为该团培养高精尖、具有综合素养的优秀芭蕾表演艺术人才,以“以团带校,团校结合”为方针,以全面服务于该剧团为宗旨,谋求持续而长久的发展为大计。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以“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将芭蕾性格舞蹈作为一门专业训练课程,以求人才培养的全面素质的提升。
本文章着眼于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自成立至今的发展进程,聚焦于芭蕾性格舞蹈及其在人才培养上的探索轨迹,从经典芭蕾性格舞蹈之于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芭蕾性格舞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探索与创新,以及芭蕾性格舞蹈之于新时代芭蕾人才培养的意义三个方面,对芭蕾性格舞蹈的人才培养及其意义这一问题进行辨析。
性格舞蹈也称为“代表性民间舞”或“舞台民间舞蹈”,在创作和表演方面,是古典芭蕾舞剧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古典芭蕾基本训练相互配合,培养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芭蕾表演人才。于性格舞蹈而言,在这两方面所展现出的强大作用,经典芭蕾性格舞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性格舞蹈对于古典芭蕾舞剧创作与表演表现的作用。“第一,可以明确地交代故事背景,时代、民族、地域特征。第二,性格舞可以丰富芭蕾舞剧中的情感展示,特别是民族性格特征较为强烈的舞剧或舞段中,性格舞能够贴切地表现出该民族生动而准确的感情色彩。第三,性格舞可以融合到男女演员的角色中,体现男女主角的性格特征。它对舞剧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经典芭蕾性格舞蹈在古典芭蕾舞剧中,是塑造人物形象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烘托表演气氛的重要表现手段。
性格舞蹈在古典芭蕾舞剧表演中所具有的艺术型、情感性、审美性,不仅可以提升人物形象性格的丰富性,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舞蹈形象,也可以增强舞剧叙事的戏剧性,使情节的起承转合更具有张力,即之于角色、之于叙事,以及舞与剧的协作调适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此外,由于性格舞蹈表现出的种种特性,对于欣赏者在审美接受上来说,必然能增强观众的想象空间,提升观演的审美愉悦度。
其次,经典性格舞蹈对于芭蕾演员训练表现的作用。
对性格舞蹈本身观察,其复杂多样、风格种类繁多,动作元素形态多变,它对演员训练的具体实施有一定困难,演员对它的掌握也有一定难度。那么,教材的选取与组织便是这一环节最为重要的事项。从继承与创新辩证的普遍理论出发,经典的性格舞蹈教材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经典的性格舞蹈教材内容主要是古典芭蕾舞剧中舞台化的民间舞蹈片段,如俄罗斯舞、波兰舞、匈牙利舞、西班牙舞、意大利舞等。经典性格舞蹈教材是伴随着芭蕾舞蹈的发展,经过长时段历史的实践验证保留下来的,从各个时期横空出世的一批批性格舞蹈表演艺术家就可以看出,其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以及训练价值是毋庸置疑、显而易见的。经典性格舞蹈教材注重演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一方面解决演员基础的力量、柔韧、协调性、技术技巧、节奏和身体核心的稳定性与肌肉的延展性等;另一方面强化演员的表演能力、对舞蹈的理解力,以及对角色的创造力和全面舞台的表现力等。尤其是新时代所需的优秀芭蕾人才培养,更需要“经典”的力量做支撑。
最后,经典性格舞蹈是芭蕾文化创造的根基。
从历史的形成来看,经典性格舞蹈是欧洲各个民族的原生性民间舞蹈经过加工、美化,逐步被古典芭蕾舞剧舞台表演所应用的结果。由此可知,第一,性格舞蹈因涵括多民族舞蹈集合而成,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第二,因舞台表现所需,在舞台化、规范化的要求下,具有符合舞剧审美的性格化、人物化和形象化特点;第三,因源于民间,必然有着去不掉的生活化和俗文化的性质,蕴含着各民族、各地域人们的民俗习惯、风土人情的生活气息;第四,对于中国舞蹈的发展而言,它携带的是异国情调的气质,是形式的异域色彩与内涵的民族属性的统一,是异民族文化重构的呈现。因此,性格舞蹈对于人才的培养,之于学生或演员而言,作为异文化的吸收与表达,无疑是一种文化再生产、再创造的过程。
关于性格舞蹈对培养芭蕾演员的意义,贾璇教授认为,“首先,学生学习性格舞可以提高艺术表现力,它是芭蕾舞演员所需的营养,可以使芭蕾演员更加富有光彩和特色,有助于塑造人物角色。……其次,性格舞是一种舞蹈文化,……接触不同芭蕾舞剧的各种性格舞蹈片段,培养舞蹈演员应有的舞蹈文化修养和音乐修养”。从贾璇教授言语中,我们再次确认了性格舞蹈对演员的培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全面的提升,且意义重大。
因为“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加之性格舞蹈的完形过程,可以说它是通俗与精英、传统与时代、现实与浪漫的结合,它更是多民族历史文化信息的承载者,是多元文化集合的遗产。经典性格舞蹈不管是古典芭蕾舞剧的创作与表演,还是演员的训练,以及它“知识性、训练性和舞台表现性三者并重”的特点,都能确定它对芭蕾人才培养具有的必要性。
艺术当随时代,创新是其发展进取的根本动力。“无论哪一门艺术,创作是最敏感的环节,新的创作思潮和新的艺术作品一出现,跟着就会要求部门接受这个信息,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服务,也就是要求教学部门要革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出在新潮流面前能够胜任的演员,这种不断提出的要求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必要的酝酿和消化过程,常会在某个关键时刻促使教学工作发生意义深远的变革。从性格舞和外国民间舞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这种变革过去曾经发生过,今后也必然会发生。”
对于性格舞蹈的教学而言,我们在继承经典性格舞蹈,将其作为教材的基础上,想要更有效地培养时代所需的芭蕾舞蹈人才,那么,就不得不在教学这一环节上寻求创新和出路。自“中央芭蕾舞团学员班”(2015)至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2018)成立以来,“性格舞蹈”教学在不断摸索、探究中,于教学模式、基础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已有了初步的建设基础和新的突破。
从教学模式上看,遵循着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规律,性格舞蹈的教学形成了从风格舞蹈组合到经典舞剧片段层级式的训练模式,更科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基础训练中运动技巧、肢体协调等相关问题。
从教材的选取和组织上看,一是全面地掌握了已有的传统教材,学习各个舞剧中经典的舞段;二是在中央芭蕾舞团新创的芭蕾舞剧中不断汲取新鲜血液,在国际一流芭蕾舞院校的交流学习中不断积极探索实践,基于此,性格舞蹈基础训练教材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和越来越适宜的调整。时代飞速发展,观众的审美心理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性格舞蹈教材既有传统的训练教材,又有符合当下时代审美的训练素材。因此,性格舞蹈的发展不能拒绝时代的要求,成功的教材必有它新与旧的统一。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舞台的高标准需求和观者审美水准的逐步提升,都对演员日常的基础训练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相应的性格舞蹈基础训练在此形势下,不断探索、更新着教学的方法。
所谓“导入式教学方法”,即对课堂教学所需的学理概念、艺术形象、技术名称等,运用语言、图解、三维立体结构等手段,将其通俗地清晰阐释出来,为具体的训练内容作准备。中芭舞校性格舞蹈课程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此方法的运用,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有效的作用。
性格舞蹈因风格的多样、内容的丰富而导致其训练的难度,其中包括学生的接受和教师的教授,为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其出路。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学生对相关动作姿态的形象认知,必须由教师做到精准的示范,让学生有最直接的视觉体验和认识;另外,学生对某一性格舞蹈的源起和发展,以及地域特点、民族特征、风格韵律等人文的了解,教师细致、清晰地讲解,是快速掌握的途径。动作示范与口头讲解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形象的认知和人文的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双重层面上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刻理解,促使其接受和消化。
于平教授在《舞蹈形态学》中指出:“芭蕾‘代表性’舞蹈教学体系的完善。这一做法在丰富芭蕾艺术的表现手段同时,部分地整合了欧洲民俗舞;对于这样一种舞蹈文化模式的把握无疑是一种‘世界焦点’。”其言语之意,一是凸显出了性格舞蹈教学体系的完善之于芭蕾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二是继承经典性格舞蹈在新时代仍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三是性格舞蹈作为一种文化模式是世界芭蕾艺术发展的基础。不管从哪一层面来讲,都在表明芭蕾性格舞蹈之于新时代芭蕾人才的培养始终表现着重要的意义。
由芭蕾在中国的萌芽到当下的繁花似锦,历史的经验和时代的需求告诉我们,芭蕾性格舞蹈之于新时代芭蕾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旨在满足芭蕾中国学派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芭蕾艺术进入中国起,中国民族文化强大的因子为芭蕾后续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中国民族特色样式的芭蕾逐步孕育、产生、发展、繁荣起来,时至今日,“中国芭蕾”不仅成为中国舞蹈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已然是世界芭蕾不可或缺的一宗。着眼新时代,面向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芭蕾中国学派”应在追慕过往的同时,更加稳固其根基,创造出更大、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展示出“中国芭蕾”的文化魅力。
发展“芭蕾中国学派”旨在中国民族气派、民族精神的彰显,那么,中国学派芭蕾中的性格舞蹈也应体现这一主旨。因此,我们在继承经典性格舞蹈,变革教学理念与方法,推动芭蕾舞蹈人才培养的同时,理应想到,中国学派芭蕾性格舞蹈的建设必须挖掘、整理中国本土民间舞蹈,使其成为中国芭蕾舞剧作品中的“性格舞蹈”,为讲好中国故事、讴歌新时代服务。为实现这一合理性设想,学习、借鉴经典性格舞蹈的编排方法和经验就成为不可逾越的重要一步。
中央芭蕾舞团作为中国国家演出团体,时至今日,已走过了一个甲子之年,在国家大力支持和一代又一代中芭艺术家们的砥砺奋进下,已享誉海内外,并作为国家文化艺术形象的代表,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建团六十年来,排演了大批世界经典名作,并成功创作了多部极具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的精品力作,逐步走出了一条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民族与世界完美融合,并具中国风格的艺术发展道路。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家在坚持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前提下,与时俱进,脚踏实地为芭蕾艺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前进路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中央芭蕾舞团在其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多部经典的保留剧目,如《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牡丹亭》《过年》《敦煌》《沂蒙》,以及中芭舞校首部儿童梦幻芭蕾舞剧《九色鹿》等,这一部部的舞剧正是“芭蕾中国学派”的经典之作。2021年,举国同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中芭的新作大型原创交响芭蕾《世纪》,由中国经典神话传说中的意象为基点与启发,进而运用艺术的手段巧妙地描绘出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图景。舞团试图以芭蕾这一国际艺术语汇“融古汇今”,将交响式的表现形式和深沉的民族精神融凝一体。在这些经典作品的创作、表演中,也产生了多段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性格舞蹈”,为芭蕾中国学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芭舞校以专业舞蹈演员培养为教学目标,重视学生舞台素养的训练。在学生日常训练中,中国芭蕾经典剧目及其“性格舞蹈”进入课堂教学,以此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芭蕾舞的热爱与舞台表演的向往;另一方面通过经典剧目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适应舞台式的表演,提升舞蹈表现力。
由此可见,芭蕾性格舞蹈之于新时代芭蕾人才培养的意义,即是满足芭蕾中国学派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中国舞蹈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其体系的建构还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变革的历史进程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它必将在民族文化的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性格舞蹈”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也将会有更加多姿多彩的形象呈现。
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国芭蕾如何应对?首要的一条就是牢牢把握住中国芭蕾的民族特性,要巩固、夯实这一特性,其前提就是要做好继承经典,以及民族化、本土化的内在转化。“经典”有其历史的审判和稳定且再造新生的基因,旺盛的生命力和经久的艺术魅力,以及打破原有传播范围的认同和强大的实用价值。
对于性格舞蹈抑或是中国芭蕾而言,其发展的基础,一是要以拿来的态度批判地继承、接受外来的经典;二是要以审慎的态度盘梳我们自己已创造出的经典。传承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再生产、再创造和变革的动力,传承与创新是性格舞蹈发展并行的两条路径。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性格舞蹈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才能完成中国新时代芭蕾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