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按压方式在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的效果

2022-12-20 10:15:06李秋红王江萍于文春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23期
关键词:樟柳碱颞浅皮下

李秋红,王 楠,王江萍,于文春

(重庆松山医院,重庆 401121)

复方樟柳碱是樟柳碱的复方制剂,主要应用于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维持血管活性物质的正常水平,增加血液流量,改善血管运动,稳定内皮细胞,以促进水肿、渗出及出血的吸收。在颞部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可改善脉络膜血管运动功能,增加脉络膜血流量,改善眼部缺血,故临床上常采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眼缺血性疾病[1-4]。近年来有一些关于复方樟柳碱在眼部应用的研究报道,但在局部注射与按压关系方面的研究较少见,既往大多研究按压时间与出血的关系,在按压面积、按压强度方面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经临床实践发现,由于颞浅动脉旁侧皮肤浅薄、张力大,注射过程中容易出现皮丘肿大、局部胀痛,使患者产生紧张与恐惧感,甚至出现不配合的情况。目前,大部分患者在注射后多采用食指按压进针点止血,按压时间长短不一,按压面积及力度未规范统一,故临床中经常出现患者局部皮丘肿大、穿刺点渗血、皮下出血等情况[5-7]。本文探讨了行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时,不同按压方式、按压时间、按压强度对局部皮下出血、皮丘肿大、穿刺点渗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眼科行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患者90例,采取随机方法将其分为A、B、C组,各30例。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后并签署同意书;(2)年龄为24~67岁,行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3)符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治疗的适应证;(4)注射周期大于或等于14 d;(5)无全身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排除标准:(1)伴有出血性疾病;(2)注射期间口服或注射其他抗凝药物;(3)凝血功能障碍;(4)伴有感知、听力障碍及沟通障碍等;(5)拒绝参加本研究。A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4~62岁,平均(56.38±4.85)岁。B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7~66岁,平均(60.25±6.57)岁。C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25~67岁,平均(61.58±6.25)岁。3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A、B、C组按压时间分别为5、8、10 min,分别用2指(食指与中指)、4指(食指到小指)、手掌跟部小鱼际按压,并用弹力按压器使皮肤分别下陷0.2、0.4、0.6 cm。弹力按压器是本科自行设计的按压注射部位的小器械,按压面积是3 cm×3 cm 的平面亚克力板,内部由直径0.8 cm,高1 cm带刻度(以cm为单位)的弹簧柱构成,刻度与按压力度呈正相关。药物选择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每支2 mL,含氢溴酸樟柳碱0.2 mg、盐酸普鲁卡因20 mg。

1.2.2注射方法 选取2 mL空针,4号或4.5号针头,注射量2 mL。注射部位:眉梢上1 cm与发际线连线,眶下缘外端与耳前发迹缘连线,4个点垂直相连形成4 cm×5 cm范围为穿刺区域,避开颞浅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约0.5 cm,将针头与皮肤呈15~30 刺入皮下约1 cm,回抽注射器无回血后缓慢推注,可见皮肤隆起,注射完毕后再进行按压。

1.2.3评价标准 观察局部皮丘大小和进针点是否有渗血;注射24 h后观察注射部位局部皮下出血面积大小及出血例次数。皮下出血程度判断标准:瘀斑直径小于0.2 cm为阴性(未出血),0.2~0.5 cm为轻度出血,0.5~0.8 cm为中度出血,>0.8 cm为重度出血。皮丘肿大判断标准:直径小于0.3 cm为阴性(正常),0.3~0.5 cm为轻度肿大,>0.5~1 cm为中度肿大,>1 cm为重度肿大。

2 结 果

2.13组进针点渗血发生情况比较 A、B组进针点渗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进针点渗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进针点渗血发生情况比较[n(%)]

2.23组皮下出血情况比较 A、B组皮下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皮下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皮下出血情况比较[n(%)]

2.33组皮丘肿大发生情况比较 A、B组皮丘肿大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皮丘肿大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皮丘肿大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视觉器官,80%~90%的信息由视觉器官获得[8]。随着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视网膜血管病变随之增加,其可导致视力不同程度损坏[9-11]。复方樟柳碱不仅有抗胆碱作用,而且通过颞浅动脉旁注射后,可调节眼血管活性物质,调解植物神经末梢系统,舒缓眼血管痉挛,提高眼血管运动功能及血流量,利于视功能提升。近年来,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在视网膜血管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等疾病中被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2]。由于颞侧皮肤浅薄、面积和张力小、肌肉组织少,注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局部胀痛、皮丘肿大,且其周边微血管较多,容易导致皮下出血等现象,患者难免会产生紧张与恐惧感,甚至出现不配合的情况[13-14]。因特殊的解剖结构,注射后按压方式不当,按压力度、按压面积不规范,会导致注射后出现皮丘肿胀、进针点渗血、皮下出血,影响治疗依从性及效果。因此,应对复方樟柳碱皮下注射后的按压方式进行改进,降低治疗过程皮丘肿大、进针点渗血、皮下淤血等发生率,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A、B组进针点渗血、皮下出血、皮丘肿大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按压8 min,用弹力按压器使皮肤分别下陷0.4 cm,用4指按压时,按压效果最优,可降低进针点渗血、皮下出血、皮丘肿大发生率。有研究显示,皮下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局部按压5 min以上能有效降低局部出血发生率,但过长时间的按压对局部刺激较大,且瘀斑直径越大[6,15-16]。因此,并非按压时间越长越好。本研究结果显示,B、C组中不同时间的按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弹力按压器使皮肤分别下陷0.4 cm,用4指按压8 min时,按压效果最优,可降低进针点渗血、皮下出血、皮丘肿大发生率。颞浅动脉旁注射部位解剖结构特殊,不同按压方式、按压时间、按压力度容易导致局部不适及不同症状。同时,自身的凝血因素及药物性质也要综合考虑[17]。因此,注射前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注射过程中,注意按压方式和推注技巧,充分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减轻患者紧张、焦虑及注射后不适,降低皮下出血、皮丘肿胀、进针点渗血等现象,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樟柳碱颞浅皮下
基于三维测量的颞浅动脉干解剖学研究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8:04
氢溴酸樟柳碱对离体大鼠颈总动脉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四川动物(2018年6期)2018-12-06 10:59:00
氢溴酸樟柳碱对慢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4
基层医院颅脑外伤扩大翼点入路颞浅动脉保护的体会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癌症进展(2016年9期)2016-08-22 11:33:18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复方樟柳碱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0例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眼底病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