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在生产实习环节的实施

2022-12-20 22:19谈发明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常州人才生产

谈发明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一、研究背景

在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中,常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常州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地方高校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的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常州市人才服务中心发布的最新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常州对于应届高校毕业生需求量为10 823人,占本市总人才需求量的60.9%。因此,地方高校毕业生仍是常州制造业升级发展的最主要人才来源。

本文以常州地区的部分高校以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实施“多位一体”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的新路径,该研究立足于克服常州制造业升级过程中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困境,加强企业后备人才的储备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进一步提升常州制造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多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

“多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以制造业升级为契合点,开创专业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新模式,“多位一体”培养理念的导向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塑为导向

重塑价值观的实质就是重新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大学时强调:“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大学生的价值应该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通过奋斗和创造来实现自我革新,生产实习过程虽然相对短暂,但能从中认清制造业升级对地方发展的深远影响,也是其社会价值观重塑的过程,对大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创造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具有深远意义。

(二)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为导向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用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体系。首先,生产实习环节要围绕实习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的达成度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及内容安排,并将学生和企业满意度作为专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强调生产实习环节的实施手段要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成果为导向,并对照学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生产实习环节的有效性。最后,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用于推动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升。

(三)以发掘企业潜在人才需求为导向

人才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企业产品能否与高新技术有效接轨,企业要想跟上潮流进行产品转型升级,必须不断培育新的专业技术人才,以缩短产品技术周期且最大化地降低成本。高校在调研企业潜在人才的需求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素质的要求。相对于所学的专业知识,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品质修为,主要包含敬业、责任心、吃苦耐劳、合作精神、诚实担当和稳重扎实。

2.对专业证书的要求。要有证书作为敲门砖,证书也能从侧面反映学生对自己是否有明确的专业定位,证书在精而不在多。

3.对所学专业的看法。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操作会存在偏差,但能力高于专业知识,必须提升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效结合的能力。

三、生产实习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一)生产实习现状调研情况

参与调研的各类企业16家,工程技术人员32人,往届毕业生73人,在校学生112人。调研方式为座谈、网络问卷及电话调研,得出以下统计结果。

1.在校学生应具备的条件。实习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89%,合作沟通能力78%,实践动手能力66%,自学能力90%;企业需求人才类型:技术研发类84%,技术管理类62%。

2.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重要的实践环节:生产实习70%,毕业设计92%,课程设计81%;生产实习对工作帮助程度:很大20%,一般40%,很小30%;实习时间充裕度:够10%,基本够35%,不够30%,很不够25%。

3.学生对实习培养目标的理解。应获得的重要素质:前沿知识掌握32%,操作技能26%,自学能力25%,资料查阅能力47%;对实习形式和内容的建议:延长实习时间31%,实操训练35%,内容多样化42%,专业对口87%。

(二)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调研的常州高校学生生产实习效果来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生产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对生产实习环节的经费投入不足,将生产实习归纳为课堂教学的附属任务,引发生产实习过程不严谨。其次,带队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的经验,不能充分意识到生产实习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性。最后,相当部分的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认识到生产实习是一次自我革新的机会。

2.优质稳定的实习企业匮乏。部分企业从安全和效益角度出发,将学生开展的生产实习认为是一种干扰行为,如果再出现学生管理松散、专业能力太差以及不遵守纪律的情况,会加剧给企业留下不好的印象,直接影响到校企后面的长期合作。

3.实习内容过于单一。部分企业对学生采取参观式、讲座式的实习方式,少量参与也只是上流水线以解决企业当前用工荒的问题,重视程度严重不够。此外,学生为了应付交差,只能后期通过查阅文献和回放视频的方式对生产过程进行了解,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限制。

四、在实习过程中践行“多位一体”理念

在生产实习环节践行“多位一体”的培养理念,是为了能更好迎合地方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但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改进。

(一)建立长期稳定的优质实习基地

对学生而言,企业最能吸引他们的地方是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理念,因此,实习单位最好选择以创新设计和研发为主的企业,因为这类企业人员组成偏年轻化,学历层次高,学生能快速融入其中,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都会得到锻炼。此外,企业应有专人负责和高校对接校企合作事宜,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到行业领域先进且尖端的制造成果,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前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常州市人社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在2016年出台了《常州市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提出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方式,让企业加大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比重,同时对开展学徒制培养的申报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对政府而言,就应本着“合作、融入、共赢”的引导原则,对企业在申报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各类资质时,将校企合作中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评价其为地方人才培养所作出的贡献。

(二)聘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实践教学指导

邀请来自企业的工程师作为高校兼职教师,参与校方课程建设方案论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及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1]。工程师可以将正在开展的项目作为素材,指导学生进行创新研究训练,有助于实习内容与产业需求方面的有效对接。以专业课程为例,工程师可以分时间段讲解以及实操演示,向学生演示设备的安装、使用、调试以及故障处理,并指导实习学生对给定设备进行调试、操作与故障排查。此外,工程师还可以结合企业实际设计特定的实操环境与模块,引导学生学习演练,学生通过撰写实习报告方式总结过程和收获。

(三)提升校企合作课题的学生参与度

要选择层次丰富的实习内容,以保证学生知识掌握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创新性[2]。在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中,校企合作课题数量在不断增加,可以考虑加大学生的课题参与度。尽管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与企业实际技术需求存在差异,但只要前期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调研,借助企业平台搭建测试环境,由企业的工程师现场答疑解惑,学生的能力应该会有质的飞跃。以某校企合作课题为例,硅材料的多线切割技术研发时遇到了以下问题。一是如何保证切割线的张力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前提下,还要能加大电机的转速以提高切割效率。二是在减小线径的前提下,如何改变伺服电机控制算法,减小惯量,以降低断线率和硅材料的切割损耗。

学生要想解决此类难题,不但要熟悉生产流程,而且要培养自身的查阅文献能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研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总之,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四)重视“双师型”教师梯队建设

2019年8月,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因此,高校要抓住常州制造业升级的机遇,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3年的企业生产实践锻炼制度,主动参与到研发以及项目实践中,利用实践平台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以加深对行业背景以及专业人才需求方面的了解。此外,校方可以聘任企业中的能工巧匠,突出能力导向,补缺现有专业师资实践能力的不足,建设一支“国家工匠之师”引领的高层次专业教师队伍。

(五)加强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对任何职业而言都有用的教育,2019年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开学典礼上,优秀学生代表王天煜谈了对通识教育的看法,他认为通识教育给人带来的不仅是广博的知识,更是从不同学科视角看待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任何专业都必须具备,也是当今社会越发重视的能力。以生产实习方式在企业开展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制造业升级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树立行业报国之志[3],把个人选择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紧密相连,结合自身专业为地方解决具体问题,在奉献中培育爱国情怀,培育自身“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意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感。

总之,将“多位一体”实践理念融入高校生产实习这一非常重要的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突破传统生产实习的种种弊端,创新实习观念,使学生可以在短暂时间内接触到更贴近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先进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企业也能够获得量身定制的人才,达到共赢的局面,为常州制造业持续发展储备强大的人才力量。

猜你喜欢
常州人才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人才云
常州的早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