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晋
(《人民长江》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10)
摘要是“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叙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1]。国际知名检索系统如《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化学文摘》等都把英文摘要作为第一信息源进行收录。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中文科技期刊要求作者撰写英文摘要。高质量的英文摘要对中国学者传播其学术成果帮助巨大。然而,中国作者提供的英文摘要大都是将中文摘要直接翻译成英文,而非在英文思维模式下撰写的,这直接导致中国作者的英文摘要不够“地道”,影响其学术成果的传播。
学者们从文体[2-4]、体裁[5-7]、语用学[8]、翻译[9-11]这几个方面对英文摘要展开了研究。针对摘要翻译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但仍缺乏翻译理论的指导。为此,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比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阐述了中英文摘要的差异,并提出了摘要翻译的要点,以助力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摘要英译。
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它是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首要原则,是一种强调问题和翻译功能的理论流派[12]。功能翻译理论由文本类型、目的论、翻译行为理论和功能加忠诚理论4方面构成。
功能翻译理论将文本类型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和呼唤型三类[13]。科技论文摘要符合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的特征(表1)。作者通过摘要的形式将论文的主要内容呈现到读者眼前,并基于学术期刊这一交流平台,与整个学术圈进行对话,由此可见,期刊论文的摘要符合信息型文本特征。此外,作者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对文章产生兴趣,进而阅读全文,这时,科技论文摘要具有了呼唤性,属于呼唤型文本。
表1 文本类型及其功能、特点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策略由文本类型和功能确定,决定翻译目的的最主要因素是读者,而读者对世界的认识具有其特定的文化特色,读者对翻译有着自己的期待和需求。翻译应以实现文本在译入语文化中的交际目的为准绳。功能翻译理论对于科技论文摘要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功能翻译论强调译文应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科技论文摘要的翻译也应如此。本文从摘要标准的角度入手,通过对比中国摘要标准(GB/T 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与国际标准(ISO 214-1976 Abstracts for publications and documentation),阐明中英文摘要的异同,并对差异的成因做了简要的分析。
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共同点包括:(1)都要求摘要应以简短又准确的语言对原论文的一般内容进行总结,不作任何解释或评论,要独立成文,都需要使用第三人称和规范术语,且避免使用缩略语。(2)都将摘要划分为3种类型(报道性、指示性和指示报道性),均包含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然而,两个标准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本文从词法、句法、语篇这几方面进行了归纳(表2)。
表2 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不同点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标准都建议摘要使用第三人称,而这与当前英文科技论文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不少研究者发现国外的英文科技期刊摘要中第一人称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14-17]。Nature,Science,Cell等知名期刊的摘要中都普遍使用了第一人称[14]。张玫[15]调查了Science发表的363篇原创论文后发现,有75%的摘要使用了第一人称。陆元雯[16]收集了用英文发表的1 562篇来自数学、物理、医学和农业的论文,研究发现这些论文的摘要中第一人称代词出现的频次占人称代词使用总数的67.4%。第一人称代词在英文摘要中已成为主流,这一点与中文摘要中使用第三人称的要求大相径庭。
从中英文化和思维差异来看,盎格鲁-萨克逊文化讲究理性,注重逻辑,说话做事比较直接;中华传统文化讲究悟性,注重内省,说话做事追求含蓄内敛。表现在语言上,英语侧重“形合”,汉语侧重“意合”。英语重视语句结构的完整,形式的完备,严格以形统神,以限定动词为核心,使用各种连接手段或形式,表达不同的语法状态或逻辑关系[18]。相反,汉语不以句式为第一要务,以表情达意为宗旨,强调以神统形。汉语更多通过语义连结全句,依赖上下文展示句意。盎格鲁-萨克逊更多信仰个人主义,注重个性,强调个人价值,对于自我感受和观点,常常直抒胸臆,在文章摘要多为主动语态。中国人多秉持集体主义,注重求同存异,对于个人观点比较谦虚谨慎,长存求教之心,在文章摘要中多用无主句、被动句。此外,英语和汉语之间还有“主体”“客体”之别。中华文化其实更强调人的价值、人的中心、人的能动性。最有力的证明莫过于中国人爱以人称作主语,而英语多以物称做主语[19]。
3.1.1语序
语序指句子各成分在句中的顺序以及各成分内部的词语排列顺序。语序分为自然语序和倒装语序。“状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宾补+状语”是自然语序的总句型。英文摘要作为信息型文本,多为叙述和介绍,应尽量使用自然语序。比如一些使用被动语态的句子,其主语比较复杂时,会显得“头重脚轻”,可以调整为主动语态,加上第一人称代词即可。如果句子中出现多个修饰性的限定词或短语,可考虑将这些修饰语分解并前置或后置,使句子符合英文的用语习惯。
3.1.2时态
英文的时态体现在动词的变化上。英文摘要很少使用将来时,因为将来时不利于作者个人观点的论证,不利于作者在学术圈中树立合法的身份。在目的、结果语步中多用一般现在时。这是因为一般现在时表示客观事实或普遍真理,这与目的、结论中的时间概念相一致,并且能让读者参与其中,拉进与读者的时间距离,达到人际功能。此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中方法和结果语步的时态有所区别。自然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较多采用过去时,以树立权威,而社会科学由于研究对象流派的多样性,更多使用现在时,以体现与读者间和谐的关系[20]。
3.1.3语态
针对论文摘要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使用,不同的研究者观点不一。主张采用被动语态的研究者认为:(1)科技论文陈述事情的经过,无须强调做事的主体;(2)被动语态能更好地突出重要信息;(3)结构上,被动语态能使句子有更大的空间扩展名词或短语,丰富信息量。主张采用主动语态的研究者认为:(1)被动语态容易造成句子冗长、句子成分不平衡,而主动语态的结构则更加简洁明了;(2)主动语态中动词会更突出,句子的表达更加干脆、有力,更有利于读者阅读和理解[21]。现阶段,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在摘要中使用主动语态[22]。笔者建议摘要中的方法语步使用第一人称的主动语态,因为方法语步往往在目的和结果语步之间,采用第一人称的主动语态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这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视表达的需要而定。
在语篇层面,摘要应做到连贯,而连贯是由句子或语段之间的语义以及功能关系实现的[23]。语篇的连贯性体现在语境的连贯和形式的连贯。而衔接手段则是语篇自身保持连贯性的重要保证。衔接手段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5种。英文科技论文摘要中比较常用到的衔接手段为指称、连接[9]。指称可分成:指示、比较、人称3类(表3)。连接指通过副词、连词和词组连接起不同的语义。英文摘要中会大量使用连接词,连接手段包括:同位、阐明、增补、转折等(表4)。在英文摘要翻译过程中,灵活地使用衔接手段将有助于信息交际功能的实现。
表3 指称类型及其对应的英文单词
表4 连接手段及连接词
科技工作者在进行摘要英译时,应从句法和语篇层面下功夫,以提高摘要英译质量,助力论文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