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和环境类专业人才协同实现“双碳”目标路径研究

2022-12-19 08:07甘美娜邓逸诚毛筱芮
花卉 2022年24期
关键词:环境参数双碳环境监测

甘美娜,邓逸诚,毛筱芮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0 引言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绿色发展,在可通过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等途径推进“双碳”目标。有学者提出,需要以风景园林为主,融合多学科,建立“双碳”全面知识框架体系,兼顾理论和技术路径探索,例如在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框架下要用多尺度、多方法结合[1]。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广东的高等教育对经济的增长具有长效的促进作用[2],而高职在校生占高等教育比例超过50%[3]。所以,研究风景园林学科和环境类专业未来3 年在校生的人才培养,如何与“双碳”技术协同推进的问题,将对社会、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研究选取的广东省内的高职院校开设的4 个专业,分别是农林牧渔大类里面的农业类的园艺技术专业,该大类里面的林业类的园林技术专业,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里面的环境保护类的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专业,本来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室内环境检测与控制技术两个专业,2021 年更名、合并为环境监测专业。这4 个专业涉及的广东高职院校,一共有25 所。

1.2 试验及测定方法

结合文献检索、企业经验分析等,形成初步的园林和环境类专业协同实现“双碳”目标路径:在明确场地地理位置与所处气候区的基本环境条件后,调研场地自然环境参数与人工环境参数,通过建立质量达标率、资源利用率、生态系统健康度以及极端气候适应性四大评价体系,评估场地资源与环境承载状态,进一步针对性采用减排措施提高场地质量达标率及资源利用率,采用增汇措施提高场地生态系统健康度,采用适应措施提高场地极端气候适应性,从而达到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目的。上述这4 个专业的基本修业年限均为三年。通过收集各院校公开的2020—2022年的4 个专业招生人数,预计2023—2025 年的毕业生人数,从而获得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然后,根据相关专业人员的储备情况完善路径图,以提升路径图的可行性。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未来3 年毕业生人数及增长率

一般来说,主要从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两个方面来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包括了减排措施和增汇措施。

在减排措施方面,常用的措施有污染物防治(大气、水)、微气候调节、土壤环境改善,还有雨水回用、节水设备、节能设施。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员,其主要培养目标正是掌握水、气、土壤、固体废弃物等环境介质的检查和污染治理、环保设施运营领域,从事环境监测、污染控制等工作。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其就业是面向水、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物理污染治理等领域,从事环境工程工艺设计、施工管理、环保设备安装调试、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环境工程监理等工作。

在增汇措施方面,常用的有增加生物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植物生活史设计(如适地适树、多采用乡土植物等)。园艺技术专业人员,其主要职业能力有田间调查、常见病虫害防治、园艺植物繁育、园艺设施使用、植物识别和栽培管理等。

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主要采用适应措施。适应措施,包括了抗逆性植物筛选、生态绿化隔离带设计、耐久材料使用。园林技术专业人员,其主要职业能力是园林绿地养护、植物的繁殖与管理、常见中小型绿地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能力。

据统计,目前的预计总在校人数为3303 人,2023—2025 年毕业人数分别是1111、1189、1003 人,总体趋势是先升后降。2024 年的毕业生人数比2023 年的增加了7.02%,2025 年的毕业生人数比2024 年的减少了15.64%。因此,为了应对2025 年人数减少造成的效率降低,宜在之前加强相关案例收集、整理,形成“双碳”设计案例库,以提升效率。

2.2 未来3 年4 个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占比及变化

据统计,在这4 个专业中,预计2023—2025 年总毕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依次是环境工程技术(905 人)、园艺技术(858 人)、园林技术(782 人)、环境监测技术(758 人),在整体中分别占27%、26%、24%、23%,四个专业在整体中各自占比接近25%,可见这四个专业人数较为相近。园艺技术和园林技术,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环境监测技术呈现逐步下降,环境工程技术呈现逐步上升(图1)。

图1 未来3 年4 个专业毕业生人数的变化

因此,在“资源与环境承载状态评估与优化”中的评估阶段,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员可以开展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的评估,在优化阶段,毕业人数最多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可以依托绘图软件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从而提升资源利用率(含节水率、节能率)。而减排措施是实现“双碳”目标一个占比较大的部分,其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需要较多相关人员不断总结工程实践经验、与团队沟通等。

2.3 未来3 年4 个专业的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为负的有3 个专业(园艺技术-15.14%、园林技术-14.95%、环境监测技术-15.09%),年均增长率均为-15%左右。基于这3 个专业的人数减少,可以通过加快场地环境参数数据库构建,来积累历史参考数据,以减少后期调查和监测所需人员数量,速度按年均增长率15%左右为宜。

“园林和环境类专业协同实现“双碳”目标路径”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明确场地基本信息,收集场地环境参数,然后进行资源与环境承载状态评估与优化,最后实现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在第二阶段,环境参数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种。自然环境参数,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植被信息、土壤环境四部分。其中,大气环境,包含温湿度、温室气体浓度、污染物浓度。水环境,包含水质情况。植被信息,包含绿化率、植物品种、种植模式。土壤环境,包含土壤质地、密度、有机质含量、pH。人工环境参数,包括构筑物、铺装两部分。其中,构筑物,包含耐久性、可持续能源使用情况。铺装,包含透水性、耐久性、反射率。该参数数据库,可采用支持多人编辑、实联网时更新的模式,提升效率。

2.4 广东省4 个专业2023—2025 年毕业人数排名前五的高职统计

由表1 可以看出,2023—2025 年重复出现在人数前五排名上两次及以上的院校有5 家,其中连续三年都出现在排名上的有3 家。

表1 广东省4 个专业2023—2025 年毕业人数排名前五的高职院校

基于此,可以由风景园林企业与上述主要相关院校,开展路径图讨论。从其相关课程、实习实训中补充“双碳”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不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形成联盟共同体,合力推进园林和环境类专业协同实现“双碳”目标。

3 讨论

从上述分析,可知相关专业人才储备情况。结合园林类专业更侧重在设计、施工阶段,而环境类专业更偏重在施工及运营阶段,两者互补可形成全生命周期碳的管理。这与前人提出的“以碳平衡为设计理念,建立碳核算体系,综合考虑施工、运营与维护的碳排放”结论相一致[4]。依据人才储备,本研究提出园林和环境类专业协同实现“双碳”目标路径(图2)。在“资源与环境承载状态评估与优化”中,“生态系统健康度”与“增汇措施”“极端气候适应性”与“适应措施”,均存在反馈与达成的关系。“增汇措施”,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度”的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和抵抗力。“适应措施”,可以提升“极端气候适应性”的抗风性、耐淹性、耐旱性、耐寒性、抗污染力等。

图2 园林和环境类专业协同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

结合上述分析的两大类专业的优缺点,建议以园林类专业为主导,协同环境类专业,重视园林设计、施工、运营碳排放核算,植物、园建等材料的碳汇计算,生态系统修复固碳增汇等技术融入人才培养。这种协同推进模式,与已经有实践案例,并逐步被市场接受的城市总设计师制度相吻合[5]。

4 结语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未来3 年4 个专业毕业人数合计约3303 人,总体趋势是先升后降。仅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年均增长率达25.65%,其余均为-15%左右。可加快场地环境参数数据库构建,速度宜按年均增长率为15%左右,以减少后期所需人员数量。未来3 年重复出现在人数前五排名上两次及以上的院校有5家,其中连续三年都出现的有3 家,可以主要与他们合作协同推进“双碳”技术推广应用,以加快实现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减污降碳。

本研究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从与碳汇技术密切相关的4 个专业未来人才数量分析,提出园林和环境类专业人才协同实现“双碳”目标路径,建议重视自然环境参数(大气、水、植被、土壤)和人工环境参数(构筑物、铺装),结合治理达标率、资源利用率、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极端气候适应性等气候变化应对举措。这将有利于培养符合政策、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建议进一步开展面向本科、研究生及已就业人员再教育、培训的系统研究,为全方位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具体“双碳”技术策略用于人才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参数双碳环境监测
“双碳” 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绿色发展研究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家居环境参数协同监控系统设计
列车动力学模型时变环境参数自适应辨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一种食用菌大棚环境参数测控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