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赵东山 文/崔秀娜
春天,在花香四溢的果园指导果农修剪花枝
11月7日,在沂源县东里镇的一个苹果园内,阳光洒在缀满枝头的苹果上,一派金秋丰收好场景。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散发着诱人的果香,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王存刚从树上摘下一个苹果塞给记者,“尝一下!甜得很!这可是我用8年时间研发的‘富硒苹果’!”
在记者“好甜!”的赞叹声里,王存刚爽朗地笑了,眼神亮亮的。
王存刚很少谈起自己的少年时光。对于他来说,那是一段略显灰暗的岁月。13岁父亲去世,贫困的家庭无力承担他的上学费用,懂事的他选择了辍学。看到曾经的同学都开心地背着书包上学,他暗下决心立志改变贫困,脱贫致富。
19岁,他到煤窑里当挖煤工人。那段时光,练就了他坚韧的心性。他始终记得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坚信有一颗强大的心灵,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23岁,因母亲年老体弱,王存刚选择回家创业。做生意的起早贪黑,对于他曾经遭遇的苦难,简直不值一提。凭借着一番努力和良好的信誉,在35岁,他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
但,他总觉得自己还要做一番事业,一番大事业。“小富即安不是我的理想。”他把目标瞄准了农业,瞄准了苹果。
沂源县平均海拔高度401米,是我省海拔最高的苹果种植县,90%的苹果栽在山陵中。沂源县还是山东最早苹果栽培区之一。果树老化、果园郁闭等难题一直困扰着沂源乡村果业的发展。王存刚潜心钻研,博采众家之长,不断进行管理技术创新,终于研发出了“苹果园无冬剪管理技术”,并凭借此项发明于2014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辛苦的劳动,只为秋天的收获
“苹果园无冬剪管理技术”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冬天不修剪苹果”。该项技术最核心的要点就是:遵循果树自然生长规律,利用果树生长周期,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对果树进行修剪和管理,在抑制了果树徒长的同时增加了果树的通风、通光,取得“省工省肥、优质高产”的效果。
但王存刚没有凭借此技术“发家致富”,而是免费向果农们传授经验、讲解技巧,帮助他们实现了果园的郁闭改造和老果树的更新换代,为大面积改造郁闭果园趟出了一条捷径。
目前,他的专利技术在沂源县9个镇得到推广,约4000户8万亩果园受益。王存刚也因此在2016年获得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是农业领域级别最高奖项。
苹果科技下乡助力淄博产业发展(王存刚/供图)
拿到证书的那一刻,王存刚觉得一切的辛劳都值得了。
提起在给农民推广技术的事情,他笑道:“很多人经常问我为什么做这件免费推广技术的事情?又不挣钱,到底是图什么?我总是回答道,这就是我愿意去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想让沂源苹果叫响全国。”
发明了专利,提升了苹果质量和产量,王存刚又开始谋划下一步:打造品牌。“任何产品,只有有了品牌,才有生命力。品牌得以发展,才会最终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别看王存刚不是学者,但是他很喜欢读书,尤其是经济学的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就是他最喜欢的书籍之一。
丰收季节,王存刚与合作社农户们吃一顿简单的午餐
苹果红了,果农笑了
“我读书并不是逐字逐句的读,也不是刻板的读。《经济学原理》中,被我牢牢记到脑海的一个规律就是:任何品牌都会经历‘发展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这个规律让王存刚明白了要在品牌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策略,并在果树管理中进行了“融汇贯通”。“品牌发展的四个阶段就相当于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成、冬藏,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其实是相通的。为何我发明的专利是冬天不修剪苹果枝,原因也在此。”
因为王存刚的老家在沂源县张家坡镇,他为苹果品牌命名为“张家坡”苹果。如何让品牌更好地得以发展呢?“众人拾柴,火焰才能高啊!”王存刚笑道。于是,他成立了沂源县三才果品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资供应、统一品牌认证、统一生产销售的模式。
目前,合作社有164户农户,苹果种植面积近3000亩。“并不是说加入了三才果业合作社,生产的苹果就会被印上‘张家坡苹果’的商标,而是需要达标才行。”具体的标准很多,比如含糖量、含硒量(张家坡苹果目前主打富硒苹果)等。
合作社成立之初,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中还有部分贫困户,如今贫困户早已脱贫致富。“可以毫不夸口地说,加入合作社后,农户如今经营一亩苹果的收入就相当于他们原来经营三亩苹果的收入。因为合作社统一给他们进行技术培训,相当于是技术托管。”
东里镇梅家坡村,山清水秀,美丽的沂河从村旁流过。从2021年冬天开始,村里人就发现,一些庄户人经常出入一座名为“乡村振兴学院”的建筑,手中还拿着这些庄户人平时很少用的纸和笔。
仔细一打听,原来他们是来学习技术呢!
2021年10月,由淄博职业学院、沂源县农业农村局、沂源县东里镇人民政府三方合作成立的淄博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沂源校区正式落户东里镇梅家坡村。王存刚被淄博职业学院聘为产业教授,为沂源的老百姓培训技术。
培训的课程很多:果树修剪、老果园提升改造、水肥一体化安装、集中连片规划、科技人才服务队创建、订单农业实施、合作社规划管理……王存刚与另外几位老师一起,在农民农闲时开办课程,为农民培训技术。
王存刚很喜欢研究国家的农业政策。“连续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我都细细地研究过。搞农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认为国家政策就是‘天时’的一种。不掌握国家政策,就相当于是无头苍蝇,没有方向。”
乡村振兴学院成立(王存刚/供图)
在乡村振兴学院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王存刚/供图)
王存刚之所以选择加入这个乡村振兴学院成为一名产业教授,就是因为“现在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振兴,这就是大方向”。
那么如何为乡村振兴出一把力呢?除了成为一名产业教授,王存刚还着力打造了一支科技人才服务队。
“在每个村里选出6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愿意为附近果农服务的人作为‘二传手’,由王存刚免费培训。培训合格取得证书后,就由他们再来为本村的农民培训。”这样,一支为老百姓服务的科技人才服务队就成立了。一般平均100亩果园,就设立一支科技人才服务队,有的村子因为果园面积大,会建立2-3支科技人才服务队。目前,王存刚已经在沂源县指导建立了150多支科技人才服务队。
科技人才服务队的建立真正践行了“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是一件为沂源县老百姓服务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