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12-19 08:51于珊珊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3期
关键词:组间心肌梗死急性

于珊珊

(丹东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栓诱导的心内科疾病,病情进展快,易诱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等危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强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效性,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本文就我院2019年至2020年期间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为例,评价综合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总计110例。时间选自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研究内容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2]:①患者具有介入手术适应证。②基线资料完整。③患者具有配合能力,知情参与。排除标准[3]:①重要脏器损害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先天性疾病患者。对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分组护理,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各5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42~70岁,平均(61.60±6.60)岁。观察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40~72岁,平均(61.20±7.30)岁。受试患者组间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患者对症支持治疗并辅助卧床休息、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用药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配合综合护理干预。

1.2.2.1 环境护理 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调节病房温湿度,做好病房消毒、通风工作,合理限制家属探视的时间,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另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喜好等合理布置病房环境,播放舒缓轻音乐,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4]。

1.2.2.2 心理干预 病痛导致患者明显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治疗与护理工作的依从行为。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进行心理疏导,予以患者安慰、鼓励,以提高患者的抗疾病信心[5]。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①加强沟通。理解患者因突发疾病而表现出不耐烦甚至不讲道理的态度;与患者多次、真诚地沟通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正面回答、积极处理;主动向患者介绍AMI的发病原因、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解释专业术语,以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并取得患者信任。②正向激励。由于AMI发病急并伴有濒死感,患者常有压抑、情绪失落,同时对终身服药有抵触等心理,此时在加强沟通的同时采用激励的话语使患者走出低谷,并在心脏康复运动过程中不断通过激励来提高患者自信[6-8]。③生活护理。做好患者的饮食结构调整,饮食上侧重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另外,由于患者活动量较少、肠蠕动减少、床上排便不习惯等因素,导致患者便秘风险较高。护理人员需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床上大小便、调整饮食,便秘严重者合理用药,进行腹部热敷、按摩护理[9-11]。④康复护理。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卧床被动训练,转动踝关节、摆动手臂、屈伸膝盖,并逐渐进行站立行动等训练,30 min/次、2次/d[12-14]。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采用SAS、SDS量表评估,分数与负性情绪呈正比)[15],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估,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16],自我护理能力(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评估,分数与指标成正比)[17]评分状况。

1.4 数据分析 以SPSS19.0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计量资料,以()的形式描述,并采用t检验。P值小于0.05,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见表1。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经计算,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学结果为P<0.05。

表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a比较护理前,P<0.05。

2.2 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自我护理能力、情绪评分改善情况见表2。经计算干预后评分,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结果为P<0.05。

表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间相关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

表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间相关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

注:a比较护理前,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多发病类型,具有病情凶险、危害性大等特点[18]。临床工作中发现,此类疾病集中多发于老年人群,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尽早治疗是提高患者安全性、生存质量的关键[19]。关于急性心肌梗死一般早期以溶栓治疗促进血管再通,但是无论哪种溶栓剂、给药方法均有残余狭窄情况,且再缺血风险较高。冠状动脉介入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机械扩张闭塞冠状动脉,迅速缓解疾病症状,治疗效果理想[20-22]。但是,基于疾病突发性以及患者的心理负担等特点,影响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需辅助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综合护理属于联合护理方式,将责任制护理、优质护理联合干预,实现了护理程序系统化,通过实施环境干预、生活干预、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稳定患者治疗期间的生理、心理最佳状态,规范患者日常生活,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23-25]。陈韦等研究指出,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心脏功能改善,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与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26]。

本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躯体症状评分[(73.80±5.60)分vs.(65.50± 5.30)分]、心理功能评分[(74.50±6.30)分vs.(64.80±5.80)分]、社会功能评分[(75.60± 6.60)分vs.(65.05±6.30)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77.50±6.50)分vs.(66.60±6.20)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105.50±4.50)分vs.(89.40± 3.5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情绪相关指标SAS评分[(39.80±3.60)分vs.(46.50±4.50)分]、SDS评分[(38.80±3.60)分vs.(45.50±4.50)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由此说明,辅助综合护理干预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状况,护理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辅助涵盖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的综合护理干预,整体康复状况良好。

猜你喜欢
组间心肌梗死急性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CMR 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高龄孕妇临床妊娠常见状况分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体育特长生训练方法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