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发展问题及其因应

2022-12-18 04:33:38柯,邹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文科学科

田 柯,邹 双

(河南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近年来,学科建设面临着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学者们纷纷研究并反思传统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提出知识融合与创新是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核心[1]。 于是,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创新成为学科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2020年11月3日,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文科专业要与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理、 工、 农、 医学科深入交叉融合,优化升级专业结构,以满足国家软实力提升和创新人才供给的社会需求。 由此可见,众多高校专家在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问题上存在着充分共识。 实践中,传统的学科学理体系边界逐渐模糊,“界限分明”的学科体系逐渐演化为一个交叉交互的跨学科或超学科知识体系,指导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及培养模式由传统的培养专业型人才转变为培养交叉创新型人才,更为注重基础性、 开放性和多样性。 事实上,从近年来教育部推行的学科改革措施中也可以预见,未来学科的建设发展必然会呈现融会贯通之势。 在此情势下,有必要辩证看待新文科与交叉学科建设的关系,正确把握处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本文在梳理了新文科建设与交叉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后,讨论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障碍,并提出因应之策。

一、 新文科建设与交叉学科发展的关系辨识

新文科和交叉学科都是在传统学科划分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概念。 众所周知,文科涵盖“人文”和“社会”两大基本领域,根据我国对高校本科专业的学科划分,文科是文学、 历史学、 艺术学、 经济学、 管理学、 教育学、 法学等学科门类的统称。 在学科划分严格化模式下,各学科在自身分野中划定研究对象,构建自身学科理论知识体系和框架结构,逐渐演化出各具特点和界限分明的“学科国度”,相应地,各学科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均较为严格地以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不断挖掘夯实本学科深邃要义,完善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 此方式为学科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宽适的内、 外部环境,为各学科规划发展提供了指引方向。

新文科建设是在传统学科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对传统学科的划分,就无新旧之分,就不会存在新文科、 新理科、 新工科、 新医科和新农科。 也就是说,新文科是对传统学科划分的新厘革、 新改良和新发展。 当然,“新”与“旧”之间并非严格的对立关系,新文科不是完全彻底地摒弃传统的学科划分,而是“新”对“旧”的一种改良。 新文科建设的初衷和逻辑在于消除传统学科划分的种种弊端,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 具体而言,之于科学研究,在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引导学术研究迈向协作与共享,由学科之间的融合交流形成一种研究方法论上的新范式,进而培育出民族性、 世界性的思想和科学创新成果; 之于人才培养,在于弥补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上的不足,扭转价值教育上的淡漠或偏离,解决单一学科教育教学所形成的人才思维固化、 知识技术较为局限等问题,转而通过开放多元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加强人才在人文修养、 思想价值、 伦理道德、 知识技术、 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培育和认知,以培养思想、 知识和技术有机整合的创新型人才。

交叉学科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交叉学科的概念类型、 作用机理及应用价值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较为统一的辨识[2]。 即交叉学科不是单纯的学科并置和拼接,而是两个以上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相互作用、 交叉融合的过程中整合而成的一门新学科,是多种专业知识对它们共同问题的一种合理结合[3]。 显然,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同样是建立在传统学科划分的基础上的,其本质仍然是对学科建设的一种发展延伸。 与传统学科发展理念不同的是,交叉学科寄望于通过多学科的协同探究,解决涉及因素较多、 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从而实现研究的创新和突破[4]。

归纳之,新文科与交叉学科的建设都是为了实现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上的创新与突破,在发展路径上都要求学科之间破除壁垒,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使学科发展更为科学合理。 二者固然存在着许多共通点,但显然并不等于二者可以互相替代。 事实上,新文科在学科建设上更侧重理论指导,而交叉学科则是学科建设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交叉学科发展需要融入新文科所提倡的理念; 新文科建设目标的达成需要交叉学科作为其重要方式,亦即它们实质上是一种相互关联、 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 新文科与交叉学科的比较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新文科与交叉学科的比较

具体而言,第一,新文科建设对交叉学科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 新文科建设在格局、 理念和导向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方向,这为交叉学科发展过程中摆脱功利化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转而突出思想性、 价值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新文科建设对交叉学科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 新文科建设是国家“自上而下”推行的关于学科发展的教育大政方针,政府主导是其主要发展推动力,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新文科建设对交叉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应呈明显趋势。 第三,新文科与交叉学科的发展路径高度重合。 学科发展的历史是一个既存在精细分化,也存在相互整合的动态过程。 虽然分支学科大量出现,但同时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交叉学科的发展路径亦含于其中; 新文科建设旨在推动促进传统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其发展路径与交叉学科的高度重合。

二、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新文科建设与交叉学科发展之间联系紧密,新文科建设对交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的发展依然存在“缺失式”建设、 “拼凑式”建设、 “强制式”建设等问题,具体如表2所示。

其一,未充分定位交叉学科的思想价值性目标,偏离新文科建设的指引方向。 新文科建设强调价值引领、 合作精神、 创新思维、 质量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建设,交叉学科发展应重视这一命题,将其作为学科建设的使命和责任。 然而,很多交叉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初始未重视该问题,新文科建设开始后,又没有及时弥补。 如在科研中仅重视论文数量,不考虑论文的内在价值; 或者在教育中仅采用显性方式,没有显隐结合。 新文科建设所追求的思想价值目标无法在科研教学的全过程中得以体现,致使交叉学科的思想价值内涵逐渐空洞泛化。

表2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其二,在没有科学论证的情况下,盲目“拼凑式”地发展交叉学科。 原本,交叉学科应是多个学科自然有机的交叉融合,其建设路径应是通过集多元学科之思维方法,创新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解决共同的、 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但一些高校将本校科研实力较强的学科强行糅合,冠以交叉学科,缺乏前瞻性、 创新性和科学性的评估与论证。 这样的交叉学科设置从项目、 论文和师资等数据指标上看貌似强大,实则与新文科建设的初衷相悖、 与科学发展规律不符,将窒息创新的内在发展动力,导致学术与教育资源浪费。

其三,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强制式”地开展交叉学科建设。 以师资条件为例,在传统高校学科建设体制下,师资队伍往往固化为本学科内成员,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的交叉人才引进政策放开,且从事交叉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体制下的专业教师与科研人员在跨学科领域内大多存在知识储备不足、 思维方法较单一等问题。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具备建立交叉学科的条件,如若为完成“任务”或体现“政绩”强制二级学院“硬上马”,则难免导致学科的重复建设问题。

其四,没有留足时间和空间,过度开展“确定式”交叉学科建设。 交叉学科不同于传统学科,其研究对象应不囿于传统学科的研究范围,针对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逐渐形成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 这个过程应是循序渐进的,但当前部分交叉学科是以课程培训等方式快速地促进课程的统一化和标准化。 短期来看,此方式有利于快速固定交叉学科的“领地”,但从长远来看,将不利于教研人员植深学术土壤。

三、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发展的因应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具备现实需求、 生成条件和存续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交叉学科也不例外。 无论是人文社会学科之间,还是自然学科之间,抑或人文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将探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方法联系起来,有助于抓住某些复杂疑难问题的根本[5]。 因此,当学科融合可以去解决某些重要命题时,就出现了一个新的交叉学科产生的现实需求,这也是交叉学科产生的前提。 一个新的交叉学科的建设需要具备人员、 场地、 经费、 制度等多方面的条件,这是交叉学科产生的根基。 此外,发展环境是关系到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优劣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交叉学科的存续和产出。 当前,新文科建设的开展无疑对交叉学科发展的外部环境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如何借助新文科建设拓宽交叉学科建设渠道等方面的改革,有五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一是交叉学科发展应顺应新文科建设方向和改革趋势,强调发展定位中的思想性和价值性,注重在价值目标上守正创新。 交叉学科的发展若不追求思想创新和文化自信,就无法在其内涵上建立起稳固的基础。 事实上,只有观念的进步,才有社会的真正进步,通过内部发掘与外部吸收进行创新才是交叉学科内涵发展和价值定位中的因应。 这要求学术研究不能只追求“自娱自乐”,而应重视成果的价值性产出; 人才培养不能“圈地为牢”,而应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世界的价值观念。

二是交叉学科发展应遵循创新导向,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难题和挑战。 传统基础学科注重对研究对象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这是交叉学科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石,但也要清楚,创新与突破才是交叉学科根本的内在驱动力,严格拘泥于学科界限,难免会阻碍新成果的出现。 进言之,在新文科建设中推进交叉学科发展的思路,不应是既有知识存量的重组,而应是在传统学科或基础学科的理解与认知上探寻知识的重构和增加,在理论或应用上寻求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新突破点,形成交叉学科与传统基础学科共生共赢的学术生态。 这是当今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社会现实需求的外在动因。

三是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科学严谨地创造或改良交叉学科的发展机制,为其提供持续有效的制度性支持和保障。 “制度重要”这一认知已取得广泛共识[6],制度短缺或供给不足都会制约事物发展。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交叉学科建设需要确立基本标准及其规则解释,诸如设置标准、 论证程序、 人事管理、 课程模式、 考核评估、 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规定,高校应深入研究论证,革新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有效提供资源和服务保障,务实推动交叉学科制度建设,为交叉学科创造一个完整的、 有效率的、 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四是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发挥信息联通作用,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的直接后果是“劣胜优汰”,如高水平的跨学科研究不被重视、 优秀学者未能参与交叉学科建设等。 学校和学院掌握着最为全面的相关学科建设信息,是这些信息的枢纽要津,要及时、 准确地将它们传递共享给交叉学科建设者及潜在需求者,从而消除学科间、 学科与社会间的信息障碍和信息壁垒。

五是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交叉学科建设中应尽力自我节制,避免行政权力在交叉学科建设中的张力过紧或过松。 虽然行政力量干预可能在短期内会使交叉学科出现一些快速发展的表象,但长期来看,在设立条件不充分、 不科学的情况下,其必然难以持续保持产出并稳定丰富学科内涵,这反而阻碍了学科间的有机融合。 因此,在交叉学科发展过程中,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不应是一个强力的主导者,而应是一个谨慎的协调者,要帮助交叉学科进入到一个循序渐进的科学发展轨道上。

四、 结语

学科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时制宜、 与时俱进地调整才能使学科不致落后[7]。 新文科建设与交叉学科科学发展不仅都反映了学科改革的内在要求,而且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助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当前,我国交叉学科发展已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正处于由“平台搭建”阶段向“丰富内涵”阶段过渡的纵深发展期,新文科建设指明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内涵与目标,为交叉学科发展理论提供了权威的依据和标准。 接下来,关键是如何突破传统观念桎梏,在价值导向、 制度机制、 资源配置、 科学评价等具体方面探索交叉学科的发展创新。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文科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豆文科作品
艺术家(2018年7期)2018-09-22 02:09:20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超学科”来啦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