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学案例探析
——以《设计喂鸟器》为例

2022-12-18 05:17李倩李红艳
中小学电教 2022年10期
关键词:设计图鸟儿设计

李倩 李红艳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侨城小学,山东 淄博 255086)

随着教育模式的革新,教育正在全球范围内被重新定义。近几年,STEM 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下一代是教育者的终生奋斗目标。在美国,培养具有STEM 素养的人才,成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美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层次的STEM 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改善STEM 教育,以激发年轻人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在我国,这几年也在尝试推广STEM,《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M 教育、创客教育等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2018 年伊始,学校引入项目式学习,开始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以新型的教学方式探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新途径。全新的学习方式,带动了教学的多方位联动,自上而下地改变着学校教育的生态。如何将STEM 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我们不断进行尝试,在四年级开展《设计喂鸟器》的项目活动。

一、《设计喂鸟器》引入背景及意义

确定问题之前,先了解“什么是STEM?”STEM 教育融合科学、工程、技术和数学四大领域。这四个领域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独立,只有在交互和碰撞中,才能实现深层次的学习。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可以促进社会内部和谐,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小学生喜爱自然,对很多动物有天然的亲近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与行为。以此为背景确定了本项目。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入冬后天气寒冷,鸟儿觅食将存在很大的困难。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为鸟儿做些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喂鸟器来帮助鸟儿觅食?让鸟儿在寒冷的冬季有个温暖的休息站?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爱护帮助鸟类和设计、制作“喂鸟器”的欲望。

在研究之前,要先得知学生的兴趣点及知识面,以此展开研究。讨论通过什么方法保护冬天的鸟儿,制作喂鸟器成为首选,于是确定研究主题。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关于“鸟”“喂鸟器”的知识都是零散的,首先要进行的是前概念补充。于是对四年级学生对鸟类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一是研究鸟类的身体构造、不同类型的鸟嘴、鸟类生存环境与身体构造的关系、周边常见鸟类;二是在校园内或周边借助望远镜或其他设备观察鸟类,再借助网络详细了解,完成活动记录表。

在STEM 活动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喂鸟器”项目中,根据学生的调查研究,提出许多问题。这个喂鸟器有什么好处?设计喂鸟器要考虑哪些因素?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制作喂鸟器?要给鸟儿喂哪些食物?食物和鸟喙又有怎样的联系?等等。

学生经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鸟类的喙主要用来获取食物、捕捉、叼住、撕咬以及水中过滤食物,有时也用于攀登、修饰、争斗和筑巢。每种鸟的捕食习惯都与它们喙的形状和大小有直接关系。喙的多样化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这样多种不同的鸟类就可以在同一个地域中生活。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表示,喂鸟器要有喂食区、饮水区、休息区,设计喂鸟器既要考虑喂鸟器的牢固性、防水性,还要考虑环保等因素。喂食口的高度要考虑鸟的身高,站台要能承重。在选择材料时都表示选择环保材料,比如塑料瓶、易拉罐、罐头盒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鸟儿可以在盒底落脚,盒身又能像伞一样为鸟儿遮风防雨。

通过一系列的搜集和探究活动,借助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链接,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鸟类等动物的理念,进行德育教育。

二、《设计喂鸟器》教学实践过程

(一)《设计喂鸟器》教学基本信息

(二)《设计喂鸟器》的教学目标

通过让四年级学生调查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认识鸟类、进行工程设计、制造完成喂鸟器产品、测试产品、进行产品发布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逐层分析和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了解喂鸟器的工程原理。在面对新问题寻找切入点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同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体会科学和工程在实际生活中的融合方法,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的认识,体会探究的快乐。

(三)《设计喂鸟器》预设问题

1.实用性设计。要制作一个喂鸟器,首先要考虑其实用性,那么就要考虑选择一样容器来盛放食物,这个容器可以是瓶子、罐子等能盛放食物的,但还要考虑到食物颗粒的大小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喂食的食物主要以小米等为主。所以盛放食物的容器可以选择有镂空的,但不能镂空太多,至少要保证食物不漏出来。

2.材料选择。喂鸟器很多是放于室外的,这就需要考虑挡风遮雨的问题。因此,材料需要是能防水的。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材料呢?所选材料要尽可能地为鸟儿进行遮挡,也要保证食物不被雨打湿。还要考虑所需要使用的其他材料及工具,如胶枪和胶棒主要用来粘接,剪刀主要进行裁剪,等等。

3.考虑安全因素。小组合作时相互提醒与关注,尤其注意尖锐物品,如剪刀头、塑料瓶剪开的口、牙签头等,还要注意不把尖锐的一面对着人,以免出现安全事故。如确实有困难,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

(四)《设计喂鸟器》教学策略

1.搭脚手架。围绕《设计喂鸟器》项目,通过启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身边的鸟类出发,让学生按“最近发展区”建立概念框架。

2.独立探索。根据学生自身的研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计喂鸟器”“设计喂鸟器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选用什么材料做喂鸟器最合适”。通过思考,让学生自己分析,沿着概念框架继续攀升。

2.2.1 女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各指标间相关分析 从表4(见下页)中可以看出,体重与50m跑、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BMI与一分钟仰卧起坐共4组变量间相关无显著性外,其余变量间相关都具有显著性。

3.合作学习。面对每个人的思考,综合考量最合适的方案。经过小组协商,可以使原来多种意见矛盾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清晰。在共享思维的基础上,达到对概念全面、正确地理解,最终完成意义建构。

4.效果评价。通过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完成对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贡献、改进完善作品的评价。促进学生对STEM 意义的理解,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五)《设计喂鸟器》教学过程

1.绘制设计图。基于以上的研究,学生首先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喂鸟器,大部分同学在设计过程中,富有创造力,甚至加入了很多科技色彩。但忽略了其他问题,比如成本是否增加、是否具备可操作性等。绘制完成设计图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互相指出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明确评判和制作标准:一是能给鸟儿喂食,二是可以遮风挡雨,三是适当考虑外形美观。这样以任务驱动引发学生制作喂鸟器的兴趣,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想象与选择的空间。最后选择相对最优设计图作为最终设计图,进行讨论、修正、完善,形成定稿。接下来,组间展示小组设计图,并对作品进行投票,选择最实用的、最牢固的、最符合工程原理、最美设计……各小组阐述投票理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根据组间建议,各小组再次对设计图进行完善,像真正的工程图纸一样,用图片和文字明确自己想要制作的喂鸟器是什么样的。比如,每一部分用什么材料?尺寸和比例是怎样的?怎么对各部分进行粘接?包含了什么样的科学原理?通过工程图,让学生对完成整件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明确每一个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会担心学生是否具备完成设计图的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具有惊人的创造力和设计力。在STEM 课程中,教师引导小组学生共同完成,学生之间互相提醒、互相补充、互相修正,逐步搭建支架,不仅培养了交流合作的能力,而且体会了工程制作的原理。

在STEM 教学中,学生经历设计活动后要充分展示和交流,在质疑中完善。交流的过程,既是思维显性化的过程,又是思维精细化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到黑板上,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件作品,交流时能够有理有据。最终评选出最具创意设计、最合理设计、造型最美观设计。

设计是制作的前提,也是工程技术的核心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将想法呈现在纸上,促进思维的发展。

2.设计制作喂鸟器。准备好材料后,给学生两小时的时间进行制作。制作前各小组明确分工,由组长做总指挥,组员按组长的要求完成相应任务。小组成员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但每组动态又各不相同。多数小组能够达成共识,进展顺利。有一个小组因成员意见不一致,迟迟未动。有一个小组的罐头罐太过坚硬,制作过程中颇费了一番力气。各小组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修正。完成制作后,对喂鸟器进行测试。各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将喂鸟器放到鸟儿常出没的地方。测试时间为三天。学生每天自行观察、记录。三天后,发现有的喂鸟器已经散架、有的掉落、有的喂鸟器食物没有减少。各小组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二次设计。小组成员聚在一起讨论优点和不足,反思整个设计,提出改进方案再设计。二次设计时抛弃了原来的理想主义,在牢固性、轻便性、防水性上再下功夫。

通过制作喂鸟器,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STEM对科学、工程、技术和数学四大领域的融合。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运用测量、建模、论证等方法,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培养了将科学运用到工程的实践能力。

3.项目发布。作品发布会是最精彩的部分,各小组分享成果并听取他人意见,展现沟通、质疑、协作能力。在展示过程中,所有学生聚精会神,认真倾听。八组的“爱心喂鸟器”展示结束后,有的同学提出:“没有站台,鸟儿如何吃到食物?”“遮阳伞太小了,如果下雨或者下雪,喂鸟器不就被淋坏了吗?”这样的问题。九组的“环保喂鸟器”展示结束后,有的同学提出“你们的喂鸟器喂食口太小太长,鸟儿吃食很不方便。能不能再拓宽喂食口?”……学生几乎都能根据每组的展示,提出质疑,给出合理的建议。通过评价,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思维,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

(六)《设计喂鸟器》教学评价

绘制完成设计图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互相指出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选择相对最优设计图作为最终设计图,进行讨论、修正、完善,形成定稿。接下来,组间展示小组设计图,并对作品进行投票,选择最实用的、最牢固的、最符合工程原理、最美设计……各小组阐述投票理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作品发布会,台下学生纷纷提出肯定的和有建设性的意见,评价喂鸟器功能是否完善、是否满足要求。重点是喂食口大小和高度,是否方便鸟进食;防水能力是否够强,不要出现渗水、开胶的情况。

通过评价,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思维,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

借助《设计喂鸟器》这一项目,希望每个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制作、改进、实践等过程的体验,进一步了解鸟儿的生活状况,切实体会到保护鸟儿、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种子。

三、实施《设计喂鸟器》案例后的反思

(一)STEM教学要求

教师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开展STEM 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教育价值方面的考虑,教师要理解STEM 教育、理解学生、理解科学教学;基于学科整合方面的考虑,教师要具备相关学科基础,并具备探究和指导的能力;基于教学能力方面的考虑,通过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工程思维和素养;基于专业发展方面的考虑,要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发展,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二)STEM要解决真实的问题

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问题。比如“设计喂鸟器”项目,“冬天到了,天气变冷,食物减少,鸟儿们怎样解决吃住的问题?”从身边的问题出发,切实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只是根据常识就急于展开制作,设计过程有了,但缺乏前期调查和思考,活动的价值会打折,评价也会没有着力点,最终学生也不会习得多少STEM 素养。

(三)STEM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STEM 的起点并不完全是学科知识,只要有兴趣,具备探究精神就可以开展。在整个设计“制作喂鸟器”项目中,我们完全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包括制作环节,教师没有过多干预,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修正问题。只有这样,学生工程意识和科学素养的种子才能萌发,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先进教育理念的引进,要与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匹配,让STEM 教育落地生根,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设计图鸟儿设计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太庙历史文化展设计图、非洲木雕展设计图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鸟儿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让鸟儿把烦恼叼去
美国拟建漂浮城,可环游世界
嘘——谁来了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