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吉林省产业振兴的路径思考

2022-12-18 21:38苏仕喆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吉林省工业发展

苏仕喆

(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1 新阶段吉林省产业亟需优化升级

近年来,随着中美摩擦的不断加剧,西方国家奉行逆全球化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国际经济循环陷入僵化局面。国外势力企图遏制我国重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限制关键技术与关键要素的出口,这促使我国升级产业结构和转型发展模式,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为内需增长型经济,并进行重大战略布局调整。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亟待深化供给侧改革以释放庞大的内需潜能,通过产业链升级与产业结构改造,进一步扩大内需,从而使国内经济循环运转更加顺畅。吉林省作为非沿海省份,外贸占比较低,但仍面临产业升级转型的难题。吉林省应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调整原有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使产业结构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的方向转型升级,从而激活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十三五”时期,吉林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智能制造领域发展,并在冰雪旅游、生物医药、航天信息领域取得重大成果[1]。“十四五”对吉林省而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五年。在新发展阶段,吉林省要实现产业振兴,应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引导,综合解决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未来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吉林老工业基地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取得重大进展。

2 吉林省产业振兴的基础与优势

2.1 资源禀赋

吉林省具有地层发育齐全、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和种类多样等优势。其中油母页岩主要集中在桦甸、农安和汪清县境内,且绝大部分尚待开发利用,是21 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在清洁能源方面,吉林省资源禀赋较好,其中西部地区风力资源丰富,东部地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等流域水电资源丰富,风力与水力的转化与利用为吉林省再添新能源供应,沼气、太阳能、核能和地热等资源同样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吉林省依靠其富饶的耕地、矿产、能源和林业等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农业与工业,为建国初期经济增长与资本积累做出巨大贡献。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吉林省为国家承担粮食安全的重任,并以资源优势为依托打下扎实良好的工业基础,形成以矿产能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产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2.2 产业基础

吉林省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其传统优势产业如农产品、汽车、石化等在产业体系中地位重要,产业关联度高,涉及到上下游多个产业及日常生活各领域。随着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到来,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发明显,吉林省工业结构也在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吉林省拥有良好的光电子产业基础,这为未来机械智能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的前提下,吉林省涌现出红旗汽车、复兴号高铁、吉林一号卫星等标志性成果。此外,吉林省在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农机产业都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医药产业也已形成一定规模,旅游业呈良好发展态势。

2.3 科教文化

吉林省科教实力雄厚,拥有数量较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许多大型企业也设有专门研究机构,可以成为产业技术开发的主导部门。此外,吉林省拥有亚洲最大的国家级动漫产业与动漫教学研究机构吉林动画学院和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为吉林省在电影、动漫等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科教基础与文化支撑。

除科教实力以外,历史文化与自然文化为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增添了地域特色。吉林省是东北抗联主要活动地域,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开发红色旅游产业。而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与渔猎文化,则适合开发冬捕、采摘园、度假村等旅游体验项目;历久弥新的工业文化留下的工业历史遗产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工业遗址公园改建如火如荼;得天独厚的冰雪文化为冰雪旅游奠定了基础,粉雪静风气候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合适的环境。

3 产业振兴路径和政策思考

3.1 培育新兴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不能离开原有产业基础。放弃传统产业资源与脱离实际凭空发展不可取,吉林省要在整顿原有产业的基础上,根据比较优势合理确立主导产业。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由于工业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盲目脱离实业、扶持新兴行业的一刀切政策只会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造成资源浪费。制造业属于基本经济部门,是产业发展与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第三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其发展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对区域经济总量具有连锁式深远影响。国外许多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均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成功转型,并以制造业为依托迅速发展服务业,同时避免了实体经济空心化。以专注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德国鲁尔区为例。鲁尔区充分利用原有传统产业的品牌与技术优势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通过集中优化产能分布对传统产业进行资源整合与结构调整,将产业链水平提高至中高端环节。美国老工业基地匹兹堡与芝加哥设置专门机构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术知识教育,通过改进技术保持传统产业竞争力,进而推进制造业由工业转向升级为知识教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吉林省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一方面要重视各地级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不应否定任何时期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民俗,而是在根据当地优势禀赋进行产业调整的同时,对劣势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吉林省自然资源丰富,基建设施完备,产业基础良好,科教创新能力强大,具有新兴产业培养的后发优势。

培育新兴产业,要立足于原有产业基础。老工业基地第三产业的崛起,基于其底蕴深厚的工业文化与工业基础,主要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旅游业。国外老工业基地在从制造业主导转型为服务业主导的过程中,均十分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即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发展与之相配套的辅助性服务行业,进而为制造业生产效率与生产连续性提供保障服务,如信息技术服务、仓储运输服务、人力培训服务、金融租赁服务、售后咨询服务等。在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经济同时,国外老工业基地依旧努力保持、复兴传统优势工业,这不仅体现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辅相成,同时也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连接起来。工业旅游包括工业遗产旅游和工厂观光旅游。工业遗产旅游以德国鲁尔区为代表,鲁尔区通过城市改造将传统工业区与废弃工厂转换成博物馆、音乐厅、工业遗址公园、旅游娱乐园区等场所,并全面规划了连接各节点的区域性旅游路线。工厂观光旅游以法国为代表,在利用品牌吸引游客、产生效益的同时,法国企业对其品牌进行宣传。其中汽车企业和手工艺品企业的参观者最为踊跃,通过带领游客参观产品生产流程与了解相关知识,为游客带来独特的现场感与体验感。

吉林省在培育新兴产业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利用产业优势与优势禀赋进行产品改良与创新,在促进现有产业发展的同时对产能进行整合优化,保持红旗、复兴号、吉林一号等标志性产业品牌的优势,积极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将传统产业中的过剩要素转移到新兴产业中。二是主导产业优先寻找突破口,积极应用现代化“互联网+产业发展”体系将信息化技术与制造业和农业深度联合,培育产业经济增长新动力,提高传统产业生产整体质量与效率。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关注为生产性产业提供辅助作用的关联配套服务业,利用废弃工厂遗址与现有工厂发展工业旅游,发挥吉林省文化禀赋优势,依托科教方式为游客提供新体验。

3.2 打造绿色城市

打造绿色城市,要重点发展绿色产业。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转型很大程度由于城市环境容量无法承载污染,以及城市资源无法维持发展需求,维持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的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这为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经验与路径。吉林省在原有工业优势的基础上,应当发展以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兴绿色产业。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从源头上实现绿色制造,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非化石能源,逐渐替代了传统能源的主体地位。匹兹堡在转型过程中,同样注重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治理的结合,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打造绿色经济。

打造绿色城市,要重塑城市形象。现如今,对于城市竞争力的考察标准,已从吸引外来资本要素和外来入驻企业的经济水平转变为综合质量水平,因此做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打造良好城市形象与塑造良好营商氛围的关系日益紧密。芝加哥为外来企业投资发展创造环境,发放债券投资改善工业区基础设施,通过企业网络实现组织资源共享,并通过规划绿化公园区、保留文明历史建筑等城市改造举措,成功摆脱污染城市的负面形象。昔日环境同样恶劣的匹兹堡也着力于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构建文化设施,使其转变为符合现代文化观念的宜居城市。长春市于2016 年开展伊通河综合治理,将沿伊通河畔多处工业遗址改造成公园,不仅为美丽长春打造出一条绿色宜居的“生态轴”,同时也带动南部经济繁荣发展,是吉林省成效显著的河流治理工程案例。

吉林省在打造绿色城市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绿色生态新地标,利用良好的城市形象影响招商引资,提高吉林省综合竞争力与经济软实力。

2)合理利用吉林省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将丰富的风力水力资源转化为电能,大力开发沼气、太阳能、核能和地热等资源,积极推动可持续的新能源绿色产业发展。

3)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同时,凭借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深入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冰雪经济,开发冰雪产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冰雪经济格局。

3.3 完善创新机制

完善创新机制,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区域内技术要素的聚集与创新成果的涌现,要依靠创新激励机制。德国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框架,通过建立企业创新联盟,推动企业创新理念的发展成熟,进一步促进技术向可应用领域转化。匹兹堡同样建设了良好的技术转化机制,设立专门机构协助高校及研究所管理,将知识转化为可创造价值的技术,在保证科研人员获取专利使用转让费的基础上,更大地激发了学术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热情。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不仅能够增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同时也打造了全新的企业创新精神,为市场带来创新活力,进一步促进区域混合体经济的多元化。以匹兹堡最为发达的生物技术产业为例,当地的技术研发公司协助生物医药研究人员将成果商业化,政府与各大学成立以生物技术为主要投资领域的风险投资基金,从而有力地支持生物科技企业的发展。除最大化推动高校积极参与外,合理发挥政府作用同样关键。德国政府大力支持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新建与发展,进行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重的人才培养,并协助技术研发中心设立遍布全国的技术网点,促进中小型创新企业技术转化,加速产学研的有效对接。利用吉林省及东北地区的教育资源优势,政府可出台一系列激励创新的政策与机制,将“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条链接起来,鼓励龙头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引入科技创新,着力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附加值。

完善创新机制,要重点保护中小企业。在形成产业规模的过程中,健全和完善区域产业合作机制必不可少。一个区域内最具创新活力的主体,往往正是在初创期最难以续存的中小企业,因而对中小企业的保护机制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鲁尔区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构建协作关系,实现资源互通的企业网络,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稳定性。匹兹堡同样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为新企业创建提供早期资金、商务指导和管理咨询,帮助小公司实现技术转化,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度过现金流不足与经验缺乏的初创期。大企业可以与产业链上下游大量中小企业产生联系,而中小企业依附大企业发展,不仅拥有稳定的业务保障,也可以依赖大企业较高的信用,有效缓解和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大大增强了抗风险生存能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作网络关系,能使产业链环节环环相扣,资源无阻碍流通,实现风险共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合作。

吉林省在完善创新机制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吉林省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应注意其与市场的各自边界,推动其与市场之间的良性合作,同时积极建设各类研发平台与企业战略联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振兴,积极创建核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可获益的生产力。要利用吉林省的科教优势与技术优势,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格局。二是中小企业不仅是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与吸收就业人员的重要主体,更是能够带动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力量,因此吉林省应建立保护中小企业度过初创期的政策支持系统,加强构建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助机制。三是大力建设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企业孵化器作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环境与创新氛围。

3.4 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

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要培育多元主导产业。作为区域产业结构核心,主导产业在自身增长较快的同时,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就业,因此要正确选择并培养多个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吉林省的传统支柱产业是汽车、石化与农产品加工,目前正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包括:新能源汽车、生物、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型装备制造等。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业多元化和集群化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吉林省构建的新产业结构既要根植于成熟的传统制造业,也要包括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匹兹堡极力摆脱对单一产业的依赖,一直坚持以中小规模、高效率的信息化高新制造业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主体,大力培育具有专业性的现代服务业,其中生物医药、信息通讯、环境服务以及化学材料四大领域最为突出。芝加哥兴建高科技工业园区,在维护传统优势制造业的同时吸引大批高新产业入驻,着力打造以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

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要大力发展关联产业。主导产业通过与区域内其他产业部门形成较强的关联性,将自身的扩散效应传导到各行各业,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这很大地体现在关联产业配套上:前向关联产业、后向关联产业与旁侧关联产业,而吉林省内的产业链有待完善。一方面应使各部门互相关联,从而加强加固吉林省产业链与产业网结构,各环节紧密结合,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发挥供给侧的比较优势,在每一个产业链的节点创造新的创新链,从而将优势效应扩散到更广的范围,受益于整体区域。

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要重点支持基础产业。在区域产业的功能分工中,基础产业对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不应滞后于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发展。新型基础设施能够为新发展阶段中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在完善传统基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基建势在必行。“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2]。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从2020 年开始实施,加快推进5G 基础设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3]。作为区域生产、生活和社会正产运行的基本条件,新型基础产业在未来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吉林省应积极为发展新型基础产业创造条件,以形成对多元化产业格局构建强有力的支撑。

吉林省在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立足于各地区高新技术园区,选择具有经济增长潜力的新兴行业,如新能源汽车、生物、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型装备制造等,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2)积极鼓励和推动吉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主导产业,带动整个关联配套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配套设施,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3)按照“区域联动发展、产业集聚集群、产业集中连片区特色化”的要求打造基础设施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猜你喜欢
吉林省工业发展
登泰山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难忘的教诲:缅怀原吉林省关工委主任汪洋湖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