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确立”的依据和决定性意义

2022-12-18 19:30李志勇郭佳宁
新视野 2022年2期
关键词:两个确立党中央同志

文/李志勇 郭佳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党的决议的形式明确了“两个确立”,指明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 “两个确立”的历史依据

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把亿万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一次次跨过急流险滩,一次次战胜困难危机主要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确立党的核心确立科学理论指导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确立毛泽东同志核心地位、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

党没有自己的核心、没有自己的理论,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邓小平同志指出:“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加之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严重影响,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一个成熟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先后犯了一次右倾错误和三次“左”倾错误。尤其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时期,导致苏区力量损失百分之九十,白区力量损失几乎百分之百。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党有了自己的核心,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但是,全党真正认识到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大意义,并成为自觉行动,还经历了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先后遭遇了两次重大挑战。一是与张国焘的斗争。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根据局势的变化,党中央确定了迅速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但张国焘权欲膨胀,悍然南下,另立“中央”,公开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分庭抗礼。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分裂危机。在革命形势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等中央领导人沉着应对,最终粉碎了张国焘的阴谋,为保证长征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是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1937年十二月会议上,王明否定了洛川会议以来中央的许多正确观点和政策,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口号,在党内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他在武汉领导长江局期间,又屡屡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不经中央同意就擅自发表一些包含错误观点的宣言和声明,公然挑战中央权威,极大地干扰了党在华中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的工作。这种不尊重不服从党中央领导的行为,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针对王明等人的宗派主义行为,1938年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一切工作由中央集中领导,是党在组织上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各级党的委员会的委员必须无条件地执行”。[3]在纠正王明右倾错误的过程中,维护毛泽东同志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进一步成为全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经过延安整风,从中央领导层到全党都“空前一致地认识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1943年党中央确立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4]

“要始终成为无产阶级领袖,就必须一身兼备理论力量和实际组织经验”,“把实践家同理论家集于一身”。[5]无产阶级领袖既是人类解放事业的领导者,又是科学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毛泽东同志为党的主席,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七大党章写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的一切工作的方针,反对一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高度统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历史实践表明,党确立毛泽东同志的核心地位,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确立邓小平同志核心地位、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再一次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差距逐渐拉大。“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如果不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结束 “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政治风波后,总结经验教训,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6]1990年12月,他再次强调:“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7]

历史实践表明,党确立邓小平同志的核心地位,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确立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全党的核心、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由党面临的形势任务所决定的,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了的。

从历史看,一个国家的崛起和现代化进程都必须有强大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无论早期的欧洲还是后来的美国,直至一些后来居上的亚洲国家都是如此。从现实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阶段,我们面临的内外因素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这就决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都更加需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都更加需要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只有这样,党才能够统揽全局、一呼百应,形成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完成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13个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在实践中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都充分说明: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绝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问题,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8]

二 “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

“两个确立”具有深厚的历史依据,也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依据,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据,也包括中国共产党组织原则的依据,还包括中国优秀文化传承的依据。

(一)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理论依据

确立核心地位的理论依据,可从如下三个维度理解:

第一个,是唯物史观的维度。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无产阶级同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同机器大工业相联系,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要承担起改变社会的使命,就要从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就离不开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政党领导。“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9]领袖来自政党,政党来自阶级,阶级来自群众,所以领袖、政党、阶级、群众是一个有机统一体。领袖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是在群众之中的,不是在群众之上的。不能离开了唯物史观理解确立核心地位。

唯物史观承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但也重视个人特别是领袖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10]列宁也曾说过:“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11]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这样的事业离不开政治领袖来统揽全局,领航掌舵。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可以没有领袖。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12]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出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13]“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14]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历史作用。一是领航定向作用。领袖首先要解决时代重大课题,提出思想理论,指引前进方向。二是凝聚群众作用。对一个政党而言,最重要的魅力资源是领袖的力量。三是组织领导作用。领袖需要组织政党,领导运动。四是力挽狂澜作用。关键时刻,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或重大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时,领导核心要承担一锤定音的责任。

第二个,是民主集中制的维度。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民主是为了正确决策,也便于决策贯彻执行;集中是为了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一致,形成拳头。“党的历史表明,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和核心,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大问题。”[15]

确立核心地位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党内民主。”同时强调:“当然,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听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最后总要作出决定,这个决定权就在党中央,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我们这么大一个党、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党中央定于一尊的权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不休,不仅会误事,而且要乱套!”[16]要做到正确集中,就必须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当然,核心不意味着无限权力。习近平同志说:“核心并不意味着无限权力、任性决策。对此,我始终是头脑清醒、态度如一的。实行主席负责制,不是说什么事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17]党的领导核心也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作用,遵守集体领导制度,遵守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法治原则。[18]

第三个,是文化传承的维度。历史文化对现实政治产生着重要影响。“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19]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也是理解“两个维护”的一个重要维度。从秦统一中国,“大一统”就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最重要特征,“大一统”以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为基本前提。中国历史表明,什么时候中央政权有力量,什么时候国家就统一,百姓就安居乐业;什么时候中央政权软弱,什么时候就会外地侵入、内部分裂。纵观历史,对中央政权危害最大的,莫过于地方坐大以及内生分裂,确立核心是遏制地方坐大和内生性分裂的最有力武器。

(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而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就在于“置于现实基础之上”。[20]“置于现实基础之上”而不是抽象的原则之上,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什么是“置于现实基础之上”?一是具备社会主义的现实条件,即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包括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经济危机的大规模发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二是要认识到这样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创立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资本主义,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在此基础上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分析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从商品出发,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最终得出结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科学社会主义是“置于现实基础之上”的,但是现实是不断变化的。在列宁看来,“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21]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就要实现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过三次飞跃,飞跃的条件是什么呢?第一,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解决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第三,有系统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来分析中国社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推进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既包括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创立,也包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回答“‘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往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历史进程中,党坚持人民至上,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许多原创性思想,推动了新时代变革性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更高水平。

三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期,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对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伟大旗帜

毛泽东同志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23]党的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取得胜利,靠的是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认识。《决议》用“十个明确”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基本点。形象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艘巨轮,第一个明确强调船员团队最重要,船长最关键。中间八个明确,也可以看成是这一伟大航程中的基本要求,包括目的地、路线图和时间表,以乘客为中心的宗旨,航程总体安排;也包括动力要强劲、规则要遵守、燃料要充分、船体要结实、环境要关注的具体要求。第十个明确,强调以高素质的团队引领航船不断前进。另外,《决议》总结了新时代取得的十三个领域的认识成就,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才有了旗帜引领,才能坚持正确方向。

(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24]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一切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只有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中国“复兴号”才能有领航人、掌舵者。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勠力同心、共同努力,才能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因此,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才能团结各族人民,才能凝聚起全党全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才能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大踏步前进。

(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等构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包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党的精神谱系,包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强大动力,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振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只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从理论上明确“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握“国之大者”,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两个确立党中央同志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两个确立”和“两大奇迹”的内在逻辑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