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利强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山西 阳泉 045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既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又能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此,生态文明战略已经成为矿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1]。面对这一宝贵的历史机遇,阳泉市积极开展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并且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矿业遗产本身所具备的特殊性,仅仅依靠原封不动地保存并不能有效展现其社会性、科学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等特征,尤其对部分受到损毁的矿业遗产,需要进行修复才能进行保存与展示[2]。部分矿业遗产的文化元素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方能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点,进而促进矿业遗产所在区域的资源型经济转型,最终摆脱由于矿产资源枯竭造成的经济发展困境。2018年,作为“中国煤炭工业活标本”的阳泉三矿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并依托“工业遗产+”积极推进煤炭工业文明遗址公园、煤炭工业博物馆、煤矿工人纪念碑等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可以看出,阳泉市矿业企业正积极抓住转型机遇,以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为切入点,坚持生态文明战略定位,努力蹚出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
坚持以生态文明战略为指引,阳泉市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实现绿色生态转型,而且赓续了红色革命精神。
近年来,阳泉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京津冀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造林绿化工程、矸石山综合治理等项目的实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保护矿业遗产和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2020年,阳泉市加大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投资力度,京津冀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投入资金约3.3 亿元,截止年底,已经完成修复总任务的107.8%,148座煤矸石排矸场全部治理完毕。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的阳泉三矿,以东丈八井(阳泉三矿二坑)遗址、贾地沟矿井遗址等矿区和厂房为基础,筹划建设煤炭工业文明遗址公园等项目。阳泉市矿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而且有利于阳泉市在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中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探索一条符合阳泉特色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新路,实现“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阳泉市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有助于矿业企业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阳泉市矿业遗产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保存相对完整,拥有大量的老旧建筑物、矿井遗址,为矿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同时,作为文化古城,阳泉矿业发展史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深深地印刻在历史档案和文化习俗当中。将矿业遗产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行保护与开发,把阳泉市矿业遗产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娱乐餐饮、物流服务、技术创新、创意艺术等为一体的新发展模式,必将加快阳泉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塑竞争新优势,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的目标。
作为“中共第一城”,阳泉市红色历史文化对于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党的文化建设拓展了新领域。194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出指示,号召全党全军迎接革命最高潮,晋察冀军区集中五万兵力发动正太战役,并于5月2日创立第一座地市级人民城市——阳泉,随后用阳泉丰富的煤铁资源支援解放战争。阳泉的矿业发展与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我国的解放战争与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自阳煤集团成立以来,累计生产煤炭20 亿t以上,上缴利税2 000 亿元以上,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对阳泉三矿为代表的阳泉市矿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开发,能够继承和发扬阳泉特有的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阳泉市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矿业遗产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开发建设进度与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3]。
素有“煤铁之乡”的阳泉市,煤炭开采可以追溯到宋朝,几百年的矿业开采不仅使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尴尬处境,而且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因此,对矿业遗产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阳泉市对矿业遗产的生态保护以简单的填埋为主,尽管这样可以对已经受到破坏的地质地貌进行修复,但却没有与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生态保护创新意识相对淡薄,不利于阳泉市矿业遗产多元化生态保护,特别是环境治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协调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尽管阳泉市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从长远战略规划层面上来看,仍然存在僵化单一现象,容易造成保护开发项目的同质化竞争,以及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另外,在规划设计时,更多地偏重于经济效益,保护开发项目呈现出功利性、片面性和盲目性等特征,对矿业遗产中无形的、深层次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挖掘不够。另外,由于商业性需要,较少考虑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和人文情感,违背了矿业遗产生态保护与开发的人文主义情怀。
阳泉市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较少有企业和社会资金的参与,民间公益组织的资金投入更微乎其微。不仅如此,相较于其他历史古迹,矿业遗产中厂房、矿井、学校、宿舍、档案馆等遗迹较为分散,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对保护与开发的资金投入要求更为复杂。在资金运营方面,由于大多数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以政府为主导,在资金运营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缺乏市场监管,效率低下,导致一些项目由于进程缓慢而最终搁浅。
事实上,工业革命曾经为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各种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冶炼加工,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些因矿产资源而兴起的资源型城市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转型发展。通过多年努力,国内外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功转型经验,可以为阳泉市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提供丰富的思路和措施启示。
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属于工业遗产范畴,是人类工业文明的重要遗迹。2003年《下塔吉尔宪章》中指出,这些遗存包括建筑、厂房、机械以及基础设施,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象征,英国铁桥峡谷成为世界上第一例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20世纪70年代,英国对铁桥进行了修复与重建,形成以乔治铁桥博物馆群为中心的世界工业展示厅。通过对破坏的当地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开发,铁桥峡谷的自然环境已经得到全面修复,形成集博物馆、工业纪念地、工业建筑、鼓风炉等为一体的工业革命遗址纪念地。
德国鲁尔区曾经是“德国工业的心脏”,在煤炭、钢铁、电力等领域引领着德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工业发展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德国鲁尔区开始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进行工业结构调整,采用“博物馆式更新”等保护与开发模式,形成集博物馆、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生态区域,既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又保留了历史记忆,使鲁尔区重新焕发出活力。
2004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国家矿山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近年来,随着国家矿山公园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各界通过建设规划、评价保护、旅游开发、景观设计等方面为矿山环境保护和开发建设提供创新路径,推进国家矿山公园的健康发展。
首云国家矿山公园是目前国内少有的矿业旅游主题公园,前身是北京首云铁矿。通过长期覆土植被的修复工程,首云国家矿山公园种植了大量的鲜花绿植,起到了防尘固沙的功效,为矿山公园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并且将铁矿作业与主题旅游相结合,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旅游的场所,而且成为科研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矿业遗产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资源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融合与统一。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是山西同煤集团以晋华宫矿“煤都井下探秘游”项目为依托,依靠悠久的采煤历史和侏罗纪煤层地质奇观,成为国家及山西省重点支持的云冈域旅游景点。它开创了煤矿转型发展的先河,积极开展生态恢复治理,利用井下废弃巷道建设井下探秘游,处理矿井水形成晋阳潭湿地生态区,治理煤矸石山建成仰佛台景区,关闭工业广场形成工业遗址区等,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提高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对国内外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成功案例进行剖析与总结,有助于阳泉市结合自身矿业遗产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保护与开发路径。
针对阳泉市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的成功案例,阳泉市应当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发力,统筹规划、多措并举,使阳泉市矿区闲置、废弃的遗产遗迹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阳泉市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矿业遗产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与开发意识,这是科学开展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前提条件[4]。德国鲁尔区也曾经历过再工业化、去工业化到新型工业化三个发展阶段,同时也代表着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演进与深化过程。目前,阳泉市矿业遗产只有不断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进行创意保护与开发,才能实现新型工业化阶段的目标。
1)通过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评价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将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列为政绩考核重要指标,让政府重视矿业遗产生态保护与开发工作,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行动指引,加大力度推进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各项工作。
2)阳泉市可以出台关于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的相关制度,使社会公众深刻认识到矿业遗产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紧密关系,增强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在进行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阳泉市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应当根据矿业遗产在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基础、地理分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战略规划,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由于阳泉市矿业遗产大多以煤炭企业和钢铁企业为主,因此不可移动的遗产遗迹较多,占地面积较大,且以厂房和矿井为主,这些设施设备从生态环境、经济技术等方面都较难处置,应当积极推行生态文明战略规划。在战略规划时杜绝千篇一律,重点关注矿业遗产的生态特质,将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整体规划、统一设计,把矿业遗产打造成为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如遗址景观公园、矿山公园、博物馆等。
1)对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进行顶层设计。阳泉市应当对矿业遗产进行全面规划和整体设计,形成集中治理、创新开发、景观园林式建设的思路,积极推进矿业遗址的生态恢复治理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尤其注重生态效应与矿业遗产改造的协调统一,实现矿产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
2)与红色历史文化相结合。通过对阳泉市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将矿业废弃的建筑、矿井等遗迹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积极打造具有红色历史文化的矿山公园、博物馆等,成为阳泉市矿业遗产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国共产党“最后夺取城市”形势下建设的第一座城市,阳泉市的红色历史文化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红色历史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是无数革命先辈在革命和建设中留下的珍贵的历史遗存与财富,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价值。将阳泉市矿业遗产与红色历史文化进行结合,能够形成鲜明的特色文化内核。
3)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多元化。阳泉市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应当摆脱传统的单一发展模式,跳出传统发展的束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智慧型”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矿业遗产的创新高质量发展,真正激发出阳泉的城市活力,发挥矿业遗迹的资源优势,占领智慧旅游新高地。
阳泉市应当进一步明确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和旅游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在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中的职责,使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协同配合。鼓励矿业企业、文化创意企业、旅游企业、档案馆、博物馆、高校等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促进各行业、各类机构的多元投资,构建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平台和途径,使民间资本踊跃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资本,确保阳泉市矿业遗产得以高效保护与开发。
阳泉市矿业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我国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独特的矿业文化,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矿业遗产不仅体现在厂房、矿井等历史遗迹中,而且深刻地融入到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通过阳泉市矿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坚持运用生态文明战略,既能够彰显矿业遗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又可以通过红色基因的传承体现强大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