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制造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12-18 15:55盖心雨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山西省制造业人才

盖心雨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12)

引言

在2020年山西省企业100 强中,制造业企业占比最重,共47 家,同时也是对净利润贡献最大的行业。因此,必须重视制造业对山西省经济的主引擎功能,走好转型升级之路,推动制造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1]。

1 山西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2021年上半年,山西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率为44%,比2020年同期提高了32 个百分点。在31个制造业行业中,19 个行业的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其中纺织业、有色金属、酒类、饮料和精制茶、化纤生产等增幅达到一倍以上。同时,民间投资比例持续升高,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9%,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达到81%。另外,正在进行的制造业施工项目超过1 800 个,新增项目569 个,投产项目226个,增幅均超过10 个百分点,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占总投资额的85%,发挥了显著的支撑作用。

2 山西省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

2.1 质量管理流于表面,“工匠精神”稀缺

目前,部分山西省制造业企业没有形成注重质量的经营理念和模式,质量管理浮于表面,将注意力集中于扩大生产线,出现重规模轻质量的局面,很少企业可以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形成竞争优势。同时,制造业企业缺乏“工匠精神”,做不到对产品质量管控精益求精。对产品不断雕琢、不断完善,具有“匠魂”的企业很少。生产环节粗放、忽视后续维修、简化制造流程,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的企业频频出现,只关注短期利益,无法在长期的经济竞争中取得胜利[1-2]。

2.2 本土品牌意识薄弱,营销手段单一

山西省现有的制造业品牌中,虽然存在对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产品,但在总体上,与经济更为发达的省市存在较大的差距。山西本土品牌的综合实力较弱、品牌价值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无法出现如海棠洗衣机、云岗啤酒、环球自行车等曾红遍全国的“山西造”。且对现有的品牌来说,大部分企业没有掌握成熟的营销理念,营销只集中于某一个方面,或是对其他企业成果经验的简单复制,缺乏创新。

2.3 技术性人才缺失,工人青黄不接

制造业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不止出现在山西省,也是全国的难题。弹性工作、收入较高且门槛低的行业如外卖、自媒体等职业的出现,使制造业面临着用工荒、招工难的困境。一方面工作时间不够灵活,工作内容机械化,缺乏创造性和能力提升空间。另一方面福利待遇不具备竞争优势,有一定技术门槛,晋升空间有限。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偏见,职业学校的报名人数出现断崖式下跌,出现了用工缺口。同时,“夕阳产业”大多是传统制造业,发展前景不被大众看好,造成了高端技术型人才的严重流失。

2.4 规模小创新弱,传统行业占比大

就2020年山西制造业企业100 强情况来看,平均营业收入57.09 亿元,不足中国500 强平均营业收入(748.4 亿元)的十分之一,且没有一家企业营业收入上千亿。标明研发费用的75 家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为1.30 亿元,而中国制造业500 强平均研发投入16.03 亿元,是山西省制造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的10 倍以上。入围企业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传统制造业行业,贡献了营业收入、净利润的70%以上。山西制造业暴露出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偏弱,传统行业占比大等短板。

3 山西省制造业发展面临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山西省各级政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亮点频现。在202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力筑牢根基,助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发出征集山西省制造业领域重点产业链条对接合作需求的通知,深度挖掘产业和技术合作潜力[3]。同年8月,山西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山西省创新生态的指导意见》,聚焦山西制造业参与全球竞争需要解决的重点技术难题,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对其中先进的制造业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增量支持。

4 促进山西制造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4.1 加大制造业数据要素投入力度,完成制造业数字化升级

当前,随着工业社会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如何在数字时代适应数字化生存,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数据要素投入主要通过两方面:从内部直接用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从数据提炼出信息、信息升华为知识、知识转化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从外部与金融业融合,间接改善制造业融资环境,数据要素向金融业渗透,通过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服务产品的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有效缓解制造业的融资约束,扩大资金支持。

4.2 多措并举加深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低成本战略是运用最频繁的战略,但这并不是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而服务化转型则具备了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企业在向客户提供与其产品相关的各种服务过程中,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提升了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程度[4]。制造业服务化是从价值链上游向下游延展的过程,可以实现制造业的价值增值,解决其从大到强的转型困境。

4.3 建立有效的制造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破解“用工荒”难题

1)需要“开源”,加大对各高校、职业学校以及企业制造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对高端技术人才,提高其在产品研发、设备改进、生产流程、成本管理、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与国际水平接轨。对基础性技术人才,则要加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需要“节流”,努力消除社会对于职业教育人员的成见,改善制造业技术人才的薪酬待遇、扩大晋升空间、加强职业培训等,切实提高制造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才能行之有效地减少人才流失[5]。此外,政府还应做好人才统筹工作,科学统计山西省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规划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为制造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山西省制造业人才
人才云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