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笑喻悲
——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2022-12-18 15:32:02杨亚楠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3期
关键词:周星驰后现代主义动作

杨亚楠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当今,电影作品数量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周星驰的影片却总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触动,新拍摄的影片能让观众眼前一亮,之前的作品,观众每一次观看也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这种自成一派的电影风格,或许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他从小就生活艰苦,再后来父母离异,生活拮据,长大以后为了谋生,在电影里跑龙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正是由于他能够从真实、客观的日常生活中获得有别于他人的人生体验和独特感受,所以他才能够把对于生活的真谛以精妙的电影手法呈现出来,与观众交流,与生活和解。人们都说一本优秀的著作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作者对这个社会和世界的看法、感想,那么,一部电影的主题思想也是导演想要向观众表达的内容。

生活坎坷和辛酸,影响了周星驰的性格和对社会的看法与评价。周星驰以电影的方式来向世人传达他对社会的看法、评价。周星驰在电影中凭借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设置、主题思想的表达等艺术手法来呈现影片的内涵。周星驰的电影在为观众建构一个喜剧世界的同时,还在背后表达了对观众以前思想认知的一种颠覆和否定,从而达到了对现实的质疑和追问,以喜剧的形式传递人生的哲理,这无厘头式的创作风格恰恰符合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 后现代主义与无厘头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却不是简单地对现代主义的衍生和发展,而是相对于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叛和解构,反对现代主义所提出的“中心”。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杰姆逊,他提出了“多中心乃至无中心”的观点。从文化意识层面来看,中心内容由精英文化转向了平民意识,使用反讽、调侃等手段来表达多中心的主题,塑造具有差异性的形象和不确定的形象,这是对后现代主义电影广义的理解[1]。狭义上则是对应中国学者尹鸿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概念,即对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的疏离和拆解,对任何现象产生怀疑、进行反思,使电影显出前卫立场[2]。

周星驰的电影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无厘头风格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无厘头对影片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解释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总会给人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无厘头原是广东地区的方言,主要是用来表达一个人言谈举止不能够被常人所理解,前后言行没有逻辑性可言,没有明确的目的,常常出乎意料[3]。这样看来,无厘头文化应属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衍变,体现着后现代思想的个别特征,如无目的、中心多元化、易发生意外等。这其实是对现代主义或传统认知的一种拆解或颠覆,通过调侃与暗讽,达到表达事物本质的目的。

2 平民意识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20世纪90年代,中国香港正处在社会发展低迷的阶段,客观环境对于人的心情、认同感等主观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人们为了消解不良的情绪,就借助喜剧电影获得精神慰藉,通过电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达到情感共鸣。周星驰的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首先体现在了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影片中的人物是叙事情节的线索,是矛盾冲突的集中点,是影片造型的基础。优秀的电影总是能够在作品中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中的至尊宝、《喜剧之王》的尹天仇、《唐伯虎点秋香》的唐伯虎,导演通过具有丰富内涵的语言、幽默夸张的动作以及能够体现时代特征的服饰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1 朴素对白暗含生活之辛

电影对白是有声语言的重要部分之一,对白可以很好地反映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影片中出自平凡人的朴素对白,能让观众正确、深刻地理解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刻地体会影片主题[4]。在《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的结尾,拥抱夕阳大侠的女子看着孙悟空远去的背影说“那个人的样子好怪”,夕阳武士抬头答道,“我也看到了,他好像一条狗”。这句话不但具有深刻的内涵,也与片中开头的一个场景相呼应,那就是在盘丝洞里至尊宝向紫霞讨要月光宝盒的片段。至尊宝向紫霞讨要没有结果,便请求紫霞在离开的时候把他也带走,然后紫霞便让至尊宝蹲在地上学狗叫,讨她开心,这一处情节为结尾埋下了伏笔。“他好像一条狗”,短短的六个字,道出了人生的无奈,以武士的口吻表达了对自己生存状况的不满。要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就必须将牛魔王打败,但是至尊宝的身份和他所拥有的武力值,与牛魔王是天壤之别。人生总是充满矛盾的,如果想要打败牛魔王就必须带上紧箍咒变成孙悟空,当变成了孙悟空,就得忘了人间的七情六欲,得不到心爱的人,只能与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经,为了人间的大爱,放弃自己的小爱。生命中有许多我们不想做却不能不做的事情,也有很多我们不能做却很想去做的事情,如此反复往来罢了。

2.2 细微动作隐喻人生辛酸

动作是组成电影镜头画面语言的一部分。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平凡小人物的动作或许没有动作片那么夸张,但是对情感的表达仍然有很大的作用。

以《喜剧之王》为例,这部电影是周星驰从演员向导演转型的作品,具有周星驰惯有的无厘头风格。这部剧中的尹天仇是善良的、敢于追梦的,梦想成为一名演员却始终只是跑龙套,不论是生活中还是事业上始终不得志,但遇到了自己最想守护的人。他的遭遇映射到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普通人[5]。在这部影片中最能触动人泪点的片段就是尹天仇与柳飘飘说出“我养你啊”的那段情节。在这段情节中,没有过分夸大的动作,人物表情动作寻常,然而就是这些看似寻常的、不引人注意的动作,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尹天仇尴尬地笑了笑,这个动作表现了尹天仇复杂的内心活动,自己眼前有着如此美丽的女人,但现在连自己的衣食住行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如果真的和她在一起,拿什么来养她。尹天仇意识到自己一事无成,没有任何能力来养活心爱的女人。作为一个小人物,无钱无权无地位,遇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时,才发现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资本去拥有它,这便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其次,尹天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力屏气使得喉结向下坠,并抿了抿嘴,然后喊出那句著名的台词“我养你啊”。这些细微的动作都是对一个内心自卑的、生活贫穷的人的真实写照,在对心爱的女人作出承诺时,没有一个有钱人、自信的人会有尹天仇的这些动作。最后,柳飘飘在回答尹天仇“怎么了”并点着一支烟的时候,头向后半侧转了一下,这些动作虽然表面看上去不在乎,但表现了她内心的自卑和夹杂着的紧张、激动,在社会地位低下时遇上了自己爱的也爱自己的人,这无关金钱、无关利益。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在遇到真爱时不由自主地做出的,也许两人都在叹息自己身份地位的卑微。

3 拼凑戏拟的情节结构设置

周星驰电影的情节安排总是颠覆大众既有的逻辑认知,又十分符合港式喜剧电影的特点。表层的情节总能在当时让观众开心一笑,但是如果深层解码,就会发现其中的独特内涵,因此人们在各种视频网站观看周星驰的电影总会看到有关“初看不知剧中意,再看已是剧中人”“以前少年不知愁滋味”等相关的弹幕和评论。对如今一些流于表面、只追求商业价值的新电影,周星驰的电影的情节设置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3.1 情节与音乐相结合产生悲剧之意

音乐出现在电影里,为电影增加了艺术元素,使电影在视觉效果的基础上加入听觉效果。电影中无厘头式的情节拼凑与音乐完美结合,被恰到好处地运用在电影里面,对电影中人物心理活动、环境渲染、主题思想的表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为电影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使电影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增强了电影本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6]。

影片《功夫》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的故事,整个影片的剧情通俗易懂,同时,导演通过富有内涵的情节设计来表达主题,并合理地使用背景音乐,让音乐参与影片的叙事,对情节的发展和氛围的渲染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部电影中对背景音乐的使用可圈可点。尤其是在斧头帮将鳄鱼帮铲除之后,使用了具有爵士风格的音乐《我不入地狱》,生动地传达出斧头帮横行霸道的特点,再加上此时他们的舞蹈动作和行为活动,更加具有了黑色幽默的特点,同时也是对这种黑恶势力的抨击和讽刺。欢快的背景音乐和血腥暴力的动作形成鲜明对比,将恶势力横行霸道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使观众情绪激昂。《功夫》不仅是通过人物的对白、动作表现等方式来表现人物、凸显主题,还将音乐与影片情节配合得恰到好处,使音乐与情节相得益彰,充分表达了正义信念压倒邪恶念头、伸张正义力量的电影主题。

3.2 情节与画面结构相结合表达思想内涵

周星驰的电影内涵丰富,是导演以认真的态度和对艺术的崇尚创造出来的优秀作品。在有些周星驰的电影中,情节的前后编排貌似不符合逻辑,有些镜头画面也是打破常规,其实是导演通过对每个镜头中的场景的精心设置来表达情感,埋下伏笔。例如《喜剧之王》的开场,尹天仇面朝大海喊出“努力”“奋斗”,波涛汹涌的大海再加上浪声,使得台词更具有生命力,让观众感同身受。在整个画面中,尹天仇所占的画幅比例是很小的一部分,他位于画面的下半部分中间的位置,剩下的画面则全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给观众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一个心中怀有梦想的人在大海面前却是那么渺小,这幅令人斗志昂扬的“海面喊话图”为整部片子奠定了基调。在片子结尾的时候,吴孟达饰演的卧底角色来到了一个犯罪嫌疑人的家做交易活动,以便找到证据来逮捕他们。此时,摄像机处于墙角一处,以俯拍的形式展示画面,镜头犹如一个监控摄像头。用这个镜头拍摄角度来表现违法者的不正当行为,说明虽然违法者无视法律的存在,可最终也逃不过“天眼”。

4 多元主义下的主题思想表达

主题是电影作品的灵魂,是情节发展的核心。影片中的所有元素都在为主题服务,每一部影视作品的主题都渗透着导演或编剧对社会的认知,通过声音、画面等间接地传递给观众。经典的影视作品之所以能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其表达的主题思想是耐人寻味的。《泰坦尼克号》杰克与露丝的爱情让人回肠荡气;《阿甘正传》中阿甘的经历感人肺腑。而周星驰的每一部作品的主题同样引人深思,如关注小人物命运、探讨爱情的真谛、生态保护等。

4.1 探讨永恒的爱情观

周星驰在电影中会用许多幽默的元素或方式来推进影片的发展,而真正作为电影发展脉络存在的依然是爱情故事。爱情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在他的电影中也展现着爱情故事,《功夫》中的阿星与哑女有情人终成眷属,《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与白晶晶、紫霞仙子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而《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和柳飘飘,更是一对让人难以忘怀的银幕情侣形象。柳飘飘是一名舞女,但她不懂如何逢迎客人,而尹天仇是一个教人表演的跑龙套的演员,柳飘飘不断向尹天仇学习,最终成为当红的舞女。在柳飘飘的工作和生活中,从来不缺男人,但他们总以金钱和身体作为交换条件,来寻找一时的乐趣,没有付出真实的感情。但是尹天仇不同,他虽然没有像柳飘飘的客人那么有钱,但是他乐观、向上、坚持梦想的品质感动着柳飘飘。她明白倘若与他一起生活,虽不会富足,但一定是彼此坦诚相待的。在尹天仇说出“我养你啊”之前,尹天仇心里是复杂的,“我是一个跑龙套的人,我怎么可能配得上这样如此美丽的女人?”而柳飘飘听到那句话之后,内心的感受也是复杂的,“我是一个舞女,我会配得上这样心中充满梦想的人吗?”以至于在最后,柳飘飘坐在出租车上哭到撕心裂肺。尹天仇和柳飘飘同为社会中的小人物,心中充满了自卑,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任何利益之间的牵绊,不以金钱为基础,只是爱情。这是周星驰电影想表达的后现代主义下的爱情观,简单朴素,但也是最真实的,不要海誓山盟、天地为证。

4.2 诠释人性中的真善美

周星驰的作品中总是将“人之初,性本善”体现出来,将喜剧的主题升华为人文关怀。在《功夫》这部作品中,周星驰一贯的无厘头风格被淡化,而将人性很好地融入电影中,将人性中的善良品质诠释得很完美。周星驰饰演的小混混阿星在小时候也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看到黑社会的一群青年在欺负一个哑女孩,他挺身而出,却被暴打了一顿而且遭到了侮辱。长大后,因为人性中的善,他激发出勇气,向火云邪神发起了挑战。他以绝对的优势使火云邪神投降,但火云邪神投降后竟然偷袭他。此时,阿星面对的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而且他的功力足以打败火云邪神,但他对火云邪神报以宽容的态度,没有杀死对方。人性中的善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他人,使善意得到无限的延展。

周星驰的电影一贯关注小人物,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深刻、细致的描写。《武状元苏乞儿》中,苏乞儿被流放在街头,而且被人打断全身经脉的时候,他处于一种完全绝望的境地,于是他产生了一种逃避、自卑的心理。但是苏乞儿绝不是自甘堕落、不求进取的人,当他遇到挫折与不幸的时候,坚韧这一高尚的品格被完整地表现出来。虽然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带有一些悲剧色彩,但影片主题传达了正能量的思想。这种颠覆传统的表现手法,将后现代主义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7]。

5 结语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周星驰的电影以他独特的喜剧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将人性这个千百年来的话题幽默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观众在看周星驰的影片时,一开始总会被他的无厘头弄得捧腹大笑,但结局总是被感动、引人深思。虽然无厘头是他影片的最大特色,但人们不要总是局限于这种想法去看待周星驰电影,应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了解周星驰的电影[8]。他所扮演的或者所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非常生动形象,主题也意味深长,或是关于小人物,或是关于生态环境,或是关于爱情,或是关于父子情、兄弟情。在周星驰的每一部作品中,其实总是能够看到周星驰的现实生活的缩影,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对白及每一个情景设置都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周星驰的近60部电影作品,都是以电影虚拟环境的喜剧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的悲剧内涵,表现出浓烈的后现代主义特色,绽放出历久弥新的光彩魅力。

猜你喜欢
周星驰后现代主义动作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 06:29:26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现代装饰(2018年2期)2018-05-22 02:50:47
动作描写要具体
周星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长江丛刊(2017年22期)2017-11-24 23:09:01
周星驰 岁月没有饶过我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 03:58:21
从周星驰电影看香港无厘头电影的发展史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