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天一 隋月皎 卞 镝 王 鹰 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思政工作,从古至今,从未间断,汉·王充《论衡·感类》记载:“太戊思政,桑谷消亡”。《隋书·循吏传·柳俭》记载:“时高祖初有天下,励精思政,妙简良能,出为宰牧”。近年来,思政方面的教育更是越来越受重视。 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院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才培养基地,应该坚定不移地高举社会主义办学旗帜,秉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方针,努力开展好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的协同发展[1]。2018 年 6 月,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2]。2018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时再一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教育之魂,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抓住这一根本与灵魂,贯彻并践行于整个教育环节[3]。
随着中央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课程思政” 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之中,与之前的基础类“思政课程”不同,虽均属于高校开展思政教学的方式且二者的目的均为育人,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有明显的区别,“思政课程”为思政专任教师开展的教学工作,大多归属于马克思学院,其重点教学及讲述的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基础课程。而“课程思政”的教学重点及特色为将思政元素及知识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学及影响,达成思政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专业技能。
因此,“课程思政”作为目前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如何加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充分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方针,是目前高校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的重大挑战。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属于预防医学领域,主要研究机体与膳食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膳食对人体身体健康的影响、作用机制,并且根据理论基础总结并提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等措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所以,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不仅隶属于自然科学,更归属于社会科学,它包括2个息息相关但却各自独立的学科,分别为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营养学部分包括营养学基础、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养、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以及分子营养学与营养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部分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食品安全性风险分析和控制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从课程内容上来看,2个部分的内容在食品安全、食品营养、保障并提高全民身体健康方面形成了完整、全面的知识框架。
专业知识是学生未来开展研究和工作的基础,而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之中,实际上是将专业课程作为实施思政课程的载体,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无形地掌握思政知识元素,此种结合可以将专业课程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也逐渐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趋于均衡。因此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建设就是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作为教学载体,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课程目标、内容、评价等教学环节,不断规范、更新课程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稳健、全面地学习、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品质的人才。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设立与实施,不仅要在知识目标方面确定重点学习、掌握的知识点,更要在情感目标方面确立预期达成的教学效果,就此门课而言,使学生注重日常食品的营养搭配,重视食品营养安全的同时,更能够深层次地思考人生、重视生命的意义。
2.1 组建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思政团队 加强教师思政培训 课程思政的主体在学生,也在教师本身,课程思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确保课程思政的顺利进行,并且取得课程思政的良好效果,首先,针对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这门课程应该专门组建课程思政团队,团队成员应包括专业思政课程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教师,长期从事食品营养与卫生工作的社会实践者以及负责课程效果反馈及总结的教师。专业思政课程教师可以借助自身多年的思政知识积累,向专业知识教学教师传授相关思政知识,长期从事食品营养与卫生工作的社会实践者可以通过自身多年的临床、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以及老百姓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社会性食品营养与卫生相关问题进行总结,与团队其他教师进行分享,而负责课程效果反馈及总结的教师可以总结专业知识教学教师的课堂效果并及时反馈问题。因为不同年龄的教师对思政知识的传播态度和方式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团队还应包括老中青三代。通过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的合理组建,使得课程思政教师能够保证思政教学的需要。
有了教学团队作为根基,就应使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与团队相匹配,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内容的传播者,其育德的知识、理论、方法以及主观能动性是确保课程思政稳健实施的基础,教师的思政知识应准确、丰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多设立思政相关的培训项目,组织高校教师学习思政课程,并可邀请思政方面的教育专家或已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课程思政开展的技巧,而高校教师自身应加强思政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应在吸取教育专家以及教学名家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承接课程的特点进行补充及创新,在学校的支持这一外在条件和教师自身努力学习提高这一内在条件的支撑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将事半功倍,也可以进一步推进教师真正创建出具有自身及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2.2 深度挖掘时代热点 实现思政与社会热点的有机结合 新时期,我国“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为: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人们的思想认知水平以及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励人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与社会充分接轨,而不是脱离实际去学习。
高校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外,更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方面的知识更加繁多且复杂,如何从众多知识中梳理出重点受社会关注且贴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出的“健康中国”战略理念的内容,是值得授课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多为“00后”,其对社交媒体关注与利用的时间较多,因此,根据其自身发展趋势,结合课程特点,教师应与课程思政团队多关注时下最受关注的人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热点问题,并将部分热点问题与教学相结合。一方面,社会热点是学生相对关注的话题内容,较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社会热点的出现即证明该类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且急需吸取广大群众的知识和力量去讨论及解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5],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实践价值,给予学生充足的动力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3 丰富课程内容 引入实例加强课程思政的辐射范围 开展课程思政的工作若是没有趣味的课程导入,没有丰富的课程内容,只是为了将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而被迫开展,那么“课程思政”的实施就显得过于生硬, 因此,只是简单将思政加入专业知识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将二者充分、有机地融合,实例的引入必不可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国家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历史问题进行背景描述,引发学生的共鸣,同时,也可以通过背景问题的相关描述,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以及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课堂接受度,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其爱国情怀的培养与加深。
2.4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足的准备已为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而如何顺利地实施教学,如何使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其中,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更新与丰富,教师的教作为教学的关键点的看法已经逐步被教育界所摒弃,现阶段,高校的教学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但如何更多地体现学生的学是很多高校教师教学的突破点。现阶段,教师多运用之前经常被使用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练习法、现场教学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而较少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如何运用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一方面,如何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延伸融合,如何实现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并行,如何在夯实显性思政的基础上,丰富、细化隐性思政,都将作为未来课程思政的重点,新型教学方法的出现与运用是否对课程思政教学课程的展开更加有利,值得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究。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高校教学的重点,面对新兴的教学形式,高校和教师均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课程思政”,教师任重道远,作为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教师,更是身兼重任,在“课程思政”与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结合方面,更值得教师个人及团队的逐步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