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澜
(福建省金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2018年3月我国审议通过《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重新定义了企业内部审计,强调了内部审计除了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日常经济活动的监督以外,还应赋予企业内部审计更多的使命,包括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施客观独立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使得企业在新挑战新要求下,仍然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核心控制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重新定义后的内部审计工作意味着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的拓展,从传统意义的财务收支审计延展到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风险把握、提高企业质量效益等多个环节。通过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对薄弱环节提供改进措施,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有效保证。在客观评价国有企业在某一阶段的经营业绩情况时,内部审计部门有效的监督审查,可以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去评估国有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运行情况,在客观评价经营业绩的同时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层次多,组织结构复杂,领导层的经营业绩评价考核容易出现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独立的监督评价活动,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完善的内部审计,才能不断降低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保障企业高效安全运行,切实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内部审计部门为了保障企业能够长远健康发展,需要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客观有效的监督检查。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内部审计活动,根据职能部门不同的业务模式对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风险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执行,深化审计成果的应用,使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能有效运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提高经营治理水平,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长足发展。
国有企业实行委托经济责任制,且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具有经营范围广、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层级多等特点,需要对国有企业领导高要求严考核,内部审计应运而生。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差异水平、所处的企业生命周期、生产经营的方式和业务类型的差异等特点,为避免国有企业内部腐败情况出现,对国有企业领导层的经营管理决策及时准确性,管理执行过程持续有效性,以及执行效率效果有效监督性和领导自我行为的约束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考核评价、自查自纠,对领导层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加强国有企业勤政廉政建设,保障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内部审计的关注度不够。一方面,国有企业管理层没有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和审计工作对于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性,容易片面地将内部审计看作财务检查,使得内部审计的范围受限,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出监督检查评价增值等作用。另一方面,在企业风险管控中内部审计职能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一般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后审计,容易忽略企业经营活动事前的风险预测分析和事中的风险防范管控,导致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缺乏监督。
内部审计工作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前提下,不仅要运用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信息技术、企业管理以及社交技巧。一方面,存在部分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是由财务人员转岗,缺乏对企业管理、工程预算、信息技术等知识的了解,并且这类审计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性审计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发现审计问题和处理能力的水平有待提高,无法保证审计的质量。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缺乏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处企业的行业特点、业务形态等不熟悉,在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企业内部控制、经营流程的判断不足,制约内部审计效果。
审计的核心是具有独立性,该独立性包括了客观的独立性和主观的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条件,才能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公平公正地进行监督评价,充分发挥审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额外承担了业务管理职能,或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由同一领导分管等情况,甚至有的企业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一般情况下,上述情况均会损害独立性,影响内审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和内部审计的作用,从而影响内部审计部门准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部分国有企业每季末或年末,由其他部门对审计人员进行业绩评价考核,内部审计人员的利益与被审计职能部门密切挂钩,也会造成审计人员独立性的降低。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多数国有企业建立了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但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和数据化仍不完善。一是内部审计的概念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且因认识不足导致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审计工作重视有待提高。二是审计信息化投入不足,造成内部审计信息化处理能力较弱,使得国有企业内外部信息容易出现不对称导致信息滞后,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运行情况的精准把握,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经营风险,审计质量受到影响,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埋下风险隐患。三是多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信息水平建设落后,尚未建立满足企业风险导向需求的审计软件,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内部审计的潜在风险。四是可能存在因缺乏定期维护导致的网络信息泄露、系统不稳定、人为操作不当、病毒攻击导致数据丢失等信息安全风险的情形,都将会影响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的效率效果,导致信息系统安全隐患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积极由查错防弊、纠正企业违法违规问题的传统内部审计向强化风险管控、关注被审单位的问题和防范风险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转化。审计理念上,由监督控制向评价服务转变,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和风险上,积极开拓思路引领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融合企业管理。审计模式上,由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去推动企业财务业务协同与效率优化,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开展全过程全方面的审计,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提升审计增值能力,使得企业领导和各级员工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认知固化印象。也应积极与其他业务部门沟通配合,在获取有效信息的同时提高审计监督效果 ,有助于提升内部审计对审前、审中、审后全方位的信息共享。与监察室、巡视巡察等监督部门常态化的沟通和配合机制,通过各项内外部审计重要检查、内审报告、风险提示、整改通报等日常各种业务类型问题的材料收集、编撰工作,一方面,加强风险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提升了审计成果转化利用效果。与职能管理部门共同整改审计问题,共同制定问题整改措施,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把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工作落实到位。与领导层积极主动的沟通,引导领导正确理解内部审计,及时了解企业新的工作重点,提示相关企业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或风险点,及时汇报审计工作成果,不仅有利于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和重视,还有利于帮助领导层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进程的发展,内部审计在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以及对生产经营进行优化控制方面持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内部审计职能应该不断转型以创造新的审计价值和管理需求,全方面掌握各项知识以便于拓宽审计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内部审计从而达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目的,让内部审计全方位切入企业业务全过程,及时把控业务风险管理,精准的在企业治理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养,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培训,要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应熟悉内部审计法规、精通财务、税收、金融、工程、管理等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基于企业实际业务和管理水平的专业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讨活动等形式,让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掌握更全面的知识,从而增加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得以在工作中进行运用优化工作,提升内审人员理论与业务素质,从而培养感知企业经济业务风险能力,不断适应内部审计职业发展的需要。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审计经验的积累,审计项目组成员之间良性的工作模式和互帮互助的氛围也有助于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审计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内部审计部门也可以通过利用中介机构或者外部专业力量的工作成果。应制定并完善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购买审计业务外包服务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优化控制、境外审计、资金管理控制、工程预结算及竣工决算审计等专项审计工作,通过与外部审计的沟通配合,使得内部审计检查更具专业性和深度,取长补短的同时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审计成本。
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是具备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实施审计程序,为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果直接参与到内部控制流程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内部审计的质量将大打折扣。因此,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利益容易受被审计职能部门影响,降低独立性,国有企业需要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及相关制度规定,规范内部审计的程序。在良好执行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建立内部审计激励保障机制,可以考虑披露经济活动的性质和金额、数量等,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内部审计工作评价机制及奖惩制度,作为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考核晋升的依据,可以避免企业内部出现职能部门为了私利恶意评价的情况,提高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和工作积极性。
随着内部审计信息化渗透控制力度的不断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也应逐步完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优势明显,不同于传统审计,内部审计信息化可以使得审计范围的广度、审计内容的深度都得到提高,还可以通过信息化运用多种审计形式,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效果。国有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实施非现场审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通过开展在线审计的方式,一方面,全面系统地筛选和把控整个企业各项经营管理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还包括业务信息。另一方面,审计程序规范记录,可以保证审计数据的可复核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确保审计结论有章可循,实现审计工作的实时化、可预警化和全面化。在审计内部管控信息化平台建设上,需要兼具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资金投入产出比。因此,在审计软件的选择上,应开发或购买兼容本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和企业业务形态的审计系统,在实施管控信息化平台前,应当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确保信息平台的高效和操作性,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效果。另外,还应重视审计网络安全,建立审计信息化数据资料库,注重对审计资料数据库的不断完善,收集典型审计案例。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还有长足的发展道路,激励着审计人员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更好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应当推进内部审计优化改革,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