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认证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22-12-17 03:43徐玉霞鱼颖萱
高教学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师范类技能专业

徐玉霞,鱼颖萱,曹 昕

(1.宝鸡文理学院 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2.宝鸡文理学院 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陕西 宝鸡 721013;3.宝鸡市第一中学,陕西 宝鸡 721000)

“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 年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所说的话[1],表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事业的看重,以及对于我国师范教育提出的新的期望与要求。历史上我国师范教育由梁启超、康有为等率先提出发展师范教育[2],由盛宣怀在南洋公学设立的师范院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的开端。我国师范教育的特点是讲究师范教育独立,为政府包办,优先发展,师范生享受助学金待遇并且必须服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源源不断的师范教育力量,吸引着大量的学生学习师范专业[3-6]。我国在2017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也是对我国师范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与评价标准[7],为了了解在师范类认证下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课堂教学情况,本文以宝鸡文理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及咸阳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师范认证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地方高校应对师范类认证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介绍及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涵义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5]。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等级具体分为三级: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下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依据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明确高校培养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首先,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热爱教育事业,要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掌握基础知识,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及教育实践的能力;其次,有扎实、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符合新课改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作为师范生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具备教书育人的素养。给学生树立起自我反思和终身学习的理念[3]。最后,在学生的自我发展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思想,了解教育政策,形成自我的教学特色并且具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能力,形成合作与实践意识,不断通过不同的实践形式,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二、高校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对于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依据师范认证相关要求,结合高等院校地理专业课程要求完成编写。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问卷调查针对高校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从四个角度进行,分别是:目标完成程度,课堂教学内容达标程度,课堂教学满意程度,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第二部分调查问卷调查师范认证条件下,对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情况。本次调查问卷选择宝鸡文理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及咸阳师范学院2018—2021 级的在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宝鸡文理学院及咸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均属于省级一流专业,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在2021 年入选2020 年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问卷一共发放了604 份,收回604 份,去除无效问卷16 份,最终有效问卷为588 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达到97%以上,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填写情况表

(二)师范类认证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现状

(1)大部分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手段相同,基本上采取使用现有的教具或者多媒体的形式,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结果显示,利用期末考试进行评价的方法占总比例的30.17%,其次是模拟课堂教学,占总比的27.93%,还有27.37%的老师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方法,14.53%的教师采用平时成绩加模拟课堂教学的方式。

(2)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在课程教学上有将理论知识生活化的意识,但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会忽略将课堂知识生活化,对于知识拓展也不够及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散。调查表明,43.06%的教师按照课标将理论知识教授给了学生,55.56%的教师讲授内容与课程存在一定的联系;46.53%的教师在课程基础上对理论进行拓展,52.78%的教师没有进行拓展;48.61%的教师注重将知识生活化,而50.69%的教师偶尔将知识生活化,还有0.7%的教师会完全忽略知识生活化。

(3)随着师范认证工作的开展,大部分教师对于自己教学理念和课堂展开方式进行了更新,以适应新要求,注意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但是仍有部分教师转变程度较小,还有10.06%的教师教学理念没有变化,如图1 所示。在教学过程中,21.79%的教师设置课堂汇报、课堂讨论或课堂提问的频率明显增加,37.43%的教师在原先提问频率上有了较大增加,27.37%的教师频率有所增加,13.41%的教师频率没有变化。

图1 师范类认证背景下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

2.学生的学习现状

(1)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根据问题“是否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的回答中,42.36%的学生表示自己经常进行复习,52.08%的同学表示自己只是偶尔复习,还有5.56%的同学表示自己很少进行复习。在询问“在遇到问题时选择怎么解决”时,47.22%的学生选择询问老师,和老师一起讨论解决,51.39%的学生选择自己思考,还有1.39%的学生选择不解决。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也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是否具有主动性,根据问卷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学习主动性。

(2)学生缺失地理知识实践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包括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明确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例如:天气、地形、植被和降水等的区域特点及形成原因,除了自然地理还包括人文地理的内容。根据问卷问题“在生活中,遇到相似地理环境能否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清楚形成原因”,结果显示,33.33%的学生能够做到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解释,65.28%的学生对于理论有印象,但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解释;还有1.39%的学生无法解释。

(3)目前学生教学技能存在很大发展空间,与师范认证背景下对于师范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学生在教学技能发展中的短板主要在于教案编写能力、讲授技能、课堂教学评价技能及课堂反思技能四个方面。问卷调查采用矩阵单选的形式,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很差五个自我评价等级,如图2 所示。综合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所有的调查结果中,评价最多的等级是一般,占总数的37%,评价等级为较好的为30%,很好、较差及很差的分别为25%、5%和3%。

图2 教学评价结果占比图

三、高校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上缺乏创新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式都是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相比传统的单一板书,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现在使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已经普遍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技能的培养课程中,培养方式较单一。对于教学技能的训练,大部分的教师仅仅将有关教学技能的理性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没有将相应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情感相融合,对于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效果收获甚微。

(2)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上,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采取考试的方式,评价方式传统单一。以考试成绩为目的,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考试重点而不是个人能力提升上。评价对象也仅限于学生,缺失了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利于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

(3)对于师范认证提出的培养新要求未能及时做出改变,部分教师忽略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来进行评价。根据新要求可以发现对于师范生培养要更加注重师德情怀、教育素养的培养,但目前的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掉培养学生的师德,将教学目光只集中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师德,教师在教学中会忽略掉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包括教学技能的具体展示,师德践行能力,以及对于知识运用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于知识掌握停留于理论层面,而且对于知识记忆过于书本化,大部分学生都不擅长用自己的言语去解释理论,说明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缺乏对于理论知识讲解的训练,缺乏课堂模拟教学实践经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被视为未来教师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之一。虽然目前高校都注重对于学生运用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图3),还有53.07%的学生都表示自己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力不强,充分体现了高校学生实践性的缺乏。

图3 师范专业认证下学生目前教学实践能力情况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教育理念的培养。目前学生在培养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和地理教学实施能力,忽略师德践行能力。师范类学生对于基本教育思想,教育历史发展能够掌握清楚,却鲜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融合这些思想,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8%的学生有在课前预习学习内容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在上课前对于课程了解甚少,课堂目标不明确,对于教学目标的内涵不太明确,对于专业理解也会有所缺失。容易造成学生思想上有所偏重,无法全面发展自身教育素质。对于自己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少部分人会去主动询问老师,寻求解答,大部分人会选择将问题放置,最后导致知识体系中漏洞越来越多。课后对于知识的复习,也只有少部分同学会在课后复习学习的内容,大部分的同学对于知识学习都停留在课堂,这些现象都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的表现。

四、师范认证背景下高校地理教学课堂改革建议

(一)对于教师教学的改革建议

(1)要提高教学的创新性。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形式,应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勘测及实际的观察记录,将理论与实验及操作相结合,结合课程特点设计课程,拒绝千篇一律的“多媒体化”。对于教学理论的教授,除了采用多媒体与讲授相结合之外,还可以增加开展微格教学的次数,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注重体现自己的“教育情怀”,使学生在教学环境中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自我的“教育情怀”,使学生养成师德践行能力的自觉性。

(2)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要更为全面化,减少理论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可以开展对于教学技能的测评,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除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加入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及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评价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不同地区高校进行教学时要因地制宜,具有地方特色。要依据区域特点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中“课程与教学”中提到的课程要求进行设计,要增加学生教育知识与能力在总评中的比率,教育课程结构包含着“理论模块”“技能模块”和“实践模块”。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实践模块,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要使学生拥有扎实的技能,丰富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得培养出的师范生符合地区与时代的要求。

(4)理论知识应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有效衔接。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所培养的地理师范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发展与进步。高校课堂应该借此发展自身,不断进行改良,与时俱进,满足当代社会对地理师范生的要求,强化专业知识,提升教育技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全面提升我国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好保证。

(二)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改革建议

(1)作为学生要在学习前主动预习课程,明确课程目标。用正确态度对待课堂,对于老师开展的研究型学习积极参与。在课后及时地对新知识进行复习,主动提出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积极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关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要成为一名基础教育合格的教师,要将地理素养与教育素养相统一。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确自我定位及努力方向,完善自我知识结构,积极学习,弥补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

五、结束语

目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师范类认证已成为师范类“一流”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这对于师范类院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师范类认证背景下地理科学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相关高校及教师在师范类认证背景下,建设“一流”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师范类技能专业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劳动技能up up!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秣马厉兵强技能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拼技能,享丰收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