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宁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乌兰察布分站,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现阶段,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且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中以废气污染最为严重,并且整体治理难度较高,已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因此,需要重视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掌握具体监测流程,采取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进一步强化废气污染治理效果。
目前,各个地区都存在严重的废气污染,成为加剧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废气污染大多是制药厂、火电厂、化工厂等工业进行日常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气体,并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大自然,对人们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譬如,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等等,一旦排放至大气中,需要较长时间净化。按照废气存在形态进行划分,可以分为颗粒物与气体物质,其中气体物质包含无机污染与有机污染气体,颗粒物包含油类、金属、矿物尘等,来源较为广泛,涉及行业较多。以火电厂为例,此类工厂日常运转过程中,涉及原料系统、输灰系统、锅炉燃烧等,每天将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废气排放量逐渐增多[1]。
对于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来说,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干扰,促使废气监测工作的开展受到多个方面的限制,无法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科学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为废气监测工作带来很多便利,监测技术和取样方法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检测技术,加快了工作的开展效率,但仍然存在运用传统取样方式的情况,整个监测流程比较复杂,极易出现监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譬如监测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和含量时,运用最为广泛的测定方法为化学发光法等,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在掌握各个测定方法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针对性进行选择。但个别人员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随意选择测定方法,导致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2]。
废气监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保证整个监测流程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部分检测人员无法认识到采样工作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难以进行良好结合。譬如,采样阶段需要对器具展开气密性实验,以避免出现样品外溢的情况。正常情况下,若采样系统负压表读数处于6~7千帕,半分钟之后下降至1.5千帕,则说明装置气密性符合要求。
对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监测的过程中,主要监测有害气体物质的真实排放浓度、排放量等,判定是否与国家相关规定一致,废气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以及环境污染情况。
为了进一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有序开展废气监测工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重视前期准备工作,提高监测效果。具体而言,监测人员应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利用专业仪器设备,对监测现场展开系统性考察,了解周边实际环境,找到废气产生的具体位置,之后制定完善的监测计划。还应掌握污染源排放的特点,再进行深度分析。同时,检查各个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防止出现损件等情况,影响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工作人员还应重视相关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避免使用阶段出现突发情况。另外,监测人员需要结合监测区域废气排放情况以及自然环境被污染情况,科学展开部署,避免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产生不良的影响[3]。
采样点布置情况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后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基于此,采样点布置环节要求工作人员端正工作态度,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实际采样地点。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参考相关制度,结合相关工艺标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正确推算废气排放位置,然后根据监测条件,针对性确定废气采样地点。同时,采样地点要随着监测工作的推进灵活进行调整,提高监测结果的精准度。另外,还应遵守相关注意事项。当进行颗粒物、烟尘废气采样时,普遍采用等速度下多位置、多采取的方式;进行圆形烟尘管道采样时,应利用等面积圆环多位置采样方式;矩形烟尘管道则运用等面积小块状中心点。此外,布置采样点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保证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体现出某一区域环境污染状况,通过数据正确分析环境污染情况。还应保证污染源的一致性,强化数据的可信度。
以圆形断面烟道采样点为例,工作人员进入采样现场勘察时,需要参考相关规定确定圆环数和测点数,并进行仔细记录。为了提升监测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难度,需要保证采样孔位于圆形断面相互垂直的直径线处,之后选择4个采样孔。实际工作过程中,规定内标出烟道最大直径为4 000毫米,而若实际监测过程中发现烟道直径大于4 000毫米,监测人员需参考相关文件以此类推。
采样点布置环节之后,需要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样品的采集,此环节属于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的核心。若想保证监测的有效性,应加强对样品采集工作的重视程度。具体而言,监测人员需要参考废气主要排放方式,科学确定样品采集的方式,不仅可以优化采集流程,还能降低样品采集的难度。现阶段,样品采集方式主要包括间断采样和连续采样,以上两种采集方式运用比较广泛。实际工作过程中,当污染源持续排放时间超过1小时,则应选择间断采样方式,而若小于1小时,则选择连续采样方式。另外,样品采集过程中,应委派工作人员仔细监督污染物的排放量,并进行细致的记录,以便于可以快速掌握污染区域真实情况,合理调整监测工作方式,并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和不断完善。
样品采集工作结束之后,应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和有效运用,以提升监测水平。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确保所有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符合环境污染源监测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作业,正确运用监测技术,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譬如,处理颗粒物浓度数据时,工作人员要了解颗粒物收集和处理流程,在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准确计算氧含量,得到准确的颗粒物浓度,防止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监测结果的不准确性[4]。
开展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时,质量控制是保证各项数据准确性的基础,应参考整个废气监测流程,了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合理提升监测水平。实际工作过程中,应重视监测阶段质量控制,前期应对采样头进行仔细清洁,确保每个部件的清洁度,之后利用网络技术,收集大量相关资料,掌握废气处理技术的运用要点,熟知废气排放口温度等内容。同时全程序应处于空白阶段,再按照具体工作流程有序进行。监测工作结束之后,工作人员应将采样头放置烤箱内部,烘烤时间超过1个小时,才能将其取出冷却,再放置于恒温恒湿设备内,使其能够在平衡状态下进行监测,降低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不仅如此,整个监测阶段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需要其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并准确进行操作,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人员操作失误等现象频繁发生。为了有效避免以上现象的出现,应重视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充实理论知识,灵活操作监测设备和仪器,掌握多元化的操作技能,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属于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较高的技术水平,以此保障监测结果的精准度。并且整个监测流程应考虑实际生产活动,选择可行性较高的监测手段,避免出现生产活动与监测手段不相符的现象,导致工作开展受到阻碍,出现监测数据失真等不良情况。尤其是一些运用生物能将热能转变成电能和机械能的生产活动,需要监测人员进行深度的调查和研究,掌握具体生产流程,合理、合规选择监测手段。如对火电厂颗粒进行监测,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强对环境整治力度,促使多数火电厂能够运用废气处理技术展开无害化排放,使污染物的比例和种类得到合理控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颗粒测定的要求,需要在滤筒称量前和称量后的1小时开展样品收集工作,再静置处理,并在这一过程中将温度控制在105摄氏度,超过沸点温度。同时,若此时气体颗粒物没能全部烘干,将致使排放量不符合污染排放标准,因此需要科学优化并创新监测手段。现阶段,随着采样设备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能够针对废气的类型和出现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相关监测标准和制度进行灵活调整,促使新技术可以得到广泛运用,杜绝出现旧标准与新技术不匹配的现象,导致监测工作难以有序进行[5]。
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样品采集阶段所运用设备的种类多样,要提前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运用要求,而在众多设备和工具中过滤设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监测人员应重视设备和工具的管理,严格把控过滤设施的质量,提升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在购买过滤设施时,应将设施质量作为核心选购要点,提前进行调查,明确实际监测过程的需求,避免盲目性选择,还应遵守货比三家的原则,以适当的价格购买高质量过滤设施。另外,要确保过滤设施可以与其他设备相互配合,保证购买的科学性以提升废气监测质量。同时,要全方位检查监测设备内部,尤其是设施管壁,使其能够符合相关要求,防止存在粗糙、穿孔等情况。还要掌握设备净重,防止受到空气中水分的影响,导致监测工作存在较高的不稳定性。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废气监测工作难以确定工况,导致其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排放量常常出现增加或降低的情况,并且由于实际条件的特殊性,导致排出的废气成分各不相同,增加了废气监测工作的难度,无法保证监测质量。同时,在工况和排量测定阶段,具体测定结果将直接影响整体监测效果。因此,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制定多元化的措施,科学测定工况和排量。具体而言,在监测工作开展之前,应委派监测人员系统化测定污染源正常工作状态时的负荷,准确记录不同时间段的排放量,之后参考排放量变化特点确定所需要的参量。另外,深度分析不同时间段测定的数据,将排放量比较稳定并居中的时间段作为参数,再对测定结果进行量化,从而得到准确的工况和排量。
现如今,若想强化废气监测质量控制水平,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应注重监测水平的强化,积极引进现代化人才,建立一支经验丰富、高水平高素质的监测队伍,为保证监测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监测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了解各个岗位主要工作职责,并参考废气监测流程,制定一套完善的培训计划,确保其能够落到实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同时,培训计划的制定还要结合国家和地区废气监测相关规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引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充实教学环节。可以利用线上培训、专家讲解、实际操作等形式,促使监测人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达到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同步提升。
此外,在废气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重视技术交底工作,确保监测人员能够掌握各个监测环节的重点和要点,以此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譬如在对气体检测仪器的校准过程中,要求监测人员熟知传感器的功能,做到每次使用前都要重新校准,并定期更换探头,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避免浪费过多的工作时间。
在进行环境污染源废气监测质量控制时,不应仅注重监测技术和人员等,还要做好废气监测安全防护,保证所有参与人员的安全,避免受到污染物的伤害,危害身体健康,降低工作质量和效率。现阶段,部分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产生大量刺激性气体,且极易被人体吸收,针对这一特点,需要在废气监测工作开展之前做好针对此区域的调查工作,避免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基于此,应定期举办安全教育知识讲座,明确整个废气监测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监测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可以佩戴完善的安全装备。同时,应定期举办安全模拟活动,要求全体人员参加,促使监测人员具有较高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够灵活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另外,在工作开始之前,应成立专业的监测小组,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针对监测对象开展系统性调查,掌握其基本情况,并针对性地选择监测设备,明确工作方案,科学获取监测数据。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保护工作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要求相关部门做好本职工作,重视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可以根据废气形成原因和类型,针对性地进行废气监测,使其可以为环保建设工作提供帮助。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废气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监测流程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监测人员能够按照流程开展工作。但由于废气监测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并且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需要采取合理的质量控制策略,优化并创新监测手段,强化监测水平,科学测定工况和排量,以为我国环境污染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改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