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林
非公经济是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企业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有机组成要件,加强和创新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是新时代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强调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为以非公企业党建促进非公经济稳进提质,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提供了方向遵循和道路指引。在全面从严治党和高质量发展叠合的新形势下,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传统党建基本上是单位制党建,主体是地域型党建,辅以行业型党建,这种党建源自“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作为党组织方式的重大创新,“支部建在连上”实质上是抓住了战争年代“连队”这一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链条环节”,把党支部设置在“链条环节”上。
非公企业党建固有很多区别于传统党建的新特点,但在党建基本原理上是一致的,就是要在非公企业中、在非公经济甚至在整个市场经济乃至更大范围内找准“链条环节”,找准非公企业党建的“新连队”,把支部建上去。那么,这个“链条环节”或“新连队”怎么找呢?历史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链条环节”或“新连队”就是生产关系链上那个能够直接创造财富的最小独立单元,这里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事实上,无论哪一种财富的创造都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进行的,在不同单位和部门虽然生产的“财富”形式不同,但都存在直接创造财富的最小独立单元,这就是要建支部的“链条环节”或“新连队”。
所以,非公企业中的党组织设置不能机械地执行相关规定,以至于使支部设置与生产经营活动脱节。必须找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财富的最小独立单元,这个单元可能包含企业内部几个业务关系密切的团队、部门,也可能超出企业范围包括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下游。只有把支部建在这个“链条环节”或“新连队”上,进行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建“三湾改编”,才能为非公企业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提供组织力量保障。
从历史上看,上层建筑中政治组织的组织方式深受经济基础中生产方式的影响。我们党诞生并成长于机电工业时代,组织方式深受机电工业技术、逻辑、思维的影响,强调中心化、集中化、标准化等。随着网络信息时代来临,基于数字技术的平等、民主、扁平化、去中心化,更包容个性、多元化的新兴组织方式正在生成,并与传统组织方式发生从理念到实践的多触点碰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把握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脉搏,站在党长期执政的战略高度,擘画和推进数字党建工作。当前,传统党建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正随着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网络强国建设快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非公企业党建因非公企业更多受数字技术影响和塑造更应该走在数字化转型、发展前列。非公企业党组织需要积极发掘数字化这一“技术源”,更多地利用数字技术和思维赋能发挥作用。
非公企业党组织可以灵活利用各种数字技术,包括如微博、微信、抖音、哔哩哔哩、知乎、腾讯会议等各种市场化数字技术,以及非公企业自有数字技术,进行云上会议、党内网络选举、网游模式学习、虚拟展馆参观、党务线上处理等,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利用数字技术整合自媒体、网红、创客、网约车司机、外卖员、自由职业者等诸多新就业形态中的党员,创新组织覆盖方式;利用数字技术思维方式,如用户思维、迭代思维、平台思维、数据思维、跨界思维、流量思维等创新组织工作、学习和活动机制等,为非公企业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提供组织技术保障。
在传统党建的组织体系中,纵向上中央、地方、基层的联系很强,但横向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等之间的关联较弱,使得分布在条块之间、体制内外数百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资源流动性、流通性存在不足。
非公企业党组织自有资源一般比较匮乏,必须借助条块和体制内外其他党组织的资源,打通横向联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就需要进行组织的横向“再组织”,通过区域化党建、毗邻党建、组团式党建、结对党建等,与企业、区域、行业内外各种不同的党组织共建、联建、合建平台或机制,进行资源互换、经验互鉴、活动互联,不断加强组织间再组织方式和内容创新,让组织体系“动”起来,提高再组织的效率、效能和吸引力。
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再组织”而言,除了盘活组织外的存量组织之外,还需要盘活组织内的存量党员,可以通过在职党员“承诺践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激发党员队伍活力。此外,“再组织”还包括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要求、党员队伍状况、党组织专题工作需要等设立灵活多样的功能型支部,把党员充分地再组织起来,为非公企业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提供组织体系保障。
非公企业虽然从宏观上讲是党的政策催生的产物,但在微观上,则是先有非公企业创立,后有党组织建立和建设。作为后来者,非公企业党组织是党和国家利益与非公企业利益的交汇节点,其政治合法性依赖于外部的国家治理体系,经济合法性依赖于内部的企业治理体系。这就要求非公企业党组织必须把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结合起来,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即党组织进入非公企业要不断提高党建“效费比”,降低组织和活动成本,增强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推动力,在助力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组织的高度融入,其内在逻辑是在治理融合,有为有位。
当然,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效费比”不是单纯经济意义上的,而是综合经济、政治、社会价值与成本的复合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效费比”,就是要围绕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复合指标”,赋予其完成指标的多种功能,使其对非公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是“多余的”而是“刚需的”,从而为非公企业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提供组织功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