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凌,芮 飞
(宿州学院 商学院,宿州 234000)
“一带一路”是构建我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将会拉动沿线地域的消费增长,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为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扩充空间。而物流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协调地区资源优化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打造物流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将会加快整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点省份以及周边地域国家的资源,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促进和提高经济发展。
物流业是“第三利润源泉”,通过提高物流效率,进一步扩大降本增效空间,能够为行业企业创造更多盈余。此外,物流业在不断创造就业、税收的同时,也在促进相关行业创造就业与税收、更好地服务社会。2019年,发改委等部委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明确指出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包含以下六个维度:高质量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高质量物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高质量物流发展内生动力;高质量物流发展营商环境;高质量物流发展配套支撑体系;高质量物流发展政策保障体系。新时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为契机,以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形成高质量的物流业发展格局是推动“一带一路”互利共赢建设的重要支点。因此,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物流业运行态势整体向好。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其发展态势也俨然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截至2021年,从物流需求方面来看,全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335万亿元,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比上年增长9.2%;从物流费用水平方面来看,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了16.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了12.5%,增速高于社会物流总额(9.2%)。由此可见,我国物流业发展稳中有进,社会物流需求逐年增长,为经济社会创造了更多价值。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物流费用水平较高,这与我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物流体系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占比较高等情况有关。
“一带一路”核心城市物流业水平不断提升。物流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物流存在较好的空间联动,整体表现出较强的联动效应。物流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与此同时,物流与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相互作用,有效满足沿线国家、城市经济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供给。要素有形性决定了物流运输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着物流纽带作用的重要性。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货物贸易总额为人民币11.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3.6%,较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高2.2个百分点。这与沿线城市“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业的繁荣发展息息相关。
我国物流企业积极应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逐步成为促进“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引擎。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物流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领域,能够及时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提升经济合作国之间的物流服务体验,实现由粗放经营到集约化、生态化经营转变。宏观层面,用数字技术改造升级物流产业,推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业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两翼,更高质量服务国际经贸合作。微观层面,物流数字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物流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起到决定性作用,是物流企业在“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浪潮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国物流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积极拥抱数字技术,不断实现物流数字技术转型升级。
综上,“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国际社会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热情高涨,贸易合作进一步刺激物流业蓬勃发展。但仍应看到,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其他国家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国内不同区域的物流竞争力在推动物流网络联动作用上仍然存在差别,区域物流发展不平衡性仍在加剧。同样应当认识到我国物流业数字转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物流业长期以来凭借国内劳动力价格优势,以“高物耗、高物流”增长模式来促进物流发展,这不仅造成了物流效率低下,还造成了人员冗余、物流成本偏高等问题。社会物流总费用指在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运输费用总额、仓储保管费用总额以及管理费用总额之和。近年来,我国推行物流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开始有所下降,但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成本还有一定的下降潜力,物流效率还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空间。我国社会物流费用中运输费用占比较高,而物流运输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和民航以及管道运输组成。我国目前运输方式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所占比重达七成左右,水运货运量和铁路、民航以及管道货运量仅占三成,物流运输结构不均衡。这也是导致我国物流运输成本较高、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
节点城市是“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交通网络中,物流基础设施完备、政策响应度高、物流需求量大的城市,一般是地区陆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枢纽,在“一带一路”对外贸易中发挥关键枢纽作用。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对外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国内物流业运输效率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物流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加快转型发展,不断进行物流创新驱动深化,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发挥重要纽带作用。尽管节点城市往往“资质”较好,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物流标准、物流效率、产业融合度方面存在差异,区域间存在一定的物流壁垒,区域经济发展同样存在悬殊,导致“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物流效率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为东部省份节点城市的物流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东北部省份节点城市的物流效率。中西部、东北部地区落后的物流效率表明,我国在物流资源分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均衡问题,没有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使得我国内陆腹地与沿海地区、沿边地区的物流要素资源分配不均、区域联系不够紧密。长此以往,影响了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效率。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与联系。尽管我国产业结构稳步优化,工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但仍存在区域调整不充分、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创新内驱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着物流业发展,每一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必引起物流行业的重大变革。“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要求沿线各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处理好经济转型与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传统制造业与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融合发展、联动作业。目前,在“一带一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必须认识到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仍有一定差距,我国仍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物流智能化是指依靠数字技术对物流活动的各个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通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优化企业物流资源。物流智能化在提高企业物流效率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客户,创造企业价值。如今数字技术快速进步,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智能化改造逐渐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是企业能够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物流业同样如此。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过程中,为了降低物流企业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而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物流智能化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我国自出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后,物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一些物流龙头企业已经通过云共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构建起智能化的物流服务系统。但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千差万别,对于建设数智物流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据统计已经实施或部分实施智能化的企业还没有达到四分之一,物流智能化水平亟需提高。
“一带一路”物流建设需处理好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关系,即处理好既有物流设施与新增设施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关联带动性强、高集聚型的综合服务型产业,在跨区域跨国家合作中合理投入一定的物流资源是必要的。但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冗余的现象,因此在追求扩大物流规模的同时,还应当注重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相适应,避免盲目追求物流规模导致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在投资之前应当统筹规划,不断发掘现有资源的潜力,促进投资资源和物流发展水平相适应,避免因投资浪费导致效率低下;其次协调、整合物流资源。我国物流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但是最经济的内河、海路运输方式占比较少,因此为了协调和整合物流资源,应当重视多式联运,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合作,从而实现各运输方式的优势互补,实现高质量集约发展。
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在提高物流效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缩小“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物流效率水平差距、加快发展我国物流产业、提高物流效率有显著的效果。“一带一路”中西部、沿边城市受区位、资源等因素限制,导致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受到限制,进而影响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时期,为了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效率,应当注重我国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质量。一方面要在充分利用地区优势的基础上,提高地区开放水平。发挥地区特色优势,利用地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开发特色产业,鼓励集约化发展生产。加大政府引导基金投入,给予政策导向与税收优惠支持。充分吸收借鉴其他地区发展成果,积极促成区域间经贸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快区域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优质的劳动力。在本世纪初,我国实施了人才强国战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今要想实现区域长效高质量发展,发展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更加重要,因此,各地区应当加大对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高质量经济发展储备高素质人才。
物流业作为经济调整的重要部分,在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通过资源的配置机制,可以促进物流产业不断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高质量发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使各产业协调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供给和需求,进而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这一方面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指引作用,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引领。积极引导地方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效益、创新生产技术、增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物流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强化两业适配程度,在两业联动中寻求更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有利于在联动中实现物流服务双方的效率提升、能力匹配,有利于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以两业联动(物流业、制造业)带动两链融合(物流链、供应链),增强产业链稳定性、集成性、系统性。
随着物联网、智慧物流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被应用到物流领域,数字技术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物流业,使得现代物流业日益朝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1.为了提高物流技术创新能力:首先,各地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由于物流技术创新投入往往面临着较多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此时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来帮助物流企业化解创新难题;其次,对物流企业而言,一方面应当大力推进物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使得物流技术创新与实际物流发展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应当制定完善的企业物流技术创新投入制度,可以把企业创新投资进行融资化,既可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又能够降低企业的投融资风险。2.为了提高物流智能水平:首先,建立和完善成熟的物流智能化人才培养体系。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物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驱动力,物流业智能化、自动化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对于物流智能化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变得迫切,培养物流智能化专业人才是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其次,利用数字技术搭建“一带一路”物流智能化平台,研发物流智能化设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立体化智慧物资采购、智慧仓储配送、智慧质量管控和智慧运营管理系统,提高物流产业链的整体生产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有效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我国在扎实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其中。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为“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提供强大支撑力量,尤其对于高铁物流、国际多式联运、跨境电商物流。因此,探究在此背景下物流业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为研究背景,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出发,深入剖析了我国物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该背景下进一步完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于丰富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完善物流高质量发展政策,以及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增强“一带一路”经济合作韧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