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贵 青岛市北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为不同国度的交流提供了机会。随着交流的深入,发达国家思想对企业职工的影响日渐深远。影响有好有坏,但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很强的辨别能力,一旦被不良思想侵蚀,价值观就会扭曲,负面情况会随之产生。如不加以疏导,轻则做出不好举动,重则造成区域动荡。为了构建和谐企业,需要从现在起就采取行动,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截止2020年年底,中小企业数量超2100万家,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九。在这些企业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家族式经营管理的影子,这种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比较显著,如下决定仓促且不容职工质疑、只关心未来发展却忽视眼前问题、创新意识和能力严重缺失等。目前,中国尚未构建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致使市场经济秩序不够规范,再加上执法监督力度不足,让不良企业有了可乘之机。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了经济效益,但却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导致企业形象受到损害,这样做显然得不偿失。企业要想走上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道路,需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并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打牢企业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接受教育的一定是企业领导,经过长期的教育引导,促进政治素养的提高。领导有了较高的思想觉悟后,就会对现行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不管事情大小,领导都亲力亲为、率先垂范。企业职工也会上行下效,接下来就会紧跟领导步伐,一步步推进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融合与实现。通过领导和职工的团结协作,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会不断提升,就会实现共同愿景,企业就会重新焕发活力,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1]。
思想教育工作是国家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也是企业打造百年品牌的基础的和必要的条件。思想教育工作做得越到位,企业越是呈现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越是体现坚如磐石的凝聚力,越是体现无可比拟的创新力。这样说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确凿证据。我们先来看一个事例。提到华为,在国内可谓是家喻户晓,在国际上也颇有竞争力。在面对国外势力的打压,其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奋力抵抗,知难而进。在那段十分困难的时间里,华为总部大楼灯火通明,就连保洁保安,都坚守在第一线,这就是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的最好体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与企业持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小企业应向华为学习,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铸牢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将职工拧成一股绳。当然,这件事看似简单,在实际工作中,实施难度着实不小,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坚持多措并举。譬如,以人本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法律为准绳,结合单位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企业不要用实际行动诠释一个道理,那就是多劳多得,优胜劣汰。只要员工敢于付出,就一定会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企业坚持言行一致,对作出贡献的员工公平地实施奖励,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职工的奉献精神就会逐步养成,职工的进取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只是提高思想觉悟还不够,还要给职打造展的平台,让其有施展才干的舞台。不管是优化生产经营方式,还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都要邀请一线职工全程参与,在集思广益中,找到一条振兴企业、发展企业的光明大道。
近年来,国家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企业理应积极响应号召,结合单位实际,认真践行这一理念。思想教育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利器”,企业一定要妥善运用。例如,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思想教育,有助于增强遵纪守法意识,那么产销伪劣商品、偷税漏税、违规经营等现象就会逐渐减少,直至最后归零。这样,企业的风气就会变得风清气正。在思想教育实施的同时,调整薪资福利分配、优化晋升考核机制,可有效化解内部矛盾,使每个员工心平气顺,并且工作热情高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每隔一段时间,思想教育工作者就要和职工进行一次谈话。在谈话中,职工负责说,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倾听,认真做好记录,并在事后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拿出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招数”。搜集好资料后,对其进行研判,以此为基础制定教育策略。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先谈心、后谈事”的方法。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这时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职工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在后续工作中,职工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逐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当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职工一定会主动寻求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帮助。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职工之间产生良好的情感互动。同时,职工也会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者,当发现思想教育工作存在问题时,职工也会提出好地意见和建议。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发展[2]。
企业并非慈善机构,为了生存与发展,一定会以盈利为目的。对于这种做法,可以表示理解,但绝对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但在现实中,有的企业家很难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有的企业家片面认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实施起来需要耗费不少人力财力,因此,他们有意减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投入,有意降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注度。也有的企业家相对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但是自己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缺乏探索和思考,对一些现实问题研究不深,导致无法掌握其中的精髓之处。
在如今追求更高效益的时代,有的企业家对思想教育更多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不仅工作效率低,质量还没有保证。有的企业缺乏一支专业队伍,难以通过新思想、新观念引导教育和引导职工。这些企业家,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企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善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人才。只要企业健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配备了专业性的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有的企业目光都聚焦在经济发展上,无暇开展思想政治研究工作,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基础薄弱[3]。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撑,工作机制自然得不到完善。机制漏洞主要有四个:第一,目标责任机制不明确。表现在,个别企业家对思想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其职能仅仅是传播核心价值观、普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而难以帮助企业解决现实思想问题。思想教育工作者根本不会积极推动企业工作规范高效。第二,决策机制不科学。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一来为了便于组织管理,二来为了降低发展成本,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家族成员搞“一言堂”,有能之士沉默寡言。在做决策时,“个人说了算”现象屡见不鲜。这类决策必然缺乏前瞻性,决策质量不高,长期发展,只会把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第三,激励机制不合理。思想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在思想上凝神聚力,从而点燃员工的工作斗志。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的激励措施,提升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创新有为。职工价值得到体现,企业自然重新焕发活力。第四,沟通机制尚有缺失。思想教育工作常常独立实施,与生产经营活动缺乏必要联系,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两张皮”。
时代发展的步伐一刻不停歇,思想教育工作创新也不能停止。少数企业领导在推进工作时喜欢讲老化、空话,只强调奉献付出,但是缺乏人文关怀。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强行进行思想灌输,难以获得职工的认同,甚至会引起职工的排斥和反感。正确的做法是,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文关情相结合,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强化奉献精神,不断提升职员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持续不断的积极努力,日积月累,持续推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4]。
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法宝,也是企业发挥价值的关键所在。因此,将提高企业竞争力作为思想教育的目标之一。在日常工作中,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职工树立品牌意识,并逐渐形成以高质量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理念。思想教育的目标之二,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尊重是相互的,企业只有先表现出对职工的足够尊重,才能化解内在矛盾。不管是哪个时期,也不管在哪个阶段,都要赋予职工发言的权利,在集思广益中找到破局点。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仔细观察职工的情绪变化,如发现不好苗头,要立刻采取措施,助职工走出困境。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因是职工情况各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总之,不管遇到哪类人,思想教育工作者都要先谈心,再谈事。教育者只有真正做到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职工的思想才会被统一。打造优秀企业是每一个企业家的愿望,最终能否实现,还要看职工是否拥有可持续发展胜任力。培养这一能力并不容易,只有坚持扎实的思政政治工作,并多措并举,才有可能达成目标[5]。
要想切实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能,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6]。首先,加强党组织建设。举要措施有:科学选拔预备党员,并大力培育,使其具备较高政治素养,以及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分配党员发展名额时,既要保证代表性,也要具有全面性。无论是新进党员,还是老一辈党员,都要通过相关考核。对于没有通过考核的人员,党组织要另开小灶,促进其进步。其次,加强工会建设。工会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积极开展建设,才能发挥最大功效,从而阻止矛盾的产生及升级。从优化队伍结构入手,用好引入与退出机制,让队伍时刻保持战斗力。工作内容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让职工清楚企业的一举一动,为职工争取参与重大决策的权利,用监督找回公正。
只有扎实推进“四项制度”,企业才能一次又一次抵御住市场的冲击。首要任务就是,让决策机制更加合理。打破家族式管理,构建有能者居之的管理新模式。在面临重大抉择时,企业要派一支精锐,获取市场信息,并将分析结果作为制定决策的依据。接下来就要对奖励机制进行优化,需遵循双管齐下、公平公正等原则。具体来说,根据职工需求确定奖品名单,并丰富表彰奖励形式,让广大职工物质和精神“双丰收”。奖励需要企业全程透明操作。当出现公正的现象后,要立刻展开调查,如果调查属实,除了要修正结果外,还要严厉处理相关人员。为杜绝推诿扯皮,需要明确岗位职责。教育者要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对思想教育工作进行量化,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需要对沟通机制进行完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将各部门负责人召集到一起,商讨出切实有效的沟通方法,并放到实践中去检验[7]。
理论学习必不可少,时事热点同样不可或缺。至于内容该选些什么,要看广大职工的反馈。用案例分析讲解代替强行灌输,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代替室内堂课灌输。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搜集职工的意见,并在下次活动中有所体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职工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自然会给予最大的支持与配合,教育效果想不提升都难。
新时代有新变化,企业应有新作为,可实际情况却是,企业继续沿用传统思想教育方法,很难让职工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想彻底改善现状,需要企业找准思想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如明确教育目标、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内容方法。措施一一落实后,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就会形成,职工的凝聚力就会得到增强,从而助企业走出困境,迈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