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连
(尤溪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中心,福建尤溪 3651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策,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1]。可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能力的物质基础,是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尤溪县按照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部署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落实,取得较好成效。
近年来,尤溪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从“政治任务”的高度认识、谋划和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按照《三明市贫困村空壳村村财增收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的“五促三保”(盘活存量资产促增收、整合项目资金促增收、倾斜土地政策促增收、林权权益让渡促增收、旅游深度开发促增收、基金资金支持保增收、财税返还定标保增收、目标考核激励保增收)村财增收措施逐步落实,抓两头、带中间、促整体,取得一定成效。尤溪县250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一是从收入构成看,2020年全县250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计11 849.41万元,平均每村47.4万元,其中经营收入4 263.76万元,占35.98%;发包及上交收入489.34万元,占4.13%;投资收益314.73万元,占2.66%;其他收入6781.58万元,占57.23%。二是从收入水平看,2020年,3万~5万(含)元的村3个,占 1.2%;5万~10万(含)元的村 26个,占 10.4%;10万~20万(含)元的村 102个,占 40.8%;20万~50万(含)元的村72个,占28.8%;50万元以上的村47个,占18.8%,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24个,占9.6%。三是从增收项目看,2020年4月《尤溪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调度表》统计出全县实施的177个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属资源收益类84个,占47.46%;产业收益类20个,占11.3%;服务、物业收益类51个,占28.81%;资本投资类16个,占9.04%;其他收益类6个,占3.39%。
目前,尤溪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模式有4类:一是资源开发型。结合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挖掘自然资源潜力,坚持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村域内的矿产、水面、山林、风景、“四荒”等自然资源,积极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增加村级集体的经济收入[2]。尤溪县共有112个村依靠自然资源增加收入,主要有土地复垦、林(田)地使用费、毛竹林发包、烟叶税利返还等。二是股份合作型。以资源引资、以资源入股、以股份合作形式,采取与投资人合伙经营、按股分红的方式,创新“集体扶持、个人领办、按比分红”的发展模式,获得稳定的收益,增加村集体的经营收入。尤溪县共有78个村依靠光伏发电项目、入股水电站、入股乡镇林场等方式增加村财收入。三是项目带动型。具备养殖条件的村,积极发展水产、畜禽等农业产业,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打造养殖专业村。山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可积极开发旅游资源[3]。发展旅游休闲经济,开发观光农业、农家乐等项目,打造旅游休闲专业村。田地、林地资源丰富的村,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等特色经济,打造种植专业村。尤溪县共有37个村通过项目带动创收。四是服务经济型。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单独或联合在城镇规划区、工业功能区、物流园区、产业基地,通过自行开发或招商引资建造物业房、标准厂房、仓储设施或购置街面商业用房、市场摊位等,固定收取租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尤溪县共有23个村主要通过店面、厂房出租等方式创收。
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主要依托自然资源,虽然尤溪县已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但是尤溪县村级集体经济水平与沿海及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的村有29个,占尤溪县总数11.6%,增收难度较大。
2.1.1 经济基础条件薄弱。从交通区位来看,尤溪县有50个村的地理位置一般,属于所在乡镇的偏远村,交通不便,距离交通主干道较远。比如,汤川乡山岭村、台溪乡安阳村就是典型的交通不便造成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村。从资产积累来看,部分村积累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路、桥、房屋、建筑物等非经营性资产。比如,联合镇联西村、梅仙镇蕉坑村固定资产为村部、学校等,部分村过去的许多经营性资产也因长期闲置而报废。从村资源配置来看,部分村自身资源匮乏或村集体山林、土地基本都划分给农户个人,导致村集体能够用于发展经济的资源少。
2.1.2 增收渠道比较单一。从走访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收入模式单一是经济薄弱村的突出问题,发展经济局限于“一块地、一间房”“靠山就吃山、靠水就吃水”,没有充分挖掘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的新路子,如管前镇后垅村、浯溪村。部分村集体收入通过出让土地等自然资源获得,缺乏产业支撑,可持续发展能力弱,走不出去,也引不进来。
2.1.3 发展人才相对匮乏。在2018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虽然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情况较上届有了一些改善,但从这56个薄弱村的新一届村级干部队伍来看,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仍然达到47周岁,35周岁以下仅占14.34%,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8.45%,村干部后继乏人、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农村党组织书记和在家党员呈现出文化水平偏低、科技素质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年龄偏高的“三低一高”状况,导致党员干部引领发展能力较弱,较大程度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青壮年人口外流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偏远村、高山村甚至出现“空壳化”的现象,进一步加重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匮乏度。
2.1.4 资金不足阻碍发展。有些村集体有药材、蔬菜、水果、茶叶、养殖等多个产业,但是每年将大部分收入分配给村民,村集体非生产性开支过大,资金积累非常缓慢,缺乏扩大产业的资金,发展后劲不足,如坂面镇闽湖村、梅仙镇登地村等。有的村集体没有原始积累,甚至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较大导致负债,很多开发项目因村里拿不出自筹资金而无法落地生根。
2.1.5 不合理开支过大。据统计,2020年尤溪县村级财务总支出20 848.34万元,村均支出83.39万元,其中:经营支出1 447.82万元,占总支出的6.94%;管理费用7 256.82万元(干部报酬4 519.99万元),占总支出的34.81%;其他支出12 143.7万元,占总支出的58.25%。非生产性开支过大不仅不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稳定。
2.2.1 缺乏投资经营的意识。部分村干部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的经济价值认识还不够深入,普遍缺乏经营理念和市场思维,盘活资产能力较弱。
2.2.2 缺乏长远发展的理念。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思想认识不足,一些贫困村村干部以资源、资金缺乏,想发展也无能为力为由,对发展集体经济不求进取、束手无策。一些村干部只看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计划,甚至为谋取私利削弱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上任后,只考虑在任职期间的资金需求,上任后将集体资产拍卖,所得资金本届内用完,不考虑发展集体经济,没有长远打算。部分村干部走一步看一步,照搬照套其他村的做法,缺乏长远规划和明确目标。
2.2.3 缺乏创新进取的动力。部分村干部不思进取,对上级补助有依赖性,滋生“等、靠、要”的错误思想。
2.2.4 缺乏敢于攻坚破冰的魄力。部分村干部“前怕狼,后怕虎”,为求任期内稳定,不搞建设、不搞发展,每年村财收入只为还债,或因他人三言两语就打退堂鼓。
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一把手”,是村级班子的“主心骨”,也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能够当选为村书记,既是党员群众的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用好用足政策,理清发展思路,从本村资源禀赋、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实际出发,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乡镇一级要强化工作责任,持续开展“村财增收年”活动,认真研究制定好村财增收实施方案,要结合“三个一遍”摸排行动,进一步摸清产业、资源、人口、区位等情况,并及时对接上级政策,沟通协调存在的问题,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
要创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党建引领、村财增收夯实基础。一方面,要培养一支“带头人”队伍。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持续深化“人才回引”工程,鼓励和引导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离退休干部、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等人才回村参选,并通过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学习观摩等措施,提升党支部书记工作能力[4]。另一方面,要创新组织带创模式。深化“跨村联建”党建模式,以组织联合、基础联建、产业联营、民生联动为抓手,充分结合各村项目、区位、资源等优势,通过“项目捆绑”等方式,实现村财、村民双增收。探索“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村级分社+社员”等产业扶贫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通过入股、出租、承包等形式,积极参与股份合作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
建立健全村财增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机制导向和激励作用,全方位支持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是建立挂钩联系机制。继续实行县处级领导和县直部门挂钩、县乡驻村干部联系制度,各乡镇也建立挂钩联系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具体分工,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格局。二是坚持“一村一策”机制。对尤溪县250个村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等情况进行梳理,并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增收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员。三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将村财增收工作摆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纳入乡镇、村两级干部年终考核体系,并作为乡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尤溪村财增收行动实施方案》,对所辖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的乡镇,由县财政一次性奖励30万元作为乡镇工作经费;对实现增收目标的村,由县财政一次性奖励相关村主干每人1万元,各村要对照考核目标主动作为、积极推进。
尤溪县从全县旧村复垦新增耕地挂钩指标交易资金中,每年度提取一定资金,建立县村财发展基金,并制定《尤溪县村财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按照不低于6%的年化收益率将基金资金委托县属国有企业统一运营,要用好年化收益,着力实现效益“扩增”。一是辐射带动一批。允许建档立卡贫困村、村财收入薄弱村将村级资金投入县级基金,资金的运营管理、年化收益均参照县级基金,并在年末将收益及时支付给相关建制村。二是奖励支持一批。重点支持有良好市场前景并能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的优质发展项目,县里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按3万元/项目的标准给予资金奖励,推动项目做大做强。三是兜底扶持一批。对于资源匮乏、发展渠道缺乏的建制村,按每村30万元的标准,将部分县级统筹资金指定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薄弱村的资本金,相应收益作为相关村的村财收入。
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不同途径,多措并举,有力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创新经营模式。对于位置较偏、发展空间缺乏、增收渠道单一的村,整合帮扶资金,鼓励在城镇区域、工业园区或专业市场等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的地段,依法联建标准厂房、物流仓库、农贸市场等;对于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或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村,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景区村庄建设等,可以依托龙头企业联办一、三产业基地;对于资金不足、资源集中在村民手中的村,一方面要引导乡、村两级参照县级发展基金,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鼓励村民以资金、资源等多种方式入股,共同参与村庄经营,另一方面要逐步将资源收归集体所有,村集体与村民按比例分红,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5]。二是用足上级政策。加大扶贫、林业、土地等政策倾斜力度,采取“多村捆绑”“整乡推进”等方式,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三是强化人才保障。针对村级发展人才匮乏等问题,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领退伍军人、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等返乡创业,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素质农民[6-8],落实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针对部分村干部缺乏投资经营意识、长远发展理念等问题,加强薄弱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开办专题培训班,针对性设置课程,通过学习先进典型、现场教学等方式,提升村干部带动发展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将短期举措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确保村财增收工作规范、长效。一是强化“三资”监管。针对部分村为套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而设立多头账户、隐匿收入等问题,要求每村只能设一本账和一个银行基本户,并由农业经管部门开展村财数据核查。二是定期跟踪通报。针对部分村推进村财增收措施落地落实慢、村干部创新进取动力缺乏等问题,结合制定的“一村一策”台账,并依据农业经管部门的村财数据核查情况,采取书面通报、会议通报等形式,及时将各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情况通报至县处级领导以及各乡镇有关部门。三是推动村财累积。针对部分村福利负担过重问题,各乡镇要整顿村集体福利发放行为,明确医疗保险等普惠性保险由村民个人承担,使村财甩掉包袱、轻装上阵。针对部分村将村级资金一次性分完的问题,明确村集体收益,应按不低于30%的比例提取公益金累积村财,增强再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