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价值理路及实践路径

2022-12-17 13:57荆蕙兰王冬阳
关键词:塞罕坝党课育人

荆蕙兰,贾 颖,王冬阳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 116024)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依靠物质力量,还要依靠精神力量。2021年8月中旬,习近平同志到塞罕坝林场考察时科学系统地指出了“塞罕坝精神”的时代内涵,即“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1]这对于进一步发扬塞罕坝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度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高屋建瓴的作用。

一、“塞罕坝精神”的形成发展与时代内涵

塞罕坝精神不是一蹴即至的,它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客观的社会历史因素。建场初期,塞罕坝荒寒遐僻,风沙蔽日,飞鸟无枝可依,在塞罕坝人的不懈努力下,塞罕坝树林阴翳,天高气爽,鸟兽繁居。是塞罕坝人创造了亮丽的“中国绿”,也是塞罕坝人造就和诠释了当代的“塞罕坝精神”。

(一)“塞罕坝精神”的形成发展

1.“塞罕坝精神”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

塞罕坝地处于河北省围场县的最北端,毗邻浑善达克沙地。300多年前,塞罕坝曾是清朝的皇家猎场,此后经历长期战争、连年山火和过度采伐,该地自然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建国初期,塞罕坝气候条件恶劣,年均气温零下1.3摄氏度,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多摄氏度;沙尘天气多,风力强劲,黄沙漫天;生态环境脆弱,林木稀疏,鸟兽无处可居。与此同时,浑善达克沙地继续向南吞噬,加重塞罕坝生态问题的同时,京津地区也受其影响,几乎年年遭沙尘侵袭。事实证明,生态环境局势已相当严峻,建立京津地区的“保护屏障”刻不容缓。

2.“塞罕坝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因素

为了破解沙漠直逼京津地区的困境及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我国林业部经考察决定成立塞罕坝林场。一批又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怀揣着满腔热情与理想信念,奔赴塞罕坝,用自己的青春为京津地区竖起一道“天然屏障”。他们是“绿色奇迹”的缔造者、守护人与未来希望,也是“塞罕坝精神”的奠基人、传承者与真实写照。半个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始终坚守党赋予的任务,克服一切困难改进造林技术,造就绿色丰碑实现持续发展,把自己“种”在了荒漠,将热血“洒”在了沙地,让希望“长”在了林海,向世人生动地诠释了当代的“塞罕坝精神”。

(二)“塞罕坝精神”的时代内涵

1.牢记使命:扎根执守,忠诚内核

三代塞罕坝人牢记使命,扎根执守林场,孕育了“塞罕坝精神”的忠诚内核。1962年伊始,自承接到阻风沙、涵水源的使命开始,一代代的塞罕坝人带着“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的果敢与“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忠诚,近60年始终追随党的意志,不枉党的托付。从青葱岁月到沧桑斑驳,从大漠荒州到林海绿洲,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人挥洒着青春与热血,勇做坝上的“环境卫士”,为京津冀区域构建起一道牢固的生态屏障。“塞罕坝精神”就是牢记使命,对党忠诚。

2.艰苦创业:大国工匠,坚韧底色

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秉持工匠精神,彰显了“塞罕坝精神”的坚韧底色。初代上坝者顶着凛冽寒风,吃黑莜面,喝冰雪水,在这样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志愿者比着干,挣着抗,倾覆了智慧,开辟了道路;二代上坝者坚持科学理念,求实创新,显著地提高了树苗成活率,见证了林场的快速发展;三代上坝者继承优良传统,爱岗敬业,推动塞罕坝林场走向新阶段。风沙雨雪累不倒,饥劳困苦难不怕。从一棵棵树苗到一片片林场,一代代塞罕坝人不仅有顽强的毅力,坚韧的品格,还有着过人的胆识与智慧,他们默默奉献,久久为功,竭力啃下了“硬骨头”,他们堪称大国之工匠。“塞罕坝精神”就是艰苦创业,坚韧顽强。

3.绿色发展:自然奇迹,生态教材

塞罕坝人坚持绿色发展,创造生态奇迹,书写了“塞罕坝精神”的生动教材。人与青山两不相负,在自然面前,坝上人将智慧与胆识展示得淋漓尽致,并让全世界认识了塞罕坝林场这一自然奇迹。科学态度成就塞罕坝,推广塞罕坝经验要因地制宜,重在学本;学习“塞罕坝精神”这部生态教材更要坚持因材施教的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传统。“塞罕坝精神”就是绿色发展,生态教材。

二、塞罕坝精神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价值理路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一部分,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是坚定大学生党员教育方向的应有之义,是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的现实需要,是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

(一)坚定大学生党员教育方向的应有之义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中西文化的沟通与思想的交锋必不可少,大学生党员在得益于收获文化交融互惠红利的同时,也容易遭受西方享乐主义、极端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的蛊惑,进而动摇其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影响其对真理价值的判断。高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高校需要发挥党建的重要作用,引领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方向。“塞罕坝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骨气与深刻的时代内涵,具有集对党忠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坚韧顽强、绿色发展、求实科学、守正创新于一体的独特精神气质。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是坚定大学生党员教育方向的必要举措。其一,有利于大学生党员坚守党的使命,自觉锤炼党性。塞罕坝基层党员干部将自身的政治使命奉为圭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塞罕坝精神”就是要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之中,有利于其树立矢志不渝的忠贞意识,牢记政治使命与责任担当。其二,有利于大学生党员不懈艰苦奋斗,端正党的作风。塞罕坝人深谙实干兴邦的道理,把艰苦创业作为人生追求,干出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塞罕坝精神”就是艰苦创业,坚韧顽强。深入学习“塞罕坝精神”,大学生党员能够及时端正党的作风,以干为先,勤学为要,求真务实,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党风。其三,有利于大学生党员持续绿色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由大漠变绿洲,由绿洲变林海。“塞罕坝精神”就是绿色发展,生态教材。积极学习塞罕坝人生态先行、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党员秉持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坚持绿色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提升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党员全面健康发展。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之中,能够锤炼大学生党员党性,端正大学生党员党风,是坚定大学生党员教育方向的应有之义。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的现实需要

社会与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促使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的更新迭代。“塞罕坝精神”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与独特的教育价值,这为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客观内容提供了现实条件。第一代塞罕坝人以党委书记王尚海为代表,与天争,与地斗,扎根大漠,执守林场。第一代上坝党员坚守党的历史使命,秉持着勤奋俭朴的工作作风,凝炼出忠诚于党、艰苦创业、敬业奉献的精神力量。这些内容时时刻刻激励着当代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始终忠诚于党,在生活中勤俭质朴,艰苦奋斗;第二代上坝党员继承了前人忠诚于党、艰苦奋斗的精神。社会上的物质积累与精神成果,是社会成员通过不断奋斗所创造的,塞罕坝就是这其中的优质例证。在林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之后,为平衡生态与建设之间的关系,谋求两者的共同提升,第二代上坝党员及时转变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与经营形式,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学习当中,能够拓宽创新思维方式,重点是激励大学生党员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出大学生党员的创新带动作用;第三代上坝党员在坚持吃苦耐劳、无悔奉献的同时,更精更细地推动绿色发展,挖掘绿色文化旅游资源。这使得塞罕坝既成为独具特色的生态地域,又被堪颂为时代全球的绿色卫士。将绿色发展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当中,不仅提供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生动案例,还进一步培育了大学生党员的绿色发展意识,具有创新性意义。[2]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之中,以“塞罕坝精神”为鲜活内容,以“塞罕坝精神”的时代内涵为指引,促进大学生党员努力学习、广泛传播、身体力行“塞罕坝精神”,是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的现实需要。

(三)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

当前,许多高校在完成大学生党员起始阶段的教育后,都面临着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现实中大学生党员缺乏足够的精神动力指引,其价值导向难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合。高校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内容追不上大学生党员身心的日益变化速度,出现了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与大学生党员标准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此外,高校党组织容易忽略大学生党员的个体差异性,脱离了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深刻性与生动性特点。并且部分高校党组织将工作重心放到传达文件与学习上级材料当中,缺乏对吸引大学生党员的时事热点的关注,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效果不显著。彻底的理论能说服群众,深刻的精神能指引人民,“塞罕坝精神”是提神醒脑的一剂“良药”。“塞罕坝精神”印证了三代塞罕坝人战天斗地的奋斗史,其在精神层次上是深厚的;“塞罕坝精神”是具体鲜活的现实例证,其在教育素材中是生动的。当“塞罕坝精神”这些真实直观的元素汇集到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之时,能够契合“塞罕坝精神”旨归,有利于切实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使党员教育与学生党员的生活更加贴近。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党员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担当,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

三、塞罕坝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路径

“塞罕坝精神”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因此,要注重“现实转化”。那么,如何将价值意蕴转化为教育实践呢?即夯实学生党课教育基础,强化“塞罕坝精神”育人实效;突出学生党日活动重点,丰富“塞罕坝精神”育人形式;转变党员实践基地方式,拓展“塞罕坝精神”育人空间。

(一)以学生党课教育为基础,强化“塞罕坝精神”育人实效

党课教育是党员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直接渠道,也是党组织进行党员教育管理的普遍形式。基于此,塞罕坝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必须以学生党课教育为基础,不断提升党课的针对性、趣味性与现实性,强化“塞罕坝精神”育人实效。[3]一是以人为本,增强党课教育的针对性。大学生党员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且思想多元,个性突出,这就要求学生党支部书记或思政课教师在开展党课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大学生党员的认知结构、学习习惯以及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党课内容中。此外,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党员可能对于“塞罕坝精神”内涵理解程度不同,授课时应采取分层次教育,以扩大“塞罕坝精神”教育功能。二是创新方法,提升党课教育的趣味性。利用多媒体,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牢牢抓住大学生党员的兴趣点,通过经典歌曲、影视作品等将塞罕坝人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增添“塞罕坝精神”的感染力;利用课堂互动,在理论灌输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党员的代入感,通过设定场景、情景扮演等将塞罕坝人的故事有声有色地展现出来,彰显“塞罕坝精神”的生命力。三是立足实际,加大党课教育的现实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将“塞罕坝精神”植入实际生活中,用精神实质解决现实问题,实现内在转化,激发学生党员奋斗之“力”。坚持历史联系现实的教育原则,跨越历史与时代鸿沟,将“塞罕坝精神”与时事热点有效结合,使其在党课教育中“落地生根”。

(二)以学生党日活动为重点,丰富“塞罕坝精神”育人形式

“塞罕坝精神”以其科学时代内涵与深刻教育价值,有效地创新了学生党日活动内容体系,丰富了大学生党员育人形式。以学生党日活动为重点,深度挖掘“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内涵,是党组织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有力措施。其一,建设“互联网+党日活动”新方式,打破时空限制。“网络发展到哪里,党员教育就覆盖到哪里”。[4]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常态化工具,高校学生党日活动应借助互联网的传播特点进行“塞罕坝精神”的宣传工作。“塞罕坝精神”不仅局限于党日活动过程之中,还可以打破时间限制,通过碎片化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党员时时能感受“塞罕坝精神”的强大教育意义。另外,高校可利用网上博物馆、微信平台、“青年大学习”等新型虚拟载体,突破空间限制,使学生党员处处能领悟“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其二,开启“学生公寓+党日活动”新模式,拓宽育人阵地。学生公寓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园地,这对于开展党日活动、加强党员教育意义重大。将党日活动融入大学生党员日常生活,有利于扩展他们党日活动内容,打造育人“最后一公里”。学生公寓建设可加入“塞罕坝精神”元素,结合本校特色优势,设立“塞罕坝故事”长廊、“塞罕坝精神”专题研读室,使大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中体悟塞罕坝人的精神力量。其三,打造“图书馆+党日活动”新形式,筑实研究平台。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依据实际情况,开辟“塞罕坝精神”图书专栏、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会、邀请学者作学术讲座,为学生党员营造活跃自由的研究氛围,增强大学生党员对于“塞罕坝精神”的认同与共鸣,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使其更加深入了解“塞罕坝精神”的真正内涵。

(三)以党员实践基地为依托,拓展“塞罕坝精神”育人空间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党员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是教育者、教育对象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这不仅意味着大学生党员教育本身是实践的,更在于开展党员教育要以实践为重点。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应走出课堂、走出教室,并以实践基地为依托,注重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拓展“塞罕坝精神”育人空间。一方面,以校园活动为窗口,实现教育良性互动。相较于知识传授、课本阅读,多彩的校园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党员直观感受“塞罕坝精神”力量,同时也可以缓解压力、愉悦身心。结合社团活动、党史知识竞赛等校园活动,让“塞罕坝精神”真实可感;与此同时,高校各院系可结合本专业特色,将“塞罕坝精神”与学科专业巧妙融合,举办以“塞罕坝精神”为题材的品牌校园活动,从不同角度解读和感受“塞罕坝精神”,使“塞罕坝精神”更为立体化。另一方面,以社会实践为抓手,突出实践育人功能。高校可以尝试建立校外交流合作机制,与公共文化设施、地方党支部、企业形成一整套联动体系,扩大“塞罕坝精神”对大学生党员的影响力。在社会实践中挖掘党员教育的素材与可能,推进“塞罕坝精神”入脑、入心、入行。成立学生党员宣讲团,让“原汁原味”的“塞罕坝精神”进企业、进社区,使“塞罕坝精神”的弘扬和宣传更具“穿透力”;将特色党支部活动如“塞罕坝故事”情景剧、歌颂“塞罕坝精神”等优秀作品在校际之间进行展演与交流,[5]推动党员教育与“塞罕坝精神”有机融合,进一步拓展“塞罕坝精神”育人空间。

猜你喜欢
塞罕坝党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