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娟
林业育苗现状与容器育苗技术分析
郭新娟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观音林场甘肃天水741038)
随着林业育苗工作的要求提高,容器育苗作为可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缩短缓苗期、促进苗木旺盛生长的重要育苗技术手段,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文章对我国林业育苗工作的整体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林业育苗实践出发,围绕容器育苗技术要点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为育苗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提升我国林业育苗工作的成效。
林业育苗;容器育苗技术;苗木
现阶段,我国林业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育苗技术开发应用进程随之提升,有效推动林农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面临基础差、培育技术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提出容器育苗技术,该技术能够保证苗木健康生长,进而提高苗木成活率,推动我国林业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生态林业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林业育苗工作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苗木质量、种类、数量均能够满足造林的需求,育苗技术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提升,但从造林工程综合效益的视角来看,林业育苗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育苗技术落后。当前我国林业育苗技术尚未建立系统化的林业育苗更新机制,育苗工作中技术问题与技术研发的联系相对较小,在技术创新、优化缺乏针对性的情况下,林业育苗工作的长期成果很难得到保证。准确把握林业育苗技术要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将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其次,育苗工作人员职业素养较低。育苗人员的专业水平对育苗技术的应用有着直接影响,由于我国林业产业起步较晚,缺少专业的人才引进机制,导致育苗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掌握不到位,实际应用中很难将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对造林工程的影响较大[1]。二是管理能力较弱,在容器选择、基质配置、培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细节失误、工作疏忽的情况,使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育苗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2]。
2.1.1 容器选择
在林业育苗工作中,由于育苗容器的种类较多,且不同类型容器的材质、规格、形态、功能作用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要实现对容器育苗技术的有效应用,首先需要做好前期育苗准备,结合育苗树种、育苗期限、苗木规格、运输条件、造林地环境等实际情况,确定容器类型,目前常见育苗容器主要包括穴盘、无纺布容器、软(硬)质塑料容器、控根容器4种。其中,穴盘适用于培育光皮桦等需要春季或夏季播种、次年春季造林的树种;控根容器则适用于培育2年生生长较快(如湿地松、杨梅)或3年生生长较慢(如金钱松、红豆树)的树种。在确定育苗容器的类型后,还要充分考虑造林地环境与造林时间,尽量选择小规格容器,若造林地环境条件较为恶劣、杂草生长繁茂,或是造林时间处于干旱季节,则选择大规格的育苗容器[3]。
2.1.2 育苗基质配置
育苗基质的配置较为复杂,实际育苗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育苗树种的生长特性,确定其苗期生长的土壤条件要求,再科学设置育苗基质的配比,并按照配比数据将各类育苗基质相混合(常见基质包括泥炭、黄心土、锯屑、珍珠岩、谷壳),得到合适的育苗基质。如育苗树种为主要造林树种,可以直接采用有关国家标准中的育苗基质配比或对这一育苗基质配比进行微调[4]。另外,基质初步配置完毕后,还要结合育苗树种苗期生长的营养需求,添加适量的有机肥(如堆肥、厩肥、绿肥、腐殖质等),以达到促进苗木快速、健壮生长的目的。
2.1.3 育苗基质消毒与pH值调节
配置完毕后的育苗基质中可能会存在病菌或虫卵,为有效降低苗木的病虫害发生率,需利用专门的药剂对育苗基质进行严格消毒,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菌和虫卵。经过消毒的育苗基质还需进行pH值检测,与育苗树种生长的土壤条件要求展开对比,若基质pH值与苗木生长的土壤条件要求不符,则要通过撒生石灰、硫黄粉等方式,将基质的pH值调节至合适范围。如耐盐植物育苗基质的pH值通常调节至7.0~7.5,而对喜酸性土壤的植物,则应将其育苗基质的pH值调节至5.0~5.5[5]。
2.1.4 苗圃建设
容器育苗在苗圃建设方面主要可分为圃地选择、育苗设施配置与整地作床3部分。首先,选择合适的圃地。以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坡度低于5°)、灌溉排水条件好、面积大小适宜、供电稳定为宜,合理选定圃地位置,尽量避开疫区、病区与虫源区。若无法找到符合全部标准的圃地,则可将圃地设置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区域,并通过逐步平整的方式进行处理。其次,育苗设施配置阶段需要创造良好苗木生长环境,具体可在苗圃内安装可调控光照、温度、空气湿度、氧气含量等各项环境条件的专业设施,并建立温室大棚、喷灌系统(或滴灌、喷雾系统)等基础设施,以实现对苗木生长环境的全面管控[6]。最后,整地作床阶段需要先按照常规苗圃的建设标准,做好翻耕、耙磨、土壤处理、浇冬水等苗圃整地工作,之后再按照高10 cm、宽100 cm~120 cm、步道宽40 cm的规格标准(苗床长度根据地势而定),于圃地构筑多个苗床与步道。苗床构筑完毕后还需铺上地膜或地布,并在上方继续放置育苗容器的普通苗床或高架苗床,其中,普通苗床高度应控制在20 cm~30 cm,而高架苗床的高度则通常在70 cm~80 cm。
2.1.5 基质装填与容器摆放
在育苗基质配置完毕后,需要先向基质中适量浇水,浇水量以基质“手捏成团、摊开即散”为标准,之后再将湿润的基质填入事先准备好的育苗容器中,装填时要保证基质装实、装满,装填好基质的容器要按照固定间距(不同树种间距存在差异)放置在专门的苗床或托盘上。
2.2.1 培育方式选择
根据苗木培育方式的不同,容器育苗技术主要可分为直接点播育苗、芽苗培育、扦插育苗、嫁接育苗4种。其中,扦插育苗、嫁接育苗的具体操作与常规露地育苗技术中的扦插、嫁接操作类似,按照林业露地育苗技术标准进行操作即可。而直接点播育苗与芽苗培育则同属于播种育苗方式,区别在于直接点播育苗需要向育苗容器中播种,芽苗培育需要向苗床播种,待苗木发芽并生长至一定阶段后,再移栽到容器中[7]。
若采用直接点播育苗方式,需要先结合育苗树种生长特性、苗圃所在地气候条件、培育期限、造林季节、种子发芽率、造林所需苗木数量等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播种时间与播种量。播种时则要按照预定标准控制播种时间、播种密度,同时向容器中适量浇水,以淋透基质,提高种子发芽率,之后再以芽头朝下的方式,将经过消毒催芽处理的种子埋在容器中间位置。通常情况下,种子的埋入深度要控制在种子横径的l~3倍之间,埋入后还要立即喷洒广谱型杀菌剂水溶液,使苗床与基质能够保持湿润状态。如采用芽苗培育方式,则要按照高30 cm、宽100 cm的规格标准,用木板、砖块砌筑芽苗苗床,并在苗床表面铺筑厚度为20 cm左右的基质材料,之后再按照与直接点播育苗相同的步骤,合理确定播种时间、播种量,规范完成播种操作。
2.2.2 芽苗移植与更换容器
当苗床上芽苗生长至7 cm~8 cm或(容器中)幼苗根系充满容器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移植,以满足苗木的后续生长需求。苗木移植应尽量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清晨、傍晚时进行,以免因苗木受阳光直射、外界温度过高而影响移植后的成活率,夏季高温时期还需提前搭建好遮阴篷[8]。另外,为最大化降低移植对苗木根系的损伤,应在移植前向容器内或苗床浇水,将育苗基质淋透,并将芽苗的主根顶端剪去,移植时要用楔形竹签将幼苗轻轻撬起,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容器内,连同宿土直接移植至育苗容器内。放苗时需要先用竹签在容器中央打出深度略高于幼苗根系长度的小孔,之后将幼苗插入孔中,插入时还要注意避免苗根弯曲。
2.2.3 间苗与补苗
容器育苗的间苗工作通常要在幼苗出齐7 d后进行,将生长过于密集或存在感染病虫害、植株受损伤、发育不健全的幼苗全部拔除,并密切观察幼苗的后续生长情况,如后续幼苗生长情况仍不理想,还需进行第二、第三次间苗。待间苗结束后,如果出现缺苗现象,可以根据各区域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补苗,将其他区域生长健壮的幼苗移栽到缺苗处,使定苗时单位面积上保留的幼苗株数,保持在计划产苗量的115%左右。
2.2.4 追肥
在容器育苗的苗期管理阶段,由于育苗基质中含有适量有机肥,能基本满足苗木生长的各方面营养需求,因此,在基质肥力较强的情况下无须进行追肥,若育苗基质的肥力不足或出现其他特殊情况,则应根据苗木的营养生理需求对基质中营养成分缺失情况进行检测,之后再结合检测结果及苗木具体生长阶段,确定合适的追肥时间、追肥次数、肥料种类与施肥量。例如当苗木须根长度生长至0.5 cm~1 cm时,可选择尿素作为主要肥料;当苗木生长至根系较为发达的育苗中后期时,则可以选择氮肥作为主要肥料,控制苗木的植株高度与根系长度,以免出现根系充满容器的情况。另外,追肥应尽量选择在每天的清晨或傍晚进行,以免因外部空气温度过高而导致肥水溶液快速蒸发,影响施肥效果[9]。
2.2.5 灌溉
容器苗对基质含水量较为敏感,灌溉量过多或者灌溉量不足都会影响到其生长情况。因此,在苗期管理阶段,育苗工作人员需遵循多次适量灌溉的基本原则,根据基质含水量情况及苗木生长阶段来合理确定灌溉时间,并对灌溉次数与灌溉量进行灵活调节,其中,灌溉时间应以苗床、基质达到一定干燥程度为标准(受苗木种类与生长阶段影响),而灌溉量与灌溉次数则要以苗床、基质始终保持湿润为依据。另外,苗木浇水灌溉同样应在每天早、晚进行,以免因日间浇水而使基质表层水分快速蒸发,影响灌溉效果。
2.2.6 除草
在育苗基质按规定配比、专门配置的情况下,育苗容器内一般不会出现杂草,如发现部分容器内生长有杂草,则应及时将其人工拔除,并密切关注周边容器的杂草生长情况,以尽可能降低杂草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2.2.7 苗圃灾害防治
在容器育苗的苗期管理阶段,育苗人员同样需做好苗圃灾害防治工作,对各种常见苗圃灾害进行针对性防范。在病虫害防范方面,需要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通过种子消毒、基质处理消毒、苗木检疫等方式,尽可能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并在苗木发生病虫害后尽量采取灯光诱杀、人工捕杀、投放天敌、喷洒生物农药等防治手段,以免因使用化学药剂而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在易受风沙影响的区域,需在苗圃周围设立防风障,或在苗床所在区域搭设大棚,以实现对风沙危害的有效防范。在苗圃所在区域冬季温度较低或苗木不耐寒的情况下,需要为越冬苗木浇足越冬水,并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采取塑料棚防寒、埋土防寒、定期清理积雪等防寒措施。
2.3.1 炼苗
造林时间为冬季或次年春季,育苗人员需在确定出圃时间后,提前1月—2月进行炼苗,通过逐步降温、放风及适当控水等方式,帮助苗木快速适应苗圃外的正常生长环境,从而有效提升移栽成活率。
2.3.2 苗木调查
在确定容器苗地上部分形态生长停止后,需要根据苗木的树种、苗龄、育苗方法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苗木调查方法,对苗木产量、质量进行详细调查,并据此制定出合理的苗木生产、供销计划。通常情况下,苗木调查方法应严格按照有关国家标准选择,同时保证苗木调查信息可靠性、产量精度在90%以上,苗木质量精度在95%以上[10]。
2.3.3 出圃操作
容器苗的出圃操作主要可分为起苗、分级、假植与包装运输4个阶段。在起苗时,需要根据造林时间来确定起苗时间,尽可能缩短从起苗到完成移栽的时长,以提升苗木移栽成活率。起苗时还要结合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准确把控起苗深度、幅度,保护苗木根系不受损伤。起苗结束后需要将苗木放置在无风处进行分级筛选,直接剔除所有病苗、废苗,并按苗木质量标准将其分为不同级别。经过分级后的苗木需要及时送往造林地移栽,如因特殊情况无法立即运输,则要选择地势高、背风、排水良好的区域进行假植,并在假植后密切关注苗木生长情况,以免出现苗木风干、霉烂、受鼠害影响等情况。如假植结束或苗木可直接进行运输,则要根据苗木种类、植株规格及运输距离,将其进行规范包装,确保苗木根系始终处于根部湿润状态,外包装上还要标注树种、苗龄、等级、起苗日期、批号、检验证号等信息。另外,运输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遮阴、通风、洒水与防护措施,以免苗木出现磕碰受损、发热、风干等情况,影响后续的移栽成活率。
当前我国林业育苗工作虽然仍存在很多不足,容器育苗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也并不理想,相关从业人员应从育苗实践出发,准确掌握育苗准备、苗期管理、出圃等方面的容器育苗技术要点,促进容器育苗技术的有效应用,为我国林业育苗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1]古玉平.林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容器育苗技术的作用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7):106-107.
[2]薛灵芝.浅析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3):98-99.
[3]李国红.林业容器育苗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10):117.
[4]王学东.浅析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种子科技,2020,38(11):53-54.
[5]高岩,陈晓宁,霍旺.探讨辽宁阜新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6,36(23):97-98.
[6]雍安乐.浅析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1,15(27):96-97.
[7]赵文昭.林业育苗现状及容器育苗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20(13):149.
[8]周险岭.加强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9,39(2):86-87.
[9]郭佩芳.容器育苗技术及荒山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J].花卉,2020(2):202-203.
[10]刘玉艳.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价值[J].智慧农业导刊,2021,1(12):49-51,55.
[11]郭善文.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J].新农业,2022(8):43-44.
[12]王刚,马伟宏,何敏.林业育苗管理技术[J].广东蚕业,2021,55(7):104-105.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0.18
S723.133
A
2095-1205(2022)10-61-03
郭新娟(1990- ),女,汉族,甘肃天水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