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2022-12-17 12:03:09权金礼
今天 2022年21期
关键词:意识学科信息技术

权金礼

(张掖市甘州区甘泉街小学 甘肃 张掖 734000)

前言

在学生成长和教育阶段,培养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该学科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技术作为现代化社会必备技能,该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以及数字化学习等,教育培养需要从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出发,并逐渐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1.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要实现科技持续领先必须不断激发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因此在学生的教学培养中,关于创新内核的形成已经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备自身特殊的核心素养,能够在自身领域范围内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要实现该目标,首先需要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师需要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结合教学目标,开展多样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稳步提升。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而言,其中蕴含的核心素养主要为以下内容:

1.1 信息意识

受信息技术影响,当今全世界各国之间已经建立密切的互联网联系模式,社会上的普通家庭之间也早已实现信息共享,人们足不出户,利用信息技术便可实时了解外界情况,极大地便利和推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基于时代发展的影响,小学生应该从小树立信息意识,以规范和调整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促进整体核心素养更上一个台阶。不仅是我国逐步重视信息意识的培养,国外更是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作为重点学科,致力于为学生构建信息意识网络,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该意识的关键所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于课程内容兴趣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题,应充分引领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反馈,并进行相应调整,可以从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模式等多个角度出发,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学习和应用的教育模式,彻底扭转“为了学而学”的教育理念偏差。此外,小学生缺乏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要加以引导,运用独特契合的教学方式去促进学生建立信息意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独特的教学作用,在学生学习的同时,不断向学生渗透信息意识,以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2 计算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计算意识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计算,这里更多指的是运用信息技术处理数据、并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首先要教授学生关于计算机的基础使用方法,在引导学生在正确使用计算机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积累,为建立数据处理逻辑思维做准备。例如,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全面覆盖的电子设备中下载一些所需要的数据,与实际生活进行对比,提出自身的见解或看法,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运算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系统去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并进行深层次挖掘,找出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实现实际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形成信息价值理念。

1.3 数字化创新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教师应善于利用多种现代化信息设备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下各项辅助工具的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既能将课堂还给学生,改变传统的“你教我学”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优势体现,教师要善于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构建现代新型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向学生充分展现该课程的技术魅力和学习优势。除此之外,数字信息化的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稳步提升,为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2.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2.1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大数据、信息化、万物互联等词条充分显示着现在的社会离不开网络和信息。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教育引导他们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筛选和处理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小学课程中,信息技术学科可以顺应时代要求,在学生成长和教育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并逐步掌握一定的信息筛选和分析处理能力,提升学科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图片下载”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进行提问:“同学们平时是怎样获得自己想要的图片呢?”这时学生会回答:“在网上搜索,然后下载下来就行了”此时教师便可引申出“信息意识”的概念,“利用网络搜索获取所需要的图片”便是信息意识的呈现,当学生们具备这种意识之后,便可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资源,然后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将这些信息进行实际应用。

2.2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现代化时代,计算的概念和以前的计算概念已经有了极大的差别,计算思维也随之改变,现代化计算思维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通过问题分析,编程设计等方式,达到求解问题的目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在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引导学生形成计算思维。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将计算思维融入进去,或采取立体多样的教学方式,或引导学生展开有关生活实际的活动案例,运用计算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例如,在通过信息技术指导学生画图过程中,结束基础教学后,精心设计课堂任务,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编程思维,感受画图的魅力,提升学生兴趣,在学生画图时遇到错误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工具修改图形,运用画图工具修改图形,弥补自己作品的不足,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提升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2.3 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能力

信息技术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工具,培养小学生学习并且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小学教育的本质。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结合,从实际出发,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各项数字资源来提高学生的数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访问便捷网站”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站查询其它学科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强化数字化信息技术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得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生活难题,这就实现了该课程的实际教学目标。

3.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措施

3.1 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枯燥乏味,理解起来较为晦涩难懂。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课可以设计创新性教学,将单调的知识点转化为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深入课堂讨论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以“我们生活在信息的世界里”这部分内容为例,在具体讲授之前,老师可以设置情景化提问,让学生融入问题情境,激发主动学习到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提出:“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产品有电脑、手机和平板等,同学们还了解到哪些别的产品?”这时学生就会动脑思考,可以回答出:“扫地机器人、卫星等”。通过问题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动脑思考,从而体会信息技术在人类中的重要性。

3.2 借助网络技术

介于年龄和认知特点,“信息技术”这一概念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抽象,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合理使用网络技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缓解他们的畏难心理,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提高。

以“图形绘制”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计算机绘制的图形,并讲解它们的特点以及绘制流程;紧接着,给学生播放单个图形的绘制步骤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操作规程,并根据实际图形进行相应调整。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自身所喜爱的图形进行绘制,强化步骤认知,建立信息技术思维操作系统。

3.3 结合生活实际

信息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是为人类社会生活所服务,提高其实际应用性也是根本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从知识的应用性出发,将课堂内容转变为生活实际,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对待科学技术的理解,使得信息技术能够真正促进个人的成长发展。

以“表格制作”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关于自身考核成绩的表格,表格中应包含每个阶段的各科满分、各科实际得分以及班级排名等,通过满分和得分对比来促使学生了解本阶段的学习情况、多个阶段的各科成绩对比来了解长期内该学科的发展状况,以此找出学习的薄弱点,从而对症下药,逐步提升综合成绩。这样的课后练习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以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熟练掌握表格的制作流程,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开展信息化技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极为有利,通过课程学习,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对于新时代的学生,可以使他们更好的认识信息化社会,并能正确判断信息的利弊。教师应秉持素质教育理念,将核心素养放在教学首位,通过创设情境、生活化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长远的信息技术能力保证。

猜你喜欢
意识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超学科”来啦